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传播性海绵状脑病(或称朊病毒疾病)是一类引起人和动物的神经组织退化的疾病.包括人的震颤病,雅克氏病(CJD),吉斯综合症(GSS)和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以及动物的疯牛病、羊骚痒病。牛海绵状脑病(BSE),又称疯牛病,是牛的一种神经性、渐进性、致死性疾病,病原为朊病毒,是一种无核酸的蛋白性侵染颗粒。动物采食含有朊病毒的肉骨粉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病毒(Prion)是一种不含核酸的蛋白浸染因子,主要引起人和动物中枢神经疾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目前,由其引起的朊病毒病在世界多国发生,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本文就朊病毒的研究历史、朊病毒蛋白、朊病毒复制及其致病机理作了综述,并提出朊病毒研究中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慢性消耗病(CWD)是一种致死的神经性疾病,由异常的朊病毒蛋白引起,感染麇鹿、鹿和驼鹿。该病属于众所周知的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病种。慢性消耗病的检测通常是根据对死亡动物的脑组织进行化验看是否为阳性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物保健》2009,(3):121-121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建立了一种传染性朊病毒疾病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改变两个核酸改变朊蛋白结构可以导致一种致命性的神经系统疾患。该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可以引起慢性消耗性疾病即在鹿和麋鹿发现的传染性朊病毒疾病的朊蛋白变化。这种疾病与牛的牛海绵状脑病和人的Creutzfeldt-Jakob病类似。通过改变朊病毒基因中的两个核酸,  相似文献   

5.
朊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能造成大脑神经细胞的广泛性损伤,最终导致死亡。一些朊病因子在感染部位向大脑入侵时先在淋巴组织中沉积,如在肠道中。对鼠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沉积是必需的,它能使朊病因子有效到达大脑,如果这种在淋巴组织的沉积被阻断,就使疾病的易感性减弱。因此,鉴定在朊病毒到达大脑过程中参与的细胞和分子可以筛选出治疗本病的药物。作者就目前对朊病毒外周传播机理的理解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痒病又称慢性传染性脑炎,又名“驴跑病”、“瘙痒病”或“震颤病”,是由痒病朊病毒引起的成年绵羊(也可见于山羊)的一种缓慢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诊特征是潜伏期特别长,患病动物共济失调,皮肤剧痒,精神萎顿,麻痹,衰弱,瘫痪,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7.
羊痒病是一种由朊病毒引起的成年绵羊(也可见于山羊)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对羊痒病的病原(朊病毒)、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类型鉴别等诊断要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朊病毒疾病是一组表现为散发性、家族性及传播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新型传染病,其致病因子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称之为朊蛋白(Prion protein),简称PrP。细胞膜表面正常蛋白PrP^c的构象改变、聚集并在脑组织沉积,是Prion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朊病毒是一个超出经典病毒学和生物学的全新概念。1982年,美国生理学家Prusiner经过大量试验,突破经典病毒学理论提出了朊病毒概念,认为绵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构的蛋白质浸染颗粒,并将其称为朊病毒蛋白(PrP)。朊病毒是医学生物学领域中至今尚未彻底弄清、与病毒和类病毒都很不相同的一种蛋白质浸染颗粒。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报道的哺乳动物朊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了25只东北虎的朊病毒基因,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的东北虎朊病毒基因片段为402bp,编码134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7%。共发现了4个核苷酸多态性(T423C,A501G,C511A,A610G),其中C511A和A610G的碱基突变导致K171Q和A204T氨基酸的变异。与已报道的猫、貂、绵羊、鼠和犬等哺乳动物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与猫(AF003087,97.3%)和绵羊(97.3%)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