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皱纹盘鲍血细胞活性氧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外条件下用不同刺激物(海洋酵母细胞和酵母聚糖)对皱纹盘鲍血细胞进行刺激,测定血细胞吞噬活动中经历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光反应。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血细胞经刺激诱导吞噬活动中有明显的呼吸爆发现象和很强的活性氧产生。不同的刺激物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同一种刺激物的不同处理和不同浓度对血细胞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完强度的影响不同。刺激物经皱纹盘鲍自体血清调理和未经调理对血细胞刺激所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SOD和NaN3对血细胞吞噬过程中活性氧产生的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皱纹盘鲍血细胞在吞噬防御反应中能够通过产生活性氧对外源病原进行杀灭。  相似文献   

2.
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九孔鲍♂×盘鲍♀受精卵,分别抑制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以及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水温24℃,九孔鲍♂×盘鲍♀授精后10min,用浓度0.6~1.0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25min,抑制其第一极体的排放。而九孔鲍♂×盘鲍♀在受精后27min,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浓度0.6~1.0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min,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的担轮幼虫率,并用倍体分析仪检测各组稚鲍的倍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担轮幼虫的倍性较复杂,起始处理时间为10min,CB药物处理浓度为0.6mg/L,持续处理时间为25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0.67%,担轮幼虫的孵化率为26.44%。起始处理时间为27min,CB药物处理浓度0.6mg/L,处理持续时间为10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8.11%,担轮幼虫率的孵化率为29.86%。  相似文献   

3.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体鲍倍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丁君  张国范  宋坚  巩宁 《水产科学》2000,19(6):14-16
分别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足肌和血液制样,经DAPI染色后,用PartecPAS-Ⅲ型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倍性,试验证明三倍体鲍的DNA相对含量是二保体的1.5倍,切足法和抽取血液法两种制样方法均得到满意结果,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鲍倍性适应鲍多倍体产业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二倍体和三倍体皱纹盘鲍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松 《水产学报》2005,29(3):289-295
比较了二倍体和三倍体皱纹盘鲍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和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二倍体皱纹盘鲍的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其形态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核染色质浓缩、线粒体的发达与融合、顶体形成和胞质的减少。三倍体皱纹盘鲍各种生精细胞的直径和核径均大于二倍体,精原细胞结构与二倍体相似;初级、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质中,除溶酶体外,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少于二倍体,线粒体大小与二倍体没有差别,但形态不典型,层状嵴不发达;三倍体皱纹盘鲍的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子细胞阶段,表现出各种畸形状态,很多趋于解体,没有发现成熟精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杂交鲍的三倍体诱导技术,通过预试验,观察和了解23.5 ℃下杂交鲍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释放的时间。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诱导起始时间、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持续时间下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测定鲍的三倍体率,进行了杂交鲍三倍体的诱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鲍在水温23.5 ℃下,处理起始时间为20 min,诱导剂浓度为0.70 mg·L-1,诱导的持续时间为10 min时,表观三倍体率最高,达75 %以上。检查稚鲍的倍性,三倍体率达到66 %。  相似文献   

6.
温度胁迫对皱纹盘鲍生理和生化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控温实验,通过设置4个温度梯度(5℃、10℃、20℃和25℃),设计温度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从15℃暂养温度直接转移至各实验温度)和温度缓变处理组(0.5℃/12 h),分析温度剧烈变化和温度缓慢变化对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并对高温和低温处理下皱纹盘鲍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组织(血细胞和肌肉组织)中Cu/Zn–SOD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0℃达到最高值;25℃骤变处理组与缓变处理组耗氧率和排氨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5℃和10℃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氧氮比(O/N)同缓变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高温胁迫后的3 h,消化腺中SOD、CAT和LSZ活性达到最高,而ACP活性在胁迫6 h后达到最高(P0.01);低温胁迫显著降低皱纹盘鲍LSZ的活性,于胁迫9 h后达到最低(P0.01)。不同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血细胞和肌肉组织中Cu/Zn–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上调,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胁迫能显著影响皱纹盘鲍的生理和生化活动,这将有助于探讨皱纹盘鲍夏季高死亡率的原因,为皱纹盘鲍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壳长为65mm的皱纹盘鲍进行投喂2d、饥饿1~4d的周期性断食处理,连续投喂组作为对照。皱纹盘鲍的摄食、生长、排粪和血细胞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投喂2d,饥饿天数少于2d时,皱纹盘鲍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天数多于3d,鲍体重开始下降;摄食率呈随解饿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排粪率与粪便中的有机物含量随饥饿时间增长而降低,其中,各处理阶段间的差异显著(P<0.05)。血细胞中颗粒细胞的比例在饥饿少于2d的实验组间无差异,但显著高于投喂2d、饥饿3d的实验组与投喂2d、饥饿4d的实验组(P<0.05)。  相似文献   

8.
林美金 《福建水产》2012,34(3):225-230
在生物有机体中,一个细胞核中所含的DNA总量对于某种类有机体是一定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测量细胞中的DNA含量,可以用来鉴别有机体的倍性。本研究分别取杂交鲍[即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盘鲍(Haliotis.discus discus)]的一小块触手、足肌,设计不同的振荡时间、不同的DAPI染色时间、不同的取样部位,制备成不同的细胞悬液检查样品;用PA-Ⅱ型倍体分析仪测定其倍性,以探讨其对倍性检测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荡的最适时间为1.5~2.0 min,染色的最适时间为4.0~5.0 min;取材部位的不同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方法扩增了皱纹盘鲍(4个群体)和九孔鲍(1个群体)共5个群体(53个样本)16S rRNA基因片段(16S),测序获得了1000 bp核苷酸序列,其中669 bp核苷酸序列用于遗传差异分析,旨在评估我国皱纹盘鲍不同群体间及其与九孔鲍间的遗传差异。从52个序列中共检测到17种单倍型,其中皱纹盘鲍4个群体有13种单倍型,九孔鲍1个群体(9个样本)有4种单倍型。单倍型核苷酸序列比对显示,变异位点占比对位点的20.5%,基于单倍型的皱纹盘鲍4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1,平均为0.005;九孔鲍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两种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18;两种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F‐统计量 FST平均为0.982,皱纹盘鲍4群体间的 FST值为0.0051~0.0065。本研究显示2种鲍群体内16S变异很小。系统发育分析鲍属11种鲍的聚类关系,显示皱纹盘鲍与盘鲍、日本鲍交叉聚为一支,九孔鲍与杂色鲍也交叉聚为一支,4个种类未聚成单系支。  相似文献   

10.
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杂种优势的角度对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子一代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月龄杂交鲍子一代(F1)活体重比皱纹盘鲍增加36.87%,软体部干重增加33.21%,总干重增加29.20%,其它性状也显著优于皱纹盘鲍。杂交鲍F1的壳长、壳宽、活体重、软体部干重和总干重等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4%~44.51%,其中软体部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壳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且杂交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皱纹盘鲍。杂交鲍子一代的变异有助于定向选择,提高杂交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皱纹盘鲍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峰 《水产学报》2001,25(5):398-401
从皱纹盘鲍雌性个体的足部肌肉提取总DNA后,通过聚合酶连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得到一个扩增产物。经克隆、筛选、确定重组子产物。测序得到了长度为511bp的启动子片段。分析测序结果发现,皱纹盘鲍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与目前己知的红鲍相应序列的相似度为95%;GC碱基含量为38.93%,较红鲍的低(59.2%);所得序列含有高度保守的基本表达调控元件,即一个CAAT框和四个TATA框。  相似文献   

12.
诱导皱纹盘鲍浮游幼虫附着和变态的物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庆浩 《水产学报》2003,27(2):131-136
根据鲍育苗中常用的6种底栖硅藻氨基酸的组成分析结果,选择15种人工合成氨基酸作为诱导物质,进行鲍浮游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发现天冬氨酸组附着率最高,谷氨酸组次之,但均略低于底栖硅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变态率实验,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组结果基本一致,均略高于底栖硅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氨基酸浓度对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天冬氨酸还是谷氨酸,实验浓度为10-5mol·L-1组的附着率和变态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用PCR技术克隆耳鲍(Haliolis asinina)、羊鲍(H.ovina)和多变鲍(H.varia)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片段,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得到长度530bp左右的片段。将这些序列与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e)、大鲍(H.gigantea)、盘鲍(H.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等5种鲍的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鲍间16S rRN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同源性范围为87.36%~90.77%,这说明鲍的这段基因片段在遗传过程中比较保守。序列的A+T含量约为56.68%,G+C含量约为43.32%。8种鲍序列的主要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1-25bp、240-290bp和320~370bp3个区域。在序列的变异碱基巾,碱基的转换大大多于碱基的颠换,转换与颠换之比达到2.33:1,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2-0.128。用UPGMA法和NJ法绘制出8种鲍的系统发育树。结论认为,大鲍、皱纹盘鲍和盘鲍之间的遗传差异水平为亚种间的差异水平,台湾产的九孔鲍与大陆沿岸产的杂色鲍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种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皱纹盘鲍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养殖品种,但随着养殖规模与密度的不断扩大,因种质退化等原因导致暴发性病害频发。因此,皱纹盘鲍的遗传改良研究对于皱纹盘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生物学特征、微卫星标记、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皱纹盘鲍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皱纹盘鲍幼虫流水孵化培育工艺流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清  王琦  钟伟 《水产科学》2001,20(4):15-16
应用流水孵化技术大规模孵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幼虫,与常规技术相比,孵化率平均提高到67.9%,采苗次数下降了88%,节省亲鲍数量72%,节省劳动力95%。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与日本西氏鲍杂交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齐鲁渔业》2006,23(9):50-51
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西氏鲍,与我国北方产皱纹盘鲍进行了杂交育苗试验,使杂交鲍苗越冬后成活率提高,生长快,抗病力强,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状和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