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一株引起香鱼出血症的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生出血症的香鱼体腔液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ayu-ah0201),经人工侵染试验证实该菌能引起香鱼出血症.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对蔗糖、阿拉伯糖、七叶苷、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呈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呈阴性.可利用葡萄糖产酸产气.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分离菌ayu-ah0201与嗜水气单胞菌聚在一簇,与嗜水气单胞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6%~99.7%,与其他相关气单胞菌属成员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小于98.9%.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
从齐口裂腹鱼(Sclizothorax prenanti肠道中分离出菌株Spc0408,采用常规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形,无芽孢;该菌理化特性为具有动力性,H2S、尿素阴性、不发酵木糖、鼠李糖、山梨醇等;β-半乳糖苷酶、葡磷胨水、枸橼酸盐阳性;其16S rDNA长度为1 443 bp,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JF929912,与GenBank中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相似性高达97%;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Spc0408和多株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综合分离菌的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判定该菌株是维氏气单胞菌,从而为气单胞菌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瑞鳖塞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致死性传染病的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L090422),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性进行分析,并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为发酵型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胞及荚膜;具有对葡萄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脲酶、西蒙氏柠檬酸盐、丙二酸盐、卫茅醇、吲哚、动力等反应呈阳性,对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苯丙氨酸脱氨酶、V-P反应等呈阴性的特点。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显示该菌为塞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edlakii)。16S rDNA序列分析得到1条长度为1464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U726186),并显示该分离株与塞氏柠檬酸杆菌(C.sedlakii)的同源性达9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C.sedlakii聚为一支。鉴定结果确认菌株YL090422为塞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edlak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供试16种抗菌药物中的阿米卡星等3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哌酮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等10种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4.
南方鲇溃疡综合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南方鲇(Silurus meriordinalis Chen)病鱼体表溃疡部及内脏分离出细菌12株,经人工感染证实其中6株治病,生化鉴定6株为同一种菌即为引起该鱼溃疡综合症的病原菌,命名为DKN-1。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极生单鞭毛,对除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海藻糖、甘露醇、水杨苷、七叶苷以外多种糖不利用,氧化酶、过氧化氢酶、DNA酶、脂酶、蛋白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MR、VP阳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DKN-1与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同源性达到99.6%,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的结果,鉴定其为豚鼠气单胞菌。该病病原对美满霉素、大观霉素、妥布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福清市东瀚海区网箱养殖真鲷发生大量死亡事件.病鱼除刺激隐核虫病症状外,还出现脾、肾肿大,肝脏充血等.采用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系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从病鱼肝脏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进行了鉴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符合迟钝爱德华氏菌特点,GenBank中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迟钝爱德华氏菌自然聚为一支.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氟苯尼考等10种药物敏感,对链霉素等4种药物中等敏感.  相似文献   

6.
大西洋鲑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皮肤溃烂的大西洋鲑(Salmon salar)肌肉、肝、肾分离到一致病性的菌株(AB080226),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研究了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并对其16SrDNA序列进行了在线Classifer和Blast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葡萄糖氧化发酵阳性,氧化酶检测阳性,0%NaCl生长;能利用甘露醇,不具运动性,能发酵麦芽糖,葡萄糖产酸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阴性;该菌属于气单胞菌属的细菌,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杀鲑气单胞菌形成一个簇群,同源性高达99.9%以上。综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鉴定其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相似文献   

7.
从发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心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GM 2402,进行了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M 2402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动力性,V-P试验、水杨酸、过氧化氢酶、脲酶等阳性,不发酵鼠李糖、乳糖等,硫化氢、枸椽酸盐等阴性.16S rDNA序列长1 417 bp,GenBank的登录号是JX 101598,且与数据库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相似性高达99.6%,系统发育树显示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聚为一个分支.综合菌株的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判定菌株GM2402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相似文献   

8.
齐口裂腹鱼维氏气单胞菌16S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齐口裂腹鱼病原菌的检测和生物学特性。从齐口裂腹鱼肠道中分离出菌株Spc0408, 采用常规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形,无芽孢。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具该菌有动力性,H2S、尿素阴性、不发酵木糖、鼠李糖、山梨醇等;β-半乳糖苷酶、葡磷胨水、枸橼酸盐阳性等。菌株16SrDNA的长度为1443 bp,登录号为JF929912,其和Genbank中多株维氏气单胞菌相似性高达97%,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Spc0408和多株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结合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可以判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本研究可以对相关病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本鳗鲡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患腐皮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表溃烂处分离到1株病原菌(322A),对其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分析,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促旋酶(gyrase)B亚单位gyrB基因序列,并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感染实验证实菌株322A具有致病性;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16S rRNA基因分析显示,该菌株与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同源性均在99%~100%,构建的系统树显示,菌株322A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FJ462702))亲缘关系最近;gyrB基因分析表明,该菌株与A.hydrophila种内序列的相似性为96%~98%,种间序列的相似性为94%~95%,构建的系统树结果显示,该菌株与A.hydrophila(FJ608553、FJ608552、AF208259)聚为一个分支。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菌株322A可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0.
养殖欧洲鳗鲡体表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燕  肖洋 《福建水产》2012,(3):183-188
从福建诏安患病的人工养殖欧洲鳗鲡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显示分离的菌株能使欧洲鳗鲡致病死亡,且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分离菌具有β-溶血性;可在含盐量4%的培养基上生长;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状,具有运动性;其生化反应特性与其他水生动物源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相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A.hydrophila属同一分支,相似性达99.8%。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序列测定(GenBank登录号为JN391411)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肟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奥复星、头孢吡肟、头孢孟多、左氟沙星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从患病蝶尾金鱼(Butterfly)肝脏中分离获得的1株病菌,为金鱼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分离纯化获得1株细菌,编号为DW-1,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DW-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发酵葡萄糖产气,赖氨酸脱羧酶、硝酸盐还原等为阳性;进一步通过PCR方法扩增16S rDNA序列,测得长度为1 385 bp,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相似性为99%~100%;构建系统发育树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A.veronii biovar sobria)模式菌株ATCC9071聚为一支。最终鉴定该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对斑马鱼半数致死量(LD_(50))为1.17×10~6CFU/m 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链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23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2.
从患病金鱼肝脏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编号为ZP-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16SrDNA克隆测序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ZP-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以发酵葡萄糖、乳糖产酸、还原硝酸盐、产生吲哚等。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ZP-1菌株16SrDNA,将其亚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测序,获得长度为1464bp(登录号:KM458852),与鱼源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KC825322)同源性为99.80%,最终确定ZP-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采用3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ZP-1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孟多、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萘啶酸、氯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3.
《福建水产》2012,34(3)
从福建诏安患病的人工养殖欧洲鳗鲡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显示分离的菌株能使欧洲鳗鲡致病死亡,且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分离菌具有β-溶血性;可在含盐量4%的培养基上生长;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状,具有运动性;其生化反应特性与其他水生动物源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相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A.hydrophila属同一分支,相似性达99.8%。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序列测定(GenBank登录号为JN391411)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肟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奥复星、头孢吡肟、头孢孟多、左氟沙星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华鲮烂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患有烂尾病的华鲮(Sinilabeo rendahli)体内分离到两个优势菌株(编号:BB090516C-1和BB090516C-2),对分离菌株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鉴定后测定其16S rRNA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对华鲮有较强的致病性,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指标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 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维隆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维隆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表明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用22种抗菌类药物进行药敏实验发现,该菌对头孢曲松、硫酸庆大霉素等9种抗菌类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等6种药物中敏,对氨苄青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某斑点叉尾鮰养殖场鱼类发病死亡原因,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体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确定该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药敏试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对呋喃唑酮、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5种药物产生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等11种药物中度敏感。通过回归感染试验进行验证,注射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后,斑点叉尾鮰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与自然发病个体的症状基本相同。从患病鱼体分离出的即为类志贺邻单胞菌,也正是该致病菌导致斑点叉尾鮰死亡,可利用头孢类高度敏感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鲟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3年8-9月,四川雅安汉源湖养殖的西伯利亚鲟发生一种以体表溃疡、内脏出血和心外膜囊肿为特征的传染病.为明确其病因,本研究从自然发病鱼的肝、脾和肾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检测.结果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G+链状球菌(Ab130920),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了其病原性,生理生化特性与海豚链球菌(ATCC29178)基本一致;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J162337)与GenBank中S.iniae 16S 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在以16S rDNA序列及其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相关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菌与海豚链球菌聚为一支;同时,在基于S.iniae lctO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中,从分离株基因组DNA扩增出预期大小的870 bp条带,进而鉴定分离菌Ab130920为S.iniae.在对cpsD、simA、sagA、pdi和scpI等5种S.iniae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中,分离菌均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特异性片段,表明其为一毒力较强的菌株,与人工感染实验的高致病性结果相佐证;药物敏感性检测发现其对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敏感,但对新生霉素、利福平、氧氟沙星耐药.  相似文献   

17.
从以败血症感染为特征的石鲽(KareiusbicoloratusL.)中,检出了原发感染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同时还在个别病死鱼中检出了作为继发感染的另一种病原菌。经对6株纯培养菌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鉴定,表明其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Brisouand Pr啨vot1954)的琼氏不动杆菌(A.juniiBouvetandGrimont1986),但该菌表现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28℃培养呈典型形态特征、在37℃培养时出现异常形态;择一个代表菌株(HQ010320B1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予以复核鉴定与分类定名,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新形态型菌株并定名为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AcinetobacterjuniimorphovarⅠ)。同时又择代表菌株(HQ010320B1株)进行了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其基因序列长度为1427bp(在GenBank登录号为AY787213),与检索出的不动杆菌属细菌序列同源性均在97%~99%。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养殖沙塘鳢细菌病害,采集江苏省养殖沙塘鳢,分离内脏细菌,对从肠道分离到的一株细菌进行了鉴定。运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细菌纯培养进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并通过16 S r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该株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蜡状芽孢杆菌的特点,GeneBank中同源系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16 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系统发育树表明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患病大鲵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濒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YZ01,经Biolog微生物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病原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人工感染试验可致健康大鲵出现与自然患病大鲵相同的症状,并从感染患病大鲵体内再次分离到该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和头孢呋辛等18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0.
从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的一株细菌GD091027,对该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 CFU/尾时,能引起斑点叉尾100%发病死亡,对斑点叉尾的LD50为6.2×104 CFU/g。分离株GD091027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氧化酶阴性,在25℃、35℃均有运动性,能耐3%的NaCl,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D-甘露醇及L-阿拉伯糖,不利用西蒙氏柠檬酸盐,不利用丙二酸,赖氨酸脱羧酶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产生硫化氢和吲哚,甲基红(MR)试验阴性。在16S rRNA系统发育树中,该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聚为一分支。分离株GD091027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敏感,利福平、青霉素等3种抗菌药物不敏感。除不产生溶血、不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甲基红(MR)试验阴性外,病原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符合迟缓爱德华氏菌,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