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火烈鸟性别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火烈鸟在外观上雌雄极为相似,很难用常规方法对其性别进行鉴定。本试验首次确立了利用PCR技术对火烈鸟性别进行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从火烈鸟血液中提取总基因组DNA,针对性染色体上的CHD基因和EE0.6序列,筛选了4对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其中3对引物组合成2个组(A/B和B/C)进行多重PCR。结果表明,3组引物都在雄性个体中扩增出1条片段,在雌性中扩增出2条片段;待测群体中雄性个体11只,雌性个体6只。经检验,利用3组引物都能准确鉴定火烈鸟性别,为该物种在分子水平上的性别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美洲红鹮(学名:Eudocimus ruber)具有世界最红的鸟类之称。它体态玲珑,行为乖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洲红在野外的寿命大约为15年,人工饲养下可达到20年。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美洲红属于极高神经质的鸟类,由于自然环境和人工饲养环境差异极大,因此驯养和繁殖难度较高,成功率极低。本文针对美洲红的种鸟繁殖管理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1美洲红鹮的生物学特性体长56~61cm,翼展  相似文献   

3.
鹈鹕是一种雌雄同态鸟类,外观上难以区分。从鹈鹕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参照近缘鸟类性染色体上的CHD基因和EE0.6序列,筛选了3对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其中2对引物组合成1个组(A/B)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表明,2组引物在雄性个体中均扩增出1条片段,在雌性中扩增出2条片段;待测群体中雄性个体2只,雌性个体8只。本试验首次确立了利用PCR技术对鹈鹕性别进行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分子方法鉴定武汉动物园未知性别的54只古巴火烈鸟的性别,并测试CHD基因和EE0.6序列上的6对引物,其中EE0.6上的3对引物使用多重PCR的方法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武汉动物园有18只雌性火烈鸟和36只雄性火烈鸟,雌雄比为1∶2。研究表明,使用2550F/2718R和混合USP1/USP3、CPE15F/CPE15R引物能够准确鉴定火烈鸟的性别。  相似文献   

5.
<正>美洲红鹮(Eudocimus ruber)又称红鹮,野外分布于拉丁美洲的部分沿海地带,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由于栖息地环境保护良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1],在我国属于二级保护动物。红鹮以小鱼、昆虫等动物为饲料,在树上筑巢,每胎产2~4枚卵[2]。雏鸟呈灰黑色,晚成鸟,  相似文献   

6.
火烈鸟Xenorhrnchus asiaticus、属于鹳形目,以其独特的形态自成火烈鸟科。主要分布于非洲及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欧洲南部,东部,亚洲的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智利火烈鸟,1976年第一次产卵繁殖并育成幼鸟。现在依据智利火烈鸟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的纪录,人工饲养及繁殖规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北美型猪蓝耳病病毒鉴别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发表的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ne virus,PRRSV)CH-1a(北美型经典PRRSV)、JXA1(北美型HP-PRRSV)等毒株的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序列,应用Primer5.0软件设计了一对特异性的北美型PRRSV鉴别检测引物,其对经典PRRSV的扩增片段为511bp,对HP-PRRSV的扩增目片段为421bp。进行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建立了美洲型PRRSV鉴别RT-PCR检测方法。应用此法对2010年1—12月收集的126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总体检出率达53.17﹪。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北美型PRRSV的临床发病鉴别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犬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犬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一条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约630bp的基因片段,建立了犬附红细胞体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只能从犬附红细胞体中扩增出约630bp的基因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0pg的DNA。利用该方法对临床上12例疑似犬附红细胞体血样进行检测,检出率75%,而直接镜检的阳性检出率仅为66.7%。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台湾泥鳅在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工繁殖技术状况,试验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潘立酮注射液(DOM)、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2(LHRH-A_2)合剂对台湾泥鳅进行人工繁殖。结果表明:每尾台湾泥鳅注射400 IU HCG+4 000μg DOM+15μg LHRH-A_2为较理想的催产激素配比,三批次繁殖的平均催产率为98.0%,平均受精率为90.1%,平均孵化率为88.7%,平均出苗率为87.2%。雌雄比为5.4∶1时,催产率最高,为98.5%;雌雄比为5.7∶1时,受精率最高,为91.2%。说明台湾泥鳅在该地区繁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第1对通用引物扩增美洲型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Nsp2基因(466bp/376bp),第2对引物特异性扩增欧洲型毒株ORF7基因(580bp)。反应条件优化后,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美洲型经典毒株、美洲型变异毒株和欧洲型毒株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3种毒株的基因,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差异在90bp以上便于电泳观察,重组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为1.93×103拷贝。应用该方法检测183份临床疑似病例,结果 PRRSV阳性35份,其中美洲型经典株2份,美洲型变异株31份,欧洲型毒株3份,美洲型变异株和欧洲型毒株混合感染1份。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敏感等优点,对PRRSV 3种毒株的快速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供绿啄木鸟的基础生理、生化指标依据,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的方法对绿啄木鸟雌雄个体血清蛋白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出的绿啄木鸟雌雄个体血清蛋白谱带数分别为13条、10条,电泳迁移率(Rm)为0.33,0.351,0.498处出现的谱带为雌性个体所特有。雌雄个体间血清蛋白谱带分布和蛋白质活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绵羊线粒体基因组SNP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Tetra-primer ARMS)PCR检测方法,选择小尾寒羊线粒体T1112C和C11606T2个SNP,在等位基因特异PCR基础上,根据错配原理设计4条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表明:T1112C位点检测中,所有个体均能扩增出569 bp最长片段的外引物产物(阳性对照),扩增出349 bp片段的个体为野生型,扩增出263 bp片段的个体为突变型。C11606T位点检测中,所有个体均能扩增出572 bp最长片段的外引物产物(阳性对照),扩增出408 bp片段的个体为野生型,扩增出213 bp片段的个体为突变型。在每个线粒体多态位点均检测到野生型和突变型2种基因型,没有发现异质性。应用Tetra-primer ARMS PCR方法,经一次PCR即可判定线粒体SNP位点的基因型,该方法快速、简便,可应用于绵羊线粒体SNP分型。  相似文献   

13.
牙釉质基因鉴定麇鹿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会娟  张林源  王文  孟浩  李凯  高庆华 《野生动物》2012,33(4):177-179,195
性别鉴定是调查野生种群雌雄性比的重要方法,对野生动物种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牙釉质(AMEL)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鉴定动物性别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次试验采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15头糜鹿组织样本,其中11个来自雄性麇鹿鹿茸,4个来自雌性糜鹿静脉血液。对所取样本分别进行基因组DNA提取、AMEL基因片段PCR扩增、纯化、测序。得到了AMEL基因鉴定和实际雌雄性别个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雌性麋鹿产生1条322 bpX带和1条N带,雄性麋鹿则产生322 bpX带和277 bpY带以及1条N带,雄鹿(10/10)和雌鹿(4/4)性别鉴定结果分别都与实际性别符合,所以,使用鹿茸角和血液样本进行AMEL.基因扩增电泳分析可以对糜鹿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4.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玳瑁的遗传多样性。用20个随机引物对中国南海海域玳瑁7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1 351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193条条带。在检测到的193条条带中,多态性条带为6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35.8%,条带大小在200 bp~3 000 bp之间,7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82 9~0.1813,平均遗传距离为0.132 7±0.029 9,表明中国南海海域玳瑁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应加强该区域玳瑁种质资源的保护。采用类平均聚类法(NJTREE)构建了7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子聚类图,表明该7个玳瑁个体没有形成种群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鸟类性染色体连锁基因EE0.6在Z、W染色体上长度的不同,通过选择6对不同的引物,同时设置4种不同的反应条件,分别采用PCR技术对丹顶鹤、黑鹳、琉璃金刚鹦鹉、绯红金刚鹦鹉、鞭苔鹞鹚、戴冕鹤、火烈鸟的Z、W染色体上的EE0.6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某些引物组合能从雄鸟样品中扩增出1条片段(EE0.6Z,190bp),而雌性鸟样品则能扩增出2条片段(EE0.6W和EE0.6Z,分别为250bp和190bp),但4组引物对6种鸟类EE0.6基因的扩增效果不同。证实,利用PCR技术能对鸟类进行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6.
山羊高繁殖力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查找与山羊繁殖力相关的基因,进一步研究繁殖力调控的遗传机制,本研究选用12只冀中山羊,按照其繁殖记录分为高产和低产2组,应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技术,分析了山羊在发情期卵巢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经二次扩增、反式Northern以及半定量PCR验证分析,最终得到4个表达量差异的阳性片段。所得片段经克隆测序提交至GenBank,并进行BLAST分析。结果,4个差异片段中2条为新发现的表达片段,在NCBI中未发现高度同源序列。1条与野猪中获得的克隆片段THY010003E05同源性为81%,但功能未知。另1条差异片段的序列与牛PCNP的m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4%。结果提示,该片段所属基因应属于PCNP基因,结合对其功能的分析结果,推测PCNP可能通过参与卵细胞生成过程中的细胞周期调控影响山羊繁殖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候选基因法对与繁殖性能有关的遗传标记进行筛选,旨在为山羊高产仔数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确切的遗传依据。参考牛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GnRHR基因在波尔山羊以及我国西南地区9个地方山羊品种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同时在川东白山羊、古蔺马羊和贵州白山羊3个群体中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山羊产仔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对引物中只有引物P1扩增片段检测出多态性。对于P1的扩增片段,在不同的山羊品种中检测到AA、GG和AG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GG与AA型相比有一处单碱基突变(154G→A)。AA基因型个体在3个群体中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都显著高于GG和AG基因型个体(P<0.05),GA基因型个体在古蔺马羊中的产羔数显著高于GG型个体(P<0.05),而在其它2个品种中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山羊GnRHR基因的突变与其繁殖性能有关,可能是影响山羊繁殖率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对长春市动植物公园火烈鸟馆舍的84只火烈鸟进行观察,主要针对火烈鸟的行为习性和繁殖育幼以及幼鸟生长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为日后火烈鸟的饲养繁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黑山羊 (10♂ ,2♀ )的基因组DNA性别决定基因 (SRY)进行了体外PCR扩增的研究 ,结果表明适当引物可特异性扩增出雄性个体的性别决定基因片段 (大小约为 185bp) ,而对雌性个体则不能扩增出任何片段 ;研究还利用已筛选出的性别决定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少量的胚胎细胞进行了特异性扩增 ,检测了 2 0枚云南黑山羊的胚胎 ,其中有 5枚胚胎可扩增出约为 185bp的特异性片段。以上结果为山羊胚胎早期性别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检测ActRⅡB基因多态性与河北小尾寒羊脊椎数变异的关系。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小尾寒羊ActRⅡB基因片段,选取不同胸腰椎数表型个体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在扩增片段的85位点发现C/T的单核苷酸突变,该突变引起MspⅠ酶切位点消失。经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在群体中得到3种基因型,即AA、AB和BB型,其中BB基因型为纯合型突变。经过卡方检验,不同表型个体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P0.05)。纯合突变型仅分布在表型为13胸椎6腰椎(T13L6)和T14L5个体中,在T14L5表型个体中频率最高。由结果推断该突变可能对于小尾寒羊第1腰椎变异为第14胸椎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了绵羊该基因内含子4上的一个点突变对小尾寒羊脊椎的发育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