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 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 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维生素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维生素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 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 h四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维生素A添加水平在5.8~23.3 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 h时,高精料组乙丙比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利用长期人工瘤胃系统——Rusitec系统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和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精粗比[30∶70(低精料饲粮)和70∶30(高精料饲粮)]和是否添加壳聚糖(0和1 500 mg/罐),共构成4组,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与低精料饲粮相比,高精料饲粮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和丙酸含量(P<0.05);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含量(P<0.05);在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0、6 h发酵液氨氮浓度,0、12 h发酵液乙酸/丙酸上,2个因子存在互作(P<0.0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降解率、发酵液氨氮浓度的降低幅度大于低精料饲粮,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丙酸的降低幅度小于低精料饲粮。以上结果表明,改变饲粮的精粗比和添加壳聚糖均能够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壳聚糖在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中添加效果优于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用发酵花生壳和未发酵花生壳替代粗饲料,玉米-豆粕型日粮替代精饲料,进行组合。分别为高精料未发酵花生壳=73(HC)、低精料未发酵花生壳=37(LC)、高精料发酵花生壳=73(HCF)、低精料发酵花生壳=37(LCF),每组3个重复(高精料和低精料都是粉碎的玉米-豆粕型精饲料,只是按照比例多少分的高低,比例7的为高精料,比例3的为低精料)。选取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瘤胃液,在39.0℃厌氧条件下恒温培养12 h。结果表明:6 h时,LCF组的p H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在3、6 h时,NH3-N浓度HCF、LCF组显著高于HC和LC组(P0.05),乙酸在6 h时,HC、LC组显著高于HCF和LCF组(P0.05),丙酸在12 h时HC组值达到最高,乙酸/丙酸在3 h时LCF组值都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6、12 h时LCF组显著高于HC组和HCF组(P0.05);产气量在各个时期(1 h除外)都是HC最高。综上结果表明,HCF相比较其它3组更适合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添加发酵花生壳可有效提高饲料营养价值,改善其适口性,提高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技术评定日粮中添加植物性脂肪酸钙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以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其中精粗比为1∶1。试验设5个钙皂添加水平,由植物性脂肪酸钙分别取代0%、2%、4%、6%、8%的精料,来探讨日粮中不同水平植物性脂肪酸钙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添加植物性脂肪酸钙6%水平以下对瘤胃pH值、产气量、氨态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量(TVFA)、乙酸、丙酸、丁酸及乙酸:丙酸影响不显著;8%添加水平显著降低瘤胃产气量、丙酸含量,显著提高乙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复合营养调控剂在不同精粗比条件下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因素一设4个水平发酵底物,分别是粗料组(Ⅰ组);粗料+基础精料组(Ⅱ组);粗料+基础精料+复合配方1组(0.30%苹果酸、0.06%半胱胺、0.08%糖萜素)(Ⅲ组);粗料+基础精料+复合配方2组(0.60%苹果酸、0.12%半胱胺、0.16%糖萜素)(Ⅳ组),同时另设5个水平精粗比饲料(3∶7、4∶6、5∶5、6∶4、7∶3)。培养72h采样并测定培养液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精粗比增加,pH和NH3-N浓度下降,且精粗比为4∶6时,试验Ⅲ组较Ⅱ组、Ⅳ组分别降低3.23%、2.22%(P0.05);乙酸浓度、乙/丙、甲烷排出等随着精料比增加呈下降趋势,丙酸呈升高趋势。在不同精粗比条件下,补饲精料组之间pH、NH3-N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精粗比增大,pH、NH3-N浓度呈下降趋势,发酵产气量呈上升趋势。与补饲基础精料组相比,基础精料中添加以苹果酸、半胱胺、糖萜素配制而成的复合营养调控剂可降低发酵液中NH3-N浓度、乙酸浓度、乙/丙值、甲烷排出量,同时升高丙酸浓度,改善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芦丁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乳酸代谢产物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及单因素试验设计,以精粗比为7∶3的0.7 g混合精料(玉米∶豆粕=4∶1)和0.3 g混合干草(苜蓿∶燕麦=1∶1)为发酵底物,按芦丁的添加水平[0(对照)、1.5%、3.0%和4.5%]分为4组,每组设3个平行;同时,选取4头体况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晨饲前采集瘤胃液,制备人工瘤胃培养液,于39℃下进行厌氧发酵,并分别于培养3、6、9、12、18和24 h时取样测定相应指标。结果表明:1)在高精料底物条件下,瘤胃发酵液pH<5.80的时间长达6 h,表明成功建立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模型;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和3.0%芦丁能显著提高18~24 h瘤胃发酵液pH(P<0.05),显著降低24 h丙酸、异丁酸、戊酸及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24 h甲烷产量(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结果表明,芦丁添加水平为4.5%时,对瘤胃液体外发酵参数产生了正组合效应,具有较好的体外发酵效果。2)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苜蓿草粉+未发酵花生壳粗饲料、玉米-豆粕型精饲料进行组合,A组为高精料组,玉米、苜蓿草粉比例为7∶3;B组为低精料组,玉米、苜蓿草粉比例为3∶7;C组为高精料组,玉米、未发酵花生壳比例为7∶3;D组为低精料组,玉米、未发酵花生壳比例为3∶7,每组3个重复。取延边黄牛瘤胃液,在39.0℃厌氧条件下恒温培养12 h,测定瘤胃微生物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发酵3小时时D组延边黄牛瘤胃p H值显著高于A、B组(P0.05),发酵12小时时B、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发酵3,6小时时B组延边黄牛瘤胃NH3-N含量显著高于A、C、D组(P0.05),发酵12小时时C、D组显著高于A、B组(P0.05);发酵12小时时A、B、C组延边黄牛瘤胃乙酸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丙酸含量在发酵12小时时达到最高,在发酵3,6,12小时时D组乙酸/丙酸最高;A组延边黄牛瘤胃产气量在各时期都最高。说明苜蓿草粉更有利于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11):32-37
本试验采用12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饲喂低精料日粮,即日粮中含有40%的精料和60%的粗料,精粗比为4∶6,作为对照(LC)组;另外一组饲喂高精料日粮,精粗比为6∶4,作为试验(HC)组。试验周期为18周,试验开始前为所有奶牛安装瘤胃瘘管,试验后期采集瘤胃液,乳动脉、静脉血和乳腺组织样品,测定瘤胃液p H值和LPS含量、血浆中LPS含量、乳腺组织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如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bcl-2等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酶的活性和NF-κB通路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长期高精料饲喂使奶牛瘤胃p H值均值降低,一天中p H值低于5.6的时间超过3 h;高精料组血浆和瘤胃液中LPS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1);高精料组caspase-3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而bcl-2的基因表达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caspase-3和caspase-8的酶活性相比于低精料组都显著升高(P0.01);高精料组NF-κB p65和磷酸化的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精粗比是决定奶牛瘤胃发酵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奶牛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通过对四组试验奶牛进行不同精粗比饲喂对比,研究不同精粗比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精料比例越高瘤胃液丙酸浓度越高,pH值越低,VAF总量和NH3-N质量浓度越高;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产乳量也升高,但乳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奶牛(体重为483 kg±21 kg,泌乳日龄为175 d±6 d),研究4种日粮,分别为30∶70CW(粗料由羊草组成)、30∶70CCA(粗料为玉米青贮+苜蓿+羊草混合型)、50∶50CCA、65∶35CCA日粮对泌乳奶牛瘤胃内pH、NH3 N浓度、VFA的动态变化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期23 d。结果表明,精粗比为65∶35CCA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它组(P<0 01), 65∶35CCA及50∶50CCA日粮组瘤胃内NH3 N浓度显著高于精粗比30∶70 日粮组(P<0 01),瘤胃内乙酸浓度随精料比例的提高而降低(P= 0 10),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例差异均为极显著(P<0 01);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乳脂率差异显著(P<0 01),以30∶70CCA组为最高;产奶量、乳蛋白率及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 01),均以高精料组65∶35CCA组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精粗比对南江黄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以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平均体重为(25.48±1.48)kg]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10∶90(10C组)、30∶70(30C组)、50∶50(50C组)、70∶30(70C组)、90∶10(90C组)。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中pH逐渐下降,发酵后70C、90C组均显著低于10C、30C组(P<0.05);精粗比对氨态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升高,其中90C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有机物发酵率随着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下降。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高精料饲粮对南江黄羊体外发酵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精料比例的升高,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增加,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索2种类型底物下添加不同水平白藜芦醇(RES)对体外产气和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合理应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提供依据。选取3只体况良好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肉用公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2种类型底物[精粗比分别为68∶32(高精料)和28∶72(高粗料)]中分别添加0、7.7%、14.3%和25.0%(干物质基础)的RES进行体外产气试验。分别在体外发酵0、2、4、8、12、16、24 h时记录产气量,计算产气参数;在发酵24 h后测定发酵液p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在2种类型底物[精粗比分别为68∶32(高精料)和28∶72(高粗料)]条件下添加14.3%的RES进行RES体外降解试验,分别在发酵0、12和24 h时检测发酵残余物中RES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结果显示: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2种底物的产气量均增加。高精料条件下,随RES添加水平的升高,24 h产气量、产气速率均呈线性降低(P0.05),但各产气参数在高粗料的各RES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高粗料条件下,随着RES添加水平的升高,发酵液pH无显著变化(P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中乙酸摩尔比例以及总VFA浓度和乙酸/丙酸在发酵12和24 h时均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丙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0.05);发酵液中丁酸摩尔比例在发酵12 h时表现为14. 3%和25. 0%RES组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 0.05),在发酵24 h时表现为各RES添加组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高精料条件下,随着RES添加水平的升高,在发酵12 h时,14.3%和25.0%RES组发酵液pH均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0.05);在发酵24 h时,各RES添加组发酵液pH均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 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乙酸摩尔比例在发酵12 h时均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在发酵24 h时14.3%和25.0%RES组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丙酸摩尔比例在2个发酵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未添加RES组(P0.05);各RES添加组发酵液丁酸摩尔比例以及总VFA浓度和乙酸/丙酸在2个发酵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未添加RES组(P0.05)。3)RES在2种类型底物条件下均发生了降解,且在高精料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强的降解特性,主要降解产物为二氢白藜芦醇(DH-RES)。由本试验结果发现,底物精粗比会影响RES调控体外产气和发酵的效果,高添加水平的RES对体外瘤胃发酵具有一定抑制作用;RES可以在瘤胃环境中降解代谢,且RES及其代谢产物DH-RES在高精料条件下显示出更强的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喂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发酵情况,选取4头初产的健康荷斯坦牛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饲喂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液中乳酸、总VFA、丁酸、戊酸和总支链VFA的含量,同时乙丙比显著降低,但未能显著降低乙酸和NH_3-N水平;同时,与饲喂低精料日粮相比,饲喂高精料的奶牛瘤胃液中的生物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p H与瘤胃液中生物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中的乳酸杆菌数量(P0.05),但对牛链球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喂高精料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菌群,进而影响了瘤胃的发酵参数,并促进消化道内异常代谢产物——生物胺的生成与转移,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揭示硫胺素对体外培养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以2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设置精粗比为40∶60的底物,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0、20、40、60和80 mg/kg 4个水平,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研究硫胺素对瘤胃发酵、微生物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对培养液pH影响不显著,但有提高pH的趋势;低精料日粮条件下NH3-N浓度随着硫胺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上升;低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提高了细菌蛋白的产量而降低了原虫蛋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厌氧发酵培养技术研究不同硒源及不同硒水平的添加对奶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试验按照3×4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硒源,即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和酵母硒3种,第二因素为硒添加量,即每毫升培养液中设0μg、0.1μg、0.2μg和0.3μg共4个添加水平,其中0μg/mL添加水平为对照组,共计10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均进行3h、6h、9h、12h、24h和48h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液中添加3种不同来源的硒对乙酸、丁酸、TVFA的影响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丙酸、乙酸丙酸比影响较小(P>0.05),其中以添加酵母硒的乙酸、丙酸、丁酸、TVFA的效果最好,添加硒代蛋氨酸次之;体外培养液中添加0.3μg/mL硒,可显著提高乙酸、丁酸、TVFA的含量(P<0.05),对丙酸及乙酸丙酸比影响组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以0.3μg/mL硒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体内逐渐提高奶牛饲粮精料水平与体外批次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的影响,以及添加硫胺素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4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因素1为硫胺素添加水平,设0和180 mg/kg 2个水平,因素2为饲粮的精粗比,设4个水平,分别为40∶60、50∶50、60∶40、70∶30。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体外培养0、3、6、9、12 h后采集样品。结果表明: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培养液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精粗比为40∶60、70∶30的饲粮组培养液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在3、9、12 h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精粗比为50∶50和60∶40的饲粮组(P<0.05或P<0.01)。在12 h时,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培养液pH极显著降低(P<0.01),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组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硫胺素组培养液pH极显著提高(P<0.01)。在6、9、12 h时,精粗比为60∶40和70∶30的饲粮组培养液中乳酸浓度极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的饲粮组(P<0.01);在3、9 h时,添加硫胺素可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乳酸浓度(P<0.01)。饲粮精粗比对培养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培养液中牛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P<0.05或P<0.01);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硫胺素组培养液中牛链球菌的数量降低了3.84%(P<0.01),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提高了4.02%(P<0.01),但乳酸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降低,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添加硫胺素可通过提高瘤胃pH,降低乳酸浓度,以及调节瘤胃菌群结构来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