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人工抽水行为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在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第69号水源井处布设了抽水试验观测场,利用连续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地下水位降深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位的空间差异性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Neuman井流模型方法,分析了含水层的传导性和贮水性,确定了该区域的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并利用Theis预报方法,对抽水引起的水位变化进行了短期预报。研究结果表明:抽水过程水位上升和下降过程均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含水层具有弹性释水和重力释水作用的特征;计算得出部分水文地质参数为:T=1.50E+1m3/d,Kh=3.74E+1 m/d,σ=1.12E-2;预测得出持续抽水1000 min时的抽水影响半径约为400m。文中研究所得出的水文地质参数符合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作为相似区域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参考;地下水位在抽水行为结束后,能够恢复到抽水前的水平;抽水行为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不大,多个水源井之间不会形成相互干扰,不会引起天然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沙漠公路沿线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防护林生态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及长久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新上海一号井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水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并绘制了地下水Piper、Durov和Schoeller图,结合针对各含水层开展的水文地质试验,查明了井田各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特征,并明确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种多样,承压含水层水化...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平原中部第四系深层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水文地质条件及抽水试验数据资料,选取水位恢复数据序列进行求参计算.在对一般简化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tp值的确定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继而介绍更为简便可靠的Cooper-Jacob算法作为目标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最优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位回升的修复效果,对西安市灞河水源地1984—2005年的地下水开采量及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减少开采量后,潜水和承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和预测。以蒸发、降雨、径流和人工开采量作为输入变量,利用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06—2023年的潜水和承压水位埋深。1984—2001年的数据用于模型的训练,2002—2005年的数据用于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灞河水源地潜水和承压水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23年潜水和承压水位较2005年最大上升幅度分别为1.5 m和1.24 m,仍比1984年水位分别低11.28m和13.34 m,回升速度较慢,2023年承压水位降落漏斗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于割离井法的流量时间配线法反求抽水过程和井回灌过程的水文地质参数,并与泰斯法、裘依公式法、割离井公式法的求解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潜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求解选用流量-时间配线法求解精度高,可以减少繁琐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对等水文地质条件下,井抽水过程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稍大干井回灌过程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但可以用抽水过程求参方法近似求解井回灌过程的水文地质参数;运用泰斯法近似计算潜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结果显著偏大,建议一般不予采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全膜双垄沟气动直插式穴播机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农艺技术抗旱、增产,实现其机械化膜上播种将是必然趋势。依据玉米全膜双垄沟农艺技术要求,设计了气动直插式穴播机,对作业机关键作业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并结合STEP控制函数对其播种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为揭示气动播种单体成穴器与种床土壤互作机理,借助ABAQUS有限元法构建了成穴器与种床土壤互作三维模型,分别获得了对应的Mises应力云图、空间位移云图和塑性应变云图。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在相同的气动直插播种作用力下,锥形成穴器与种床土壤互作应力最大值约为1.541 MPa,是楔形成穴器与种床土壤最大值的1.39倍;在相同的载荷与分析步时间内,锥形成穴器对种床土壤作业下的最大塑性变形量约为19.35mm,楔形成穴器对种床土壤的最大塑性变形量约为12.35 mm。因此,锥形成穴器较楔形成穴器形成播种穴孔的能力及动土量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将为西北旱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机械化播种装置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潜水含水层的渗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潜水含水层中盐类矿物的固-液转化效应对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以补水背景下的昆特依干盐湖大盐滩矿区潜水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水试验计算矿区潜水含水层的渗透性,查明含水层渗透性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潜卤水水化学数据,分析盐类的固-液转化效应对含水层渗透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补水背景下,大盐滩矿区潜水含水层渗透性受含水层中盐类矿物固-液转化效应的影响,呈现波动性变化。2013年10月,含水层渗透系数最大(376.33 m·d~(-1));2014年3月,含水层渗透系数最小(78.65 m·d~(-1)),2014年6月和9月,渗透系数分别为195.34 m·d~(-1)和348.40 m·d~(-1),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潜水含水层中芒硝的固-液转化是导致含水层渗透性波动变化的最直接因素。3潜水含水层渗透性变化趋势与SO_4~(2-)-Na+浓度曲线的变化趋势相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吉兰泰盐湖上风向的戈壁、灌木林地表层颗粒空间格局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该地区的风沙运动规律,对加强相关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空间配置格局的防沙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的吉兰泰盐湖为试验区,以试验区内戈壁、灌木林地表层颗粒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地表层不同土壤风蚀颗粒的百分含量,采用经典描述性统计及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抗风蚀能力颗粒百分含量的小尺度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 2个样地颗粒越小,空间分布的变异性越大,峰度越尖锐。2裸露戈壁样地内3种风蚀颗粒含量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均为线性模型,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8以上,分布形态为随机分布,空间相关性中等;灌丛林地内3种风蚀颗粒的分布特征比较复杂,0.42 mm颗粒的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3由于灌丛对样地内不同风蚀颗粒分布的影响,导致灌丛林地及其周边0.84 mm的不可蚀颗粒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9.
颗粒起跳速度概率分布函数是泥沙输运和粉尘释放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参数。然而,为了可靠描述这种分布函数,需要准确测量近地层风沙流内起跳颗粒的运动轨迹。本文使用高速摄影系统和颗粒轨迹检测算法相结合测量了风洞沙床面附近部分溅射颗粒、没有引起溅射的反弹颗粒以及引起1个溅射的反弹颗粒的轨迹,通过分析三种起跳模式对应的起跳速度概率分布构建稳态风沙流跃移颗粒起跳速度的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1)三种起跳模式的起跳角度和起跳速度均服从Lognormal概率分布。(2)所有起跳颗粒的起跳角度概率分布方程几乎不受起跳模式影响。(3)所有起跳颗粒的起跳速度概率分布方程主要受溅射颗粒数与反弹颗粒数比值的控制,预示着风沙流发育过程或湍流波动将会对起跳速度概率分布函数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近床面风沙跃移过程的新认识,并对模拟风沙输运中的粒-床相互作用和地貌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NO-3-N运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的浓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建立了肥液交汇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之间的分段函数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入渗供水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前锋运移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PFC的冰碛土泥石流起动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碛土作为无定向排列的碎石类土,颗粒变化范围很广,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特征,在冰川融雪和暴雨激发下易形成泥石流。本次模拟试验通过PFC2D进行直剪试验模拟标定细观参数,再通过PFC3D,对变化含水率下冰碛土物源泥石流起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离散元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冰碛土泥石流的起动、运动过程,能清晰的观察出不同含水率下各时刻的坡面状态;通过监测坡体不同位置的应力变化,得到冰碛土的坡面稳定和坡面破坏的临界含水率(10%),当含水量超过临界含水率,土体强度骤减,土坡逐渐失稳破坏;冰碛土在起动形成泥石流时,在坡顶、坡中和坡脚三个截面的土体结构控制分别为:提供咬合力的粗颗粒主控、粗细颗粒共同控制、提供黏聚力的细颗粒主控。离散元法具有良好的观测手段,对研究泥石流起动机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风蚀量随风速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使用野外风洞作为风蚀研究的试验手段,通过农田土壤、沙及生土的风洞试验研究发现,农田土壤的风蚀量随风速呈指数函数变化,沙及生土的风蚀量随风速呈幂函数变化。试验研究还表明,农田土壤的风蚀量与表土层(3cm)的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沙的风蚀量与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风蚀导致土壤中的细颗粒成分大量损失,这是土壤颗粒粗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The distributions of two herbicides and two radioactive ions in field plots at two sites were determined at periods up to 187 days following surface applications in the spring.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variability characteristic of field situations. At one site some fluometuron moved a short distance down the profile but after 187 days most remained above 6 cm whereas at the other site there was essentially no movement below 3 cm. At both sites simazine was almost entirely confined to the top 3 cm.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compounds are similar so the greater mobility of fluometuron is probably a consequence of its greater solubility, Measurements of 36Cl?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movement of water through the 30 cm depth studied. 144Ce3+ used as a tracer of soil particles was of similar mobility to simazine. In general the movement of chloride and the two herbicides can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of mobile and immobile fractions of soil water in which a proportion of the mobile water does not reach equilibrium with solutes in the bulk of the soil. Soil structural effects may therefore be more important than adsorption in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 of solutes and redistribu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soil particles can be significant. A parallel laboratory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from a standard leaching column procedure did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fiel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黄旗海湿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湿地所处的黄旗海盆地属于农牧交错区和多民族聚居区,生态十分脆弱。通过分析湿地退化原因,提出了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是黄旗海湖水干枯的直接原因。建立了湿地湖水水量平衡分析模型,模拟不同降水和规划条件下入湖水量组成及其变化。分析表明:丰、平、枯水年份可以维持的平均水面面积分别为29.83 km~2、31.67 km~2和23.79 km~2;最大水面出现在年底,湖泊未来水文情势不同于历史时期,因地表来水呈减少趋势,湖水面的维持将越来越依赖地下水。2020年和2030年生态修复可维持湖水面面积目标分别为20 km~2和30 km~2。研究成果可为黄旗海流域水资源开发与水生态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Knowledge of the movement of herbicides and soil particles to sub-surface tile drainage may help to predict chemical leaching to surface waters and deeper groundwater systems. The movement of pendimethalin (2 years), ioxynil (1 year) and soil particles (3 years) to two tile drains was investigated on a sandy loam soil under natural weather conditions. Herbicide 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the drain water showed a very dynamic pattern. The largest herbicid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cted during the first tile drain flow events after application. Very little herbicide was lost with drain water later than 2 months after application. The turbidity, reflecting concentrations of soil particles, correlated positively and strongly with the pendimethalin concentration and negatively with the rate of drain water discharge, whereas it was uncorrelated with the ioxynil concentration. Peak turbidity values occurred during or shortly after rainfall events, either in break of frost situations, or on unfrozen soil coinciding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eak moisture contents in the topsoil well (3-7%) above field capacity. On average, 0.0013% of the applied pendimethalin and 0.0015% of the applied ioxynil were lost with drain wat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ferential flow promotes the movement of all three substances to the tile drains but indicate somewhat different transport mechanisms for the two herbicides.  相似文献   

16.
天津城市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及参数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评估天津城市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的适应性,运用张力计法获得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选取Brooks-Corey模型、Gardner模型、Campbell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Gardner-Russo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确定模型参数,使用剩余平方和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an Genuchten模型较常用的Gardner模型更好地描述天津城市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Gardner-Russo模型模拟效果最差。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计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的精度优于非单纯形法、阻尼最小二乘法、混合遗传算法以及随机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17.
松嫩平原地下水位下降与环境负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获得的大量资料,分析松嫩平原不同地貌单元、不同深度地下水水位下降状况,以及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环境负效应。研究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松嫩平原潜水水位普遍下降了2-5m,第四系承压水头下降了1-2m。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泉水流量变小或消失,土地沙化加剧等环境负效应,部分地区由于深层承压水头下降,上层劣质潜水透过弱透水层下渗污染承压水。  相似文献   

18.
绿洲化过程中阿拉尔垦区土壤粒径分形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绿洲化过程中阿拉尔垦区的7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样地的取样,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粒径分布PSD(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数据为基础,利用单重分形方法,分析土壤粒级与分维值D(fractal dimension valus)的关系以及绿洲化过程中土壤粒级分维值[WTBX]D[WTBZ]的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属于砂质壤土。不同深度的分维值D介于1.88~2.41。D与<0.05 mm 和0.05~1 mm范围的颗粒体积百分含量分别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和负相关。0.05 mm粒径是决定绿洲化过程中土壤粒级与分维值D关系的临界粒径。绿洲腹地的土壤粒级主要集中于0.01~0.05 mm的细粉砂粒级,沙漠边缘土壤粒级主要集中于0.05~0.25 mm的细砂粒级。绿洲化过程中土壤细粒物质增多,粗粒物质减少,分形维数呈现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嘧菌酯微囊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生物可降解的壳聚糖(CS)和DL-丙交酯为原料,利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可降解的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CS-co-PLA),并以其为壁材,以嘧菌酯为芯材,以聚乙烯醇(PVA)为连续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嘧菌酯微囊,研究了芯壁材质量比、PVA质量分数、油水相比例、剪切速率及时间对微囊形态、粒径及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测定了典型微囊的缓释性能,探讨了微囊制备工艺条件及粒径调控方法。结果表明:在PVA质量分数为1%,m(嘧菌酯):m(CS-co-PLA)=1∶4~1∶1,V(油相)∶V(水相)=1∶10,剪切乳化时间为5 min时,在3 000~18 000 r/min之间通过调节剪切速率,可制备出形状规则、粒径在280 nm~4.5μm之间并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的嘧菌酯微囊;其中剪切速率是影响微囊粒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利用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的手段,研究了宁夏盐池县多年围封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漠化逆转的过程是土壤颗粒向细粒化方向演变及养分富集的过程。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和黏粉粒等细颗粒的变化趋势相同,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减小,分形维数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它与土壤粒径分布、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线性相关,对黏粒含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可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来反映该区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并将其作为衡量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结构、肥力状况及土壤退化恢复程度的一个综合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