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头鲤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亚属鱼类。地方名称大头鱼、碌鱼(澄江府志)。是云南省特产鱼类,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形态鱼体延长,侧扁,头后背部隆起,鳃盖后线上方为体最高点,尾柄长而低。头大且宽,头长较体高或背鳍基为长,因而得此名。口大,端位,呈弧形。上下颌等长;下颌倾斜,口裂顶端与眼球中心在同一水平线。唇薄、紧贴于上下颌外面。一般无须,偶在口角有一对微细的须。背鳍4,15~18;臀鳍3,5。背精、臀鳍未根不分枝鳍条均为后线具细齿的硬刺。侧线鳞;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45~53,内侧51~62。下咽齿3行,其齿为主行呈…  相似文献   

2.
鲫鱼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特殊的繁殖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物学特性 种类鲫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分鲫属,须鲫属两类。鲫属,现知有2个种(黑鲫、鲫)和1个亚种(银鲫);须鲫又有1种即须鲫。 分布 鲫鱼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日本,在我国已知黑鲫主要分布在新疆,而鲫在各地均有分布,银鲫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 形态 体呈侧扁,高且厚,腹部园。头短小,吻钝;口端位;没有须。背鳍和臀鳍最后的不分枝鳍条是后缘有锯齿的硬刺,背鳍基较  相似文献   

3.
<正>红小丑鱼属鲈形目、雀鲷科、海葵鱼属,是小丑鱼的一种。最大体长14厘米,背鳍鳍棘(总数)9~10条,背鳍软条(总数)16~18条,臀鳍鳍棘2条,臀鳍软条13~15条。成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吻短而钝。眼中大,上侧位。口大,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呈方形;尾鳍呈扇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成鱼体黑色,头部、  相似文献   

4.
红鳍银鲫又名双线鲫,也叫泰国鲫、红鳍鲫,英文名Barbodes schwanengeldi,原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岛等地,分类中属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鱼体约长30cm~50cm,外形很像我国的鲫鱼,但体幅宽且侧扁,体色清灰.红鳍银鲫的成鱼体色银白,背鳍、尾鳍鲜红色,背鳍边缘黑色,尾鳍上下边缘黑色;幼鱼没有色彩,成鱼则银鳞闪闪;雄鱼色彩鲜明,较细长,雌鱼体幅较高,腹部稍微隆起.  相似文献   

5.
绿鳍马面鲀     
<正> 绿鳍马面鲀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俗称橡皮鱼、剥皮鱼(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或猪鱼、皮匠鱼等(辽宁、河北、山东)。外形较特殊,体颇侧扁,口小,牙门齿状。鳞小,呈绒毛状。第一背鳍有1粗大鳍棘,第二背鳍具34~41鳍条。臀鳍具32~38鳍条。两腹鳍退化成1不能活动的短棘,体呈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和胸鳍均呈绿  相似文献   

6.
鲤鲫杂交(♀)×鲫(♂)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雌性鲤鲫杂交与雄性鲫鱼回交,制备了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其主要性状为: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5~18;臀鳍条Ⅲ,4~6;侧线鳞27~36;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同为5~6;鳃耙28~33;体长为体高的(2.35±0.11)倍,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为眼间距的(1.74±0.07)倍;为尾柄高的(1.96±0.1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体高为头高的(1.59±0.09)倍。结果表明,该回交子代鱼在可数和可量性状上都有个别性状产生变易,但大多数性状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肉虹鲫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为:(1)叙述了肉红鲫栖息地的自然条件。(2)调查了肉红鲫的生活习性。(3)描述了肉虹鲫的体型与体色。(4)背鳍3,16~17;臀鳍3,6;腹鳍,,9;胸鳍,1,16~19。侧线鳞为28,侧线上鳞为5~6,侧线下鳞为5~6。鳃耙数39--48。咽喉齿4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的生物学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明峰 《内陆水产》2000,25(8):33-34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iridracoRichardson)是一种淡水小型底层鱼类 ,是市场上的一种畅销水产品 ,近年来 ,由于过度的人工捕捞 ,天然水域的生产量已很低 ,进行人工开发利用研究迫在眉睫。1黄颡鱼的生物学黄颡鱼体长 ,腹面平 ,体后半部稍侧扁 ,头大且扁平 ;吻圆钝 ,口裂大 ,下位 ,上颌稍长于下颌 ,上下颌均具有绒毛细齿 ;眼小 ,侧位 ,眼间隔稍隆起 ;须4对 ,鼻须达眼后缘 ,上颌须最长 ,伸长胸鳍基部之后 ;颐须2对 ,外侧1对较内侧1对长。背鳍条Ⅱ ,6~7 ;臀鳍19~23 ;鳃耙外侧14~16 ;脊椎…  相似文献   

9.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腹鳍Ⅰ-9~10,臀鳍Ⅱ~Ⅲ-5,侧线鳞90~109,侧线上鳞17~24,侧线下鳞14~19,鳃耙数为外侧:14~23,内侧:19~31;其染色体数为2n=132,核型为34m+30sm+24st+44t,臂数NF=19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谷氨酸脱氢酶(GDH)6种同工酶谱在齐口裂腹鱼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鲫鱼     
薛钲宇 《水产科技情报》1978,(5):30-31,M032
名称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属鲤形目,鲤科,鲫属。上海地区叫河鲫鱼,东北称鲫瓜子,湖北省叫它喜头;古名叫鰿、鲋鱼、寒鲋、鲫等。  相似文献   

11.
唐鱼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发育过程特征,胚后发育可以分为孵出期、胸鳍形成期、鳔一室期、卵黄消失期、尾鳍分化期、背鳍分化期、鳔二室期、背鳍形成期、臀鳍形成期、腹鳍形成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在水温23.0~29.0℃条件下,初孵仔鱼体全长为(2.760±0.002)mm。孵出后3天,巡游模式建立,仔鱼开口摄食;5天仔鱼卵黄耗尽,完全依赖外源营养;9天尾鳍开始分化,12天尾脊索上弯;15~18天,背鳍褶突起明显,鳍条原基出现;18天第二鳔室出现,肌节开始向“W”过渡;臀鳍与背鳍分化;33天,20%的仔鱼可观察到腹鳍条;45天,57.1%仔鱼身体长出鳞片;50~55天,体全长(15.62±1.65)mm,腹膜闭合,身体透明特点消失,进入幼鱼期。77天,部分性成熟较早的个体开始进行繁殖。同时文中讨论了唐鱼胚后发育特点及其保护生物学  相似文献   

12.
别名,剑尾鱼。属花鱼将鱼科剑尾鱼属鱼类。产地墨西哥。 1形态特征 身体长形,稍侧扁,腹部圆,头小,吻尖,嘴稍向上翘。背鳍位于身体背部的中央,具有 11~ 14根鳍条。雌鱼尾鳍后缘呈圆形,雄鱼尾鳍下方的鳍条延长似剑状,故有剑尾鱼之称。臀鳍接近腹鳍,有 8~ 9根鳍条,雄鱼鳍条的一部分鳍条变为棒状,是交接器官,精液通过交接器注入雌鱼体内;腹鳍约与背鳍相对,有 6鳍条;胸鳍略呈长圆形,有 12~ 13根鳍条。侧线鳞 26~ 30片。雄鱼体长 7~ 8厘米,雌鱼 10~ 15厘米。 蓝剑尾鱼身体呈土黄色,但有黄色的金属光泽,在体侧中部有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剖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二倍体鲤和鲫鱼各30尾,观察并测定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其主要性状为: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5—19;臀鳍条Ⅲ,5—6;侧线鳞31—38;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5—7;鳃耙28—33;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体长为体高的2.06—2.54倍,为头长的2.83—3.46倍,为尾柄长4.86—8.43倍,为背鳍基长2.18—2.80倍;头长为吻长的2.60一3.71倍,为眼径的4.20—5.20倍。为尾柄高的1.85—2.0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7—1.36倍;体高为头高的1.56—1.84倍。结果表明,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  相似文献   

14.
5.可数性状测定 按被检查鱼类种质标准规定执行,通常有以下项目: ——鳃耙:计数第一鳃弓外侧的鳃耙数。 ——下咽齿:计数左右下咽齿排列的行数及每行的齿数,用齿式表示。 示例:1·1·3/3·1·1 式中:1·1·3-左咽骨上有3行齿,外侧第一行有1枚齿,第二行有1枚齿,第三行有3枚齿; 3·1·1-右咽骨上有3行齿,内侧第一行有3枚齿,第二行有1枚齿,第三行有1枚齿。 ——鳍条:计数各鳍的鳍条数,用鳍式表示。 符号与代号:D-背鳍;A-臀鳍;P-胸鳍;V-腹鳍;C-尾鳍。 鳍棘(硬棘)数目用大写罗马数  相似文献   

15.
达氏鲟幼鱼形态特征及其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的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特性,为其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样品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30尾达氏鲟4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达氏鲟幼鱼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头较小呈楔形,口下位,背部、体侧及腹部共具骨板5行,尾鳍歪形,上叶长于下叶;鳍式为背鳍D. 43~45和臀鳍A. 25~39;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24~43; 2)达氏鲟幼鱼的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和肝脏中的LDH酶带条数分别为7~9、2~6、4~7和7条; MDH酶带数均为5条,未检测到苹果酸脱氢酶酶带(s-MDH)。达氏鲟的2种同工酶系统具有组织特异性,眼睛晶状体组织MDH可作为鉴定达氏鲟种质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本研究可为达氏鲟增殖放流中种质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大黄鱼属石首鱼科,俗名黄瓜鱼、大鲜、大黄花鱼,为广温广盐性集群洄游鱼类,食性广,栖息于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大黄鱼鱼体呈纺锤形,头大而侧扁,颏部有4个不明显的小孔,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2/3以上为小圆鳞,背鳍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背侧中央枕骨棘不明显,尾柄细长,一般体长  相似文献   

17.
黄唇鱼     
黄唇鱼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海鱼,其分布仅限于我国东南沿海,故为我国的特有种。属鲈形目,石首鱼科。外形与(鱼免)鱼相似,故福建有金钱(鱼免)之称。其主要鉴别特征是背鳍只有8鳍棘,是石首鱼类中数目最少的,背鳍鳍条也偏少,臀鳍第二鳍棘粗长,约为头长之半,颏孔仅2个,且不明显。鳔的形态独特,圆筒形鳔的前端两侧向后延长  相似文献   

18.
三种群银鲫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州鲫体色较浅,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条颜色灰白,略带黄色。体厚,背高,体型侧扁,头短小。脊椎骨4+26~28,侧线鳞28~30。背鳍不分枝鳍条4根。雄性个体胸鳍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鱼不达腹鳍基部。上述形态特征均有别于方正银鲫及彭泽鲫。  相似文献   

19.
白金丰产鲫     
正一、品种名称白金丰产鲫二、品种来源亲本组合:彭泽鲫(♀)×尖鳍鲤(♂)。三、审定情况2015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1-001-2015。四、特征特性1.外形特征:背鳍鳍式:D.Ⅳ-16~19;臀鳍鳍式:A.Ⅲ-5;侧线鳞:315-6/5-V32;第一鳃弓外鳃耙数:56~60;体长/体高:2.78 (±0.065);体长/头长:4.202 (±0.203);体长/尾柄长:6.77 (±0.655);头长/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 ℃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 d披透明圆形小鳞;12 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 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 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 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 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 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 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 R2 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 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 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 d,21~30 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 d为线性递增,13~22 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 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