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江口刀鲚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长江口刀鲚(Coilia ectenes)3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对每个刀鲚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7个引物共检测到148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为86个,占58.11%;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90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80;个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212,最小遗传距离为0.092。通过与其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刀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2.
中国太湖和荷兰的中华绒螯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中华绒螯蟹两个群体(荷兰盐城湖和中国太湖)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对两群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为:14个引物共检测到100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200~2000bp之间,太湖和盐城湖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多样性指数、Ne 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和44%、0.2195和0.1976、0.1446和0.1270,两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13。据此结果推断,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不高,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低,其遗传资源亟待保护,同时验证了荷兰的中华绒螯蟹是从中国引进繁衍的推论。  相似文献   

3.
江苏及安徽地区十个中华绒螯蟹成蟹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江苏及安徽地区的10个群体的中华绒螯蟹共6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扩增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特异性强的引物,共检测出88个位点(100~2000 bp),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45%~26.19%,遗传多态度为0.0141~0.1036,说明该蟹类基因组DNA多态度较为贫乏,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237~0.2466,遗传相似度为0.7815~0.9766,该蟹类群体之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分化系数为0.4283~0.6632,Nm为0.2539~0.6674,表明该蟹类群体之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和遗传交换.  相似文献   

4.
三疣梭子蟹抗乳化病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梭子蟹疾病高发季节,从宁波市梅山岛养殖场分别采集了三疣梭子蟹幼蟹得乳化病即将死亡个体10只和健康个体8只,用RAPD技术对此18个个体的进行了检测.从加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对每只梭子蟹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每个引物扩增出2~8条清晰可辨且重复性强的条带,并在引物S96对2组蟹的检测结果中,从得病组里得到了1条分子量在847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进而推测此条带应与抗乳化病能力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对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所采集的蓝鳃太阳鱼亲代、人工繁殖获得的F1-F3代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较好的16条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48.3%.三代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8.4%、50.8%、45.7%.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23、1.325、1.125.随着选育的进行,上述各项参数的计算值逐渐降低,反映出选育群体在遗传上逐渐得到纯化,基因型逐步趋向纯合、稳定,经进一步的选育可望获得较稳定的品系.  相似文献   

6.
平胸龟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RAPD技术对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Gay)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用27个随机引物对福建寿宁平胸龟21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5187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247条带。在检测到的247条带中,多态性条带为14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55.97%(25.0%~88.89%),条带大小在100bp~2000bp之间,21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972~0.3198,平均遗传距离为0.1750±0.0387,表明平胸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类平均聚类法(NJTREE)构建了21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子聚类图,表明该地区平胸龟并没有形成种群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广东和广西地区野生文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产于广东和广西两省海区的7个野生文蛤(Meretrixmeretrix)群体为实验对象,结合形态特征、生长性能分析与核基因DNA的RAPD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贝壳形态方面,广西各群体的平均壳长、平均壳高、平均壳宽、壳重和总重都明显大于广东群体(P<0.01);在生长性能方面,广西群体的壳宽系数、壳重指数、肥满度指数也高于广东群体(P<0.01)。RAPD分析共筛选了120个随机引物,其中,61种引物呈阳性反应,至少10种引物的扩增带表现出丰富、稳定的多态性。本实验用10个随机引物扩增出78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在每个个体扩增出3.32条带。其中,引物8747对汕尾群体无扩增带。各群体的多样性指数为0.2088~0.2594,多态位点比例为85.71%~94.74%。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271~0.2195,相对而言,地理位置相隔越远,遗传距离越大。  相似文献   

8.
以洞庭湖和原种场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研究对象,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10个野生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03条带,每个引物产生的条带数在2~9之间,片段大小在0.2~3.0kb之间,多态座位比例为41.75%,2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是,洞庭湖个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S)0.8795~0.9833,遗传距离(D)0.0167~0.1205;原种场个体间S为0.8794~0.9892,D为0.0319~0.1108;比较2群体S为0.7983~0.9994,D为0.0167~0.3017;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e)0.3269。结果表明,长吻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造纸废水造成的斑马鱼基因纽DNA损伤进行检测.首先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定造纸废水96h-LC50浓度为11.328%.从5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20条对正常斑马鱼能稳定扩增且重复性好的引物用来检测.利用造纸废水(原浓度的3.8%)对斑马鱼染毒96h,随机提取染毒后6尾斑马鱼基因组DNA,用筛选的20条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用同样的引物对未染毒对照组的另外10尾斑马鱼基因组DNA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鱼的RAPD图谱,从而分析造纸废水对斑马鱼的致突变作用.20个引物中引物S112可以检测出造纸废水染毒前后斑马鱼基因组DNA的差异.用引物S112,选取的对照组每个斑马鱼DNA的RAPD谱带均为8条亮带,随机抽取的染毒组20尾鱼中,每尾斑马鱼基因组DNA的RAPD谱带为5~7条,其中有20尾出现了71 3bp稳定条带的缺失,14尾出现了480bp稳定条带的缺失,7尾出现了1 332bp稳定条带的缺失.这20尾鱼的RAPD图谱中的条带总数为120条,低于20尾对照组的条带总数(160条).本文得出的结果显示了造纸废水对斑马鱼的基因组DNA损伤作用,同时验证了RAPD技术在检测造纸废水对水生动物基因组申的致突变作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李仙江流域景东、国庆和大寨长石爬鮡(Euchiloglanis longu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1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引物,对长石爬鮡3个地理种群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58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6个,多态位点达62.07%,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7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501.3个群体未检测到各自特有的扩增带.AMOVA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73.06%)的遗传变异由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造成,26.94%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104,基因流Nm为1.8762.根据个体间遗传距离进行的PCoA分析显示,3个群体基本分开.  相似文献   

11.
花鲈养殖群体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卢  薛良义  韦家永 《水利渔业》2006,26(2):13-14,90
利用RAPD技术检测了象山港养殖花鲈种群内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从10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165个位点,平均每条随机引物能够扩增出6.6个位点。165个位点中有80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48.48%。遗传相似度为0.8815,遗传距离为0.1185。表明目前象山港养殖花鲈种群内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花鲈的人工养殖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3个不同地理群体真鲷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江世贵 《水产学报》2004,28(3):334-338
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是建立在PCR技术基础上的检测DNA序列多态性和建立分子遗传标记的技术,Williams等[1]首次运用随机引物扩增寻找多态DNA片段作为分子遗传标记.Welsh等[2]也发现以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产物的图谱表现出高度的变异性.因其具有操作简单、能够快速高效地提供许多个体或基因型许多位点的DNA序列多态性数据等优点,在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学、分类学及农牧业的遗传育种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 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114个个体,分析其中的87个位点.试验结果表明,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间遗传多样性高低及遗传分化与天然屏障导致的地理隔离相关,裸体方格星虫的浮游幼体并不能有力地促进群体间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指出,广西裸体方格星虫群体至少应作为2个保育单元经营,即江平保育单元和犀牛角—西乡塘—闸口保育单元.  相似文献   

14.
曼氏无针乌贼荧光染色标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种高效的标志方法,为更加准确地评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的效果提供技术保障.以曼氏无针乌贼为试验对象,利用茜素络合物(ALC)浸泡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其内壳进行标志.设置5个浓度梯度组和2个时间段,测量并观察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体质量及存活率.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尾饲养于直径2.5m的圆形水泥池内,分别在染色后5、12、19、26 d进行随机取样并对标志曼氏无针乌贼进行高温处理5 min,解剖出内壳观察标志色保留状况.最佳染色剂浓度和浸染时间分别为90 mg/L和24 h;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和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P>0.05);26 d后内壳标志色依然清晰保留初染时的椭圆形粉红色,高温处理前、后着色部位的范围和颜色均未发生变化.ALC荧光染色标志法兼具体内标志和外部可见的双重效果,标志曼氏无针乌贼的存活率和标志色保持率均为100%.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高效,能进行批量标志处理,是一种理想的曼氏无针乌贼标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长江、高邮湖、太湖日本沼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取自长江、高邮湖、太湖3个野生群体的日本沼虾共5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0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出54个位点(200-2500bp),长江、高邮湖、太湖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72.22%、53.70%、62.96%,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878、0.2380、0.2635.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析表明,日本沼虾3个野生群体种质资源状况良好,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抗乳化病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梭子蟹疾病高发季节,从宁波市梅山岛养殖场分别采集了三疣梭子蟹幼蟹得乳化病即将死亡个体10只和健康个体8只,用RAPD技术对此18个个体的进行了检测。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对每只梭子蟹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每个引物扩增出2~8条清晰可辨且重复性强的条带,并在引物S96对2组蟹的检测结果中,从得病组里得到了1条分子量在847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进而推测此条带应与抗乳化病能力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17.
4种笛鲷属鱼类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RAPD技术分析了红鳍笛鲷、紫红笛鲷、勒氏笛鲷和约氏笛鲷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种间遗传多样性和种间亲缘关系。在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36个,平均每个引物在每个个体上产生7.7个条带。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遗传距离(D)分别为0.2257,0.2228,0.2679和0.2247;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854,0.1904,0.2015和0.1865。说明目前湛江近海这4种笛鲷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它们的种质资源仍处于一个良好的水平。种间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勒氏笛鲷与约氏笛鲷遗传距离(Dpq)最小,亲缘关系最密切,勒氏笛鲷与红鳍笛鲷种间Dpq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卫星DNA指纹图谱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3对罗非鱼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2对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的引物,用这 82对引物检测3种罗非鱼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0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7.37个,数据经Popgen32计算和EXCEL工具作图,构建3种罗非鱼的DNA指纹数据库,并绘制了DNA指纹图谱模式图。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79 6、0.530 1和0.312 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03 2、0.678 6和0.291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75 4、0.608 3和0.152 8,由此可见,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同时筛选得到16对具特异性条带的核心引物组合可将3种罗非鱼完全区分,每个位点可在其中一种罗非鱼中扩增出独有的条带,从而将这种罗非鱼与其它两种区分开来,将16对特异引物的图谱数据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鉴定研究。为解决罗非鱼品种混杂遗传渐渗问题和保护罗非鱼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青岛文昌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RAPD技术对青岛文昌鱼雌、雄各11条个体共22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从40个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扩增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特异性强的引物,对每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得到RAPD产物的分子量在200~2200bp之间,产物总计12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60个(占47.24%)。计算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656,个体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1344。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量化的遗传多态度(Ho),雄性群体(0.1912)高于雌性群体(0.1125),平均遗传多态度(Hpop)为0.1519。文昌鱼遗传多态度所占的比例在群体内为0.2553,而雌、雄群体间为0.7447。在文昌鱼雌、雄个体RAPD产物中,两个电泳图谱上能读出明显的雄性特征带,估计可能与雄性文昌鱼具有异型性染色体有关,这与XY型性别决定机制相吻合。引物OPC12扩增产物250bp为雄性文昌鱼所特有,可能为区别性别的分子标记。用NJ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个体明显按性剐聚成两类,文昌鱼雌、雄个体基因组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运用AFLP技术,对广东鲮鱼原种场保存的鲮原种2个子群体(子群体h、q)各29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5对AFLP引物组合中的6对引物扩增共产生173条条带,其中多态位点数为72,多态位点比例为41.5%。在6对引物产生的173条扩增条带中,有一条扩增条带在子群体h中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在子群体q中的出现频率(72.4%>20.6%),编号为E2M4-1。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子群体h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子群体q(0.1367>0.0998)。该研究为筛选鲮原种群体2个子群体间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