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 配合饲料-桡足类 配合饲料饵料系列的,其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可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2.
潘丽萍 《齐鲁渔业》2006,23(7):41-42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 配合饲料-桡足类 配合饲料的系列饵料,在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且可以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南部癆鱼产卵场癆鱼仔、稚鱼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研究了山东半岛南部Ti鱼产卵场体长2.5-17.9mm的Ti鱼仔、稚鱼的摄食。Ti鱼仔、稚鱼主要饵料为原生动物的鼎形虫、单角铠甲虫、三角铠甲虫。小型桡足类的卵、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桡足类种类为墨氏胸刺水蚤、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双刺纺锤水蚤和拟长腹剑蚤等小型类桡足类。各种饵料所占的个数的百分比为:鼎形虫2.2%,单角铠甲虫7.6%,三角铠甲虫3.3%,桡足类的卵42.2%,无节幼体30.4%,桡足幼体14.1%,Ti鱼仔、稚鱼的摄食率为16.2%,摄食活动主要在白天,在水的中下层进行。由于摄食率低,肠道饱满度差,饥锇可能是引起Ti鱼仔、稚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同一饵料系列(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轮虫投喂时间,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的比例,比较研究香鱼人工育苗的成活率、畸形率、白化率等育苗效果,以完善香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工艺.试验表明,在香鱼人工育苗仔稚鱼培育早期延长轮虫的投喂时间到15日龄可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及苗种规格;增加桡足类投喂量、减少颗粒配合饲料的投喂或采用研制全价的颗粒配合饲料有助于降低苗种的白化率;苗种的畸形与卵质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与饵料、水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到40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仔、稚鱼及早期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水温(24±1)℃时,孵化后0~5d属于仔鱼期,6~20d为稚鱼期,第21天起转为幼鱼期。大黄鱼仔鱼孵化3d后开口摄食;开口时平均口径为240μm,40日龄达2480μm;口径的大小变化与日龄的关系是:y=0.2327e0.0682x,R2=0.9492。试验用的生物饵料与实际生产一致,包括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活桡足类和冷藏桡足类。不同生长期的大黄鱼鱼苗的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1昼夜(24h)中,仔鱼仅在18:00左右出现1个摄食高峰,而稚鱼和幼鱼除了在18:00左右出现1个显著的摄食高峰外,在10:00左右还有1个相对小的摄食高峰。仔、稚、幼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大黄鱼鱼苗具有较高的摄食率和饱食率,随着生长而迅速升高。仔、稚、幼鱼的生长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2日龄仔鱼生长较快,5~9日龄生长减慢,21~30日龄生长加快,31~40日龄生长减慢。这与鱼苗的食物转换和饵料生物的营养变化有关:5~9日龄生长减慢是由于鱼苗由混合营养转变为外源性营养所致;31~40日龄生长减慢是因为冷藏桡足类的营养价值较低。鱼体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3.2552e0.0472x,R2=0.9710;体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3.3205e0.0374x,R2=0.9777;  相似文献   

6.
以人工催产、孵化的黄颡鱼仔稚鱼为材料,用红虫、人工微粒子粉料、鸡蛋黄和红虫+人工微粒子粉料+鸡蛋黄混合等4种饵料投喂25d,研究其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大小为:红虫组混合饵料组人工微粒子粉料组鸡蛋黄组,黄颡鱼仔稚鱼成活率大小为:混合饵料组红虫组人工微粒子粉料组鸡蛋黄组。采用混合饵料投喂的方法能满足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以后的摄食能力和营养需求,是黄颡鱼仔稚鱼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7.
沈盎绿 《重庆水产》2000,(2):24-25,27
星斑神仙鱼是一种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热带鱼,饲养较为容易,试验表明:星斑神仙鱼自然繁殖及鱼卵孵化的适宜条件为水温28.5℃~29.5℃,pH=6.7~7.0;仔、稚鱼阶段可选水蚯蚓(剪碎)为饵,投喂活饵可按草履虫、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直致桡足类的顺序选择饵料种类。  相似文献   

8.
史氏鲟鱼特种水产养殖的新品种,其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史氏鲟仔、稚鱼的培育成活率很低,平均仅20%,是影响史氏鲟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合适的开口饵料和病害发生是造成仔、稚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解决好开口饵料的问题,及时控制仔、稚鱼病害发生,可以提高其培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养殖条件下梭鱼仔、幼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导了在半咸水池塘中梭鱼仔幼鱼的摄食习性.梭鱼仔幼鱼在全长20毫米前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20毫米后,由于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摄食的种类迅速增多.梭鱼仔鱼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适口饵料生物的宽度为口宽的25—71%。梭鱼稚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日出前后开始摄食,日落前饱食指数最高;夜晚基本不摄食。  相似文献   

10.
黄海中南部鳀鱼各发育阶段对浮游动物的摄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1999~2001年在黄海中南部采集的鯷鱼(Engraulis japonicus)消化道进行了分析。产卵场的鯷鱼仔稚鱼和越冬场的成鱼都是主要在白天摄食,胃饱满指数白天明显高于夜间。鯷鱼消化道中的食物团几乎全部由浮游动物组成。鯷鱼偏好的食物随鯷鱼长度的增加而变化。桡足类和它们的卵子、幼体是最大的优势类群。体长小于10mm的鯷鱼仔稚鱼主要摄食桡足类的卵和无节幼体;体长11~20mm的鯷鱼仔稚鱼主要摄食桡足类的桡足幼体和原生动物;叉长21~30mm的鯷鱼主要摄食纺锤水蚤等小型桡足类和甲壳类的蚤状幼体;叉长41~80mm的鯷鱼主要摄食桡足类的桡足幼体;叉长81~90mm的鯷鱼主要摄食中华哲水蚤和桡足幼体;叉长91~100mm的鯷鱼主要摄食中华哲水蚤、胸刺水蚤、真刺水蚤等较大的桡足类;叉长101~120mm的鯷鱼主要摄食中华哲水蚤、胸剌水蚤、太平洋磷虾、细长脚域;叉长大于121mm的鯷鱼主要摄食太平洋磷虾和细长脚Song。  相似文献   

11.
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物饵料种类对拟穴青蟹后期蚤状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Z3~Z4阶段分别投喂初孵卤虫无节幼体、活体桡足类以及冰冻桡足类的3个实验组的培育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均在90%以上,但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实验组的变态时间间隔缩短一天;Z4~Z5和Z5~M阶段,投喂活体桡足类实验组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95.72%和89.66%,Z3~M累计成活率达到80.18%,比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实验组各发育阶段的培育成活率分别提高1.07%、6.09%和7.11%;比投喂冰冻桡足类实验组分别提高0.92%、5.14%和6.27%;3个实验组Z3~M所需天数,除投喂冰冻桡足类实验组为10 d外,其余两组均为9 d。实验结果可为丰富青蟹苗种培育的生物饵料种类和开展土池育苗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人工育苗条件下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杂交石斑鱼)仔、稚鱼阶段的摄食与生长变化状况,采用随机取样实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27.5~31°C条件下,对人工培育的杂交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及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仔、稚鱼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摄食发生率为40%,之后的仔、稚鱼摄食发生率均为100%。仔、稚鱼摄食量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可用二项方程式表达。消化道饱满系数为0.95%~11.26%。仔、稚鱼在1.5 h内可以饱食,仔鱼对轮虫和桡足类的消化时间分别为0.5~1 h和1~2 h,稚鱼对桡足类成体的消化时间为1.5~3.5 h。杂交石斑鱼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9.85%(5日龄)、22.55%(10日龄)和15.72%(24日龄),可将其作为杂交石斑鱼仔、稚鱼日投喂量参考依据。杂交石斑鱼仔、稚鱼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摄食,夜间不摄食。5日龄和10日龄仔鱼均出现2个摄食高峰,分别为9:00和18:00;24日龄稚鱼仅在中午12:00出现摄食高峰。3~30日龄的仔、稚鱼平均全长日增长率为7.96%,平均体质量日增重率为28.73%。全长、体质量分别与日龄的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表达,体质量(y)与全长(x)的回归方程为y=0.037 3x2.537 8,b值接近3,表明杂交石斑鱼仔、稚鱼为等速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13.
闫洪山 《水利渔业》2006,26(3):34-35
香鱼受精卵在淡水中的孵化率较咸水或半咸水中高出1倍多,仔稚鱼的饲养成活率咸水或半咸水比淡水中高。在饲养过程中采用轮虫、鸡蛋黄、枝角类和人工饵料交叉投喂,是保证仔稚鱼成活率的关键。对不同日龄的仔稚鱼进行淡化成活率不一样,日龄越大淡化的成活率相对越高,体质量达到0.5 g以上进行淡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枝角类和桡足类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角类和桡足类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及内陆咸水水域,俗称水蚤、鱼虫、虾仔,它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尤其是海水种类体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鱼、虾、蟹幼体的重要饵料。枝角类主要种类为裸腹蚤;桡足类主要种类为海产猛水蚤和哲水蚤及淡水中的镖水蚤。这些种类中绝大多数均可作为河蟹育苗不同阶段各期幼体的适口饵料。1999~2000年在河蟹人工育苗中,我们用该饵料部分或全部替代代用饵料及卤虫卵,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及较好的经济效益。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本试验设备采用天然海水人工育苗场进行河蟹育苗的原有设备,枝角类和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大黄鱼受精卵的孵化和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技术,以及仔、稚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提出了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的鱼苗培育技术,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黄鱼受精卵的孵化和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技术,以及仔,稚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提出了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的鱼苗培育技术,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漠斑牙鲆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卵孵化,仔稚鱼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营养强化,并进行了人工授精试验,完善了漠斑牙鲆人工繁育技术工艺.结果表明:16~18 ℃为漠斑牙鲆最佳自然产卵水温;18~19 ℃水温下仔稚鱼的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真鲷仔稚鱼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孙光 《水产学报》1992,16(1):67-70
随着鱼类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摄食,加之其长期系统发育中所形成的本能和嗜好,从而形成其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优良的饵料生物则需满足(1)形态及大小适于仔稚鱼摄食,(2)游泳速度及分布便于仔稚鱼摄食,(3)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等要求。鱼种不同,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亦不同。在鱼类的苗种生产中,弄清仔稚鱼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对合理有效地利用现用饵料、开发新的饵料生  相似文献   

19.
以初始体重为(1.93±0.11) mg的大黄鱼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以微粒饲料(micro-diet,MD)分别替代0%、25%、50%、75%和100%生物饵料(live prey,LP),探讨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显著影响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当微粒饲料替代50%和75%生物饵料时,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100%替代水平(P<0.05);同时,75%替代水平SGR显著高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存活率在各处理组间的差异关系与SGR的变化趋势类似.鱼体粗蛋白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其中50%、75%和100%替代水平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而鱼体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当微粒饲料替代100%生物饵料时,其胰段和肠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而其余各处理组之间淀粉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各处理组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大黄鱼苗种生产中,在12日龄以后使用优质微粒饲料替代50%~75%的生物饵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鮸鱼的早繁育苗过程中(6~7月份),用商品微囊饵料和自制饵料,部分或全部替代轮虫、卤虫和桡足类等活饵料,观察其仔稚幼鱼生长速度、成活率和摄食率。结果表明,1、仔鱼阶段全部生物饵料组的鮸鱼仔鱼成活率最高(40.0%),50%配合饵料组次之(31.0%),100%配合饵料组最低(12.5%),生长速度和摄食率没明显差异;2、稚幼鱼阶段的三组饱食率和摄食率没差异,生长速度以50%配合饵料组略快于全部生物饵料组和100%配合饵料组,存活率也以50%配合饵料组最高,生物饵料组其次,100%配合饵料组最低。研究认为,商品配合饵料可作为鮸鱼在春夏季育苗中因生物饵料缺乏时良好的替代品,并对鮸鱼仔稚幼鱼生长发育有良好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