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抗病力遗传差异的开发和鉴定,种间水平上的杂交能在某些病倒里得到亲本之一抗病力特征的开发,多倍体杂交体现了这种方法的优势,种群之间的差异已有不少文章述及过,本文只限于杂交一代,未对差异作遗传决定子的分析。个体间和同一种群间的有效差异还是得到观察的,几个群体的选择效果得到开发。第二部分论述了抗病力机制,在量级上研究涉及抗体水平的差异性、中和血清、粘液活度和压力;这类特征和抗病力之间几个相应的病倒得到介绍,盂德尔方法在组织亲和性遗传领域里得到压力的开发,而,这种差异性和抗病力残留之间的联系得到证实。最后的论述涉及各自数量上的优势,以盂德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善鱼类抗病力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利用无虹彩病毒特定病原的翘嘴鳜和斑鳜种群,通过生长快、驯食难、抗病力弱的翘嘴鳜与易驯食、抗病力强的斑鳜之间的种间杂交,借以获得双亲优势,改善抗病力,并提高鳜鱼对食物选择的可塑性,为杂交鳜品种改良和今后驯食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铺垫。一、材料与方法1.亲鱼培育亲鱼来源。翘嘴鳜为洪泽湖野生种群,斑鳜为哈尔滨鱼苗场培育。参照鱼类家系建立方法进  相似文献   

3.
总论     
940001 世界水产养殖综述940002 气候变化与北部鱼类种群国际研讨会940003 斯里兰卡的渔业规划940004 美国渔船队寻找新的渔业940005 禁止朝鲜捕捞明太鱼940006 土耳其内陆渔业940007 关于鱼类抗病力遗传改良的综述940008 澳大利亚试养单性淡水龙虾  相似文献   

4.
同域分布两种鲤科鱼类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境内黄河水系和卫河水系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的鱼类遗传多样性现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对这两种鱼类开展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群体多态性较低;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棒花鱼和(歺又鱼)条均由3个线粒体谱系组成;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种群间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种群间中等偏低的基因流解释了两种鱼类均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种群分化;群体历史动态分析显示,棒花鱼和(歺又鱼)条种群数量分别在距今约0.019百万年和0.026百万年开始锐减。鉴于群体多态性,种群分化和群体历史动态研究,这两种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需加强对其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5.
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还可溯源资源群起源的产卵场等关键生境,在鱼类资源种群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及动态评估中具有优势。本文在分析耳石元素组成及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如反演鱼类生活史、评估种群结构、把握关联性和破解混合群体的构成与来源等)中的应用进展,也客观评述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小黄鱼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6种方法在海洋鱼类种群划分上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各自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并以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归纳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应用上述方法开展小黄鱼种群研究的脉络,剖析了我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特别是黄海南部种群)划分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研究效果,指出基于钙质组织中元素指纹的方法在鱼类种群判别研究中将具有更大优势。最后,展望了海洋鱼类种群研究方向,以及在今后小黄鱼种群划分研究中上述方法的应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堂林 《水产学报》1999,23(4):409-414
鱼类生产力的研究 ,大约始于 4 0年代 ,因研究群落代谢和深入研究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ecology)的需要而被提出 [Ivlev 194 5,Ricker 194 6] ,随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鱼类生产力是种群现存量、补充量、生长和死亡等重要种群参数的综合体现 ,不仅可用于评价水体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种群的影响 ,而且可用于估算鱼类种群最适捕捞量 ,因此在渔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许多学者在河流和湖泊广泛开展了鱼类生产力研究 ,但是 ,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特别少。本文介绍了鱼类生产力概念、研究方法及进展。1 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鱼类的血型及其在区分种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汉 《淡水渔业》1979,(7):27-31,7
鱼类种群的区分是鱼类学及渔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渔业生产上对任何一种经济鱼类的养殖或捕捞对象实际上是该种鱼类的一定种群的代表,因此只有在正确区分鱼类种群的基础上才能根据不同种群的特性,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达到理想的渔业效果。在鱼类学的研究中,种群的区分是有关鱼类分类、演化、生态、遗传等问题的前题,一些较年青的学科如种群生态学、种群遗传学、数学生态学、数学分类学等都是以不同种群作为基本对象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正> 控制鱼类资源衰竭,关键是要施行科学管理,而首先是要对鱼类种群进行科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①鱼类种群自身变化的规律;②外部因素对种群的影响;③生态原理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通过这些研究确定捕捞等外因对种群的制约关系,预测某些管理措施可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  刘海映 《水产科学》1996,15(2):25-28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赵燕,刘海映,马志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鱼类,种群数量变动数理统计方法是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资源评估和编制渔业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利用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鱼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鱼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现状邓中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鱼类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鱼类个体、种群或群落,内容包括个体生物学和种群动态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个体生物学研究着重于鱼类的年龄、生长、繁殖、发育、摄食、洄游(迁...  相似文献   

12.
鱼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标志技术已在鱼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补充、生长和生产力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鱼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以及洄游与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鱼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与讨论,并对各种标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AFLP技术在鱼类种群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程序,概述了AFLP技术在鱼类种质资源、种群鉴别和地理分化及种群自我恢复能力等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期望AFLP种群分析技术也将在鱼类洄游、捕捞量配额分配及生态学等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4.
春季和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组成及结构特点,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Cluster聚类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共出现鱼类22种,隶属8目、12科、19属,鲈形目占比最高,为50.0%,其次为鲽形目和鲱形目,所占比例各为13.6%,生态类型以海洋性鱼类为主。调查共发现6种鱼类优势种,春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和凤鲚(Coilia mystus),夏季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鮸和焦氏舌鰨(Cynoglossus joyneri)。Cluster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显示,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可分为春季组(Ⅰ组)和夏季组(Ⅱ组),春季组由5月站点组成,夏季组由8月站点组成,组间差异系数达到84.17%。ANOSIM分析表明,春季组和夏季组种群结构差异极显著(R=0.554,P0.01);BIOENV分析表明,春、夏季杭州湾北部鱼类种群结构与温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404。研究表明,杭州湾海域仍然是棘头梅童鱼、凤鲚等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鱼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明显,棘头梅童鱼的生态洄游习性可能是造成种群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鱼类种群的体长分布能够反映该种群的资源变动状况,但能够有效描述体长结构信息的采样量难以确定。通过使用重采样方法计算了基于实际采样量下体长频次分布和基于模拟采样量下体长频次分布之间的均方差异值,并以温台渔场几种经济鱼类为例,比较了不同鱼种间体长频次精度和采样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鱼种间的生物学差异、季节变化等因素对体长频次精度与采样量间关系有一定影响;(2)迭代计算中体长组数量的改变会影响体长频次精度估计的准确性;(3)为避免采样努力量的浪费,体长频次精度的大小可作为采样量优化的理论依据。由于目前国内缺乏估计体长频次精度一类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对相关资源调查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青鱼胚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奕佐 《水产学报》1964,1(1):39-59
鱼类种群的数量变动,往往决定于仔鱼和幼鱼的成活率,因此,研究经济鱼类仔鱼和幼鱼的形态-生态特点,即鱼类在胚后发育时期中与环境(主要是营养条件)的相互关系,无论对掌握鱼类生长生物学和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以及在渔业生产上,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海鲱鱼的性成熟、生殖力和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的种群由于捕捞死亡和自然死亡等因素,使其资源量下降,而个体的性成熟、生殖和生长,又使其种群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得到补充和提高。因此,研究这些基本情况,不仅是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必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所必需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淡水鲨鱼学名苏氏圆腹鲑(pangasius sutchi Fowier),是东南亚一带的大型经济鱼类,耐低氧、抗病力强、食性杂、生长快、生产成本低、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淡水池塘高产高效的养殖品种。但由于淡水鲨鱼为暖水性鱼类,正常摄食温度为18~34℃,  相似文献   

19.
团头鲂营养需求与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是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规模在近10年不断扩大。团头鲂的营养物质需求主要以生长和营养缺乏症为评价指标。而营养物质对鱼类健康,如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等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认为,饲料中营养物质搭配合理、品质优良有利于维持鱼类生理健康,并能保护养殖水环境。此外,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在鱼类的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水产饲料应具有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和维持健康的双重作用,通过营养调控预防鱼类疾病是保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团头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以及饲料营养元素对团头鲂免疫力及抗病力影响的最新报道,以期为团头鲂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往研究表明,福建近海的蓝圆鲹分属2个地理种群,即东海西部种群和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种群。为研究这两个群系的遗传结构,对蓝圆鲹闽东(30尾)和闽南(32尾)种群进行了AFLP分析,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种群62个个体中,共扩增出56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64个。闽东和闽南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2.70%、58.97%,0.1875、0.1809和0.2878、0.2763。与其他鱼类对比显示,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说明种群遗传结构尚未遭到明显破坏;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蓝圆鲹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而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Nm显示2个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种群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和位点差异数分布显示2个种群有基本相同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蓝圆鲹闽东和闽南种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因此可将福建海域的蓝圆鲹划归同一个管理保护单元。较强的扩散能力及海洋环流可能是造成福建近海蓝圆鲹种群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