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效宇  杨红生 《河南水产》1995,(3):18-19,22
本文测定了主养草鱼成鱼高产池塘4-9月份浮游生物的平均生物量,研究了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和优势种群的变动情况,初步探讨了草鱼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的关系,探讨了池塘水质调节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2.
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及其与鳗摄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迈新 《水产学报》1998,22(3):223-229
报道了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种量及其与鳗摄食的关系,论述了水质良好的养鳗池塘浮游生物优势种,养鳗池和传统家鱼池生态学特点和养鳗池水质的有效调控措施。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游浮生物群落结构区别较大。黑仔鳗塘的浮游植物则以硅藻类和绿藻类占优势,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0%和37%。浮游动物则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枝角类的比例很少。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对鳗的摄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池塘是养殖水生动物(鱼、虾、蟹等)栖息、生长繁育的环境,池塘增产措施主要是通过池塘水环境来发挥作用的,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养殖效益,为养殖水生动物(鱼、虾、蟹等)创造良好的水环境是池塘高产的关键措施,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有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浮游生物等,高产池塘水质的科学管理技术就是改善改良这些因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提高水质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77.5%。投喂芽孢杆菌后,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浮游生物组成均变化不大,表明该制剂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七五”期间,农业部支持珠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开展了池塘养鱼高产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有关单位的努力下,已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1992年1月17—18日,由广东省水产局主持了技术鉴定。其中珠江水产研究所重点研究了池塘养鱼“水”、“种”两项因素,对池塘的溶氧、水化学、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池塘养鱼业发展很快.如:日本近年来增长了4倍,苏联从60~75年即已增长了10倍.因为,池塘为集约式养殖,具有小生态系统人工易控制的优点,可以精养高产.我国池塘养鱼,历来就有低能高效,渔、农、水、陆结合,综合利用生态功能的特点,在世界池塘渔业中有其独特的体系.主要通过密养混放,施用畜粪绿肥繁殖浮游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7.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养殖基地的6个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前后的浮游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易发病池塘,水中浮游生物总生物量比其他池塘略低。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等蓝藻。此外,池塘出现出血病症状时,浮游生物的马格利夫(Margalef)丰度指数和香农(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这两项指数可作为池塘发病的预警参考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平时应注意调节水质,以稳定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组成,在天气不佳时更应多加巡塘,以便及早发现病情。  相似文献   

8.
汉寿县水产研究所是我省洞庭湖区商品鱼基地之一,有精养成鱼池175亩,连年来单产都在600公斤以上。其养鱼高产技术关键在于控制池塘水质的稳定性以提高池塘水体的载鱼量,分析这种高产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池塘高产技术的推广。工作方法在该所11口成鱼塘中,固定集中两口塘:2港(18.2亩)与4塘(16亩)进行观察研究,从1984年3至10月在塘的中心点每月两次分上、中、下三层采取混合水样。镜检方法:浮游植物、原生动物与极小型轮虫采用一升水样两次浓缩后,用0.1毫升的计算框,在显微  相似文献   

9.
引言六十年代初,以色列的池塘养殖以单养鲤鱼为主。此后,增加罗非鱼投放量,引进鲢、鳙、草鱼等几种中国鲤科鱼类,混养技术才逐步发展。引进食浮游生物的鲢、鳙鱼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池中丰盛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以提高池塘鱼产量。可是,关于池中浮游生物的研究工作,在以色列过去开展较少,而且,在引进中国鲤科鱼类以前,这些研究多属描述性工作。为了查明池塘与鱼类肠道中浮游生物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浮游生物在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过程,尤其是前期蜕壳阶段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池塘水质状况,于2021年3、5、6月,在成蟹2~4蜕壳期,对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及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6属57种,浮游动物4类17属3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57×103~1.15×105cells/L,平均生物量为(14.99~1 837.30)10-4mg/L;浮游动物密度为1.21×102~3.79×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2.67~49.81 mg/L。指出,成蟹2~4蜕壳期,池塘水质为中污型水质;溶解氧和温度影响浮游生物结构变化的主要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一、无机和有机肥料饲养罗非鱼 罗非鱼大都属于杂食性鱼类,摄食浮游生物和碎屑,征稀养的情况下,天然饵料基本能满足它们营养的要求。在增加池塘放养密度的条件下,增施无机肥料或有机肥料来增加天然饵料的生产量,是池塘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初养的池塘淤泥薄,腐生质少,保水能力低,水体易浑浊,浮游生物繁殖量少,水体中光合作用弱、产氧能力低,因此鱼的产量一般会较低。为了能够使初养池塘取得高产、高效益,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水产技术推广的经验,认为池塘初养者应掌握如下十大关键技术:1.施足基肥池塘消毒前施足基肥为  相似文献   

13.
我地每年秋冬季都新建许多面积在数千平方米至几公顷(几亩至几十亩)的池塘水库等小水面,用于养鱼、农田灌溉和畜禽果草菜鱼等综合立体种养。但新建池塘水库底质瘦,水体泥水浑浊,浮游生物繁殖数量少,产氧能力差,易缺氧,pH值不稳定,鱼类生长环境不良,怎样才能实现高产高效呢?  相似文献   

14.
<正>水质调控是淡水池塘养鱼关键技术之一,在池塘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基础上,通过测量、观察以及人为干预,调控出适合养殖鱼类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生产安全、高产高效的养殖目标。一、淡水池塘水色的表现及水质观测池塘水色与池水中主要浮游生物种类密切相关,要每天巡塘观测池塘水质,通过肉眼观察水体颜色,再结合水质检测和生物学测定,就可以及时发现水体  相似文献   

15.
对越冬池塘和干塘冻晒的非越冬池塘培育夏花鱼种过程中池塘的轮虫冬卵数、浮游生物量、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轮虫冬卵含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浮游生物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鱼苗成活率:越冬池远远低于非越冬池;生长速度: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本次试验对夏花鱼种培育过程池塘的选择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膜净水栅、复合微生物水质调节剂混合而成的复合调控的方法对鳜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 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复合技术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质调节方法能够提高水体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68.6%。采用此方法后,试验池塘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及生物密度发生变化,且蓝藻生物密度在下降,而对照池塘中蓝藻的生物密度明显增加。表明该调节方法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 ,随着淡水养殖渔业的不断发展 ,驯化养殖、精养高产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鱼类产量大大提高。在养殖产量提高的过程中增氧机已成为实现渔业精养高产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 ,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养鱼的今天 ,有许多养鱼场、户使用池塘增氧机缺乏科学性 ,直接影响增氧机的使用效果。合理使用增氧机可有效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 ,加速池塘水体物质循环 ,减弱或消除有害物质 ,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对于预防和减轻鱼类浮头 ,防止泛池以及改善池塘水质条件 ,增加鱼类喂食量及提高产量等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 如何适时使用增氧…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适当施肥、加注新水、开启增氧机、调整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组成、利用化学药物等五种池塘养殖调节水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高密度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分隔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养殖期间(2013年4月—10月)池塘浮游生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温度、p H、DO和总氮指标在养殖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Duncan's多重比较显示,温度在6—8月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总氮在7—9月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氨氮和亚硝态氮在8—10月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池塘浮游生物的变化表现为:枝角类和桡足类物种数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秀体溞属(Diaphanosoma)占优势;轮虫物种数呈上升趋势,其中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占优势;原生动物物种数在各月份之间差异不明显,以球吸管虫属(Sphaerophrya)为优势种;藻类物种数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占优势,其次为裸藻门(Euglenophyta)种类。基于Dice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MDS排序均显示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在整个养殖期间可分为2大类,4、5、6、7月各样本聚在一起,8、9、10月各样本聚在一起,表现为前4个月(4—7月)相似性高,而后3个月(8—10月)相似性高;说明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随养殖时间延续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渔业现代化》1979,(2):15-17
池塘养鱼使用增氧机是夺取池塘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这已为许多地区的实践所证明,但是,池塘使用增氧机后,除增加水中溶氧外,引起了整个池塘水体因子的变化。华南师范学院生物系鱼类科研小组对使用增氧机前后的浮游生物相变化情况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并有详细的原始数据记录,本刊因限于篇幅,对原始数据部分未能予以刊登。读者如需要,请直接与华南师范学院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