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免疫添加剂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c、酵母多糖和壳聚糖,连续投喂42d,并在试验的第14、28、35和42天取样检测,研究其对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补体C3、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共6种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Vc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SOD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高,并降低MDA含量。添加酵母多糖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但不能提高SOD活性。添加壳聚糖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SOD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但不能降低MDA含量。饲料中添加Vc、酵母多糖和壳聚糖均对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饲料中对自制复合免疫增强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血鹦鹉鱼。30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血清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2‰的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实验组鱼的人工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0%、45%和100%,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实验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血鹦鹉鱼试验各测定酶指标都是2‰组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死亡率投喂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组最低。因此可以证明投喂本复合制剂可以明显提高大菱鲆和血鹦鹉鱼的酶活性及抗应激能力,并且适宜投喂比例为2‰。  相似文献   

3.
蝇蛆既是优质饲料蛋白质又是新型免疫增强剂。为探明蝇蛆蛋白混合物对美洲鳗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水温为25~28℃时,将750尾初始体质量(95.0±5.0) g的美洲鳗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50尾鱼,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5%、10%、15%和20%蝇蛆蛋白(由蝇蛆蛋白混合物折算而来)的饲料,投喂养殖60 d后,测定美洲鳗鲡血清中溶菌酶、补体3、补体4、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免疫指标的变动情况及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美洲鳗鲡的死亡率。试验结果显示:美洲鳗鲡血清中补体3、补体4含量随蝇蛆蛋白混合物添加比例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其中补体3以15%添加组含量最高,补体4以20%添加组含量最高;血清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蝇蛆蛋白混合物添加量的增加先升后降,除5%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以15%添加组活性最高,碱性磷酸酶以10%添加组最高;谷丙转氨酶活性也随蝇蛆蛋...  相似文献   

4.
从周宁县某养殖场史氏鲟病灶样品中分离出1株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JY08,为了进一步研究其进化地位、耐药机制和潜在致病因子,采用形态学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JY08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腐生葡萄球菌的相似度最高,为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JY08与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亚种(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subsp.saprophyticus ATCC 15305)聚为一支,结合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株为腐生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Y08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林可霉素类等大类中的17种药物具有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等11种药物敏感;对多粘菌素B和呋喃唑酮2种药物中度敏感。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Y08携带了10大类103个抗生素耐药基因和61种毒力因子123个相关毒力基因。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评估该菌株潜在的具有感染能力的遗传特征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为该菌可能引起的疾病防控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防治乌鳢溃烂病,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某养殖场的患病乌鳢(Channa argus)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DL1475,DL1476),通过微量生化鉴定管和扩增16S rRNA基因对该两株菌进行鉴定,并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特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两株菌对乌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7.1×103和2.9×104 cfu/g。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L1475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6.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奇霉素、菌必治、卡那霉素、链霉素、美满霉素5种抗生素中介,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等13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系统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舒伯特气单胞菌。采用16S rRNA基因、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分离菌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均最高,达99%以上;分离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舒伯特气单胞菌聚为一族,进一步确认分离株为舒伯特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后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从发病鱼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舒伯特气单胞菌是杂交鳢内脏类结节病的致病菌。药敏实验发现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养殖沙塘鳢细菌病害,采集江苏省养殖沙塘鳢,分离内脏细菌,对从肠道分离到的一株细菌进行了鉴定。运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细菌纯培养进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并通过16 S r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该株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蜡状芽孢杆菌的特点,GeneBank中同源系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16 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系统发育树表明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从发病齐尔白鲑(Coregonus nasus Pallas)的肾脏组织中分离到了1株优势菌QEBG-001,将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和16S rRNA基因鉴定分析。结果显示,QEBG-001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符合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属同一分支,相似性达98%以上。综合菌株QEBG-001的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利福平、美福仙(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性高。研究结果对养殖生产中用药预防和治疗被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齐尔白鲑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鳗鲡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患腐皮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表溃烂处分离到1株病原菌(322A),对其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分析,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促旋酶(gyrase)B亚单位gyrB基因序列,并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感染实验证实菌株322A具有致病性;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16S rRNA基因分析显示,该菌株与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同源性均在99%~100%,构建的系统树显示,菌株322A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FJ462702))亲缘关系最近;gyrB基因分析表明,该菌株与A.hydrophila种内序列的相似性为96%~98%,种间序列的相似性为94%~95%,构建的系统树结果显示,该菌株与A.hydrophila(FJ608553、FJ608552、AF208259)聚为一个分支。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菌株322A可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凡纳滨对虾在冷藏条件下内源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实验采用了细菌分离纯化法,将分离得到的内源腐败菌菌株进行分解蛋白质对比实验,筛选出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的菌株,进一步采用细菌自动生化系统鉴定法以及16S rRNA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冷藏条件下的内源优势腐败菌是短杆菌属细菌,可以通过控制短杆菌属细菌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虾内源保鲜技术。细菌自动生化系统鉴定结果的相似度为98.8%,16S rRNA序列鉴定结果的相似度为99.065%。  相似文献   

12.
从大连湾地区健康的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B4,通过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同源性分析,确定菌株B4为芽孢杆菌属。该菌株在温度20~35℃,pH 6~9,盐度3~7.5下生长良好。采用108cfu/mL密度的B4菌液投喂仿刺参,投喂后第0、7、14、21d和第28d测定仿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第7d时,试验组仿刺参腔液中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1d时,试验组仿刺参腔液中溶菌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第28d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B4可提高仿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5种免疫酶的活性,对仿刺参有一定的免疫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水体溶氧量对血鹦鹉摄食、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溶菌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10±0.52)g的血鹦鹉为试验对象,测定溶解氧水平分别在1.12 mg/L(G1组)、3.02 mg/L(G2组)、5.05 mg/L(G3组)、7.02 mg/L(G4组)时血鹦鹉的饲料转化率、消化酶活性及溶菌酶活性。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饲养6周。试验结果显示:G3、G4组血鹦鹉的饲料转化率、溶菌酶活性以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G1、G2组(P0.05),但G3、G4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G3组血鹦鹉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G1组血鹦鹉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溶解氧水平在5.05 mg/L时,血鹦鹉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从发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肾脏组织中分离到了1株优势菌HZS-01,将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和16S rRNA基因鉴定分析。结果显示,HZS-01株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符合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属同一分支,同源性达99%以上。综合菌株HZS-01的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新生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度高,对生产用药预防和治疗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青岛即墨丁字湾潮间带菌种资源及优势度情况,采集丁字湾潮间带沉积物,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根据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细菌66株,属于细菌域的2个大系统发育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2个科(Vibrionaceae和Bacillaceae))3个属(Vibrio、Bacillus和Shewanella)。青岛即墨丁字湾潮间带内地衣芽孢杆菌(12.12%)、枯草芽孢杆菌(22.73%)和蜡状芽孢杆菌(12.12%)属于优势种,其他菌株均为常见种,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74.24%)。  相似文献   

16.
网箱养殖大黄鱼假单胞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宁波、台州等地相继发生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大量死亡,主要症状为脾脏、肾脏有许多白色结节,大小为0.1~1mm。从病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极强的菌株GYCWS,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8.5×104CFU/ml。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ID32GN)及16S rRNA分子鉴定。经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1.5Kb的16S rRNA部分基因片段,产物经回收纯化,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G1,对阳性克隆子进行酶切及PCR鉴定确认阳性重组质粒,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ST同源序列比对,与恶臭假单胞菌的16S rRNA基因(DQ201403、AY785244)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9%),该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DQ648602。结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GYCWS菌株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 monas putid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GYCWS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氟派酸、四环素、链霉素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春季,福建漳州地区池塘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感染不明病原而患病。病参表现出排脏、身体萎缩、体表溃烂等症状,俗称为"腐皮综合征"。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从患病刺参病灶部位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FJY001,经回接感染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细菌为刺参的病原菌。经形态、生理生化、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等多项指标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塔式弧菌(Vibrio tubiashii)。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 mg/kg黄霉素、0.1%寡糖-中草药复合物、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连续投喂600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56 d后,测定鱼的生长、血清溶菌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6 mg/kg黄霉素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血液甘油三酯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添加0.1%寡糖-中草药复合物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添加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液葡萄糖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活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即GPT/GOT)活性比值。鱼攻毒试验也表明试验各组都有死鱼,但是对照组死亡率是最高的。因此添加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与抗氧化能力,抵抗病原菌感染,保护肝脏,能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19.
2011年7月,福建省晋江某养殖场养殖的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coioides )发病,病鱼体重3~10 g,症状为鱼体色变深,拒食,离群缓慢游动,背鳍下方局部鳞片脱落、表皮溃烂,肝脏点状发红。2011年7月从濒死病鱼肝脏、肾脏中分离到2株细菌,分别命名为201107-I与201107-II,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RNA 基因鉴定,这两株均为哈维氏弧菌( Vibrio harveyi )。毒性实验发现这两株菌都能引起斜带石斑鱼表皮溃烂症,其中201107-II毒性较强,被用于后续感染实验。通过肌肉注射、腹腔注射与创伤浸浴3种方式进行回归感染实验,得到3种方式对石斑鱼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4.3×104、2.9×105和5.4×106 cfu/g鱼体重。从人工感染的石斑鱼肾脏中再次分离到该菌,经生理、生化指标和16 S rRNA 基因鉴定,为同株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大观霉素、氯霉素等1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等9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万古霉素等13种抗生素不敏感。本研究对石斑鱼病害防治与健康养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越冬对黄鳝形体、肠道消化酶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重(118.42±4.38)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对象,利用网箱研究越冬(时间为2012年11月20日至2013年3月25日)对黄鳝形体、肠道消化酶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后黄鳝的平均体重、脏体比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6.50%、19.84%;肝体比极显著下降,降幅32.93%;越冬对黄鳝的肥满度无显著影响。越冬显著降低黄鳝肠道胰蛋白酶活力,降幅46.37%;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虽下降,但不显著。越冬极显著降低了黄鳝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力,降幅66.19%;显著降低了溶菌酶活力,降幅29.59%;血清中丙二醛含量虽有下降,但不显著;血清中补体C3活力极显著上升,升幅28.57%;补体C4无显著影响。越冬显著影响黄鳝形体指标,越冬期间黄鳝主要消耗自身储备来维持血糖水平提供能量,并通过降低过氧化氢酶、溶菌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活力和提高补体C3活力达到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