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烟叶和土壤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用丙酮-石油醚[V(丙酮)∶V(石油醚)=1∶4]混合溶液提取,无需净化;鲜烟叶样品用丙酮-乙腈[V(丙酮)∶V(乙腈)=1∶9]混合溶液提取;烤后烟叶用乙腈提取。鲜烟叶和烤后烟叶提取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后,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结果表明:在0.05~1 mg/kg添加水平下,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4%~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1.5%~9.2%之间。该方法的前处理相对于萃取过程较简单,其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要求,适合于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与检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安克力(丙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SP-502气相色谱仪 ,NPD检测器 ,OV-101毛细管柱(30m×0.53mm) ,测得在烟草中最低检出浓度为丙硫克百威0.003mg/kg、克百威0.001mg/kg、3-羟基克百威0.003mg/kg;最小检出量为丙硫克百威5×10-11g、克百威为3×10-11g、3-羟基克百威为5×10-11g。  相似文献   

3.
丙硫克百威及其主要代谢物在棉田中的残留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20% 丙硫克百威乳油施于棉田,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丙硫克百威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棉田中的残留降解情况。结果表明: 1) 丙硫克百威在棉田土壤和棉叶中可很快降解转化为克百威, 克百威在棉叶中的最大残留值出现在施药后当天, 在棉田土壤中出现在施药后3d, 说明丙硫克百威在棉叶中的降解速率快于在棉田土壤中; 2) 克百威可进一步转化为3-羟基克百威, 后者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的残留量表现为先升后降, 到第10 天才达最大值,明显滞后于克百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3) 丙硫克百威和克百威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符合Ct= C0·e-kt方程, 它们在棉叶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6~4.4d, 在棉田土壤中则为10.4~11.9d; 4) 当丙硫克百威的用量按有效成份计为200~400g/hm2, 每季棉花施药3~4 次(每次间隔7d) , 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时间分别为20、30d时, 丙硫克百威(含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 在棉籽和棉田耕层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小于0. 5 mg/kg。  相似文献   

4.
每公顷桃园施用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了硫克百威(carbosulfan)乳油2kg(有效成分)进行其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的降解主要发生在两个连续的阶段(0~28天和28~57天),半衰期分别为7.4天和17.5天;施药后57天的残留量低于0.2ma/kg;果实成熟采收期前30、21、14天进行两种用药量(商品量1:0和2.0g/L)和两种喷洒量(750和1500L/ha)施药处理,测定其残留量介于0.122mg/ks(采收前30天)和0.4mg/kg(采收前14天)之间;整个试验中,丁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carbofuran)的含量低于其检测极限值0.004mg/kg.  相似文献   

5.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糖苷 (S-glu)、螺虫乙酯-酮-羟基 (S-keto)、螺虫乙酯-烯醇 (S-enol) 和螺虫乙酯-单羟基 (S-mono) 的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明确螺虫乙酯在梨中的残留规律,采用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乙腈为提取剂,以N-丙基乙二胺 (PSA) 和无水硫酸镁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 (SRM) 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螺虫乙酯在0.0005~0.1 mg/L范围内,S-glu在0.005~0.5 mg/L范围内,S-keto、S-enol和S-mono在0.0005~0.5 mg/L范围内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与质谱峰面积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2 ≥ 0.999);在0.005~0.7 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9%,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2%~3.3%;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6%~102%,RSD为1.1%~3.6%。最低检测浓度 (LOQ)为5 μg/kg。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和确证。按推荐剂量进行田间施药,当梨果成熟采收时,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中的残留量之和在0.023~0.056 mg/kg之间,低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0.7 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在0~0.015 mg/kg之间。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为12.4 d和7.1 d。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用于梨树害虫防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百菌清的安全使用,明确百菌清及其代谢物4-羟基百菌清在三七上的残留行为,2017年在云南三七主产区丘北、广南、弥勒和石林4地进行了百菌清在三七上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 (GC-ECD) 测定三七中百菌清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测定4-羟基百菌清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百菌清用V (乙酸乙酯) : V (正己烷) = 2 : 8混合溶液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GC-ECD检测;4-羟基百菌清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百菌清在三七块根和须根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3%~98%,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3%~6%,定量限 (LOQ) 为0.05 mg/kg;4-羟基百菌清在三七块根和须根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5%~94%,RSD为3%~9%,LOQ为0.02 mg/kg。丘北和广南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百菌清在三七植株上的半衰期为8.4~8.5 d,4-羟基百菌清为16.5~17.3 d;百菌清和4-羟基百菌清在三七地下部分根系中的消解不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在施药后45 d内,百菌清呈波动性缓慢下降,4-羟基百菌清呈波动性缓慢上升的趋势。4地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0%百菌清悬浮剂,分别按其有效成分2 400和3 600 g/hm2的剂量喷雾施药3~4次,每次施药间隔为7 d,于末次施药后21 d采样测定,三七块根中百菌清的残留量为<0.05~3.14 mg/kg,4-羟基百菌清为0.19~1.54 mg/kg;三七须根中百菌清的残留量为0.085~0.760 mg/kg,4-羟基百菌清为0.46~4.4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百菌清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 (NEDI) 为0.967 mg,风险概率 (RQ%) 为76.8%,4-羟基百菌清的NEDI为0.012 mg,RQ%为2.4%,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大豆及土壤中喹禾糠酯和代谢物喹禾灵酸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样品用盐酸混合液和乙腈提取,石墨炭黑和C18填料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喹禾糠酯及代谢物喹禾灵酸在大豆植株、籽粒、毛豆、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 4%~95. 3%、90. 4%~101. 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 8%~10. 3%、2. 1%~10. 9%。喹禾糠酯及代谢物喹禾灵酸在大豆籽粒上定量限为0. 01mg/kg,在大豆植株、毛豆和土壤中的定量限为0. 005mg/kg;喹禾糠酯及代谢产物喹禾灵总量的消解半衰期在大豆植株上为7. 0d,在土壤上为1. 7d和2. 0d,在毛豆和大豆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 005 mg/kg和0. 01 mg/kg。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残留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消解规律及半衰期,通过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以推荐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并对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0.01、0.1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甲基硫菌灵的回收率为85%~102%,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0%~7.1%;多菌灵的回收率为86%~101%,RSD为2.1%~5.2%;两者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0.1~10.5 d,属易消解农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猕猴桃上按照推荐剂量及1.5倍推荐剂量 (875和1 166.7 mg/kg) 分别施药3次和4次,推荐采收间隔期为21 d,膳食风险商为78.7%,推荐MRL值为5 mg/kg,该结果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依据GB 2763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0.5 mg/kg,代谢物多菌灵存在较大的超标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并重新评估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土壤中丙硫菌唑及代谢物硫酮菌唑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土壤中的消解情况。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盐析后取上清液,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0.3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丙硫菌唑和硫酮菌唑的平均回收率在7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7.8%之间,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丙硫菌唑在土壤提取液及前处理过程中会部分转化成代谢产物硫酮菌唑。北京和安徽两地喷施到土壤中的丙硫菌唑会迅速转化为代谢物硫酮菌唑,且硫酮菌唑的残留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土壤中硝磺草酮及其代谢物4-甲砜基-2-硝基苯甲酸(MNBA)和2-氨基-4-甲砜基苯甲酸(AMBA)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用0.1%氨水-乙腈溶液提取后,经Cleanert PAX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和0.3%甲酸水为流动相,Acquity HSS T3色谱柱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3~50μg/kg添加水平下,硝磺草酮、MNBA和AMBA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3%~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4%~12.9%之间,该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1、0.3和0.2μg/kg,定量限分别为0.3、1.0和0.6μg/kg。应用该方法对室内模拟试验的红土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硝磺草酮在红土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0d,土壤中降解产物AMBA残留量高于MNBA。  相似文献   

11.
于2006-2007年,在北京和山东两地研究了阿维菌素在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萃取,加入乙腈、N-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衍生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检测。在0.005~0.100 mg/kg添加水平下,采用该方法测得阿维菌素在油白菜和结球甘蓝中的回收率分别在90.1% ~93.2%和87.7% ~9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3% ~4.7%和3.1% ~6.3%;最小检出量(LOD)为3 ng,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 mg/kg。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消解动态试验结果,R2为0.900 5~0.973 8,阿维菌素在油白菜和结球甘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3 ~1.7 d 和1.4 ~1.6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末次施药后7 d和3 d,油白菜和结球甘蓝中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未检出~0.043 mg/kg和未检出~0.035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  相似文献   

12.
采用QuEChERS及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LC-MS/MS),以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建立了菠菜、土壤及水体中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B-enol、B-keto、B-mono和B-glu)残留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质谱检测条件的优化表明,以乙腈-0.5%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时,色谱分离度及灵敏度最好。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条件的考察,发现选用0.1%甲酸-乙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经50 mg的m(PSA):m(GCB)=1:1净化处理后,在0.05、0.5和1 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在菠菜中的回收率为8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7.9%;在土壤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2%~98%,RSD为1.9%~7.6%。采用NH2柱作为固相萃取柱,用10 mL二氯甲烷洗脱,在0.005、0.05和0.5 mg/L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在水体中的回收率为82%~95%,RSD为1.5%~6.2%。在0.002~1 mg/L范围内,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在0.996 7~0.999 7之间。检出限(S/N=3)分别为螺虫乙酯(0.000 2~0.000 3 mg/kg),B-enol(0.000 1~0.000 3 mg/kg),B-keto(0.000 4~0.000 6 mg/kg),B-mono(0.000 4~0.000 7 mg/kg),B-glu(0.000 2~0.000 6 mg/kg);定量限(S/N=10)分别为螺虫乙酯(0.000 6~0.001 mg/kg),B-enol(0.000 3~0.001 mg/kg),B-keto(0.001 2~0.001 6 mg/kg),B-mono(0.001 2~0.001 9 mg/kg),B-glu(0.000 6~0.001 3 mg/kg)。方法分析结果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菠菜、土壤及水体中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物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3.
应用作者所在实验室自制的、对溴氰菊酯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多克隆抗体和酶标半抗原,建立了包被抗体-酶标半抗原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DC-ELISA)。小白菜样品经超声提取、浓缩和10%甲醇定容后采用DC-ELISA法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抗体包被浓度为2.0 mg/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溴氰菊酯半抗原稀释2.0×105倍、包被介质为pH 7.2 PB、反应介质为含0.125 mol/L NaCl pH 6.8 PB的优化条件下,DC-ELISA法检测溴氰菊酯的线性范围为0.10~10 mg/L,溴氰菊酯对抗体-酶标半抗原反应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68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11%,IC10值为0.16 mg/L。在5、1和0.2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DC-ELISA法测定小白菜中溴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06%和95%,RSD(n=5)分别为8.5%、8.1%和8.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测定小白菜中添加0.2 mg/kg溴氰菊酯的回收率为107%。本研究建立的DC-ELISA法可用于小白菜中溴氰菊酯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散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快速检测西瓜和黄瓜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和C18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MS/MS) 测定,多反应检测模式 (MRM) 分析,内标法定量。考察了提取溶剂及吸附剂种类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结果表明:在1~500 μg/L范围内,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为0.994 3~0.999 9。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在西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105%,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3.4%~13%;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104%,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1.3%~9.3%。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的定量限 (LOQ,S/N = 10) 为0.3~0.6 μg/kg,检出限 (LOD,S/N = 3) 为0.1~0.2 ng。该方法简单、高效、快速,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适用于西瓜、黄瓜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上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龙眼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检测方法。于2018年进行了1年6地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上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研究了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上的残留行为。样品用乙腈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 (PSA) 净化,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103%和87%~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8.7%和3.3%~6.3%;定量限均为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2.4%螺虫乙酯悬浮剂以有效成分60 mg/kg、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有效成分50 mg/kg施用2次,间隔7~10 d,于末次施药后14 d取样测定,螺虫乙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全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30~1.14和0.06~0.29 mg/kg,在果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 <0.05和 <0.01 mg/kg。研究结果可为指导这两种农药的田间安全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龙眼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纪然  朱光艳  刘冰 《农药学学报》2010,12(3):283-288
建立了测定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在0.02,0.20和2.00 mg/kg 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0.3% ~105.5%,相对标准偏差2, 收获期距末次施药间隔7,14,21 d时,甘蓝和土壤中醚菊酯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残留动态规律,采用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基质 (覆土和培养料) 中拌料施药的方式,开展了田间试验,运用QuEChERS净化前处理技术结合UPLC-MS/MS分析,检测了3种农药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栽培基质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建立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3种有机磷农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经验证,在二嗪磷分别以0.000 3、0.003、0.1 mg/kg为添加水平,毒死蜱和辛硫磷分别以0.000 6、0.006、0.1 mg/kg为添加水平下,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108%,相对标准偏差为2.2%~13%。检出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 1 mg/kg、毒死蜱和辛硫磷均为0.000 2 mg/kg,定量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 3 mg/kg、毒死蜱0.0006 mg/kg和辛硫磷0.000 6 mg/kg。在2 和10 mg/kg两个施药水平下,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在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10.6、13.6 d和5.6、11.4、12.3 d;在覆土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9、41.7、27.2 d和41.7、48.1、36.8 d,且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快于在覆土中的。在施药剂量不超过10 mg/kg的条件下,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中毒死蜱残留量最高,为0.014 mg/kg,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其余均低于现行日本、欧盟和美国规定的MRL值。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生态系统中的残留与消解行为,分别在海南、湖南和黑龙江省3地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呋虫胺 (DNF) 及其代谢物1-甲基-3-[(3-四氢呋喃) 甲基]脲 (UF) 与1-甲基-3-[(3-四氢呋喃) 甲基]二氢胍盐 (DN) 在水稻稻株、土壤、田水、糙米和稻壳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水溶液或乙腈溶液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以甲醇-水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 (MRM) 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分析物的进样浓度与其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线性相关,R2>0.999。DNF、UF和DN在稻株、土壤、田水、糙米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1%~102%之间,在稻株、土壤、田水和糙米中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在1.2%~8.3%之间,在稻壳中的RSD在4.4%~20%之间。3种分析物在稻株、土壤、田水、糙米和稻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 (LOQ) 分别为0.1 mg/kg、0.02 mg/kg、0.01 mg/L、0.02 mg/kg和0.1 mg/kg。DNF、UF和DN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4和4 pg。3种分析物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DNF在稻株上为0.41~2.7 d,土壤中为1.6~4.2 d,田水中为0.90~2.2 d;DN在稻株上为2.9~13 d,土壤中为64~65 d,田水中为4.2 d;UF在稻株上为0.43~3.1 d。20%呋虫胺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20~180 g/hm2的剂量于水稻抽穗期施用2~3次,施药间隔期21 d,分别于距末次施药后14 d与21 d采收,呋虫胺在糙米中的残留最大值为0.11 mg/kg,低于中国制定的其在糙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1 mg/kg。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高效、快速、灵敏的测定甘蓝及土壤中多杀菌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多杀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经 N -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后用HPLC-MS/MS检测分析。该方法对甘蓝和土壤中多杀菌素的检出限(LOD)为6×10-12 g,定量限(LOQ)为0.005 mg/kg;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多杀菌素在甘蓝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 ~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 ~10%,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 ~100%, RSD 为4% ~8%。2011年北京、安徽和湖南 3地的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0.83~1.16 d和0.88~1.17 d。2011年和2012年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6.25 和39.38 g/hm2)下,在甘蓝长至成果的1/2大小时施药2~3次,距末次药后1 d时甘蓝中多杀菌素的残留量远低于我国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2.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