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病禽的临床特征是在皮肤或黏膜上发生痘疹或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病禽群的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影响产蛋率,并可诱发其他传染病。在禽类中以鸡痘和鸽痘最多见。1鸡痘鸡痘主要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在皮肤及黏膜上形成痘疹病变的疾病。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黏膜发生  相似文献   

2.
禽痘感染在家禽中较常见,常在禽类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雏禽最易感。2014年4月29日,笔者接诊了1例白鹇禽痘的病例。在临床救护中,笔者遇到的禽痘病都发生于不同品种的鸡中,主要以皮肤型为主,而野生禽类发生禽痘较少见。  相似文献   

3.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的常发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流行于家禽和各种野生鸟类。禽痘通常分为以身体无毛部位皮肤(尤头部和脚)的痘疹、增生、干硬结痂脱落为特征的皮肤型和呼吸道及食道粘膜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并常形成假膜的白喉型,有的病禽可同时混合发生。由于禽痘具有病原类型多、宿主范围广及交叉感染比较复杂等原因,使其防治难度加大,相应的造成了禽类养殖的经济损失和濒危野生鸟类的灭绝和某些种群数量的减少。本文就禽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以期能为禽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方式。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特别是秋末、冬初蚊子活跃的季节最流行。发病时以雏鸡和青年鸡最为严重,往往造成雏鸡大批死亡。产蛋鸡则产蛋量显著减少或完全停产。在禽痘的流行季节,家禽常因继发葡萄球菌感染,死亡率明显增加。急性败血型  相似文献   

5.
鸡痘也称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潜伏期一般为4~8 d,可引起雏鸡死亡。鸭和鹅也能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多雨的秋季和初冬较为多见。为了预防此病的发生,笔者现将鸡痘的发病症状类型和防治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鸡痘也称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潜伏期一般为4~8d,鸭和鹅也能感染,可引起雏鸡死亡。该病一年雏鸡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多雨的秋季和初冬较为多见。为了预防此病的发生,笔者现将鸡痘的发病症状类型和防治办法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类型痘  相似文献   

7.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体表无毛或少毛处皮肤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根据病鸡的症状和病变,可以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鸡群感染禽痘后,幼龄鸡影响生长、发病严重的甚至死亡,蛋鸡产蛋率下降,种鸡产的种蛋孵化率降低,严重的危害养鸡业。下面我结合一例禽痘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浅谈我对禽痘病诊治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禽痘是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的病毒病,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禽落下的皮屑、粪便、喷嚏或咳嗽等排泄物中,传染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某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携带病毒.临床以皮肤型和白喉型最为常见.我们曾接诊过一例母鸵鸟头部发生痘疹样皮肤病,经实验室检验和动物试验,确诊为皮肤型禽痘.  相似文献   

9.
禽痘是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的病毒病,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禽落下的皮屑、粪便、喷嚏或咳嗽等排泄物中,传染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某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携带病毒。临床以皮肤型和白喉型最为常见。我们曾接诊过一例母鸵鸟头部发生痘疹样皮肤病,经实验室检验和动物试验,确诊为皮肤型禽痘。1 临床症状1999年10月,某鸵鸟场1号栏一只种鸟头部无羽毛部,眼睑、口角和耳孔周围发生一种灰黄色绿豆大小的痘痂,有的结节数目较多互相融合,形成大的痘痂,痂呈棕黑色、干燥、表面粗糙不平。剥去痘痂,露出一种出血的陷凹。痂皮…  相似文献   

10.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禽的体表皮肤发生痘疹及上呼吸道、口腔、食道粘膜层形成纤维性坏死和增生性损伤。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不分品种和年龄的鸡、火鸡、鸽等禽类都可感染 ,多以雏禽和中禽最常发病 ,雏禽发病后死亡多、损失重。该病除可使用鸡痘和鸽痘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外 ,尚可使用下列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实用验方进行治疗。(1)取盐酸吗啉胍 (病毒灵 )灌服病禽 ,0 2~ 0 5片 /只 ,2次 /d ,连用 2~ 3d。(2 )鲜丝瓜叶捣烂取汁涂擦患处 ,2次 /d ,连用 3~ 5d。(3)紫色新鲜桑椹捣烂取汁涂擦…  相似文献   

11.
最近浚县动物疫控中心门诊部接诊几例感染禽痘病例,感染动物有不同年龄的鸡、鸽和其他饲养鸟类.从畜主口中得知:近几年从5~9月份感染禽痘,冬春季节不发生. 禽痘又称白喉,以体表无毛处皮肤痘疹(皮肤型民间俗称布头疔),或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白喉型)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禽痘病毒在发生变异  人们通过使用禽痘和鸽痘疫苗,已经将禽痘有效控制了50多年。然而根据研究者报道,近年来,在已接种过疫苗的种群暴发了禽痘。研究表明,该病的暴发有两种可能性,一方面可能是禽痘病毒株发生变异,另一方面可能产生了新病毒,这种新病毒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伴随网状内皮增殖病病毒而产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来DNA的滞留使新的禽痘病毒的致病性加强,然而,其它因素可能也参与其中。本刊摘译自《Watt Poultry E-Digest》■埃希氏大肠杆菌毒性检测进展  Georgia大学的学者们从大肠杆菌病临床病例及正常屠宰的肉…  相似文献   

13.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的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少毛或无毛的皮肤上长有痘疹,或在口腔、咽喉粘膜上形成一层坏死性假膜,机体消瘦,增重缓慢,产蛋鸡产蛋量暂时下降。随着养鸡业快速发展禽痘也由农村散养鸡散发转为鸡场流行,鸽有时发生,鹅鸭很少感染;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都能感染发病,以雏鸡和中雏最常发生,雏鸡死亡多。秋冬季节易流行,一般秋季和冬初发生皮肤型鸡痘较  相似文献   

14.
<正>禽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鸡发生禽痘称为鸡痘。鸡痘的主要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者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在规模饲养的鸡群中发生容易造成流行,导致增重缓慢、消瘦。2016年夏末秋初辽中区朱家房一养殖户饲养的蛋鸡发生鸡痘,来我处诊治,报告如下:1发病基本情况沈阳市辽中区王某饲养蛋鸡5000只。2016年9月21日将蛋鸡从育雏舍转到蛋鸡笼以后发现部分鸡只张口伸颈呼  相似文献   

15.
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疹,各类家畜山羊、绵羊、马、牛、猪禽均可发生。绵羊痘是各种畜禽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传染病,以病羊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的痘疹为特征。去年春季,我县发生了绵羊痘病的流行,对养羊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现将流行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体表无羽毛部位出现结节状皮肤痘诊为特征,也可表现为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增生.在禽痘上皮中可检出大型嗜酸性胞浆包涵体.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但以雏鸡和中雏最常发病.  相似文献   

17.
根据Ken Takeshita 博士的报道,在已接种过禽痘疫苗的鸡群中暴发禽痘的原因在于禽痘病毒变异株的产生。已知的P2 禽痘病毒已经从感染的禽类中分离到。在一个实 验中P2 病毒在无疫病鸡群中被发现,此鸡群先前在29 日龄已接种过禽痘疫苗,鸽痘疫 苗或者禽痘和鸽痘疫苗。接种P2 10 天后,以鸡翅损伤或气管病变为指标,发现:接种过 任何一种疫苗的鸡群,翅保护率只有36 %~45%。仅用鸽疫苗免疫的鸡群支气管的保护 率达到92%。Takeshita 博士承认,用来预防禽痘的第一道防线是良好的免疫…  相似文献   

18.
痘病的认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痘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人类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哺乳动物痘病的特征是在皮肤上发生痘疹,禽痘则在皮肤产生增生性和肿瘤样病变。痘病毒对温度有高度抵抗力,在干燥的痂块中可以存活几年,但病毒很容易被氯化剂或对SH—基有作用的物质所破坏,有的对乙醚敏感。痘病毒对机体的免疫机理问题,近年来证明主要为细胞免疫。各种痘病中以绵羊痘、鸡痘和猪痘较为常见。山羊痘、牛痘和马痘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禽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家禽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禽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规模养禽场一旦发病,可引起较多的禽发病和死亡,对雏禽造成严重的损失更大,禽痘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1]。2020年8月份,某蛋鸡养殖场有1 000只50日龄的罗曼粉壳蛋鸡,断喙后出现部分伸颈呼吸,日死亡量3至5只,冠、肉髯有痘疹结痂,解剖喉头有黄色增生栓塞,初步判断为禽痘。  相似文献   

20.
痘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人类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哺乳动物痘病的特征是在皮肤上发生痘疹,禽痘则在皮肤产生增生性和肿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