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研究阶梯笼养蛋鸡育雏舍内温度、湿度、氨气和光照分布规律,1~49日龄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结果:上、中、下三层均表现为中间温度高于两端,由上至下依次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层鸡笼前端温度极显著低于中间和后端(P0.01),下层鸡笼中间温度极显著高于两端(P0.01);上层和中层鸡笼前端湿度极显著低于中间和后端(P0.01),且由前至后逐步升高,下层鸡笼中间湿度极显著高于前端和后端(P0.01);上、中、下三层均为中间氨气浓度极显著高于两端(P0.01),整个鸡舍中间中层氨气浓度最大,氨气与湿度表现相似规律;上层光照强度高于下层,其中前端和后端差异显著(P0.05),中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鸡1~49日龄体重略超过品种标准的标准体重,各周龄均匀度介于81.2%~84.5%之间。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在密闭式育雏舍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的密闭式鸡舍环境参数变化和雏鸡生长发育情况,试验于每天8∶00、14∶00和18∶00测定密闭式鸡舍内9个不同位置的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每周测定雏鸡的体重和统计死淘率,以评价地源热泵系统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鸡舍内温度33.48~26.32℃,同一时间不同测定点之间温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变化范围为1.81~3.40℃;育雏期间相对湿度为28.83%~54.16%,同一时间不同测定点相对湿度也存在差异,第1~3周测定点7的湿度显著高于测定点3(P0.05);同一时间不同测定点的氨气浓度不同,测定点5的氨气浓度高于测定点1、3、4、6和9(P0.05),育雏期间鸡舍内最高氨气浓度为7.57mg/m3,低于《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的参考值;6周龄公鸡的体重(387.25g)显著高于母鸡体重(326.76g)(P0.05),生长发育正常,符合本品种标准。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能够满足蛋鸡育雏的要求,但应加强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鸡舍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鸡舍测量环境参数的各种仪器操作复杂,检测效率低,同时鸡舍内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鸡舍环境监控报警系统。该系统主控芯片为STM32,主要完成对鸡舍环境温湿度、二氧化碳、氨气、PM2.5、PM10数据实时监测以及温湿度超过阈值、鸡舍断电、风机故障电话短信报警。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鸡舍传输距离在11m左右,丢包率为0.2%,温度测量相对误差为0.71%,湿度测量相对误差为1.91%,温湿度超过阈值、鸡舍断电以及风机故障系统能及时短信电话报警,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对舍内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查询。在半封闭式育雏鸡舍对0日龄的鸡进行一周(2016/10/212016/10/27)的环境参数监测结果表明:测试位置与二氧化碳极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与氨气极显著负相关(P0.01),湿度与PM10呈显著正相关(P0.05),PM10与PM2.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温度与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不同位置测量鸡舍的环境参数反应鸡舍整体的环境质量。该系统能够连续精确监测鸡舍环境参数、及时预警,提高鸡舍饲养管理水平,应用前景广阔,适用于精准畜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层叠式立体笼养肉鸡舍舍内环境参数变化规律,采用分次多点测量法,对山西省某公司养殖基地的一栋上述鸡舍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舍内近风机端位置的温度在不同日龄均高于其他位置,舍内不同位置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靠近湿帘端附近的空气中氨气浓度与其他位置相比较低(P0.05),从近湿帘端位置到近风机端位置,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日龄的增加,舍内菌落总数含量逐渐升高,在近风机端位置的空气菌落总数显著高于舍内其他位置(P0.05)。在垂直方向上,笼养肉鸡上中下三层之间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空气菌落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相关数据还表明舍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40%~50%,能够满足不同日龄肉鸡生长所需温湿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对商品肉鸡层叠式立体养殖模式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控,分析不同季节笼养肉鸡环境参数的差异,为科学养殖提供数据支撑。选择规模化肉鸡养殖场的同一栋鸡舍,在秋季和冬季饲养周期中,采用分次多点测量法,连续监测3~6周龄肉鸡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测定点均匀分布在舍内4个位置,比较秋季和冬季舍内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肉鸡生长后期,冬季舍内环境温度略高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舍内湿度显著高于冬季(P<0.05),两个季节的温湿度均可满足不同日龄肉鸡生长需求。有害气体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冬季舍内氨气浓度略高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秋季(P<0.05);同时冬季舍内空气微生物总菌数显著高于秋季(P<0.05)。层叠式立体笼养肉鸡舍内温度在不同季节可保持恒定;在冬季饲养期,舍内湿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空气微生物总菌数升高。因此,冬季饲养肉鸡在做好保温的同时应适当增加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封闭式蛋鸡舍育雏期间环境参数监测及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期间每周测定舍内前、中、后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氨气浓度,并随机选取每个监测点伊莎褐蛋鸡50只,测量其体重、胫长、龙骨长、胸宽等生长指标,试验期为1~63日龄。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舍内环境参数均在标准范围内,氨气浓度在育雏前期和后期鸡舍中间和后部显著高于前部(P<0.05),中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温度在雏鸡28、35和63日龄均为鸡舍后部的显著高于前部的(P<0.05),其他日龄无显著差异(P>0.05)。鸡舍内环境因素对各位点体重和胫长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胸宽在雏鸡42和49日龄差异显著(P<0.05),龙骨长在14、28和42日龄差异显著(P<0.05),其他日龄差异均不显著(P>0.05)。鸡群生长指标均匀度较好。由此可见,舍内环境控制较好且均匀度较高的状态下,育雏期间鸡群整体生长发育和均匀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秋季半开放式鸡舍内不同位点温度、湿度变化及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0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2 520只,在鸡舍纵向方向分为进风口、中间、出风口3个位点,在鸡舍垂直方向分为上层、中层、下层3个位点,测定温度、湿度,同时测定蛋鸡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出风口蛋鸡平均采食量与进风口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中间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进风口蛋鸡平均蛋重与中间相比显著增加(P0.05);中间蛋鸡产蛋率与出风口相比显著降低(P0.05);蛋鸡料蛋比在进风口、中间、出风口间无显著差异(P0.05)。上层、中层、下层蛋鸡的平均采食量、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各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秋季半开放式鸡舍不同位置温度、湿度存在梯度变化,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结合环境参数变化综合评定生产性能,中间优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中层优于上层和下层。  相似文献   

8.
垫料厚度对鸡舍氨气、二氧化碳和粉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探讨垫料厚度对黄羽肉鸡舍内氨气、二氧化碳和粉尘的影响。试验选用1 600只21日龄苏禽黄鸡(公雏),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鸡,分别饲养在结构、空间一致的独立鸡舍内(共20间),饲养密度为8只/m2。各组锯屑垫料厚度依次为4、8、12、16 cm,试验期从22~70日龄。结果表明:不同厚度垫料对各日龄鸡舍中粉尘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2 cm和16 cm垫料组35日龄鸡舍中氨气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粉尘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12 cm垫料组70日龄鸡舍中氨气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二氧化碳含量显著低于4 cm垫料组(P0.05)。由此可知,适当增加垫料厚度能够降低鸡舍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综合本试验结果,12 cm厚度锯屑垫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育雏方式对黄羽肉鸡育雏效果的影响,分别选用桂凤鸡(试验1)和882黄鸡(试验2)1日龄公雏各1 080只,设网上平养组、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进行饲养比较试验。结果:1桂凤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P0.05)、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2桂凤鸡网上平养组和立体笼养组体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体重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3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料重比分别显著低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4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相比较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能减少疾病发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小规模黄羽肉鸡养殖场适宜采用网上平养育雏。  相似文献   

10.
冬季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环境质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对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环境质量进行测定与分析,以期为蛋鸡层叠式笼养环境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以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为研究对象,使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粉尘采样器和测氧仪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对鸡舍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风速、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采取侧窗进风、纵向通风的模式下,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分别为19.18℃、58.75%和0.12 m/s,空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分别是2 477.22 mg/m3、3.27 mg/m3和20.23%,不同测定点之间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下层H0.6 m、H1.3 m和H1.9 m测定点的温度显著低于上层H3.1 m、H3.8 m和H4.4 m的温度(P0.05),上层的相对湿度显著低于下层(P0.05)。上层的光照强度低于下层的光照强度(P0.05),上层H3.1 m、H3.8 m和H4.4 m测定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粉尘浓度显著高于下层(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鸡舍内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二氧化碳浓度、氧气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风速与温度、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旨在通过监测和分析对比封闭式肉种鸡舍冬季和夏季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季节性调节鸡舍内环境参数提供数据基础。试验在江苏省常州市某封闭式肉种鸡舍进行,试验鸡舍内设7个监测位置,包含5个不同的水平位置和3个不同高度(前、中、后、上、下、南、北),分别在冬季(2016年12月)和夏季(2017年7月)连续监测7 d,每天5:00~21:00每2 h监测1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颗粒物(PM)浓度、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浓度,每天监测9次。结果表明:夏季鸡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均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而PM浓度、NH3和CO2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冬季(P0.01);喂料等人为行为和鸡的活动可引起PM浓度升高,关灯后不同粒径PM浓度均下降;夏季和冬季鸡舍内风速均与NH3和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夏季母鸡产蛋率显著高于冬季(P0.01),但孵化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夏季封闭式鸡舍内空气质量较冬季更好,鸡的活动会引起PM浓度上升,鸡舍内风速显著影响NH3和CO2浓度,封闭式肉种鸡舍内夏季母鸡产蛋率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2.
旨在了解北京市典型奶牛舍春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状况,为奶牛正常健康生产提供环境依据。试验分别测定了奶牛场泌乳牛舍不同时间段(8:00~9:30、10:00~11:30、14:00~15:30、16:00~17:30、18:00~19:30)不同位置(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在测定的5个时间段内,泌乳牛舍内的温度呈规律性变动,先升高后降低(P0.01);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P0.01),而且温热指数(THI)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均小于达到热应激的指标(THI≥72);早上的风速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白天的辐射热高于早上晚上,但差异不显著(P0.05);PM浓度在早晚相对较低(P0.05);氨气浓度在16:00~17:30和18:00~19:30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二氧化碳浓度在18:00~19:30这个时间段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P0.01)。舍外风速极显著(P0.01)大于舍内,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舍外。牛舍内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三个不同位置的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向阴面氨气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饲喂通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由此得出,北京市典型泌乳牛舍的春季温度、湿度较适合牛群生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对奶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黄羽肉鸡舍内有害气体、粉尘及微生物的影响.选用1 440只21日龄苏禽黄鸡(公雏),随机分成3个饲养密度组,即8只/m2组(低密度组,LSD)、16只/m2组(中密度组,MSD)、24只/m2组(高密度组,HSD),每组3个重复,共9间鸡舍,每间饲养面积均为10 m2.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HSD组42日龄肉鸡鸡舍内二氧化碳、氨气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LSD组28日龄肉鸡鸡舍内粉尘含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LSD组28、35、42日龄肉鸡鸡舍内空气中大肠杆菌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LSD组42日龄肉鸡鸡舍垫料中大肠杆菌含量显著高于HSD (P<0.05).由此可知,夏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可以改善平养肉鸡舍中有害气体和粉尘状况,但对降低鸡舍中微生物含量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对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细菌密度等环境指标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西方向上,细菌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显著高于西部(P0.05),其他环境因子差异不显著;南北方向上,湿度和氨气浓度差异显著,南部显著高于北部(P0.05),而光照、温度和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鸡舍内不同位置的光照强度与氨气浓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温度与湿度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其他各环境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有窗式鸡舍冬季室内光照强度与氨气浓度间、温度与湿度间有显著性的关系,而且这些环境指标受不同位置的影响,提示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位置、环境指标及其相关性进行养殖环境控制,以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育雏后期(3~6周龄)饲粮总含硫氨基酸(TSAA)水平对京红蛋鸡育雏期生产性能和血生化指标、育成和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此确定京红蛋鸡育雏后期TSAA的适宜需要量。选用15日龄"京红1号"商品代蛋雏鸡9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5组饲粮TSAA的浓度分别为0.58%、0.66%、0.77%、0.82%和0.90%。试验期4周,跟踪观察19周。结果表明:在试验期,蛋鸡日增重随TSAA增加线性增加(P0.05),0.82%和0.9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耗料增重比随TSAA增加线性降低(P0.05),0.82%和0.9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随TSAA增加线性升高(P0.05),0.82%组显著高于0.58%、0.66%和0.77%组(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随TSAA升高呈二次增加(P0.05),且0.8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观察期,育雏后期TSAA对体重的影响会延续至12周龄,对16、20周龄的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0.82%和0.90%组在17~25周龄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适宜TSAA为0.82%,每只蛋鸡TSAA需要量为230.83 mg/d。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饲养密度下肉鹅的体重和舍内氨气浓度变化,探讨肉鹅网上平养模式下的合适密度。试验选取同批出雏的马岗鹅母鹅800只,1~3周龄每周根据不同养殖密度分为5个组,4~5周龄每周根据不同养殖密度分为3个组,测定试验鹅各周体重,并测定0~3周龄马岗鹅在8只/m~2和10只/m~2饲养密度下的舍内NH3浓度。结果表明:各周龄密度最大组肉鹅体重显著或非显著性低于其他各组;同一饲养密度下地面NH3浓度高于网上NH3浓度,但对肉鹅体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1~5周龄马岗鹅母鹅网上养殖密度应分别不高于20只/m~2、15只/m~2、11只/m~2、7只/m~2和5只/m~2;马岗鹅网上育雏饲养密度在8只/m~2时,16日龄的NH3浓度将影响肉鹅健康与生长发育;饲养密度提高至10只/m~2时,10日龄的NH3浓度将影响肉鹅健康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对育雏舍两侧增加通风管道,研究增加通风管道对鸡舍环境参数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鸡舍增加通风管道后,混合通风模式下温度相对稳定,而普通通风模式下温度波动相对较大;在第3周末,混合通风模式鸡舍温度为(30.04±0.88)℃显著低于普通通风模式的(32.48±0.41)℃(P0.01);在第6周末,混合通风模式鸡舍温度为(27.69±0.81)℃显著低于普通通风模式的(29.73±0.44)℃;育雏后期生产性能优于增加通风管道前。表明在育雏舍两侧增加通风管道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夏季大型立体笼养肉鸡舍养殖环境参数变化规律,确立大型肉鸡舍的最佳环境管理模式,选取山西省晋中地区单栋饲养量为41 280只的密闭式肉鸡舍一栋,进行温度、湿度、CO2浓度、O2含量、风速等环境参数的分点多次检测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笼列位置,温度前端和末端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P<0.05),位置L2、L21和L40差异不显著,温差在0.8℃左右;各位置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CO2浓度前端、L2和末端与L21、L40差异显著(P<0.05),O2含量末端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P<0.05),风速差异显著(P<0.05)。不同笼层,温度、湿度和O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O2浓度上层和下层差异显著(P<0.05),随着笼层增高浓度逐渐降低;风速上层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P<0.05),随着笼层增高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炎热夏季该模式鸡舍内随着风速加大(减少),可以增加(降低)舍温和舍内氧气含量,降低(升高)CO2浓度和相对湿度,舍内环境参数适宜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19.
笼养蛋鸡舍不同笼层的环境以及产蛋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内蒙古某大型蛋鸡标准化养殖场进行试验,对H型4层5列鸡舍不同笼层的生产环境和产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鸡舍中间的笼层二氧化碳浓度及温度都显著高于前端和尾端(P0.05),而耗料量却低于其他两端;不同层次鸡笼CO2浓度值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顶层的CO2浓度最低(2 880.62 mg/kg);从产蛋量上可以得出底层和二层差异不显著(P0.05),和三层差异显著(P0.05),与顶层差异极显著(P0.01),二层与三、四层差异极显著(P0.01),三层与四层差异不显著(P0.05);从产蛋率上分析,一、二层与三、四层差异极显著(P0.01),一、二间及三、四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H型4层5列鸡舍及横向通风的条件下,第三层环境条件最适宜(CO2浓度为3 256.44 mg/kg,温度为20.98℃)。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旨在分析华东地区冬季不同畜种有窗式畜舍内环境卫生状况。采集同一试验农牧场的有窗式猪、鸡、牛、羊舍内光照度、温湿度指数(THI)、噪声、空气中氨浓度、细菌数等环境卫生指标。结果表明,猪舍和羊舍的温湿度指数极显著高于鸡舍和牛舍(P0.01);鸡舍空气中氨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畜舍(P0.01);猪、鸡舍空气中细菌数极显著高于牛、羊舍(P0.01)。不同畜禽舍的光照度和氨气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温湿度指数和氨气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和空气中细菌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因此,同为华东地区冬季有窗式畜舍,猪、鸡舍空气状况更需要关注,适当降低环境湿度可以有效改善畜舍内的环境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