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本文对福建厦门海域野生鱼类单殖吸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检查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7科35属,共检出单殖吸虫23种,分属于2个亚目、11科、20属。在16种鱼类的鳃或体表上发现有单殖吸虫寄生,占检查鱼种类的41%;检查570尾鱼类样本,117尾鱼检出单殖吸虫,检出率为20.5%;在感染单殖吸虫的鱼种类中,阳性感染率为10.5%~57.1%,平均感染率25.9%。寄生单殖吸虫的鱼类5目12科15属16种,其中鲈形目鱼类最多,有12种,占75%。鲈形目鱼类共寄生9科18种单殖吸虫;鲻形目鲻鱼寄生有3科3种单殖吸虫。有3种单殖吸虫寄生于不同科宿主鱼体上,多数寄生宿主各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宿主专一性。随着海水鱼类养殖的发展,应密切关注由单殖吸虫引起的鱼类疾病。  相似文献   

2.
单殖吸虫是体型较小的寄生虫。其种类很多,除少数种类营腔寄生(口腔、鼻腔、膀胱)以外,绝大多数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单殖吸虫的幼虫发育,不需经过变态和无性繁殖,也没有中间宿主,而直接发育为成虫。由于单殖吸虫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用它的附着器官(钩子和铗子等)钩住鳃丝,破坏鳃组织,刺激鳃细胞分泌过多  相似文献   

3.
太白湖主要经济鱼类寄生蠕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长江中游的太白湖鱼类鳃和肠道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种131尾鱼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寄生蠕虫,其中单殖吸虫30种,复殖吸虫1种,绦虫5种;对其中6种单殖吸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大部分鱼类的鳃部都感染单殖吸虫,只有4种鱼类的肠道感染寄生蠕虫,较低的体内寄生蠕虫多样性表明该湖泊的生态环境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姚卫建 《水利渔业》2000,20(1):25-26
调查了江口水库鱼类寄生虫单殖吸虫区系,检查鱼类28种163尾,发现单殖吸虫6属40种,其中指环虫属30种,占虫种类的75%。  相似文献   

5.
研究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baicalensis)感染的单殖吸虫的群落多样性及感染情况,为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09年8月到2016年7月,剖检贝加尔雅罗鱼296尾,共感染了6种单殖吸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Dactylogyrus tuba Linstow,1878)、双髻指环虫(D. sphyra Linstow, 1878)、小刺指环虫(D. micracanthus Nybelin,1937)、多小枝指环虫(D. ramulosus Malewitzkaja,1941)、普氏三代虫(Gyrodactylus prostate Erergns,1963)和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abini Achmerov,1974);贝加尔雅罗鱼单殖吸虫的总感染率为20.27 %,平均感染强度为3.05只/尾(1~18只/尾),平均感染丰度为(0.62±2)只/尾;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仅占2.36%;各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均小于10%,平均感染强度均小于5,其中小刺指环虫为优势种;在5个体长段中,在14cm≤L<16cm体长段感染单殖吸虫的种类、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最高;体长段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结果相差不大,不同体长段宿主中单殖吸虫种群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体长段14cm≤L<16cm与16cm≤L感染强度差异显著,其余体长段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鉴定严重危害保育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单殖吸虫(Monogenea)种类, 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 LSU rDNA 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所发现样品进行准确鉴定和描述。在养殖基地胭脂鱼鳃部所检查到的单殖吸虫形态特征如下: 虫体呈长带状, 前端具有口吸盘; 阴道细长, 交配管呈钩状, 具有中央刺, 卵茄形; 具 2 对中央大钩, 固着器与虫体分界明显, 覆盖有指向前方的几丁质棘。LSU rDNA 序列分析表明该单殖吸虫与美国亚口鱼(Catostomus ardens)寄生的一种伪缪丽虫(Pseudomurraytrema sp.)相似率最高(91.7%, AF382059);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与鳞盘虫科类群亲缘关系较近并位于分支基部。综合形态和分子数据, 本研究所发现寄生于胭脂鱼鳃部的单殖吸虫被鉴定为亚洲伪缪丽虫。本文补充了亚洲伪缪丽虫的形态学特征和 LSU rDNA 序列数据, 为进一步研究胭脂鱼寄生亚洲伪缪丽虫的疾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1日,上犹县科恩特种网箱养鱼基地的团头鲂一开始有10多尾死亡,后来有的网箱达到100尾以上,经过技术人员诊断为双身虫病。下面简单介绍团头鲂双身虫如何防治。一、病原双身虫属单殖吸虫,是单殖吸虫中个体较大的一类寄生虫,肉眼可见。双身虫是科的名称,我国常见  相似文献   

8.
一、指环虫、三代虫生物学指环虫和三代虫均属于单殖吸虫纲,其生活史简单,无世代交替和宿主更替。指环虫是鲤科鱼类中最常见的单殖吸虫,其虫体较小,长度通常不超过2毫米,显微镜下可见一虫体前部有两对黑褐色的眼点,位于咽的两侧。指环虫为卵生,成熟个体中卵一经形成即产出,虫卵孵出毛蚴,感染宿主后,  相似文献   

9.
引起鱼类鳃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细菌、病毒、霉菌、原生动物、单殖吸虫和甲壳类。本文对这些疾病的症状作了描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称为侵袭性鱼病。动物性病原体通常称为寄生虫性病原体,因此又称为寄生虫性鱼病。寄生虫通常包括原生动物、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蛭类和寄生甲壳类等。一、口丝虫病(白云病) 病状: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或灰兰色  相似文献   

11.
正一、指环虫、三代虫生物学指环虫和三代虫均属于单殖吸虫纲,其生活史简单,无世代交替和宿主更替。指环虫是鲤科鱼类养殖中常见的单殖吸虫,其虫体较小,长度通常不超过2毫米,显微镜下可见一虫体前部有两对黑褐色的眼点,位于咽的两侧。指环虫为卵生,成熟个体中卵一经形成即产出,虫卵孵出毛蚴,感染宿主后,即附着于体表,并移行到鳃等寄生部位,脱去纤毛,直接发育成虫。主要  相似文献   

12.
微食物网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引起重视。微型浮游动物是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微食物网与meso级浮游动物的重要环节,其生物量和摄食生态学研究也不断深入。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微型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及摄食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的研究方法、上下行效应、影响其摄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凡是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称为侵袭性鱼病。动物性病原体又称为寄生虫,因此此类鱼病又称为寄生虫性鱼病。动物性病原体通常包括原虫、单殖吸虫、复殖吸虫、水蛭、绦虫、线虫、棘头虫和寄生甲壳类等。 本文提到的淡水热带鱼是指孔雀鱼、月光鱼、黑玛丽鱼、斑马鱼、暹罗斗鱼、食蚊鱼等等,不包括红金龙鱼、银龙鱼、红花地图鱼、红尾黑鲨、玻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依靠形态鉴定的指环虫种类的正确性,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了系统发育。2009-2014年在额尔齐斯河采集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鳃部的指环虫,依靠形态鉴定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和伸展指环虫(Dactylogyrus extensus)。18S rDNA序列与Gen Bank中18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坏鳃指环虫同源性为99.36%(457/460),碱基转换率为0.65%(3/460);伸展指环虫同源性为100%(472/472)。用MEGA4.1软件分析和计算3科8属19种单殖吸虫18S r DNA序列的遗传距离。3个科单殖吸虫种类的种间遗传距离0.006~0.238,指环虫科的遗传距离0.007~0.047,指环虫科与锚首虫科的遗传距离0.097~0.182,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的遗传距离0.164~0.235。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坏鳃指环虫和中间指环虫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伸展指环虫聚为一支,最终指环虫科的所有虫种聚为一支。研究结果同时也为额尔齐斯河人工养殖银鲫的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子林 《河南水产》2000,(1):17-18,36
郑州地区的池塘养殖基本上是以地下水为水源,以鲤鱼为主养对象,投喂配合颗粒饲料的集约化养殖。以团头鲂和鲫鱼为主养对象的池塘也占一定比例。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其它因素的影响,鱼病发生的种类和程度也发生变化。如以前危害较为严重的嗜子宫线虫病和复口吸虫病近几年已不常见,而单殖吸虫类的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等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6.
<正> 从前面四讲中,可以看出鱼类生态学涉及的范围很广,研究的问题很多,因此关于它的研究方法也十分复杂。概括起来说,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 1.水域里各种生态因子的调查方法;不同的鱼类在生活过程中组成和变动原因等。2.鱼类生态学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即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二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乌鲁木齐市周边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采样过程中,采集到大口黑鲈鳃部一种单殖吸虫(monogenean),经过形态学初步鉴定,确定这一单殖吸虫为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锁钩虫属(Onchocleidus Mueller)的异形锁钩虫(Onchocleidus dispar)。异形锁钩虫的特征主要为:背、腹中央大钩形态相似,但背中央大钩几乎是腹中央大钩的一倍,背联接片平直,两端膨胀呈圆形,有一细长、漏斗状的交接管,并在尖端末梢有点螺旋;附属片呈"钳形"。通过资料检索发现,异形锁钩虫在我国属首次报道,系我国新纪录属种。  相似文献   

18.
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硝化细菌在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保持健康水产养殖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介绍了硝化细菌的主要种类及其系统进化关系,综述了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并对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认为中国应加强对水产养殖环境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为养殖环境的污染防治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5月在陕西关中地区随机选取了5个取样点,调查鱼类寄生虫种类与感染情况,收集到14种原生动物,8种单殖吸虫、1种线虫、1种绦虫、1种棘头虫,共25种,分别隶属于6门、8纲、12目、13科和13属。  相似文献   

20.
<正> 生态学原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早在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希波克拉底斯等的著作中已有有关生态学知识的论述。一八六九年,德国生物学家赫格尔首次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家把生态学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遗传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等。也有人分为农业生态学、林业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湖泊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