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精液冷冻保存是将精液进行特殊处理,保存在超低温下,以达到长期保存精液的目的。通常采用液氮(—196℃)和于冰(-79℃)保存,其最大优点是可长期保存,使用不受时间、地域以及种用雄性动物寿命的限制,可充分提高公牛的利用率。引进异地种牛多以冻精颗粒的形式供应,现就冷冻精液的保存和解冻应用介绍如下: 1、稀释液的配方:12%蔗糖液7S毫升,甘油5毫升,卵黄20毫升。  相似文献   

2.
精液冷冻保存是将精液进行特殊处理,保存在超低温条件下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通常采用液氮(-196℃)和干冰(-79℃)保存。其最大优点是可长期保存,使用不受时间、地域以及提高种用公牛的利用率。1稀释液配方12%的蔗糖液75mL、甘油5mL、卵黄液20mL。2稀释方法将经过检查合格的精液(活力0.6以上、精子密度中等)按1∶2~5倍稀释液进行稀释,稀释后应保证每个颗粒精液中所含精子数不少于3000~4000万个,解冻后呈直线前进的精子数3冷冻在装有液氮的容器上置一铜纱网,距液氮面2cm左右,温度维持在-…  相似文献   

3.
引进异地种牛多以冻精颗粒的形式供应,精液冷冻保存是将精液进行特殊低温冷冻处理,以达到长期保存精液的目的,通常采用液氮(-196℃)和干冻(-79℃)保存.其最大优点是保存期长,使用不受时间、地域以及种用雄性动物寿命的限制,可充分提高公牛的利用率.如何将精液冷冻保存和怎样进行解冻应用呢?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种简单实用的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在容县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液的稀释和保存在人工授精中不仅增加精液的容量,还能使精液短期甚至长期保存,便于运输、继续使用,延长精液的使用时间,大大提高了公猪的配种效能。我县兽医站技术人员在开展人工授精中也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过去多用牛奶或奶粉液稀释精  相似文献   

5.
牛精液长期保存效果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精液经液氮低温处理与保存,其生命性细胞-牛精子究竟能存活多久?早在1975年,我们将海福特等公牛精液采用“柠果葡”稀释液稀释处理和“铜纱法工艺”制冻,使冻后精子活力稳定在0.45级以上。并将4头公牛共240份冻精样品长期安放在天台钟牛站进行保存效果观察。1996年11月,取最后一批冻精中的1支给母牛输精,1997年4月安全产犊,保存时间达21年,达到了超长期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山羊精液的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的精液保存,尤其是冷冻保存一直困扰着养羊业的发展。笔者就山羊精液的保存进行了研究。1影响山羊精液保存的因素卵黄或乳汁是精液保存中常用的传统成份,可使精子免受稀释或低温的刺激,从而保证精子的正常形态和活力,并维持正常的受精能力。山羊尿道球腺(BU S)能分泌卵黄凝集酶(EY CE),E Y C E催化卵黄卵磷脂水解为脂肪酸和溶血卵磷脂,溶血卵磷脂对山羊精子的保存有毒副作用。山羊B U S分泌的蛋白质与乳汁成分相互作用,可导致精子活率的降低。因此,山羊精液中的精浆成分对精液的保存是不利的,所以在采精后要除掉精浆。目前,常用的…  相似文献   

7.
家禽的精液保存是人工授精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该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围绕短期保存过程中精液稀释液、稀释比例、保存温度及长期冷冻保存过程中冷冻保护剂、冷冻方法、平衡时间和解冻温度的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稀释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将丹顶鹤精液在常温下保存48h,在显微镜下计划分配500个精子,计算出精子的存活率平均可达到一个新水平67%,运动度平均可达51%,畸形率平均可达13%,用生理盐水保存的精子48h后,几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将常温保存的猪精液最大限度地利用,提高猪人工授精的效率。文章结合团队近些年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猪精液常温保存的原理,影响猪精液保存的物理因素、微生物因素,精液稀释方法以及精液稀释液成分等,对提高猪精液常温保存的质量和延长保存时间提供技术支持,为将来猪精液低温保存,乃至冷冻精液保存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维生素E对猪精液常温保存品质的影响,以寻找提高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方法。1材料与方法1.1药品维生素E,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含维生素E100mg。1.2稀释液以台湾生产的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粉为基础液,每1000mL基础液添加0(对照组)、1.5g(试验1组)、2.5g(试验2组)、3.5g(试验3组)的维生素E。1.3精液采集南海狮山种猪场的3头种公猪精液,用手握法采精。1.4精液保存采集的精样经镜检后,同时用4种稀释液分别稀释4倍,将每种稀释精液等量分装在10个消毒的小广口瓶中,放入(17±1)℃恒温箱,每天早、晚8:00—9:00进行精子活率检…  相似文献   

11.
精液短期保存或长期保存需用稀释液。家禽精液用稀释液稀释可以提高种公禽的繁殖能力和降低人工授精的成本。起初用的稀释液比较简单,是Nacl液。现在的稀释液成分复杂多了,包括各种渗透压调节剂、能量物质、缓冲剂和螯合物。自发现甘油和二甲基亚砜具有低温保护性能之后,将其作为稀释液成分,建立了鸡精液在液氰(-196℃)中无限期保存的方法。短期保存液已在养禽业特别是火鸡业的人工授精中应用,长期保存液的效果虽然很好,但是目前在生产中用的还不多。  相似文献   

12.
在引进波尔肉用山羊加速山羊产业化过程中,遇到了因波尔山羊种公羊只数少满足不了生产需要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研制出了适合波尔山羊精液保存的稀释液配方和一头份玻璃瓶小包装技术。经使用,延长了精液保存时间,提高了精液利用率,缓解了精液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的稀释液对猪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精液保存技术在繁殖控制和现代畜牧业生产中日益显出其重要性。而猪新鲜精液常温保存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它要求能保存3d以上,以利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和长距离运输。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不同剂量的稀释液在温度为18-22℃时对猪精液中精子保存时间长短,精子和精液中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强度几乎没有下降。因此,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核心是对猪精液的保存。稳定的精液保存技术可以促进优秀基因的传播,拓宽精液使用的地域,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提高猪品种的改良效果以及控制某些病原体的传播。主要以影响猪精液保存的不同因素进行系统综述,总结其在猪业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以期为猪精液保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精液保存问题是人工授精技术的核心。4℃保存时间比常温保存时间长,与冷冻保存相比费用低、窝产仔数高、受胎率高。本文将从物理因素和稀释液添加物质等方面探讨4℃猪精液保存对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猪精子活力的强弱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直接体现了其繁殖力的强弱,与繁育场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高质量的精液和较长的保存时间,可提高母猪受胎率,降低种猪采精频率,从而延长种公猪的使用年限。因此,提高精子活力和延长其保存时间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大白猪精液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稀释度、采精频率以及保存温度对精子活力和保存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精液与稀释液的配制比例在1:9时,精液品质最佳;大白猪每月采精频率在5~6次时,精液品质最好。精液保存温度应控制在17℃时,可延长精液的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家畜精液的保存在冷冻精液出现以前,多以液态精液的形式保存。不论是常温保存或低温保存,保存的天数都偏短。开始,人们关注的是稀释液与精液之间的PH值、渗透压、稀释与保存温度之间的相等和相近问题,当时多用生理盐水,后来发现生理盐水保存精液并不好,于是关注稀释液与精液成份相近问题,特别是养分供应问题,于是出现了葡萄糖与柠檬酸钠为主的稀释液,随着冷冻精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不同稀释液对猪精液保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历史已有200多年.并先后在牛、羊生产中应用了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但在猪生产中仅推广应用了常温精液的人工授精技术.且精液的保存时间仅为2~3d.因此,研究猪精液保存技术尤为重要。随着褪黑激素(MT)抗自由基作用的发现,它对抗衰老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可有效清除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羟自由基.抑制过氧化氢引起的过氧化脂质含  相似文献   

19.
猪的人工授精是各种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程序中最简单的,但猪的精液不能长时间保存成为制约猪人工授精广泛开展的主要因素。猪精子的生理特点,使猪的精液在保存方法上受到限制,即只能采用常温保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会使猪的精子的保存时间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和种猪联合育种工作的需要,猪人工授精的迅速普及。为了延长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时间,充分发挥良种公猪的优良性能,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各地便开始研究长效稀释液配方等延长精液常温保存的方法。大量试验证明,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更适合于猪精子的自身特性,因此精液保存时间、精液保存效果是人工授精应用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猪精液稀释保存配方种类很多,大多存在应用效果不一、成本过高的缺点,给生产场和基层品种改良站及专业户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开发出保存时间长、保存效果良好、成本显著低于现有商品化的精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