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黑麦(Secale cereale L.)是人工合成的异源六倍体(AABBRR)或异源八倍体(AABBDDRR),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均有广泛的种植面积。黑麦的R组染色体带有抗病、抗旱、耐瘠、多小穗、丰产基因,产量一般高于普通小麦,营养丰富,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含少量蛋白质、钾和B族维生素。相对于普通小麦,小黑麦籽粒饱满度、面粉弹性较差,面粉颜色发黑,因此在制粉业中不及普通小麦受欢迎。但黑麦  相似文献   

2.
小黑麦(Secale cereale L.)是人工合成的异源六倍体(AABBRR)或异源八倍体(AABBDDRR),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均有广泛的种植面积。黑麦的R组染色体带有抗病、抗旱、耐瘠、多小穗、丰产基因,产量一般高于普通小麦,营养丰富,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含少量蛋白质、钾和B族维生素。相对于普通小麦,小黑麦籽粒饱满度、面粉弹性较差,面粉颜色发黑,因此在制粉业中不及普通小麦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择高产优质的饲料型小黑麦品系,本论文以18个饲料型小黑麦品系为试材,甘农1号小黑麦和新小黑麦5号为对照,研究了参试材料的株高、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的营养价值,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的种子产量及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质间株高、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营养价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在94.27~132.10 cm之间,Z8的种子产量最高,为9 114.08 kg·hm-2;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种子产量与小穗数和穗粒重正相关,与穗长和穗粒数负相关,穗粒数与穗长正相关、与穗粒重正相关;籽粒营养价值中,Z4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92%,CK1的粗脂肪含量最高(2.63%),CK2的粗淀粉含量(69.64%)最高,Z50的赖氨酸含量最高,达到了0.5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Z8和Z50种子产量高,且营养价值高,综合表现最好,可为优良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种审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六倍体小黑麦饲用特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莹  杨芳萍 《草业科学》2018,35(3):635-644
本文阐述了六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发展历史、形态习性、饲草产量、营养品质、抗逆性、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发现小黑麦产草量高,茎叶蛋白质、赖氨酸、粗脂肪含量高,粗灰分、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饲用品质较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燕麦(Avena sativa)、高粱(Sorghum bicolor)好,籽粒和饲草经济效益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小黑麦作为饲草在畜牧业中具有更广泛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高寒牧区需加大其研究和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小黑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简介1 1 小黑麦 (Triticale)是一种新开发的高产优质饲料作物。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和黑麦进行属间杂交 ,并对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人工综合而成的异源多倍体新物种 ,由于小麦亲本不同又分为异源八倍体和异源六倍体小黑麦。1 2  1970年加拿大首先推广应用的第一个品种是罗斯纳六倍体小黑麦。自 70年代以来 ,我国相继育成八倍体冬性和春性小黑麦 ,并在云贵高原等地首先推广种植。小黑麦兼备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强的抗逆性、丰富的营养性、广泛的适应性。在加拿大、波兰、美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等许…  相似文献   

6.
小黑麦的生产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小黑麦 (Triticale)是一种新开发的高产优质饲料作物 ,是由普通小麦和黑麦进行属间杂交 ,并对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人工综合而成的异源多倍体新物种。由于小麦亲本不同 ,又分为异源八倍体和异源六倍体小黑麦。1 970年加拿大首先推广应用的第一个品种是罗斯纳六倍体小黑麦。自 70年代以来 ,我国相继育成八倍体冬性和春性小黑麦 ,并在云贵高原等地首先推广种植。小黑麦兼备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强的抗逆性、丰富的营养性、广泛的适应性。在加拿大、波兰、美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发展很…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农业大学培育的5个小黑麦种质(C6、C10、C16、C23、C25)和引自乌克兰的3个小黑麦种质(W33、W34、W35)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种质间种子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株高、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差异,以筛选种子产量较高的种质,并探寻影响小黑麦种质种子产量的因素,为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8个小黑麦种质中,C6的种子产量最高(7 368 kg/hm2);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C25的株高最高(157.05 cm),C23的有效穗数最多(12.44个/株),W35的小穗数最多(34.75个/穗),C6的穗粒重最大(23.66 g),W33的千粒重最大(58.62 g).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对小黑麦种质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有效穗数次之,在饲料型小黑麦育种中应优先考虑穗粒重,以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综合评价表明,小黑麦种质C6由于穗粒重较大,种子产量最高,可以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小黑麦新品系P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并分析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小穗数,穗长)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新品系P1抗倒伏,生育期比2个对照缩短7~14d;除株高和小穗数外,小黑麦新品系P1的种子产量(4 464.49kg/hm2)、穗粒数(42.93个)、穗长(9.39cm)和穗粒质量(1.66g)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对照品种;3个试点中,临夏点小黑麦种质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4 513.47kg/hm2),兰州点小黑麦的穗长最长(9.49cm)。综合分析显示,小黑麦新品系P1在3个试验点种子产量较稳定,在临夏点种子产量最高(5 280.70kg/hm2),为最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9.
谢楠  赵海明  李源  刘贵波 《草原与草坪》2010,30(4):39-44,50
以饲用黑麦、饲用六倍体小黑麦、饲用八倍体小黑麦、冬小麦的1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去雄和授粉的方法,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了4种麦类作物远缘杂交的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正交和反交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饲用小黑麦之间杂交结实率(53.86%)和籽粒饱满度(39.50%)相对较高,亲和性好;饲用黑麦和冬小麦杂交组合结实率(10.21%)低,亲和性差,但籽粒饱满度(41.20%)相对较高,远缘杂交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试验所用12个品种按类别进行比较,同类不同品种之间的远缘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并选择出4个亲和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1 特点小黑麦是用普通小麦和黑麦进行杂交,经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的一种新作物。它具有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它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旱,耐瘠,营养体生长繁茂,同时具有蛋白质和赖氨酸等含量高于小麦和黑麦的新特性。 1.1 生物产量高饲用小黑麦具有远缘杂交优势,茎叶生长旺盛,植株茂密,鲜草产量高。在我省安达市中等肥力土壤种植,植株高达122~140厘米,茎粗0.5~0.7厘米,每株分蘖数3~5个,亩产鲜草可达2920.34千克,干草亩产可达730.11千克。在高产技术栽培条件下,亩产鲜草可达3000千克以上。由于小黑麦综合了小麦、黑麦属间的优点,它根系发达,茎杆坚实,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1.
对引进的12个饲用小黑麦(Triticum secale)品种在黑龙港地区进行了2年的比较试验研究,调查分析了产草量、籽粒产量、株高、茎叶比、鲜干比、抗倒性及结实率,结果表明:NTH1048、NTH1877地上生物量丰富但籽粒产量低,适合作为饲用型小黑麦种植;NTH2597、NTH2179干草产量、籽粒产量高适合于晒制干草和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黑麦品种种植,可充分利用冬闲田实现土地周年生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42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资源进行研究评价,以期为甘肃绿肥种植筛选优良的箭筈豌豆品种。结果表明,42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各性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是构成箭筈豌豆产量的主要要素。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个指标可以反映箭筈豌豆性状的优劣。通过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4项指标进行聚类,可以分为4类,Ⅰ、Ⅱ类相对较好,共有7份材料,籽粒和鲜草产量分别在2 623.26~2 990.25和32 357.70~35 967.38 kg·hm-2,其中苏箭3号、陇箭1号和333/A属于早熟品种,麦类作物收获后的套复种、玉米(Zea mays)前期间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绿肥间作、果树绿肥间作和单种绿肥5种利用模式均适宜;山西春箭碗和MB5/794属于中熟品种,则适宜与马铃薯间作、果树间作和单作;西牧820和波兰箭碗属于晚熟品种,则只适宜与果树间作和单作两种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甘肃省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小黑麦品种(系)和甘肃省最适宜种植小黑麦的试验点,以4个小黑麦种质(新品系P2,新品系P4,石大1号,中饲1048)为材料,于2014-2015年研究了上述种质在甘肃省不同试验点(临洮,玛曲,夏河,合作,肃南县马蹄乡和肃南县康乐乡)开花期的干草产量、营养价值(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及干物质消化率,其中临洮点有灌溉条件,其他试点无灌溉条件,为雨养区。利用方差分析、隶属函数法和GGE(基因型和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双标图法,对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参试的4个小黑麦种质中,品系P2的干草产量最高(12.94 t·hm-2),营养评价值最高(0.67),在临洮点和玛曲点具有广阔推广利用前景;品系P4的干草产量较高(10.90 t·hm-2),营养评价值较高(0.5);石大1号和中饲1048由于营养评价值低或干草产量低,在甘肃省6个试验点表现均不理想,不适合种植。2)6个试点中,临洮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14.13 t·hm-2)较高(位居第2),营养评价值(0.51)最高;玛曲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14.07 t·hm-2)较高(位居第3),营养评价值(0.50)较高(位居第2),其他4个试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均较差;综合6个试验点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营养评价值,临洮和玛曲为种植小黑麦最理想的区域。研究将为评价小黑麦种质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表现及适宜种植区域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分析手段,可以为小黑麦种质鉴定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鉴定不同居群鹅观草种质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为牧草及麦类作物抗病基因的选取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遗传资源基础。本研究采用田间接种法对来自国内外的34份鹅观草种质资源(野生资源33份,品种1份)进行了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种质资源抗病能力存在多样性。34份鹅观草条锈病的严重度、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1.49%~50.46%,19.85%~74.24%和2.63~37.60,变异系数分别为30.01%,26.54%和49.67%;反应型和发生程度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4和轻发生(1级)至大发生(5级);各病害指标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5个指标综合聚类分析表明:34份材料中,6份高抗(HR,占17.65%)、4份中抗(MR,占11.76%)、17份中感(MS,占50.00%)和7份高感(HS,占20.59%)。34份鹅观草白粉病的反应型、严重度和植株感病率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4,0~60.00%和0~100%;34份材料聚类分析得知:12份高抗(HR,占35.29%)、5份中抗(MR,占14.71%)、11份中感(MS,占32.35%)和6份高感(HS,占17.65%)。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具有较好抗性的材料有ZY 1007和Pr 87-88 344,可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5个小黑麦新品系(Triticale Wittmack)的物候期、田间抗病性、株高、种子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对种子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P2的实际和预测的种子产量均最高,抗锈病能力最强,为最好品系;在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重对种子产量的正向直接效应最大,在小黑麦育种中应首先考察穗粒重这一性状,同时考虑穗长与穗粒数、穗粒重与穗粒数之间关系的协调均衡。  相似文献   

16.
甘农1号小黑麦的田间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农1号'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为试验材料,‘石大1号'(CK1)和‘中饲1048'(CK2)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干旱胁迫天数的土壤水分含量和生理生化指标,以研究‘甘农1号'小黑麦的田间抗旱性,为其在西北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种植提供参考。于小黑麦分蘖期采用遮雨棚控水法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分别在干旱胁迫第7,14,21,28,35和42 d测定土壤含水量,并采集叶片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直到小黑麦地上部分萎蔫至死亡。结果表明:除品种间和品种×干旱胁迫天数交互作用间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品种间、干旱胁迫天数间和品种×天数互作间可溶性糖、脯氨酸、POD、SOD、CAT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个小黑麦品种的抗旱能力强弱依次为:‘甘农1号'CK2CK1,‘甘农1号'属于中抗旱型,CK1和CK2为干旱较敏感型。  相似文献   

17.
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伟东  徐鹏彬  蒲训 《草业学报》2007,16(6):136-140
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和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偃麦草属作为小麦属的近缘属,具有很多普通小麦本身所不具备的遗传特性。控制这些特性的基因对改良普通小麦的抗性和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涉及利用偃麦草属创制育种材料的研究和偃麦草属在改良小麦特性育种方面的应用。在后者中,分别从偃麦草属中的一些物种在小麦抗病、提高小麦抗逆境性能和改良小麦谷蛋白品质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简介。结果表明,引入偃麦草属中的一些种的新的抗病基因,如抗条锈病的基因,抗黄矮病的基因以及抗赤霉病的基因等,发现其后代出现有优良的抗相关病的突变体,而且通过偃麦草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及回交转育工作,获得了抗旱和耐胁迫的品质比较优良的小麦品种,偃麦草属在改良小麦谷蛋白品质方面有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花序结构及其形态特征是影响种子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禾本科植物而言,其花序大小、小穗数、小花数及小花的外稃、内稃和芒的性状特征直接影响种子形成和产量。本研究通过测定小黑麦品系C2、C35和黑麦品系C13、C33的花序结构特征,得到以下结果:小黑麦花序[(14.30±0.52) cm×(1.24±0.09) cm]明显大于黑麦[(13.20±0.35) cm×(0.82±0.02) cm],小黑麦花序长而粗,黑麦花序短而细;小黑麦花序的小穗数[(21.35±1.47)个]少于黑麦[(30.20±0.79)个];小黑麦每个小穗的小花数较多,为3~4朵,黑麦的小花数趋于稳定,每个小穗有2朵小花。从花序中部小穗的小花结构看,小黑麦下位护颖长[(1.27±0.11) cm]和宽[(0.26±0.03) cm]、上位护颖长[(1.30±0.09) cm]和宽[(0.23±0.04) cm]均显著大于黑麦下位护颖长[(1.04±0.05) cm]和宽[(0.08±0.01) cm]、上位护颖长[(0.94±0.10) cm]和宽[(0.06±0.01) cm];小黑麦中部小穗第1小花的外稃宽[(0.32±0.03) cm]、外稃高[(0.24±0.03) cm]和芒长[(8.35±0.51) cm]、第2小花的外稃宽[(0.35±0.04) cm]、外稃高[(0.25±0.05) cm]和芒长[(8.37±1.19) cm]极显著大于黑麦相应值[(0.26±0.01),(0.15±0.01),(5.50±0.19),(0.25±0.01),(0.17±0.01)和(5.18±0.23) cm];第1和第2小花的外稃长[(1.35±0.06),(1.37±0.06) cm]和内稃长[(0.84±0.04),(1.41±0.06) cm]均小于黑麦的外稃长[(1.49±0.05),(1.47±0.05) cm]和内稃长[(1.45±0.05),(1.47±0.04) cm]。小黑麦的穗粒数[(52.50±1.80)粒]显著低于黑麦[(58.50±2.50)粒] (P<0.05),但其穗粒重[(2.08±0.04) g]、粒重[(0.04±0.00) g]和籽粒宽[(3.04±0.32) mm]均极显著高于黑麦 (P<0.01),每个花序的籽粒不仅体积大,而且质量较重,其籽粒的生产性能高于黑麦。小黑麦籽粒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浅黄色,表皮皱缩,饱满度差;黑麦籽粒呈窄纺锤形,青灰色,表皮光滑,籽粒饱满。小黑麦和黑麦花序结构与籽粒性状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小黑麦花序宽和花序基部小穗数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花序长与籽粒宽极显著正相关(P<0.01),花序中部小穗的下、上位护颖宽分别与穗粒重和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黑麦花序中部小穗第2小花的内稃长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外稃高与穗粒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小黑麦和黑麦的花序结构和籽粒特征,对正确区分二者和了解其籽粒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小黑麦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在江淮地区农艺性状上的差异,本试验对141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鲜重,其次为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分别为2.64,2.48,2.33;供试燕麦种质间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9.46%和24.47%。根据燕麦种质性状间的遗传差异,通过对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把141份燕麦种质划分为3大种质群。种质群Ⅰ可作为选育特异性株高和小穗材料的亲本;种质群Ⅱ可用来选育高产饲草材料;种质群Ⅲ可以作为选育饲用籽粒材料的亲本。10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9.609%,第1主成分反映草产量,第2主成分反映形态性状,第3,4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特性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β-葡聚糖酶在麦类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一直是主要的能量饲料 ,但玉米的供应日趋紧张。应用丰富的麦类饲料作能量饲料越来越受到重视。β -葡聚糖是限制麦类饲料有效利用的主要因素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在麦类日粮中添加 β-葡聚糖酶可消除 β -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 ,提高麦类饲粮的营养价值。1 麦类饲料中β -葡聚糖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β-葡聚糖与阿拉伯木聚糖、戊聚糖、纤维素、果胶等均属植物细胞壁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小麦、小黑麦中每千克干物质分别含 5和 7g/kgβ -葡聚糖 ,而燕麦、大麦、黑麦中含量较高分别达到 37 5、33、1 2g(Choct等 ,1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