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南方根结线虫与伴生细菌的互作及其伴生细菌多样性,采用碘海醇介质离心技术、SDS裂解法和酚/氯仿抽提法等构建了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伴生细菌宏基因组fosmid文库,并进行文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文库包含3万个克隆,插入片段大小分布在30~45kb之间,平均长度为40kb左右;共计包含1171 Mb DNA;质粒在fosmid传代中稳定遗传,没有发现插入片段的丢失或重排.末端测序结果显示,文库中南方根结线虫序列占2.04%,细菌序列占44.90%,无同源序列占53.06%;南方根结线虫伴生细菌优势种群为Sphingopyxis属和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毒编码的移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介导病毒在寄主体内的移动,研究其与寄主间的分子互作有助于揭示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将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MP基因定向克隆到含有DNA结合功能域(DNA-binding domain,BD)载体上,并构建与激活功能域(activation domain,AD)融合表达的西瓜茎叶cDNA文库,然后用MP为诱饵筛选文库寻找与其互作的寄主因子。结果表明,诱饵质粒插入的MP基因可读框和氨基酸序列均正确,对酵母菌株AH109和Y187没有自主激活能力;文库滴度为2.94×106CFU/mL,且大多数插入片段在700bp以上,质量符合筛选要求;经过筛选和共转化回转验证,有48个候选阳性克隆与MP在酵母中互作。测序得到这些克隆的cDNA序列,BLAST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克隆共编码12种蛋白。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Hsp70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激蛋白70(Hsp70)是已知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种, 它在细胞内的大量表达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 提高对环境胁迫或伤害的耐受性。采用RACE-PCR技术, 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中克隆了Hsp70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共2 061 bp)(GenBank登录号为:DQ785812)。其编码-个分子量为70 kD的642个氨基酸的蛋白序列, 含有3段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真核生物的Hsp70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并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热激蛋白70家族中的hs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更为相似。因此, 将克隆的松材线虫Hsp70基因命名为Bx-hsp-1。构建了-个原核表达载体Bx70pEASY-E1, 当IPTG终浓度为0.4~0.8 mmol/L时, 能诱导表达融合蛋白。Bx-hsp-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将为松材线虫的生态适应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稻瘟菌TAC文库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16 128个克隆的稻瘟菌基因组的TAC文库,74%的克隆含有外源插入片段,其插入片段大小平均为59 kb,该库相当于稻瘟菌基因组的18倍。本文并对文库的代表性进行了评价,采用3个单拷贝的标记作为探针筛库,分别得到16,17和16个阳性克隆,这与估算的该库的覆盖率是一致的;从MH 18S1为探针所筛选的阳性克隆中,随机挑取8个并对其限制性酶切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组成的重叠群跨度为153 kb,未发现嵌合和缺失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此TAC文库适合用于稻瘟菌基因组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结线虫种群的线粒体DN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同工酶和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引物#C2F3和#1108对42个根结线虫种群线粒体DNA (mtDNA)中的COⅡLrRNA间区域进行特异性PCR扩增,35个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1.7kb,其中29个是南方根结线虫,6个是爪哇根结线虫;3个花生根结线虫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1.1kb;1个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0.7kb,为根结线虫属在中国的新记录种;3个北方根结线虫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0.5kb。用单条2龄幼虫提取物作模板得到的结果与大量提取DNA作模板的结果相同。为了区分产生相同大小片段的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南方根结线虫都可以被HinfⅠ酶切,且产生约1.3和0.4kb的2个限制性片段;但供试的爪哇根结线虫种群不能被酶切。由此表明,利用mtDNA PCR及酶切实验可以作为快速而准确地鉴定常见根结线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otato virus Y necrosis strain,PVYN)侵染烟草后烟草表现叶脉坏死症状,但其致病的分子机制,特别是与病毒互作的宿主蛋白研究鲜有报道。PVYN(JQ971975)的CKVNP编码区(CI-6K2-VPg-NIa-Pro区域,核苷酸5 540-6 491)与烟草表现叶脉坏死症状相关,研究其与寄主间的分子互作有助于揭示病毒侵染致烟草表现叶脉坏死症状的分子机制。本文将PVYN的CKVNP编码区定向克隆到含有DNA结合功能域(DNA-binding Domain,BD)载体上,构建与激活功能域(Activation Domain,AD)融合表达的烟草cDNA文库,用CKVNP为诱饵筛选文库寻找与其互作的寄主因子。结果表明:诱饵质粒插入的CKVNP编码区可读框和氨基酸序列均正确,对酵母菌株无自主激活能力;烟草cDNA文库容量为7.0×106 CFU/mL,且插入片段平均大小在1.0 kb以上,质量符合筛选要求;经过筛选和共转化回转验证,有94个候选基因与CKVNP在酵母中互作。挑选22个酵母质粒进行测序得到这些基因的cDNA序列,BLAST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共编码14种蛋白。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从贵阳市南明区采集到濒临死亡的马尾松标样,用改进的浅盘分离法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萎蔫死亡松树分离出的线虫形态特征与Mamiya报道的拟松材线虫形态特征相符。用伞滑刃线虫ITS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通用引物VRF1(5'CGTAACAAGGTAGCTGTAG 3')和VRF2(5'TC-CTCCGCTAAATGATATG 3')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此ITS序列与南京松材线虫的同源性为77.6%,与基因库已报道拟松材线虫序列U93554的同源性为93.5%,而与云南拟松材线虫江川种群、峨山种群和西畴种群的同源性为97.9%。通过以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将贵阳市南明区采集到的马尾松萎蔫病树线虫分离物鉴定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相似文献   

8.
柑桔黄龙病病原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合成了中国柑桔黄龙病病原的一段DNA片段。将此片段插入到pUC18的EcoRI位点,并转化进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DH5α菌株中。通过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EcoRI)酶切分析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均表明克隆成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片段与已知相应序列间同源性达98.6%。该研究为制备柑桔黄龙病病原DNA分子探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性的检疫病害,严重威胁松林等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有研究表明,Feminization(fem)基因家族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参与性别决定和分化。本研究克隆了松材线虫fem-1基因,并对其表达特征和调控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为856 bp,包含68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6个氨基酸,进化分析显示与秀丽隐杆线虫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荧光定量PCR以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fem-1基因在松材线虫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2龄虫期表达水平最高;在卵期至3龄虫期阶段于虫体中后部表达,而发育后期,多位于皮下细胞中表达,肠道、性腺等部位极少出现杂交反应。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fem-1基因后,线虫种群雌雄比例出现下降,说明fem-1基因可能参与松材线虫性别分化和决定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松材线虫性别决定相关基因表达特性与功能,为深入研究松材线虫发育生物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是松树萎蔫病的主要病原,为了筛选到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采用直接触杀法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液进行杀线虫活性以及稳定性的检测,并对筛选出的高活性菌株通过扩增16S rDNA片段进行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中具有最高活性的菌株D发酵液处理松材线虫8 h的死亡率超过70%,24 h其死亡率达到100%;在温度为-20、25、40、60、80和121℃条件下处理的菌株D发酵液,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都在85%以上;在pH 5.0~10.0时,菌株D发酵液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都在85%~94%,并无显著的差异;将菌株D发酵液进行蛋白酶K处理后,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仍在98%以上;在4℃环境下保存50 d,菌株D发酵液的毒力没有明显下降。通过16S rDNA 1.5 kb片段的序列分析,初步得出菌株D可能是苏云金芽胞杆菌KNU-07。可见,菌株D发酵液具有耐热、耐储藏和对蛋白酶K稳定的特性,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高毒力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自日本引进的抗性黑松对松材线虫(Pine Wood Nematode,PWN)的抗病性,选用3个不同来源的PWN强毒和中强毒虫株采用皮接法接种,对1.5年生的黑松13个优良家系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进的黑松大部分家系对3个PWN虫株都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但针对不同虫株,抗病各家系间差异明显,其中有7个家系(3、4、5、6、9、11和12号)表现良好。同时,为探讨引进黑松家系感染PWN后的组织病理反应,对12号抗性家系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观察表明,松材线虫在抗性黑松和普通黑松中的纵向扩散速度差别不明显,但其在抗性黑松内的横向扩散速度比在普通黑松内要慢,且抗性黑松体内木射线细胞和围绕树脂道泌脂细胞的薄壁细胞,出现病变要比普通黑松晚;在接种后同一时间取茎段的同一部位发现,抗性松苗组织解剖结构及细胞的病变和破坏程度要比普通松苗轻。  相似文献   

13.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中的热应激蛋白质。本研究从松材线虫基因组中获取了23个与秀丽线虫HSPs基因家族同源的Bx-HSPs家族基因。随后对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疏水性、蛋白质序列基序和三级结构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了Bx-HSPs家族成员的分子伴侣特性。本研究为松材线虫应激生理学及研究松材线虫适生范围和风险分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滑刃目线虫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体内滑刃目线虫的种群组成,包括种类记述和数量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30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0种滑刃目线虫,隶属于3科、4属,其中有2个国内新记录种;它们是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薄荷滑刃线虫、大核滑刃线虫、小麦长尾线虫(国内新记录种)、爱尔密那长尾线虫(国内新记录种)、李氏长尾线虫、吴氏长尾线虫和外滑刃科线虫一种;描述并且图示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种群数量组成分析表明:松材线虫在感病松树体内占据绝对的优势,削弱了松树线虫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即线虫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化。研究还表明,利用长尾属线虫的捕食习性来控制中国松材线虫病的流行与危害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种植环境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区选取露地和大棚番茄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并使用时间生态位指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空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在整个调查期内大棚番茄田中雌性烟粉虱所占比均显著高于露地番茄田。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中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烟粉虱成虫在植株上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两种番茄田中烟粉虱的优势天敌均包括烟盲蝽、六斑月瓢虫、丽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其中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还包括异色瓢虫,且露地番茄田优势天敌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露地番茄田中天敌与烟粉虱的个体数量益害比均大于大棚番茄田。在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最大,其值分别为0.96和0.99,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空间跟随关系最密切,其灰色关联度值分别为0.33和0.36。针对烟粉虱的聚集习性,在防治时可以重点防治烟粉虱聚集的植株中部和上部。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自然天敌资源丰富应加以保护,同时在大棚内烟粉虱发生早期释放优势天敌创建天敌种群,可压低大棚内烟粉虱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6.
玉米圆斑病病原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是引起玉米圆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及其近似种的EF-1α基因(elongation factor 1α)部分序列进行比对,设计出玉米生平脐蠕孢菌的特异性引物Y-EF-F和Y-EF-R,利用该引物可以从B.zeicola中扩增出137 bp的特异片段,而其余的17个参试菌株扩增结果为阴性。灵敏度实验表明该对引物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1 pg·μL~(-1)。用B.zeicola接种玉米叶片、苞叶以及玉米粒,然后以接种发病的病组织DNA为模板,利用引物Y-EF-F和Y-EF-R进行PCR扩增,可以扩增出137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健康玉米组织DNA中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用B.zeicola孢子悬浮液接种大田玉米叶片,接种第3 d可以检测到未发病组织中有B.zeicola病原菌,第5 d可以看到明显的病斑。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玉米组织中的潜伏期玉米生平脐蠕孢菌,为玉米圆斑病的快速检测,进而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