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3 月龄施氏鲟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机选取3月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213尾,分别测定其体质量(Y)和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体宽(X5)、头宽(X6)、眼间距(X7)、体高(X8)、头高(X9)、尾柄高(X10)、尾柄长(X11)共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施氏鲟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剔除了与体长存在显著共线性的全长、头长、吻长、尾柄长以及回归分析中不显著的体宽、眼间距、头高和尾柄高,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仅有3个形态性状(体长、头宽和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24);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头宽和体高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894),其他2个性状主要通过体长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882,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体长(X2)、头宽(X6)和体高(X8)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lgY越-3.606垣1.742lgX2垣0.555lgX6垣0.319lgX8,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值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程可用于施氏鲟实际生产,为施氏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15尾14月龄的长吻鮠,测定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宽(X4)、头长(X5)、头高(X6)、头宽(X7)、吻长(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和躯干长(X11)共12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头宽、体长、吻长和尾柄高5个性状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全长、头宽、尾柄高、体长和吻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11,说明这5个性状是影响长吻鮠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全长(X1)、体长(X2)、头宽(X7)、吻长(X8)和尾柄高(X10)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301.368+5.888X1+5.988X2+21.482X7+16.408X8+34.878X10。本研究可为长吻鮠生长相关性状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在长吻鮠优良个体选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淡水鲨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龄淡水鲨鱼(Pangasias sutchi Fowler)30尾,测量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头长、头高、头宽、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12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经相关分析,淡水鲨鱼各形态性状(除吻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经通径分析,保留了全长、头宽、体宽和尾柄高4个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变量,所得相关指数为:R2=0.939;(3)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458.204+0.997X1+6.610X8+2.506X4+2.825X11,式中X1、X8、X4、X11分别为全长(mm)、头宽(mm)、体宽(mm)和尾柄高(mm),为淡水鲨鱼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旺  杨蕊  胡静  马振华  于刚  王理 《水产科学》2017,(5):591-595
对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多元分析,以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各形态性状间相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长(x_4)、体高(x_5)、眼间距(x_7)、眼径(x_8)和尾柄高(x_(10))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全长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20,说明全长、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是影响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本研究可为斜带石斑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fulvidraco♀)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509尾杂交黄颡鱼11项计量性状(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体厚、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及11项标准化性状(肥满度、体长/头长、眼径/吻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长/全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显示,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形态指标可以分为整体框架轮廓指标、肥瘦程度、眼间距特征、头部特征、尾部特征和身体前部T型结构特征6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6.36%。散点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326尾2龄杂交黄颡鱼和183尾3龄杂交黄颡鱼的11项计量性状与11项标准化性状逐步剔除,筛选出关于2龄鱼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和体长/全长8个变量,3龄鱼群体的全长和体质量2个变量,分别建立起性别判别函数。通过将数据代回方程中检验可得出2龄鱼综合正确率87.0%、3龄鱼综合正确率84.2%。t-检验结果显示,雌雄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差异集中在肥满度及外部轮廓指标上,雄鱼较雌鱼体型更宽、更长。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杂交黄颡鱼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捕捞自闽东海域的209尾体质量7.70~66.09 g、体长79.88~150.7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部呈浅弧形;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口大,口裂倾斜度大;吻短钝,眼小;头部及体部被薄圆鳞,鳞小;侧线发达,略呈弧形;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背鳍鳍棘部边缘及尾鳍末端为灰黑色,各鳍为淡黄色。(2)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尾柄高、眼后头长和体质量与体长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体宽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3)以体长为自变量、各参数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处理,结果显示,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宽和眼后头长与体长呈指数相关,而尾柄高、头高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其中体质量(W)与体长(Sl)的拟合方程为:W=4.506 5×10-6Sl3.290 7(R2=...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取10月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点篮子鱼183尾,体质量14.8~199.4g,体长8.0~18.7cm,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全长、体长、体宽、体高、眼径、吻长、眼后头长、头长、头高、尾柄高、尾柄长等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点篮子鱼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为0.3962~0.9702,其中,与体质量关联度最高的前3个形态性状为体长、全长和体高,关联度分别为0.9702、0.9693、0.9668,其余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高>体宽>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高>眼后头长>头长>眼径。综上,宜将体长、全长和体高选为间接选育点篮子鱼体质量的形态指标,本研究将为点篮子鱼群体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形态性状与体重和出肉率的相关关系,便于通过形态性状分析筛选高体重和高出肉率的大口黑鲈群体,本研究选择国内广泛养殖或选育的4个大口黑鲈品种(美国原种、优鲈1号、优鲈3号、台湾群体)为实验对象,测定了体重(Y)、出肉率(YF)、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厚(X4)、头长(X5)、眼间距(X6)、眼径(X7)、吻长(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使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体重和出肉率的主要形态性状,并构建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对4个大口黑鲈群体体重影响最大的性状均为全长(X1)或体高(X3),而对4个大口黑鲈群体出肉率影响最大的性状分别为尾柄高(X10)、尾柄长(X9)、体长/尾柄长(X2/X9)、体重(Y)。美国原种形态性状与体重(Y)、出肉率(YF)的回归方程为:Y=–622.778+21.21X1+45.305X3+16.633X8+17.431X10,YF=12.394+3.683X10+24.152X1/X2;优鲈1号形态性状与体重...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影响4月龄斑石鲷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及其影响程度和生长规律特征,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00尾4月龄斑石鲷的体质量(Y)和全长、尾鳍长、头长、尾长、吻长、眼径、体高、尾柄高、体长、躯干长等10个形态学指标(X1~X1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月龄斑石鲷各形态性状指标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357~0.943,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高和尾柄高是影响4月龄斑石鲷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体长通径系数最大(0.518),尾柄高通径系数最小(0.124);所选性状与体质量的R2=0.930,大于0.850,表明自变量的主成分已经找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及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检验,建立了体长(X9)、体高(X7)和尾柄高(X8)对4月龄斑石鲷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3.614X9+3.983X7+6.025X8-32.817;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66.019%,累计贡献率为76.025%,反映了全长、体长、体质量、体高方面的信息,主要指向不同部位的发育状况。综合分析结果,建议将体长作为4月龄斑石鲷选育的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0.
对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进行程序性的驯化,挑选出易驯化和不易驯化的2组。采用一维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易驯化和不易驯化杂交鳜的形态差异;对易驯化杂交鳜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吻长、头长、眼径、眼间距、尾长、尾柄高、尾柄长和体质量等12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所选易驯化杂交鳜F1代体长、体高和眼径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0.435;所选3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r2=0.949,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体长(X2)、体高(X4)和眼径(X7)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15.527+0.127 X2+0.344 X4+0.903 X7。试验结果说明,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存在易驯化和不易驯化个体的食性分化;用体长、体高和眼径估计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易驯化杂交鳜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3月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分别测定其全长(TL)、体长(SL)、头长(HL)等11个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BW)。分别计算形态性状测量值和体质量数值之间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关联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卵形鲳鲹被测量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3月龄卵形鲳鲹仅全长、体宽、体高和尾柄高的形态性状测量值对幼鱼体质量数据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将其确定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_2=0.493 6);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达到24.39%。卵形鲳鲹的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指数大小为R~2=0.888 1,说明该被选性状是与体质量关联的主要性状。设全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和尾柄高(X_(10))为自变量,设体质量(Y)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32.217 8+0.252 4X_2+0.378 2X_3+0.440 8X_4+0.634 1X_(10),回归预测的估计值与实际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方程可被用于卵形鲳鲹的实际生产。本研究可为卵形鲳鲹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3龄太门哲罗鱼(Hucho taimen)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为研究其生长指标提供选择性状。经统计分析表明:3龄太门哲罗鱼全长(正)、体高(X1)、眼径(X7)和尾柄长(X6)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69、0.651和0.547,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长〉体高〉眼径〉尾柄长,4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高达0.98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拟合方程为y=-2777.45+167.485X3+50.90X1—53.46X7+145.56X6。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305尾不同家系的4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厚共8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泥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揭示影响4月龄泥鳅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高、头长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48),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0.3003),其他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地影响体重。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以全长(X1)、头长(X2)、体高(X3)、尾柄高(X4)和尾柄长(X5)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4.515+0.255X1+1.744X2+1.966X3+1.422X4+0.511X5。在泥鳅选育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该方程对泥鳅体重进行预测和控制,主要用泥鳅全长指标进行选择,以达到间接选育体重、优化其生长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体质量与全长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32,杂交子代体质量与尾柄高的相关性最高(0.955),与全长的相关系数为0.927;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斜带石斑鱼保留体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赤点石斑鱼保留全长、体高和尾柄高,杂交子代保留全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对杂交子代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体质量平均杂种优势为3.43%,体长平均杂种优势为3.02%,杂交子代同时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该研究表明杂交子代(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的差异要小于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形态性状更偏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杂交方式奥尼罗非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对埃及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正反交子代奥尼罗非鱼群体开展体质量(BW)与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D)、尾柄长(CPL)、尾柄高(CPD)、体厚(BWD)共7个形态性状测定与分析,判断影响奥尼罗非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复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正反交奥尼罗非鱼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正交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体高和尾柄高3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154.286+9.016XTL+10.065XBD+17.884XCPD;反交雌性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92.582+7.415XTL+8.727XBD;反交雄性奥尼罗非鱼群体体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120.299+8.661XSL+16.590XBD。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TS、BDS、CDS、BWS和HS形态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BS和CLS形态特征,对PCA1和PCA2作散点图可将正交雄鱼与反交雌鱼有效区分。研究表明,不同杂交方式、不同性别的奥尼罗非鱼影响体质量的形态特征均存在差别,在亲鱼挑选及子代选育工作中,建议采用多性状综合选育的方式,以提高选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特征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褐点石斑鱼个体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宽(X_4)、体高(X_5)、尾柄高(X_6)、眼径(X_7)、眼后头长(X_8)和体质量(Y)9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月龄褐点石斑鱼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月龄相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2)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褐点石斑鱼的生长发育情况;第二主成分均指向眼睛发育情况;但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第三主成分分别指向尾部发育、体宽发育及体高发育。(3)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尾柄高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8月龄阶段,全长、体宽、尾柄高及眼后头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1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建立了3个月龄组的不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最优回归方程。(4)褐点石斑鱼3~13月龄阶段的体长(L)与体质量(W)的关系为W=0.0378L2.873(R~2=0.9596),说明该阶段生长属于等速生长。研究表明,在褐点石斑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建议以全长(3~13月龄)作为育种工作的目标性状,为褐点石斑鱼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选择育种工作和测量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作为中国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养殖鱼类的重要代表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等特点。为了探究圆斑星鲽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3个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的体重及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头高(HH)、尾柄长(CL)、尾柄高(CH)、吻长(SL)共计8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剖析形态性状对于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个时期以形态指标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不同生长阶段,影响体重的重点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影响11月龄圆斑星鲽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高和体长,14月龄阶段为全长、体高和头长,17月龄阶段为全长和体高;2)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86.412+17.381XBH+10.517XBL,Y=-362.484+13.145XFL+20.172XBH+21.199XHL,Y=-816.147+24.121XFL+40.575XBH;3)除本研究所包括的形态指标外,体厚可能为另外一个影响圆斑星鲽体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阐明了体重与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圆斑星鲽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光合选育系中华绒螯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刘谞  孙娜  耿丹  李杨 《水产科学》2021,(2):172-178
随机选取光合选育系成体中华绒螯蟹500只,雌[(95.27±14.60) g]、雄[(145.03±23.46) g]各250只,逐一测量头胸甲长( x 1 )、背甲后半长( x 2 )、体高( x 3 )、额宽( x_( 4) )、第1侧齿宽( x 5 )、第3步足长节长( x 6 )、第3步足前节长( x_( 7) )和第4步足指节长( x 8 )共8个形态学指标及其体质量( y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剖分各性状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光合选育系中华绒螯蟹各参数变异系数体质量均最大,雄蟹为16.17%,雌蟹为15.32%,各形态性状中体质量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各形态性状间头胸甲长与背甲后半长相关系数最大,雄蟹为0.830,雌蟹为0.893。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中,头胸甲长的相关系数最大,雄蟹为0.806,雌蟹为0.954。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都是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对体质量的间接影响依次为雄蟹头胸甲长>第3步足长节长>额宽>体高,雌蟹为头胸甲长>第3步足长节长>体高>额宽。各形态性状单独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头胸甲长最大,雄蟹为32.1%,雌蟹为53.8%,两两性状共同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第3步足长节长和头胸甲长的协同作用最大,雄蟹为20.2%,雌蟹为14.8%,头胸甲长和第3步足长节长对于体质量是重要的决定性指标。体质量与形态性状间的最优回归方程:雄蟹, y =-224.598+3.826 x_( 1 )+1.846 x 6 +2.866 x 4 +2.14 x 3;雌蟹, y =-166.408+3.734 x _(1 )+0.754 x_( 6) +0.817 x _(3 )-1.014 x_( 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