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茴鱼属(Thymallus)鱼类的线粒体D-loop片段全序列变异,对分布于黑龙江上游中国境内的呼玛河、额木尔河等水系中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且同域分布的3种茴鱼共24个个体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以探讨其在属内的分类学地位.结果显示,分布于黑龙江上游的茴鱼群体在属内显著分为3个独立进化分支,平均序列分歧为0.048~0.062,已达到种间分化水平.经形态学鉴定,其中2个分支分别为黑龙江茴鱼(T.grubii)和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而另外1个分支应为1个新种;且该种与分布于勒拿河上游的勒拿河茴鱼((T.sp.)构成单系群,平均序列分歧仅为0.006,即黑龙江上游和勒拿河上游的待定名茴鱼为同一种,结合文献,该茴鱼被确定为北极茴鱼(T.arcticus)的1个亚种.综合3种茴鱼在黑龙江水系的地理分布现状,对其起源及演化进行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2.
茴鱼属(Thymallus)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及待定名种(T.sp.)3种茴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其种群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及分类学地位,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和待定名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7.3、18.2和15.3,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9112、0.9190、0.849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分别为0.8900、0.8980和0.8250,种群中的特有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37和43。黑龙江茴鱼与下游黑龙江茴鱼的遗传距离(Ds)最小(0.9617),下游黑龙江茴鱼与待定名种最大(1.8427),3种茴鱼的Fst为0.1575(P〈0.01),远大于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的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黑龙江上游3种茴鱼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种间产生显著的遗传分化,结合3种茴鱼种间稳定而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差异及其地理分布现状,支持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3种茴鱼在属内各为独立种的分类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呼玛河3种茴鱼遗传分化及属内地位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茴鱼属(Thymallus)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及待定名种(T.sp.)3种茴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其种群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及分类学地位,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茴鱼苗种培育及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红鳞鱼、鱼华、海罗茨等,系典型的北温带小型溪居冷水性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黑龙江茴鱼属肉食性鱼类,以水生昆虫、甲壳类、小型鱼类等为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茴鱼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为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冷水性鱼类。在我国自然分布于黑龙江流域的黑龙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支流和溪流中,国外仅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相似文献   

6.
正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隶属于鲑形目、鲑科、茴鱼亚科、茴鱼属,地方名花棒子、花翅子,是一种冷水性洄游鱼。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的别列孜克河、哈巴河、布尔津河及其上游的喀纳斯湖和库依尔特河等河流中,在黑龙江水系上游区域的额木尔河、呼玛河等支流也有分布。北极茴鱼主要栖息在水质清澈、中低层水域环境中,性凶猛,主食动物性活饵,成鱼个体较小,故种群生存能力较弱,又因人工捕捞和水利设施阻隔等因素,野生种群资源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7.
分布在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和额木尔河等水域的北极茴鱼一新纪录种Thymallus sp,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狭小,群体资源面临濒危。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分析了黑龙江上游的北极茴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共获得了1104bp核苷酸全序列,与分布于勒拿河的该种茴鱼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23尾个体中共检测到3个单倍型(Hap1、Hap2,及Hap3),其中Hap3为黑龙江和勒拿河共享;利用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和网络图显示,黑龙江群体可能起源于勒拿河。黑龙江上游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530)和核苷酸多样性(0.00053)远低于同域分布的其它种茴鱼;黑龙江群体与勒拿河群体的Fst为38.56%(P〈0.05),已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正>鸭绿江茴鱼又名青鳞子、斑鳟、红鳞鱼,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鸭绿江茴鱼属于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是茴鱼属中唯一存在于鸭绿江上游的陆封型种类。鸭绿江茴鱼为中小型的淡水定居种,适合在低温水域驯养、繁殖,其肉质细嫩、鲜美,有茴香味,含脂量高,属优质珍稀鱼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05下游黑龙江茴鱼种群遗传变异及地理分化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游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tugarinae)为黑龙江水系中国境内茴鱼属(Thymallus)新纪录种,也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乌苏里江(WS)、黑龙江上游的呼玛河(HM)和额木尔河(EM)3个下游黑龙江茴鱼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其种群遗传结构及地理分化水平,并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遗传学依据.结果显示,WS、HM和EM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8.1、14.4,和11.7,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816 5、0.807 2和0.818 4,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91 3、0.805 3和0.757 7,种群中的特有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3、16和7.遗传多样性水平以WS最高,HM次之,EM最低,在地理上呈现出由黑龙江下游至上游逐渐下降的趋势.3个种群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不均衡(P<0.01),WS与HM、EM的遗传距离(Ds)分别为0.609 3、0.635 7,遗传分化系数(Fst)分别为0.068 0和0.0827,HM与EM亲缘关系最近,Ds和Fst分别为0.221 2和0.035 6,3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及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AMOVA分子方差分析显示,6.3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群间,93.6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个体之间.研究表明,黑龙江水系下游黑龙江茴鱼种群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地理种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推测其独特的生活史特性及地理距离是导致种群间产生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综合以上研究,建议将乌苏里江种群和黑龙江上游种群(呼玛河、额木尔河)作为下游黑龙江茴鱼的2个独特进化单元,并制订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1994~1996年对黑龙江水系的大麻哈鱼、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黑龙江茴鱼等捕捞群体的年龄与生长特征进行研究,其生长速度较快的顺序依次为大麻哈鱼、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黑龙江茴鱼。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茴鱼俗称斑鳟子、红鳞鱼、鱼华等,系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冷水性鱼类。其肉质鲜美,为黑龙江省特有的名贵食用鱼类。黑龙江茴鱼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相对稍慢且数量不多,未形成一定的捕捞量。由于天然水域的产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加之当地渔民多在洄游期进行捕捞,捕捞强度过大,使原来就不多的资源量显著下降。此外,由于在河流上兴修水库和水利设施,改变了黑龙江茴鱼的产卵、摄食、越冬环境,对其繁殖和生存也造成了影响,使黑龙江茴鱼成为易危鱼类。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一名贵的土著鱼类,为人工培育苗种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对黑龙江茴鱼部分胚后发育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属硬骨鱼纲、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ThymallusCuvi-er,1829),体长形,侧扁,背鳍长且高大,上缘圆凸,呈旗状,有几条赤褐色斑点形成的纹带,整个体色鲜艳。北极茴鱼外观华丽,肉质细腻,不仅是名贵的新疆特有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种质资源,有极高的经济开发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北极茴鱼的人工繁育,挽救这一濒危鱼类的资源,也为我国的冷水  相似文献   

13.
茴鱼属Thymallus鱼类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北部,是渔业价值较高的珍稀名贵冷水性鱼类。本文通过综述茴鱼属鱼类分类学地位、分类及命名的混乱、分子系统发育学等的研究现状以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分析当前茴鱼遗传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为该属鱼类的深入研究和自然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茴鱼(Thymallus)隶属于鲑形目、鲑科、茴鱼亚科,是一类具有重要渔业价值的珍稀名贵冷水性鱼类[1-2]。目前已知该属鱼类主要有分布于欧洲的欧洲茴鱼(T.thymallus)、分布于北美洲的北极茴鱼(T.arcticus)和亚洲北部的其他茴鱼种和亚种。其中,亚洲东北部是茴鱼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在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勒拿河、叶尼塞河及其他环北冰洋河流水系中分布有贝加尔茴  相似文献   

15.
向伟  曹恭 《中国水产》2010,(11):59-60
<正>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属硬骨鱼纲、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ThymalluCuvier,1829),又名棒花鱼,花翅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仅是新疆特有的土族经济鱼类,也是中国名贵的冷水性种质资源,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近年来的环境污染、森林破坏和过渡捕捞等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6.
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 Walbaum)地方名花里羔子,又名多丽鲑,属鲑科、红点鲑属,在中国淡水鱼类区系分类中属北极淡水类群,是一群中小型陆封冷水性稀有鱼类,已被列入《中国东北地区珍稀濒危动物志》,是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五种冷水鱼类(细鳞鱼、石川氏哲罗鱼、鸭绿江茴鱼、东北七鳃鳗、花羔红点鲑)之一,目前资源已近枯竭,亟待加以繁育和保护。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了挽救花  相似文献   

17.
细鳞鱼又名细鳞鲑、秦岭细鳞鲑,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是冷水性的稀有珍贵鱼类,在中国淡水鱼类区系分类中属北方山地类群.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Ⅱ级,是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五种冷水性鱼类(细鳞鱼、石川氏哲罗鱼、鸭绿江茴鱼、东北七鳃鳗、花羔红点鲑)之一.目前已濒临灭绝,亟待采取措施加以增殖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赵吉伟  李小龙 《水产学杂志》2011,24(4):12-15,36
茴鱼是我国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分别对黑龙江茴鱼的野生群体及养殖群体肝、肾、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群体三种组织中AK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肝脏〉肌肉;AC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肌肉〉肝脏;而CAT活力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同时,肾脏及肌肉组织中,A...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精子活力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BSS和水两种激活剂对黑龙江茴鱼精子活力进行测定,并在4℃和14℃(室温)条件下,对精原液和用ASP稀释的精液分别进行保存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用BSS和水均可激活黑龙江茴鱼精子,其精子活率分别可达100%和98%.14℃条件下,用BSS激活黑龙江茴鱼精子平均寿命为72.1s,A级(快速)运动时间平均为14.1s;用水激活精子平均寿命为67.2s,A级运动时间平均为12.5s.不同温度保存的精子寿命和快速运动时间也有显著差异:精原液4℃保存2h后精子失去A级运动,其激活率在70%以上,保存6h后激活率小于20%;精原液14℃保存1.5h后精子失去A级运动,其激活率大于70%,4h后激活率小于20%.经ASP(pH分别为7.0、7.8、8.0、8.5、9.0)稀释的精液,在4℃和14℃条件下,BSS和water对精子的激活率均小于20%,且精子均呈现C、D级运动,1.5h后各保存组激活率为0.试验结果表明,BSS对黑龙江茴鱼的精子有良好的激活效果;精原液4℃保存效果好于14℃,在4℃保存条件下2h以内使用,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精液不宜用ASP稀释保存.  相似文献   

20.
赵吉伟  李小龙 《鲑鳟渔业》2011,(4):12-15,36
茴鱼是我国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分别对黑龙江茴鱼的野生群体及养殖群体肝、肾、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群体三种组织中AK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肝脏〉肌肉;AC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肌肉〉肝脏;而CAT活力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同时,肾脏及肌肉组织中,ACP活力野生群体明显高于养殖群体相应组织,而在肝脏中,则表现为养殖群体较高;CAT活力与AKP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养殖群体肝脏及肾脏组织中,CAT活力明显高于野生群体相应组织,而在肌肉中,则表现为野生群体较高。了解和掌握养殖群体及野生群体茴鱼不同组织各种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对完善并推广茴鱼全人工繁育、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