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草稻的发生、危害与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杂草稻是稻田恶性杂草,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均有很大危害,对我国未来的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介绍了杂草稻的种子落粒性、杂草性、种子休眠性、红果皮、生活周期短、快速适应性进化等基本特性而带来的危害,以及杂草稻的可能起源、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方式对杂草稻防治带来的巨大困难。鉴于目前对杂草稻防治措施存在的不足,建议加强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研究,从源头上控制杂草稻并切断其传播途径;同时,加强有效控制杂草稻方法的研究,以保证我国水稻的安全和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l生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属于重要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多,蔓延速度快,发病时间长,防控难度大,近年来湖北省水稻细条病的发生面积逐年在扩大,新疫情点在增加,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防控力度,将给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防止水稻细条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确保水稻生产安全,2009.2010年湖北省植保总站在潜江、天门、沙洋、枝江、荆州等地举办示范样板,广泛开展水稻细条病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堵防并重,扑控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减少环境污染,确保粮食安全,搞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的病虫防治工作,达到“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夷陵区农技中心2011年在水稻上进行了太阳能杀虫灯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4.
山东稻区是我国典型的单季中熟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主栽品种更新换代及栽培制度变迁等,该区水稻害虫表现出新的灾变特点。以山东水稻主栽区临沂市郯城县1994—2009年水稻害虫监测预警与防控的历史虫情资料为基础,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分析气候变化下水稻害虫发生及其危害损失,并评估植物保护措施的控害保产效果。结果显示年均温和年降雨量与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发生危害面积和水稻产量损失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面积和水稻产量损失之间相关显著甚至极显著。可见,通过积极开展水稻害虫的准确监测和及时防控,可有效提高气候变化下水稻害虫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进而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从IPM到EPM:水稻有害生物治理的中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每年种植面积约0.286亿hm~2,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6%,总产量达1 800多亿kg,占粮食总产量的43%,对我国粮食的增产作用及贡献极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生产的丰欠盈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我国农作物重大害虫中,水稻害虫占半数之多且多具迁飞性,其突发性给监测预警和防控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有名的虾稻之乡、水乡园林。水稻是潜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67万hm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属于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品种组合、栽培管理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细条病已成为潜江市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为了控制其发生危害,潜江市组织开展了水稻细条病发生条件、流行规律、检疫监测以  相似文献   

7.
以条斑病、基腐病、白叶枯病为代表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在我省多地均有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不断加重,严重威胁我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必须了解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稻螟虫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产区发生呈加重趋势.笔者综述了螟虫在我国多种种植类型下发生的现状,并根据近年全国各地螟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总结了各地防治螟虫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螟虫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鉴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分析了其发病症状,阐述了其致病规律,指出了有效控制该病发生的品系选育、田间管理与药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泰国是水稻生产大国,病虫害是影响该国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2012年,在执行中泰农业合作项目期间,对泰国水稻病虫害发生监测与控制情况进行了考察,了解到泰国水稻生产、农业管理服务体系、水稻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情况.其中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和理念值得我国借鉴. 1 水稻生产情况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土地面积5140万hm2,耕地面积1940万hm2;人口6590万人,从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2.6%.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1.5%.主要分布于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11.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水稻病虫害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水稻病虫害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唯有解决好水稻病虫害问题,才能确保水稻产量。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常见水稻病虫害,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为广大种植者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产环节较多,技术复杂,为确保水稻丰产丰收,从水稻育苗、插秧、本田管理、收获等几个方面阐述寒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确定栽培技术标准,提出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曾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该病在江苏、浙江等省许多区域大面积发生水稻干尖线虫病,引起"小穗头"现象,造成大面积减产.2007年在荆州市西郊水稻田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此病,引起部分水稻叶尖枯,小粒翘穗,晚熟,产量严重下降;通过研究,确认了水稻干尖线虫是引起水稻叶尖枯病原的病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水稻除草剂的安全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化除是水稻生产中较为重要的措施,农药的选择、混用、使用是影响当前水稻化除安全性的重要因子,除草剂安全使用应根据杂草发生特点和除草剂特性来应用.  相似文献   

15.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纹枯病近年来已经成为南通地区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造成损失巨大。试验结果表明,在病害初期选用井岗.戊唑醇、苯甲.丙环唑30%、己唑醇5%等高效、持效期长的药剂连续防治2次,同时确保药量,在水稻后期结合其它病虫害选用井岗霉素等药剂进行1~2次兼治,可控制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东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保持东宁县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引进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保障种子资源储备,确保水稻品种及时有效更新,促进东宁县水稻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陆水稻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保护》1984,10(5):3-4
水稻病毒病在国际上报导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成为世界水稻生产上的突出问题还是近三十年来的事。我国水稻病毒病早在近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记载,但由于过去发病稀少,未引起注意。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水稻种植制度和品种的演变、复种指数的提高、以及不合理使用农药等,使某些水稻病毒病上升为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稻曲病(false smut of rice)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自1874年Cooke在印度首次发现稻曲病以来,现以遍及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更替、杂交稻种植面积扩大和栽培方式的变化,稻曲病在我国南北各省相继大面积发生,现已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稻曲病菌所产生的有害毒素能够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因此,安全有效地控制稻曲病,同时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保我省水稻生产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下稳中有增、提高单产,针对我省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发生的状况、局部稻区此虫出现的新变化,并总结防治经验、进行趋势分析,省昆虫学会、省植保学会于1991年10月下旬,组织了一次“水稻三化螟考察”活动。先后实地考察了分宜县洞村乡,乐平县双田、乐港、礼林等乡(镇),并邀请了当地的植保干部进行座谈。现综合有关资料将此次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姜学阳 《植物医生》2010,23(6):49-4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属全国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成为兴义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3800hm2左右,一般减产15%左右,发病重的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兴义市水稻生产安全。因此,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是保障兴义市水稻生产、促进粮食总产稳步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2009年兴义市植保植检站组织实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以期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