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虾夷扇贝体形性状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分别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了体形性状对虾夷扇贝解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壳宽是影响雌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壳宽是影响雄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而混合组受3个壳尺性状的共同影响;影响虾夷扇贝闭壳肌重的主要因素是壳宽,壳长、壳高的作用不显著;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对软体重、闭壳肌重的回归方程:1). 雌性 Z= -128.573 +1.355X2 +1.407 X3;W= -8.216 +0.869X3;2). 雄性 Z =138.493+1.082 X1+2.524 X3;W= -11.855 + 0.955 X3;3). 混合 Z = -133.939 +0.606 X1+0.679X2 + 1.709X3;W= -9.525+ 0.896 X3。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虾夷扇贝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取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个体100只,测量其壳长(X1)、壳宽(X2)和壳高(X3)等3个壳形态性状及体重(Y1)和软体重(Y2)等2个重量性状,然后对各性状的描述统计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各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如下:Y1=-30.904+0.451 X1+0.713 X2+0.352 X3;Y2=-11.262+0.170 X1+0.208 X2+0.185 X3。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壳宽和壳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360、0.375和0.249;对软体部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325、0.262和0.314;壳长、壳宽和壳高对体重的相对决定程度依次为12.9%、14.1%和6.2%;对软体部重的相对决定程度依次为10.6%、6.9%和9.9%;进一步分析显示,壳宽对体重影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壳长对软体重影响的直接效应最大。通过毛蚶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将有利于优化育种方案,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栉江珧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101只野生栉江珧,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高(SH)、壳顶角(AG)4个形态性状和体重(WG)、软体重(WT)、闭壳肌重(WM)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壳顶角与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余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重量性状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较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通过壳长对重量性状的间接作用较大,直接作用较小,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两个次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栉江珧形态性状关于体重(Y=69.112SH+52.823SW-751.367)、软体重(Y=37.161SH+43.404SW+4.111SA-614.096)和闭壳肌重(Y=4.275SH-18.610)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选育中的亲贝选择策略,以长岛海域栉孔扇贝浅红和棕黄两个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前耳长(X4)、绞合线长(X5)、绞合线宽(X6)6个形态性状,以及湿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壳色群体整体及其雌雄群体与重量性状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分别构建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闭壳肌重的变异系数最高(0.30);棕黄雄性群体壳宽与闭壳肌重不相关,其余群体6个形态性状与3个重量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浅红群体、浅红雄性群体、浅红雌性群体、棕黄群体、棕黄雄性群体、棕黄雌性群体中对湿重(Y)、软体重(Z)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形态性状均为壳长,壳长对湿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02、0.645、0.580、0.527、0.752、0.343,壳长对软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77...  相似文献   

5.
脊尾白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莱州湾、海洲湾和象山湾3个采样地点各75只共计225只脊尾白虾对其11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做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10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尾节长、头胸甲高、头胸甲宽、腹节1宽对体重的通经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 =0.931,则表明其为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尾节长X5、头胸甲高X6、头胸甲宽X7、腹节1宽X9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Y=0.007X1+0.043X2+0.044X3+0.044X5+0.073X6+0.111X7+0.057X9-3.838.  相似文献   

6.
从大连旅顺龙王塘海域的四龄野生砂海螂(Mya arenaria)群体中随机选取50个个体,测量其壳长(X_1)、壳高(X_2)、壳宽(X_3)以及重量性状活体重(Y_1)、软体重(Y_2)等5项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表型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测的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关系数从0.676到0.931。表型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具有相同的影响:对二者起直接作用最大的均是壳长,其值分别为31.80%和23.90%;对二者起间接作用最大的均为壳宽,其值分别为10.80%和8.40%;壳高的作用最小。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壳长(X_1)、壳高(X_2)、壳宽(X_3)与活体重(Y_1)和软体重(Y_2)关系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421X_1+1.563X_2+0.722X_3-125.360,Y2=0.348X_1+0.390X_2+0.169X_3-28.119。研究结果为砂海螂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或软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长,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蛤贝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抽取中国沿海文蛤292个,分别测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韧带长(X4)、楯面长(X5)、楯面宽(X6)、小月面长(X7)、前端到腹缘(X8)、后端到腹缘(X9)及活体重(Y)等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讨论了贝壳各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文蛤的壳长、壳宽、壳高、韧带长、楯面长、楯面宽、小月面长、前端到腹缘、后端到腹缘与活体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P1=0.345(P0.05);壳宽(P2=0.210)(P0.01)、韧带长(P4=0.129)(P0.01)、小月面长(P7=0.079)(P0.05)对活体重直接影响亦较大。决定系数∑d=0.9170.850,说明文蛤形态性状是影响活体重的重点性状。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壳长、壳宽、韧带长和小月面长与活体重极显著相关(P0.01),其最优理想回归方程为:Y=1.157X1+0.894X2+0.929X4+0.523X7-69.553。实验结果认为,在文蛤选择育种中,壳长、壳宽、韧带长和小月面长是重要的甄别性状。  相似文献   

8.
小刀蛏壳性状与活体质量、软体部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小刀蛏的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壳顶到后缘线长5个性状之间对活体质量和软体部重影响,并分别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以表型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作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与体质量、软体部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本文中总决定系数为0.921和0.816,大于0.8,说明已找到自变量。本文分别以活体质量、软体部重为依变量,壳长X1、壳宽X2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为:Y_活=-24.670+4.900X_1+2.582X_2;Y_软=-8.976+2.223X1+0.956X2。  相似文献   

9.
紫石房蛤壳性状对活体重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龄紫石房蛤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和活体重(Y),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壳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紫石房蛤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壳宽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活体重的间接影响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估计活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Y=-390.8778+24.9149X1+45.7710X2+18.0784X3。在紫石房蛤选择育种中,壳长、壳宽和壳高是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麦哲伦扇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目标群体,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麦哲伦扇贝壳长(L)、壳高(h)和壳宽(b)对活体质量(m1)、软体质量(m2)和闭壳肌质量(m3)的影响,建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壳长与壳宽之间的相关系数(0.977)最高,壳宽与壳高之间的相关系数(0.852)最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主要因素均为壳宽,通径系数分别为0.536、0.387和0.435。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0.869和0.702),对软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0.776)。壳宽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87和0.189),壳高对软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08)。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回归方程:m1=-365.655+2.596h+...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扇贝“渤海红”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大口河海域浮筏养殖的90只体形规则的6月龄扇贝“渤海红”,对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等3项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软体部质量(Z)和闭壳肌质量(W)等3项体质量性状进行了测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扇贝“渤海红”的壳长、壳高、壳宽与体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壳高对体质量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的直接作用较大,壳高较小。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其间接作用却达到最大,主要通过壳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壳长和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P<0.01),对软体部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其次是壳宽,壳高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软体部质量;对闭壳肌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壳高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西施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野生群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文章以广西北海铁山港海区采集的178只西施舌为研究对象,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前缘长(AL)、后缘长(GL)、壳质量(SM)、软体部质量(VM)、活体质量(BM),以壳体性状(SH、SL、SW、AL、G...  相似文献   

13.
虾夷马粪海胆表型性状对性腺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月龄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养殖群体中随机选择600枚,测量了壳高(TH)、壳径(TD)、活体重(BW)、性腺湿重(GWW)、性腺颜色(L*a*b*)、性腺指数(GI)、性腺水分(GM)7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并定量分析了壳性状对活体重及表型性状(壳高、壳径、活体重)对性腺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壳性状与活体重极显著相关(P0.01);4个性腺性状除构成性腺颜色性状的a*(绿-红)、b*(蓝-黄)分别与壳径、活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其他表型性状无显著相关外,L*(暗-亮)、性腺湿重、性腺指数和性腺水分与表型性状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壳径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717),活体重对性腺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98),壳径和活体重可作为间接选择性腺湿重的主要指标。利用曲线回归建立了壳性状预测活体重及活体重预测性腺湿重的最优模型:BW=0.001TD2.822(R2=0.984),GWW=0.039BW1.331(R2=0.753)。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主要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显性遗传分析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2种不同放养环境中,计算了罗非鱼生长相关性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相对于F2代在各生长性状上均表现出更强的杂种优势。各性状的优势程度也有所不同,F1代群体平均优势在15·1%~30·6%之间,F2代则有所降低,在7·6%~15·3%之间。结果说明,罗非鱼各生长性状在F1代均表现出超中亲优势,但在F2代则表现出负向群体超亲优势。(2)各生长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杂种优势都存在明显的环境差异,表现为在网箱内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而在水泥池环境中杂种优势效应则相对较弱,表明在对罗非鱼的杂种优势利用中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thermal resistance traits of three clonal lines of the silver crucian carp Carassius langsdorfii (SCC-1, -2 and -3) were investigated. Individual juvenile fish reared at 20°C were exposed to thermal stress at 36.5 ± 0.5°C and their death times during this exposure were measured. The death times of SCC-2 and SCC-3 fish were 66.6 ± 31.2 and 144.7 ± 49.8 min,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all SCC-1 fish surviv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Furthermore, the thermal sensitivity of primary culture cells from each clone was determined at 37, 40 or 43°C by the Trypan blue assay. Under all treatment conditions, the thermal sensitivity of the SCC-1 primary cultures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s. These results estim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rmal resistances. Therefore, the use of primary culture cells to evaluate thermal resistance could be a useful method of selection breeding.  相似文献   

16.
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随机选取的123只野生四角蛤蜊为材料,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和重量性状(活体质量Y、软体质量Z)进行了测量,然后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壳宽>壳长>壳高。壳宽是影响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302 5和0.224 7。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估计活体质量、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19.537+0.244X1+0.266X2+0.732X3Z=-2.456+0.035X1+0.035X2+0.089X3。  相似文献   

17.
王改芳 《畜禽业》2005,199(9):32-33
将考力代绵羊离散繁殖性状配合阈模型,分别用单性状和多性状Gibbs抽样估计遗传力。多性状Gibbs抽样时,一次对两个性状进行抽样,遗传力最后取其平均值。并用多种方法对Gibbs链的收敛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单性状和多性状分析下的产羔数、活羔数、受精力、妊娠维持和多胎性的遗传力分别为0.097±0.052、0.100±0.036、0.119±0.058、0.103±0.043、0.130±0.041和0.305±0.049、0.296±0.047、0.016±0.012、0.015±0.010、0.261±0.045。  相似文献   

18.
以龙凤鲤、龙凤鲤杂交(第一组)和龙凤鲤、锦鲤杂交(第二组)的93尾子代为实验材料,对所有个体的全长、体高和尾鳍长等10个体型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龙凤鲤的体厚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两组子代的尾鳍长都与体长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第二组子代的尾鳍长与体高、头长、尾柄高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程度最大的是体高(r=0.536),其它体尺间的相关关系因亲本不同而不同。聚类分析得到,第一组子代的体型指标可以聚为三类,第二组子代的体型指标可以聚为五类。两组龙凤鲤在体型性状上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