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张掖市畜间包虫病的防控工作主要采取了犬驱虫、加强屠宰厂检疫监管,确保感染荷囊的脏器无害化处理、每年对新生羔羊和新补栏羊进行免疫接种等措施。牛羊定点屠宰厂包虫病荷囊的检出率逐年下降,但在入户抽查犬驱虫情况时发现还存在养犬户对包虫病防控重视不够;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驱虫工作不实;养犬户对犬驱虫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加强包虫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加强乡镇技术力量强化现场指导和规范犬驱虫操作的措施,以便更好地落实包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宁夏吴忠市畜间包虫病流行范围及防治效果,科学规范指导下一阶段包虫病防治工作,2020年对吴忠市5个县(市、区)采用基本情况调查、实验室抽样检测等方法进行了畜间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测犬粪样品1 861份,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阳性率为0.75%;抽检羊脏器4 027份,棘球蚴感染率为0.22%,有3个县区检出感染;检测牛脏器1 207份,棘球蚴感染率为0.17%,仅1个县检出感染。3个免疫试点县区中,同心县新生羔羊免疫率较低(36.18%),而羊棘球蚴感染率最高(0.66%)。统计分析显示,犬棘球蚴感染与牛羊感染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吴忠市畜间包虫病控制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棘球蚴感染,需要继续做好牛羊饲养管理和犬只驱虫,加强包虫病防治宣传,在重点地区大力推广包虫病疫苗免疫,逐步净化包虫病。本调查为该地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和净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祁连县防治前后牛羊棘球蚴及家养犬棘球绦虫感染情况与人间包虫病感染情况,为更好地防治包虫病提供依据。采用随机抽查宰杀牛羊的肝脏、肺脏等内脏器官中棘球蚴包囊或囊肿,ELISA方法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剖检法检查家养犬棘球绦虫成虫,走访调查和采用B超及血清学诊断法进行人包虫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为:牛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5.7%、4.0%和3.27%;羊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7.75%、5.36%和3.75%,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未驱虫犬粪便抗原阳性率34.7%。驱虫后犬粪便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8.9%和阳性率3.33%。剖检未驱虫犬感染率83.3%,驱虫后犬感染率0.0%。调查成年人3 0622人,检出包虫病阳性20人,调查儿童3507人,检出包虫病阳性29人。结果表明祁连县畜间包虫病呈一定的流行性,防治工作具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调查了青海省门源县包虫病的感染情况,探讨了从控制传染源、免疫、屠宰检疫等多方面采取预防手段来综合防治包虫病,并提出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全县犬类"月月驱虫、犬犬投药",全面提高农牧民防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群防群控,以减少包虫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宁夏部分地区畜间包虫病(棘球蚴病)流行情况,为包虫病的净化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6—12月,对宁夏地区家畜和野生动物棘球蚴感染情况、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晓情况,采取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抽查羊脏器2 092份,棘球蚴感染阳性率为3.35%;牛脏器1 749份,阳性率为0;检测羊血清样品2 080份,棘球蚴感染抗体阳性率为40.39%;检测犬粪样品4 620份,棘球绦虫感染阳性率为4.05%。调查3个县(区)的高原鼠兔、黄鼠等300只,均未发现有棘球蚴感染。调查还发现,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晓率参差不齐。[结论]针对宁夏地区畜间包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犬只管理,积极开展犬的驱虫工作;加强牛羊屠宰管理;对新生母羔羊采用基因工程疫苗进行免疫;加强对农牧民的健康教育;加大政府的防治投入。  相似文献   

6.
<正>牛羊包虫病是全球范围内存在的寄生虫病,尤其在农牧交错区、养殖业发达地区和一些农村地区相对普遍,做好牛羊包虫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一旦发生包虫病会感染牛羊内脏,容易引发病变并感染多种疾病,且该病的致死率较高,容易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公共卫生安全有极大的威胁,所以有必要探讨牛羊包虫病的预防与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京市某区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并分析风险因素,本试验采用抗原ELLSA法调查某区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该地区犬细粒棘球绦虫个体流行率为19.2%(95%CI:14.4%~24%);给犬投喂生的动物内脏、存在犬放养或部分放养行为是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主要风险因素。建议今后某区开展犬细粒棘球绦虫驱虫工作,要求养羊户严格拴养犬只,避免喂食生动物内脏,并加强对养羊户包虫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动物包虫病防控工作是包虫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狠抓动物包虫病防控是治理包虫病危害的根本举措。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是我国包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2015年石渠县启动防控试点工作以后,四川省组织形成了在藏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双灭源、三切断、八举措"的"238"石渠模式。即以犬只驱虫和家畜免疫为核心,控制传染源;切断犬只虫卵污染环境、环境虫卵感染牛羊及人、牛羊病变内脏被犬只误食等3个传播循环链上的关键点;抓好犬只管控、家畜免疫、检疫监管、流调监测、鼠害治理、能力提升、宣教培训和防控保障等第8项举措。石渠县动物包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犬和家畜平均感染率分别从2015年末的28.80%和42.95%降至2016年末的13.89%和37.83%。  相似文献   

9.
针对甘肃省包虫病的危害,笔者等对甘肃省玛曲、环县、天祝三县家畜包虫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大力宣传教育,推行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加强屠宰检疫,甘肃省部分地区家畜棘球蚴感染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海省门源县所辖地区畜间包虫病(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为畜间包虫病的净化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2016年1—12月,对青海省门源地区犬、牛、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门源地区犬棘球绦虫,牛、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共剖检7条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42.86%,棘球绦虫数量在0.08万~28.8万条,发现为泡状带绦虫感染;检测犬粪抗原样品270份,阳性数为58份,阳性率为21.48%;该次调查共抽查剖检羊脏器150份,检出阳性110份,棘球蚴感染率为73.33%;抽查剖检牛脏器100份,检出阳性30份,感染率为30.00%。不同地区的犬、牛、羊均有感染,涉及全县浅、川、脑不同地区。建议加强犬只管理,加大对畜间包虫病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犬的驱虫工作,加强牛羊屠宰管理,充分发挥动物防疫部门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畜间包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7年4月24日,河南省确山县某养牛场报告发生疑似牛支原体肺炎。为查明相关病因,控制疫情,减少牛场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犊牛长距离调运应激可能是该牛场牛支原体肺炎暴发的原因,不当的治疗方法造成了犊牛大量死亡。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减少应激、加强卫生消毒和合理用药等牛支原体肺炎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天津市布鲁氏菌病高发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下一步宣传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基于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天津市4个布鲁氏菌病高发区牛羊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然后调查数据录入Excel,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平均知晓率为44.93%,大部分高危人群对布鲁氏菌病防控态度积极,部分基层兽医人员和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不良行为和不良防护习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的"知信行"水平与职业、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知信行"水平较低(P<0.05),模型拟合度较好(P> 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95%CI:0.673~0.791)。结果表明,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其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在未来宣传干预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拓展渠道,注重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7年5月13日,天津市某蛋鸡场出现疑似流感疫情,发病鸡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死亡率持续升高,经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为高致病性H7N9流感疫情。为查找可能风险因素并提出防控建议,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疫情袭击率为10.8%,车流、人流以及野鸟带毒入场可能是引起疫情的主要原因。本次疫情得到有效处置,未发生扩散。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犊牛开食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苜蓿干草对犊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择45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划分区组,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新生犊牛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每组15头犊牛。对照组犊牛开食料中不添加苜蓿干草;在试验组Ⅰ犊牛开食料中添加1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试验组Ⅱ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犊牛在60日龄断奶,断奶结束后试验继续进行20 d。试验期间,1~50 d为哺乳期,犊牛饲喂常乳(正常饲喂量)+开食料;51~60 d为断奶过渡期,犊牛饲喂常乳(减量)+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犊牛饲喂开食料。犊牛7日龄时开始饲喂开食料,犊牛14日龄时,在开食料中开始添加苜蓿干草。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于试验最后3 d,采集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而且与添加剂量呈线性相关,以20%的添加量组犊牛具有最佳的生长性能,而对犊牛的饲喂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改善了瘤胃发酵功能,增加了瘤胃液pH,提高了瘤胃液乙酸与丙酸的比值。苜蓿干草对犊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生长性能,改善了犊牛瘤胃发育和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南省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以及羊养殖场感染风险因素,按照两阶段抽样检测方法,采集某县羊养殖场和散养村的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该县散养村的羊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16.35%,真实群流行率为18.17%(95%CI:12.14%~24.20%),养殖场的表观群体流行率为22.22%,真实群流行率为25.60%(95%CI:13.87%~37.33%)。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羊贩随意进出养殖场(OR=18.50,95%CI:1.82~188.39)”和“共用种公羊(OR=12.00,95%CI:1.11~129.42)”是该县羊养殖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该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较为严重,提示该县需要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高养羊场户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散养村内种公羊的布鲁氏菌监测与净化,及时淘汰阳性羊。  相似文献   

16.
从桑树存活率、单株条数、叶条收获量、叶条品质和叶条比5个方面探讨不同桑树品种用于开发动物饲料的适宜性,为筛选适宜动物饲料化利用的桑树品种提供参考。经连续5年试验,发现所用杂交桑品种比嫁接桑品种存活率高、发条数多、收获量大,更适宜用作动物饲料。合理的桑条收获方式是:根据饲喂动物的营养需求和能量需求,结合桑树的生长状况,确定收获时期;根据桑树品种及栽植地气候环境条件,按照用树与养树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每年的收获次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23周龄海兰褐蛋鸡120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外一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3%酵母培养物日粮,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试验期共6周。试验结果表明:(1)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的酵母培养物可极显著提高4 ~ 6周的蛋重(P < 0.01),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33%;但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 > 0.05)。(2)添加0.3%酵母培养物可极显著提高第3周末血清中IgG含量(P < 0.01),提高了21.74%;并且可极显著提高第6周末血清中IgM和IgG的含量(P < 0.01),分别提高了10.69%和16.15%;对IgA有提高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 > 0.05)。由此试验表明添加0.3%酵母培养物可有效提高鸡蛋蛋重,并且可以极显著提高蛋鸡的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有流感症状的病猪中分离到一株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命名为A/swine/Jiangsu/1/2015(SW/JS/1/15)。为探究其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全部基因节段后测序并进行遗传分析,并研究了其对鸡和豚鼠的致病特性。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病毒SW/JS/1/15株是由BJ/94系、DK1系、G1系和F/98系4个分支病毒重组而成,8个基因节段均属于G57基因型。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为PSRSSR*GL,符合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特征。HA蛋白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其中218位糖基化位点缺失,145位与313位各新增一个糖基化位点。与疫苗株SH/F/98、SD/6/96、GD/SS/94相比,分离病毒HA抗原位点发生了G^90E、S^127R、S^145N、D^153G、N^167S、A^168N、A^198T、T^200R、N^201D、和Q^235M(H9numbering)突变;NA蛋白发生6个氨基酸突变:K^367R、K/E^368N、D^369N、D^401E、K^143N和T^434P。同时NA蛋白颈部缺失aa63~aa65。分离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与2株禽源H9N2病毒的相应基因高度同源,其6个内部基因与两株人源H7N9病毒的内部基因高度同源。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病毒可以感染鸡和豚鼠,但不能在豚鼠群内水平传播,且可能作为H7N9等新型流感病毒内部基因供体,同时表明猪可以感染禽流感病毒(AIV),且可能是AIV获得感染哺乳动物能力的过渡宿主。本研究为H9N2亚型SIV的致病性以及遗传特征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同时快速定量检测猪博卡病毒(PBoV)G1基因群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登录的PBoV的NP1基因和PEDV的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引物和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PBoVG1基因群和PEDV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PCV2、PRV、PDCoV、PRoV和TGEV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BoV、PEDV的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分别为21.8拷贝/μL和31.7拷贝/μL;且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重复性好。应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8月,河北省部分地区采集的142份仔猪腹泻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BoVG1阳性率为18.3%(26/142),PEDV阳性率为62.7%(89/142),其中PBoVG1与PEDV共感染率为10.6%(15/142),该方法优于常规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BoV和PEDV的准确检测、病原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8年3月,湖南省冷水江市一猪场饲养员确诊感染布鲁氏菌病。为了解病例的传染源、动物感染情况,防止疫情扩散,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对疫点基本情况,以及人员感染、饲养场与生猪交易市场猪布鲁氏菌病监测、疫病溯源与追踪、疫情处置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及时处置了阳性动物,因而未发生疫情扩散。调查认为,病原来自生猪交易市场的可能性极大,可能通过调运车辆传入猪场,最终导致人员感染。结果提示,应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和联合防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