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从而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蓝耳病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防控进行了探讨,以期给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又名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它以妊娠母猪流产、死亡、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炎症,高病死率为特征,防控难度大。  相似文献   

3.
调查表明,2007~2010年间,甘肃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发病猪群表现为高发病率(4年平均为80.14%)、高病死率(4年平均为44.44%),全省14个市州有10个市州发生疫情。2007~201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率为0.63%,病原学监测阳性猪分布在13个市州。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监测结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趋势,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生猪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以生猪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气喘病等为主的生猪疫病,已成为制约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据我市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抽样检测统计及从各乡镇疫情报告点汇报情况看,目前我市98.2%的规模猪场具有猪蓝耳病病原污染的现象,其中蓝耳病疫病流行猪场约占70%。蓝耳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率为18.30%,病死率高达60.59%;随着外地种猪的不断引入,蓝耳病逐步传入并在全市范围内蔓延。2001年上半年我市就暴发流行了以呈现高热、呼吸系统症状、母猪繁殖障碍、发病率高、仔猪死亡率高为…  相似文献   

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是一种以高热、厌食、黄尿、前期皮肤发红、后期耳和体躯皮肤发紫为特征的疫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猪群多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其他致病性病毒病混合感染,猪群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的前提下,一旦出现应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养猪行业的蓬勃发展,众多重大疫病也更加困扰广大养猪户,尤其是以蓝耳病为主的高热病,以其传播快、发病急、危害大、病死率高的特点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当前尽管绝大多数养猪户都进行了蓝耳病的疫苗免疫,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种种因素导致免疫失败,造成巨大损失。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  相似文献   

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PRRSV),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卧地不起、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呕吐、腹式呼吸,大便干燥或腹泻,部分患猪呼吸急促、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发病率50%以上,病死率高达50%~90%,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该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眼睑水肿为主要临床症状,以传播速度快、发病面积广、死亡时间短为主要特征。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在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母猪、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猪蓝耳病虽不属于1类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但如果防控不好,将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影响猪肉消费市场的稳定[1]。  相似文献   

9.
1蓝耳病的防控措施1.1疫苗弱毒苗:单价苗、双价苗;灭活苗(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自家苗)。蓝耳病阳性猪场可根据情况选用双价弱毒苗并配合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或自家苗同时使用,以防止当前高热病的发生。(注:蓝耳病发病期间的  相似文献   

10.
《北方牧业》2007,(17):14-14,15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2006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多地发生猪"高热病"。根据临床症状,曾经怀疑是猪瘟,猪蓝耳病和猪链球菌病等。后经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攻关,查明疫情主要是由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株引起,2007年4月,农业部正式将其确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蓝耳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重组猪α干扰素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疗效.方法:以2016年2月~8月,A、B两家大型养猪场内的,蓝耳病猪作为实验对象,共选择病猪110头,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5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猪α干扰素,连用6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死率3.64%、无法站立率20.00%,低于对照组18.18%、4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对比,观察组体温、抗体S/P低于治疗前、采食量高于治疗前,对照组体温低于治疗前,采食量、抗体S/P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体温、抗体S/P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采食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猪α干扰素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抑制病毒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安徽省规模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状况和免疫抗体水平。[方法]采用抗体阻断ELISA、荧光RT-PCR方法检测了24个猪场的588份血清样本和28个场点的790份组织样品。[结果]高致病性蓝耳病个体抗体免疫合格率为78.1%,群体免疫合格率为75.0%;中型猪场的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7.1%、小型猪场为63.9%。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为28.7%,群体阳性率为75.0%;中型猪场、小型猪场和生猪屠宰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1.7%、19.5%和6%。[结论]2015年安徽省规模猪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抗体免疫合格率较高,但存在带毒现象,建议加强疫病的免疫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4.
<正>猪蓝耳病的传染性很高,仅次于猪瘟,对地区养猪业的影响很大。该病属于接触性传染病,不分猪的种类、年龄和性别都有易感性。猪蓝耳病病毒可使猪的免疫力明显下降,抵抗力明显减弱,甚至可能导致机体免疫机制失效,极易引起各种继发感染而形成猪蓝耳病混染症。不同的猪蓝耳病混染症的症状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病例数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治愈几率非常低。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11):58-59
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目前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06年夏季,我国南方省份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经过专家综合分析和多次复核,确定该病毒是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因,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继续呈点状散发,下半年随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供应量逐步加大,生猪疫情得到有效遏制。7-8月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期,生猪疫情发病率比6月份和去年同期明显下降。10月1日-25日,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29个,发病3608头、死亡710头。与9月相比,分别…  相似文献   

16.
瞿佳铭 《当代畜牧》2013,(24):52-53
笔者介绍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危害,阐述了综合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RT-PCR与PCR方法对四川某规模化发病猪场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圆环2型病原检测,同时运用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该场不同日龄猪群蓝耳病,猪瘟抗体。结果显示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2型,猪瘟阳性率分别为33.3%(12/36),50%(15/30),0(0/8),而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与猪瘟抗体达到有效保护水平率分别为81.8%,79.4%。值得注意的是,在31-50日龄阶段猪群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2型阳性率,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与猪瘟抗体达到有效保护水平率分别为88.9%,83.3%,88.2%,52.6%。结果表明,该猪场主要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与圆环2型混合感染,而高致病性蓝耳病与圆环2型在猪场的存在对猪群猪瘟免疫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民和县峡门等乡镇的生猪进行了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检测,其结果为: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91.5%、猪瘟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89.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79.6%;规模养殖场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91%、猪瘟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94.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88%;散养户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91.9%、猪瘟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86.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为74.4%;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农业部规定的≥70%以上,且规模养殖场免疫抗体高于散养户,表明"三病"的免疫抗体效果好,具有较强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高热病在养猪生产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引起猪高热病的原因较多,大多数人认为主要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引起的,但是副猪嗜血杆菌病也会引起猪高热,其在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生产中,有很多病例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发病率一般在5%~15%,发病猪死亡率达50%,初次发病的猪场,或者与其它疫病如链球菌或蓝耳病混合感染时,病死率可达80%以上,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