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海洋渔业》2021,43(4)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是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对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进行菌株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株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放线菌素D(化合物1)、胡萝卜苷(化合物2)、环-((S)-脯氨酸-(R)-亮氨酸)(化合物3)、胸腺嘧啶核苷(化合物4)、3′-氧-乙酰胸腺嘧啶核苷(化合物5)和3-羧基吲哚(化合物6)。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种属放线菌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两株胰腺癌细胞系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研究结果丰富了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可为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中共附生微生物的功能性,并探讨南极大磷虾与其相关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南极大磷虾中共附生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同时采用细菌纯培养技术获得可培养菌株,对菌株进行了抑菌活性、耐氟化钠特性分析。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在南极大磷虾眼柄、尾部和肠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群落相对丰度最高,分别占各组织细菌总量的41.4%、35.8%、59.5%;在南极大磷虾胃部,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最高,占细菌总量的32.2%。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南极大磷虾眼柄和尾部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高于胃部和肠道组织,肠道和胃部的微生物组成差异较大。采用细菌纯培养技术共获得60株细菌,其中有一株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单增李斯特菌LFM2813(Listeria monocytogenes LFM2813)、金黄色葡萄球菌LFM3263(Staphylococcus aureus LFM3263)、蜡样芽孢杆菌LFM2805(Bacillus cereus LFM2805)]有抑菌活性,并鉴定为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 NJ2),该细菌的抑菌产物具有耐高温和蛋白酶处理后失活的细菌素基本特征;同时,可培养细菌的最大氟化钠耐受浓度为1%,且耐受菌株占比为10%。研究初步揭示了南极大磷虾不同组织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并探讨了微生物对宿主的防御功能,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极大磷虾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南极磷虾科学探捕项目所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样品中分离纯化到一株共附生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多相分类学分析、发酵培养、代谢产物提取及HPLC分析,并对其发酵粗提物进行了针对多种重大疾病药物靶标一氧化氮(N0)抑制活性的靶向筛选.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其进化关系最近的需盐杆菌(Salege...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南极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sp.)N11-8液体发酵产蛋白酶PBN11-8的发酵条件进行快速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南极海洋芽孢杆菌N11-8产蛋白酶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并通过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其产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温度、氮源和碳源;以最陡爬坡实验逼近至上述因子最大响应区域,进而采用RSM法对其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3 g/L,蛋白胨13.1 g/L,酵母浸粉2.9 g/L,NaCl 5 g/L,KH2PO4 1 g/L,FeCl3·6H2O 2 mmol/L,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4.0℃,转速为200 r/min,装液量为50 ml/250 ml,接种量为4%,培养时间为60 h。最终优化后的酶活达到90.5 U/ml,比初始酶活提高了23.6%。  相似文献   

5.
南极极端生境中蕴含着发掘特殊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巨大潜力。对采自南极海域水深6 000 m海区钩虾(Gammarus sp.)的肠道共附生微生物进行分离,并对一株有价值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进行菌株分离,利用形态学观察及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综合运用薄层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手段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波谱学和质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从钩虾中分离得到17株菌,并将其从分类学角度归属于9个属,其中细菌11株,放线菌6株。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xiamenensis YF008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0)E,5E-germacradiene-2,11-diol (1),N-[2-(4-hydroxyphenyl)] ethylacetamide (2),环(L-苯丙氨酸-甘氨酸)(3),环(L-苯丙氨酸-L-丙氨酸)(4),环(D-苯丙氨酸-L-异亮氨酸)(5),环(L-羟脯氨酸-L-苯丙氨酸)(6),环(D-亮氨酸-L-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青岛近海海域底泥的一株产过氧化氢酶菌株YS0810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在250 ml摇瓶中进行发酵产酶条件优化。初步确定该菌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发酵培养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蔗糖20 g/L和蛋白胨15 g/L,无机盐MgSO4·7H2O、NaCl、KH2PO4最佳浓度分别为0.9、5.0和1.0 g/L;菌株在培养基起始pH=7.0、4%接种量、50 ml装液量和25℃的条件下发酵24 h获得较高的酶产量。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酶产量为2469 U/ml,是优化前的5倍。  相似文献   

7.
CQN-2是一株具有抗病、促生长等多种功能的肠道内源性解淀粉芽孢杆菌。为研究其最佳培养条件,从而为规模化生产发酵提供依据,本文以菌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CQN-2菌株的最适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QN-2菌株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细菌学蛋白胨,经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 g/L、细菌学蛋白胨30 g/L、糖蜜50 g/L、KH_2PO_4 0.5 g/L、MgSO_4 0.5 g/L、NaCl 0.3 g/L、Mn~(2+) 5 mmol/L、Al~(3+) 1 mmol/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接种量为3%、装液接种量25 mL/250 mL;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将CQN-2接种于5 L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36 h后的活菌数为3.03×10~(12) CFU/mL。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D-1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菌体的得率和芽孢转化率,进行了菌株D1最佳培养条件参数和培养基优化的研究及测定此条件下的生长曲线。通过研究发酵温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溶解氧等因素对菌株D1生长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7.0,接种量5%(相对摇瓶装液量),装液量100mL/500mL。在发酵基础培养基成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氮源、碳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单因子进行单因子试验,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进行培养基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比为玉米淀粉2%,蛋白胨2.5%,NaH2PO40.8%,玉米浆1.5%,MgSO4·7H2O0.05%,3.08%MnSO4水溶液0.1%。在最佳培养条件下,用最优培养基测定了菌株D1的生长曲线,并确定了菌株D1的最佳种龄为18~20h,生产收获时间为26h。  相似文献   

9.
为挖掘南极真菌的资源应用潜力,对一株南极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及结构鉴定。经IT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该菌株为曲霉属真菌,命名为Aspergillus niger NJ49。综合运用Sephadex LH-20和G25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南极磷虾共附生微生物曲霉属真菌A.niger NJ49的发酵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南极曲霉A.niger NJ49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p-Val-Val(1)、Phe-Val-Val(2)、cyclo-(His, Leu)(3)、cyclo-(Pro, Arg)(4)、(3S,12aS)-3-(Isopropyl)-2,3,6,7,12,12a-hexahydro-pyrazino[1′,2′:1,6]-pyrido[3,4-b]-indole-1,4-dione(5)、cyclo-(Pro, Phe)(6)、cyclo-(Val, Phe)(7)、cyclo-(Pro, Tyr)(8)、cyclo-(Pro, Val)(9)、Phe...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比较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海洋红酵母菌(Rhodotorula sp.)RH1菌株发酵产量的影响,通过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和硫酸镁(MgSO4)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RH1菌株的最优培养基为蛋白胨10 g.L-1,酵母膏15 g.L-1,葡萄糖20 g.L-1,MgSO40.25 g.L-1,磷酸二氢钾(KH2PO4)0.25 g.L-1,氯化钠(NaCl)10 g.L-1。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pH 5.0,摇瓶装液量80 mL/50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28℃,经48 h培养,菌量可达10.46×108cfu.mL-1,比优化条件前提高23.9%。还进行了RH1菌株25 L发酵罐扩大培养试验,在接种量为8%、初始pH 5.0、搅拌速率350~400 r.min-1、通气量9 L.min-1、温度28℃的条件下,经28 h的培养,菌量可达33.6×108cfu.mL-1。预计通过连续补料的方式进行培养,有望进一步提高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