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山湾泥蚶繁殖期及蚶苗的生长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山东乳山县乳山湾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的繁殖期、蚶苗的生长和分布等所调查的结果。调查表明,7月初、7月中旬和8月上旬是乳山湾泥蚶的繁殖盛期;蚶苗入冬时的壳长可达5毫米左右,甚至超过8毫米,蚶苗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3-28℃,其月增长可达1.3-1.4毫米;蚶苗的分布与潮位呈明显的负相关,蚶苗集中在低潮线至中潮区下部的狭长地带,在这地带潮位越高蚶苗个体越大;蚶苗分布与底质的关系密切,当底质中直径为190微米的颗粒占65-85%时,蚶苗的分布量较大。文中对采苗预报和采苗时间的确定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合浦珠母贝取自北部湾北海外沙海区,通过对其性腺的周年发育观察,发现合浦珠母贝在这一海区表现出春秋两个繁殖期,繁殖高峰分别在4-5月和8—9月。性腺的发育与海水温度的波动相关,雌雄性腺的发育不尽同步,有雄性先熟现象,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3.
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繁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施兆鸿 《水产学报》2006,30(5):647-653
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进行了周年的取样调查分析,并对其性腺做石蜡切片,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银鲳和灰鲳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银鲳和灰鲳在繁殖季节性比为1∶1;两者的性腺发育和卵母细胞发育没有显著差异(P>0.05),Ⅴ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径都为700~870 μm,油球1个,油球径260~400 μm,初级卵膜厚度12~19 μm;都为一个繁殖期内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繁殖期内银鲳、灰鲳雌性生殖群体的平均叉长分别为22.5 cm、29.0 cm,银鲳雄性生殖群体叉长主要集中在14.0~17.0 cm,灰鲳雄性生殖群体叉长为23.0~25.5 cm;银鲳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初,繁殖高峰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银鲳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可达25%;而灰鲳的繁殖期在每年的6月初至8月中旬,繁殖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灰鲳的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只有12.6%。银鲳繁殖期的水温为18~24 ℃,灰鲳为24~28 ℃;其他环境条件差异不大。另外还对银鲳和灰鲳卵母细胞发育的特征、繁殖期内卵巢成熟系数的变动以及繁殖期内环境因子的变动对产卵群体的数量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林东明  陈新军  方舟 《水产学报》2014,38(6):843-852
根据我国鱿钓船于2012年12月—2013年3月渔汛期间,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作业时随机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样本(雌性148尾,雄性99尾),初步研究了其种群繁殖生物学。结果表明,渔汛期间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雌性胴长172~252 mm,雄性胴长164~248 mm。随着月份推移,雌性占比逐月递减,从12月份的84.21%递减至次年3月份的27.03%;雄性个体占比则逐月递增,从12月份的15.79%递增至次年3月份的72.97%。雌性样本超过3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雄性个体超过6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均在性腺功能发育成熟时达到最大值,但是雌性胴长大于雄性,体质量却小于雄性。性腺指数、缠卵腺指数和精荚复合体指数随着个体生长逐渐增长。雌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001 2~0.31,平均值0.074;缠卵腺指数为0.003 1~0.55,平均值0.29;两者随着个体生长逐渐增长,在性腺功能成熟时达到最大值。雄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007 5~0.084,平均值0.038;精荚复合体指数为0.000 79~0.035,平均值0.012;两指数在繁殖期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赛里木湖高白鲑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3年对赛里木湖高白鲑(Coregonus peled)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多在1^ 龄达到性成熟,为96.1%;雌性个体1^ 龄达到性成熟的为18.2%,其余多在2^ 龄达到性成熟。其繁殖期为12月下旬到第二年1月份,雄性从9月到第二年1月都有流精个体;雌性绝对怀卵量平均为133360粒,相对怀卵量平均为82粒/g,繁殖期平均卵径为1.70mm。其体长与繁殖力关系方程为:F=0.01401L^4.3948(r=0.857)。体重与繁殖力关系方程为:F=130.121W-64196(r=0.898)。本还系统地描述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6.
呼伦湖蒙古油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蒙古油(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i)的繁殖季节、繁殖习性、繁殖力、性比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油属敞水性产卵类型,粘性卵,为一次产卵类型。蒙古油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龄,繁殖季节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以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蒙古油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021~15470粒,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230~1137粒/cm,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73~700粒/g;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分别和体长、体重成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关系。繁殖前期雌雄性比1∶0.83,繁殖期雌雄性比为1∶1.11。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东姜庄贻贝养殖海区的三年来的调查研究资料,概述了中华豆蟹对贻贝养殖的危害和繁殖习性,着重探讨了中华豆蟹的世代交替情况,并提出两项在改变现有贻贝人工养殖周期上以消灭豆蟹的建议。 1.中华豆蟹的繁殖期是在每年的6月下旬到10月上旬,繁殖盛期是在7月下旬到9月上旬,正值全年的高温期。当年生幼蟹自8月下旬开始陆续潜入贻贝外套腔中生活。中华豆蟹的早期发育约需一个月左右;幼体变态发育时间约需40余天。中华豆蟹有14.3%~25.8%的个体具有在一个生殖期进行两次繁殖的现象,依不同大小的个体其第一次繁殖量为817~11965尾不等;两次合计的繁殖量为1588~16378尾不等。雌蟹的生物学最小型为5毫米以上个别曾发现有4.5毫米的。 2.中华豆蟹的生长期主要是5月下旬到10月下旬阶段,这时旬平均水温值为14°~26°~14℃,也正值全年的高温期。进入11月至翌年5月生长基本停滞。 3.中华豆蟹的世代交替情况:某年在繁殖期早出生的个体,到翌年繁殖期有一部分可以参加两次繁殖后而死亡消失,这祥个体的寿命只越过一个冬季而只有一周年多;而晚出生的小个体,到翌年繁殖期只参加一次繁殖,到第三年繁殖期再参加一次繁殖后而死亡消失,这样个体的寿命可以越过两个冬季,生活两周年。 4.基于对中华豆蟹世代交替的认识,提出了从改变现有贻贝人工养殖周期以消灭中华豆蟹的建议:一是养殖秋苗,实行春收,二是仍养春苗,也实行春收,这样可以排除豆蟹参加繁殖的机会,使之不能延续后代,而自行消灭。  相似文献   

8.
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赵静  许敏 《水产学报》2012,36(2):228-237
基于2009年1月—2010年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的体长组成、体长与体质量关系、性比、繁殖习性和摄食等渔业生物学。结果表明:1)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体长范围30~264 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和130~180 mm;2)皮氏叫姑鱼幼鱼和雄性个体的生长呈负异速生长的特性,而雌性个体呈正异速生长的特性;3)雌雄比为1.68∶1(χ2=35.636,P<0.001),雌雄比随月份和体长变化,除8月和9月及体长110~150和160~180 mm外,雌雄个体数差异明显;4)皮氏叫姑鱼的繁殖期从6月持续到9月,其雌性和雄性个体首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124.8和136.4 mm;5)皮氏叫姑鱼的饵料生物随月份和个体生长发生转变,幼鱼主要摄食端足类,而成鱼在繁殖前期主要摄食鱼类和虾类,繁殖期间主要摄食端足类。与其他海域相比,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具有较大的体长范围和优势体长组体长。为持续利用皮氏叫姑鱼资源,建议加强繁殖群体和幼鱼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对蒙古油[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i)的繁殖季节、繁殖习性、繁殖力、性比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油[歺又鱼]属敞水性产卵类型,粘性卵,为一次产卵类型。蒙古油[歺又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龄,繁殖季节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以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蒙古油[歺又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021~15470粒,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230~1137粒/cm,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73~700粒/g;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分别和体长、体重成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关系。繁殖前期雌雄性比1∶0.83,繁殖期雌雄性比为1∶1.11。  相似文献   

10.
在海水池塘内蓄水养殖泥蚶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它比传统的滩涂养殖能明显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泥蚶生长速度快,缩短了养殖周期。宁德市蕉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与飞鸾二都养殖场合作,采用施肥以繁殖植物性饵料生物与人工投喂豆浆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促进泥蚶较快生长而达到高产高  相似文献   

11.
泥蚶(Arca granosa)在我国从河北至广东海南岛沿海均有分布;为我省海水养殖的“四大贝类”之一。为了解泥蚶的繁殖习性,寻找我省泥蚶人工育苗的新途径,促进泥蚶养殖业的发展,我们于1984-1985年重点对闽南沿海泥蚶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轶 《科学养鱼》2001,(3):14-15
四、中国林蛙性别控制   中国林蛙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雌性的输卵管上,因此在生产中如何提高雌性个体的比例就显得非常重要。自然条件下南方春季繁殖期水温相对比较高,繁殖期水温偏高导致后代雄性个体比例偏高。因此在南方进行中国林蛙养殖雌性诱变技术就显得更加重要,雌性诱变是根据中国林蛙的生长发育规律,利用生物手段调整中国林蛙生殖腺分化方向,从而提高雌性个体比例。   中国林蛙属于无尾两栖类,其性腺为分化型。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温度和性激素对其性腺的分化和发育有着显著的诱导作用。   目前中国林蛙雌性诱变的方…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衡水湖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性,在衡水湖采集261尾红鳍原鲌,测定其年龄、体长、体重、性腺发育时期、性腺重等。结果表明,衡水湖红鳍原鲌的2~3龄为优势龄组,从4月份开始,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平均年龄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到6月份达到了最高,为1.95,之后从7月份开始又逐渐降低。红鳍原鲌的体长范围为76~238 mm,均值为119 mm;体重范围为5.5~113.1 g,均值为24.6 g。红鳍原鲌的雌性个体为正异速生长,雄性个体为负异速生长。红鳍原鲌的雌雄种群性比为0.903∶1,体长150 mm以下种群,雄性个体占据优势(雌雄比0.87∶1);体长150 mm以上的种群,雌性个体占据优势(雌雄比1.36∶1)。衡水湖红鳍原鲌的繁殖期为4—9月,主要集中在6—7月。卵径范围为0.30~1.20 mm,主要集中在0.60~1.00 mm,根据卵径的变化趋势推测其产卵类型为分批产卵。  相似文献   

14.
<正> 泥蚶〔J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种。蚶苗因靠自然落滩孳生,生产能力很低,另因酷采滥捕,资源破坏严重。要发展泥蚶养殖,首先需解决蚶苗生产,关于泥蚶的人工育苗生产,国内外尚未解决。我们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1983年于小观乡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模拟海区泥蚶育苗及蓄水越冬保苗试验。即根据泥蚶繁殖期间不同阶段的生态特  相似文献   

15.
泥蚶,又叫蚶子、花蚶,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养殖泥蚶是沿海许多人民公社发展集体副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养殖泥蚶所需的蚶苗,历来靠天然繁殖,产量不稳定,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增加蚶苗产量,是发展养蚶生产的关键.过去群众在增产蚶苗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浙江省乐清县蒲岐公社用人工筑塘附苗的方法增产蚶苗,取得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通州市濒江临海,现有适宜开发养殖的浅海滩涂15万亩,滩涂为粉砂淤泥底质,有机质含量高,生物资源丰富,周围无污染,是江苏最适宜泥蚶生长繁殖的滩涂地段,具有发展优质泥蚶养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泥蚶的栖息环境呈恶化趋势,加上过度捕捞和工业污染等原因  相似文献   

17.
泥蚶是我省传统的养殖贝类,云霄竹塔海域浪平流畅,海水盐度变幅多在20%。左右,底质适宜,饵料丰富,以及精细养殖技术等优良条件,故泥蚶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成为我省名牌产品。本文就竹塔泥蚶的增养殖技术及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规律,蚶苗移植疏养,敌害和灾害防治措施等进行阐述,并根据云霄竹塔海区海洋环境的变化提出今后泥蚶养殖的新措施,为福建云霄竹塔泥蚶这一优质产品的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怀头鲇俗称六须鲇、怀头、怀子,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和乌苏里江等水域。4~5龄性成熟,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产卵繁殖。自然水域捕获的性成熟个体体重一般在10~3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50千克,雌性个体普遍大于雄性个体。生长速度快,在我国东北地区,鱼苗当年可养成商品鱼,100日龄体重可达1~2千克,商品鱼亩产可达2000千克,是一种高生长速度、高产量的优质经济鱼类。本研究利用自黑龙江捕获的野生亲本,在黑  相似文献   

19.
中华鲱鲇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华鲱鲇繁殖生物学,为中华鲱鲇的人工繁殖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2013-2015年在澜沧江中下游景临桥江段、糯扎渡江段、景洪江段及支流补远江勐仑江段采集中华鲱鲇标本及活体1 000余尾。结果表明:中华鲱鲇繁殖期从5月初一直延续至8月底,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高峰;最小性成熟个体雌性体重27.10 g、体长12.8 cm,雄性体重23.65 g、体长12.1 cm;雌雄比例1.18∶1;每1 g卵巢卵粒数1 208~1 872粒,绝对繁殖力20 143~101 301粒,均值(56 367±26 800)粒;相对繁殖力222~379粒/g,均值(276±61)粒/g。中华鲱鲇为单批产卵类型鱼。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体长、体重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张永普 《水产学报》2004,28(3):339-342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为印度椢魈洋海域的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是我国沿海滩涂的主要经济养殖贝类.有关泥蚶人工育苗、繁殖与生长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9],但种内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我国山东、浙江、广西和韩国4个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泥蚶种内的形态变异特点与地理分化规律、并建立判别函数,为泥蚶地理种群的识别、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