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为探明施用生物炭对沼液灌溉时作物根区养分滞留量的影响,将生物炭的强吸附特性与沼液绿色有机的特点相结合,在2019年和2020年开展两季大田试验,设置1个当地常规化肥处理(CF)和4个沼液-生物炭处理(沼液浓度20%,T0、T0.5、T1.0、T2.0处理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0.5%、1.0%、2.0%,质量比),探求不同生物炭施加量配施沼液对番茄根区土壤养分环境的影响,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灌溉沼液浓度为20%时,番茄根区0~60 cm土层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含量以及0~40 cm土层土壤pH值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T2.0处理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层次分析法对生物炭配施沼液处理下番茄根区土壤养分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根区土壤养分环境质量的影响表现为:T2.0>T1.0>T0.5>T0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柠条灌木林合理平茬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生长的特点,即生长速率随灌木林龄的变化呈近似正态分布的特征曲线,根据曲线的几何特征,提出以柠条生长速率与峰值和右拐点连线的斜率相等的点为平茬始点,以几何曲线的右拐点为平茬终点的平茬方案。长期观测结果表明,柠条生长指标符合Logistic方程,本文以Logistic生长函数为例,说明了柠条灌木林平茬时间确定方法的具体推导过程。最后结合柠条生长指标(株高、分枝和生物量),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灌木林的合理平茬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合理平茬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是由不同立地条件下水热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以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研究基础,通过探索不同揭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地膜覆盖及揭膜方式,以期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田间自然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即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头水前揭膜(T1)、膜侧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T2)、裸播(T3)、膜下播种+单膜覆盖+苗后揭膜(T4)、膜下播种+双膜覆盖+苗后揭上膜(CK),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生育期、成铃、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而分析处理间差异。结果表明:T1处理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显著,T2和T4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而T3处理则导致株高显著降低,对棉花生长具有抑制作用;T1、T4和CK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杂草数量,T2和T3处理对杂草数量的控制力度相对较弱;揭膜方式的变化对棉株生育期天数及产量形成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影响;T3处理会显著降低棉...  相似文献   

4.
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的平茬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极端生境胁迫下,乔木状沙拐枣种植7-8年后即出现长势减弱,自然枯死等现象,本文对7a生乔木状沙拐枣植株进行了人工平茬试验,并对其平茬效益做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乔木状沙拐枣的再生能力较强,第一次平茬后新生枝株高,冠幅,地径等迅速增长,且经过第二次平茬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生物效益显著。(2)平茬后乔木状沙拐枣生长旺盛,特别是同化枝表面积增长最快,第一次平茬植株生长2年后其同化枝面积大小已接近未平茬植株。(3)在沙漠公路防护林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灌溉制度下,对老化衰退的乔木状沙拐枣植株进行平茬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茬促进了乔木状沙拐枣的生长发育,从复壮更新的角度来看,有利于乔木状沙拐枣的再生和防护林生态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脱硫石膏配施不同功能改良剂对宁夏河套灌区碱化土壤改良效果,进而筛选出适合河套地区碱化土壤改良的最佳方案,本研究以枸杞(Lycium chinense)为供试材料,在宁夏河套灌区设立碱化土壤改良田间试验,设对照(T1)、单施脱硫石膏(T2)、脱硫石膏+醋糟+菌肥(T3)、脱硫石膏+菌肥(T4)、脱硫石膏+醋糟+菌肥+保水剂(T5)、脱硫石膏+微肥(T6)、脱硫石膏+诱抗素(T7)7个处理,于2013—2016年连续开展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盐碱指标、养分状况以及枸杞农艺性状(成活率/保存率、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4年间T2~T7处理在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5.4%~88.8%)、全氮(8.0%~31.3%)、碱解氮(11.4%~41.7%),降低pH值(4.8%~10.3%),钠吸附性比SAR(5.5%~51.6%)和全盐含量(5.5%~51.6%)...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北疆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对不同减氮水平的响应,本研究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2020—2021年),设置农户常规施氮375 kg·hm-2(N100%)、常规减量20%为300 kg·hm-2(N80%)、常规减量40%为225 kg·hm-2(N60%)和不施氮肥(N0)4个施氮水平,研究减氮下棉花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对减氮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两年试验期棉花的株高均表现为N100%>N80%>N60%>N0,而茎粗表现为N80%>N100%>N60%>N0。各处理的年均干物质积累量在棉花生育期内基本表现为N80%最高,且最终(120~13...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组合)抗白叶枯病基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菲律宾6个白叶枯病菌系(小种),将95个水稻品种(品系)划分为5个品种类群,为今后开展品种抗病性的基因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测试,提出舟松62、二九丰(早籼) 城特232、T8528、H101、6003、T88506、T88517、R895、绍糯8843、丙88151、台202、T88522(晚粳)等13个具有广谱抗性的品种(系),可作杂交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滴灌技术参数及施肥周期对苹果根区土壤硝态氮动态及分布的影响,探究适于渭北地区矮化密植苹果园的技术参数,以4 a生苹果树为试验对象,开展田间滴灌施肥试验。设置毛管布置方式(一行一管,P1;一行两管,P2)、滴头间距(30 cm, D1;50 cm, D2)、施肥周期(15 d, T1;30 d, T2)3个试验因素,监测根区土壤硝态氮在生育期内的时空分布特征。试验年份为平水年且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在此条件下研究表明,T1和T2处理硝态氮含量变化分别为7.06~168.36 mg·kg-1和9.73~248.86 mg·kg-1。延长施肥周期使0~40 cm和80~100 cm土层硝态氮变化幅度加大,并加剧硝态氮向深层移动,减少了0~60 cm土层(根系层)中硝态氮含量。与P1相比,P2处理使垂直树行方向硝态氮的扩散范围...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为评价对象,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采用林业行业标准(LY/T 1721-2008)和专家赋值法,对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的总生态效益为582619.09万元,生态效益主要以涵养水源和保持土壤肥力效益为主,二者占总生态效益的80.84%;(2)退耕后耕地的大面积减少导致的粮食总产量降低,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08.8万t,1999年~2006年承德市农村人均纯收入都呈稳定上升趋势,变化范围为1642~2918元;(3)退耕后,承德市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比例急剧减少,农村就业率逐渐升高,2006年恩格尔系数为36.69%;(4)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等级为较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均为较好,其中社会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00,自引:2,他引:100  
 分别在体外及温室测定了筛选菌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82)和Tricho-derma sp.(NF9)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体外测定表明,木霉菌株T82和NF9对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刺腐霉P.spinosum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在对崎培养中的拮抗系数分别为2或2~3和2。温室测定表明,用0、6%(W/W)T82麸皮培养物(107cfu/g)处理土壤。在人工接种白绢病菌,立枯丝核菌及瓜果腐霉20天后,黄瓜发病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减少46、5%,28.4%和81。2%;用T82和NF9木霉孢子悬浮液(108cfu/ml)处理黄瓜种子,人工接种白绢病菌11天后,黄瓜成苗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增加14%的20%。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木霉T82对白绢病菌菌丝和菌核的重寄生以及木霉T82和NF9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缠绕。穿入及寄生。作者认为重寄生可能是试验木霉菌株T82和NF9对白绢病菌和立枯丝核菌的主要拮抗机制。  相似文献   

11.
防护林沙拐枣人工平茬更新复壮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渠道防护林防护效益的持续性,对林中沙拐枣进行3种不同平茬数量规格的试验,即平茬沙拐枣的数量分别为样地中沙拐枣总量的50%、67%和78%,结果表明:① 人工平茬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沙拐枣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② 人工平茬后, 沙拐枣植株生长迅速,生长活力旺盛,平茬当年已经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③平茬增大了沙拐枣同化枝的有效表面积,生物量增加,提高了沙拐枣的生产力。3种平茬规格处理下,沙拐枣更新复壮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78%平茬数量规格下沙拐枣生长状况最好,平茬效果最佳,防护效益随着后期生长将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12.
茶轮斑病是中国茶园的重要病害,易造成叶片脱落甚至使植株死亡,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水平鉴定,确定了病原种类;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镁 [nano-Mg(OH)2],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 (nano-SiO2) 和纳米二氧化钛 (nano-TiO2),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 (XRD) 和扫描电镜 (SEM) 对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外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了3种纳米材料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对茶轮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与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 theae聚在同一分支中,自检支持率达99%,可以确定引起茶轮斑病的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所合成的nano-Mg(OH)2、nano-SiO2和nano-TiO2分别呈花瓣状、球状以及聚集状的纳米颗粒,在水中的粒径分别为4342.72、1199.05和654.95 nm,且均具有一定的团聚行为。供试纳米材料对茶拟盘多毛孢的活性高低依次为nano-Mg(OH)2 > nano-SiO2 > nano-TiO2,其中nano-Mg(OH)2的抑菌效果最佳,150 mg/mL的 nano-Mg(OH)2施用后3 d抑菌率最高,可达85.14%。研究结果可为茶轮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平茬复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持续稳定的发展,对防护林内衰退的乔木状沙拐枣进行不同留茬高度和不同灌水量的平茬实验,选取萌蘖条数、株高、冠幅、萌蘖条地径、地上生物量5项指标评价平茬效果。结果表明:1)平茬后乔木状沙拐枣的萌芽期推迟10天左右,但萌蘖株的生长势明显好于未平茬植株,合理的留茬处理更能促进这一优势的发挥。2)平茬当年,不同留茬高度处理萌蘖株月生长动态一致,即株高、冠幅和地径均呈"S"型增长,而萌条数呈对数增长,但留茬高度对萌蘖条生长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留茬高度平茬效果为:10cm20cm15cm5cm。3)灌水量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极大的影响着防护林内乔木沙拐枣的平茬效果,单次灌水量45L/株的平茬效果明显好于22.5L/株。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人工黄柳林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科尔沁沙地人工黄柳林的生存现状和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不同预留盖度和留茬高度的平茬处理后黄柳和林间草本植被的恢复情况及其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1)平茬对黄柳及其林间草本的生长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在平茬后的第一年内和现有的4个预留盖度下,不同预留盖度对黄柳生长无显著影响;留茬高度以0cm(齐地刈割)为佳;3)综合风速和风蚀量的测定分析发现,在全面围封、林间草本较好的情况下,留茬盖度在10%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沙地人工灌木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抗病基因Xa21转入3个粳稻品种的抗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将已克隆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转入我国辽宁省3个粳稻品种:沈农606、辽粳454、辽粳294,共获得独立转基因系205个。通过PCR、GUS染色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Xa21基因已经整合到3个粳稻栽培品种的基因组中。通过温室接种菲律宾白叶枯病小种6的代表菌系PXO99,T0代转基因水稻除了3-34表现部分抗性外,其它的转基因材料均表现高度抗病,表明Xa21转基因水稻已经获得抗性;温室接种T1和T2代试验表明,单拷贝整合的转化体呈现3:1分离,同时单拷贝3-34材料也表现部分抗性和感病3:1分离,证明已整合的Xa21基因能稳定遗传;同时对3-34部分抗性机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GUS基因全部丢失、Xa21基因部分丢失并导致部分抗性。获得部分抗性材料,对于深入研究Xa21基因的功能区和研究抗病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四种人工灌木植被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定西地区常见人工灌木树种柠条、沙棘、红柳、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其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农村社会调查和市场分析并结合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分别计算四种灌木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分析表明,四种灌木树种生态效益大小顺序为沙棘>红柳>柠条>紫穗槐,经济效益大小顺序为紫穗槐>沙棘>红柳>柠条。从总净收益来看,四种灌木生态经济效益总和大小顺序为沙棘>紫穗槐>红柳>柠条。表明沙棘是该区优良的植被恢复灌木树种,适宜在定西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沙区苁蓉产业发展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评价沙区生态产业效益情况,对准确、合理制定发展战略、有效推动沙区"产业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文中基于对沙区典型生态产业的实地调查,以沙区-苁蓉产业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一级指标层和8个二级指标层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运用熵权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应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阿拉善盟沙区-苁蓉产业发展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不过2016年开始增长趋势变缓。经济效益对沙区-苁蓉产业效益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波动情况关系到综合效益的走势;生态效益逐年上升;社会效益较为稳定。(2)经济因素是影响沙区-苁蓉产业效益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其效益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EST-PCR-RFLP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高抗芜菁花叶病毒C3株系(TuMV-C3)的高代自交系A156-2和感病自交系P9805杂交后代的F2代为群体,根据大白菜的抗性相关的表达序列标签(EST)设计引物,利用分离群体分群分析法(BSA),筛选出2个与TuMV-C3株系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EST-PCR-RFLP分子标记BS300及BS160,遗传距离均为6.5 cM,为大白菜分子辅助育种、抗病基因克隆以及研究抗病基因编码特性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有效指导旱地合理施肥,在山西寿阳半湿润偏旱区开展30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设4个单施氮磷化肥处理(N1P1M0,N2P2M0,N3P3M0,N4P4M0)、3个氮磷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处理(N2P1M1,N4P2M2,N3P2M3)、1个单施有机肥处理(N0P0M6),以不施肥(N0P0M0)为对照,分析了近3年(2019—2021年)玉米产量及其构...  相似文献   

20.
4种苦参碱制品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靶标生物毒性评价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推进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的科学合理使用,本研究评价并比较了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 (鹌鹑、家蚕、蜜蜂、蚯蚓、蝌蚪、斑马鱼) 的毒性及农作物 (豇豆) 对其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蝌蚪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对豇豆属于低风险性,且0.3%苦参碱水剂对家蚕无慢性毒性;但不同苦参碱制品对同种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苦参碱、苦参总生物碱、苦参乙醇浸膏和0.3%苦参碱水剂对鹌鹑的7 d-LD50值 (均为有效成分,下同) 分别为512、504、>1 000和 >3 000 mg/kg鹌鹑;对家蚕的96 h-LC50值分别为 >3 000、1 300、>5 000和821 mg/L;对蜜蜂的48 h-LC50值分别为1 145、1 361、>3 000和337 mg/L;对蚯蚓的14 d-LC50值分别为549、428、564和 >1 000 mg/kg土壤;对蝌蚪的48 h-LC50值分别为 >100、>100、263和15 mg/L;对斑马鱼的96 h-LC50分别为85、65、193和20 mg/L;其中苦参乙醇浸膏的毒性最低。可见,苦参碱制品对环境生物较为安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