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奶牛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右侧腹底,中线偏右.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肋弓之间.向前可扩张到网胃和膈肌,向后可扩张到最后肋骨或进入左侧腰旁窝.  相似文献   

2.
张建岳 《青海畜牧业》2004,(3):31-31,23
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腹膜炎、重瓣胃阻塞、真胃炎、真胃溃疡、真胃阻塞、真胃变位、急性瘤胃酸中毒、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等为牛常见的前胃与真胃疾病,在临床上要占整个牛病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3.
奶牛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右侧腹底、正中线偏右。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真胃形成机械性转移,是消化道梗阻的综合病症。按变位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据报道,真胃变位85%~88%在左侧。左方变位时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嵌留在瘤胃与左腹壁之间。  相似文献   

4.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弓之间.向前可扩张到网胃和膈肌,向后可扩张到最后肋骨或进入左侧腰旁窝.据报道,真胃移位约85%~88%在左侧,发病率为1.22%~2.5%[1].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消化紊乱.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真胃变位发病高峰是产后30天内;肥胖高产牛多发;冬季发病率高。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右侧腹底,正中线偏右。奶牛真胃变位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笔者所在牛场做了6例真胃左方变位手术,成功4例,治愈率达到66%,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1发病原因1.1牛场饲喂的谷物饲料包括玉米和玉米青贮,因此从瘤胃进入真胃的流动量增多,引起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高,抑制真胃的运动,真胃产生了大量的气体。由于真胃内含有大量的气体,胃大弯向上扩张,真胃就容易向上移到瘤胃前囊和网胃之间,最  相似文献   

6.
真胃变位是奶牛的常发病,是真胃左方移位和右方扭转两种病变的总称。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腹腔的左侧,至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称为左方移位。真胃仍在右侧腹腔内,逆时针扭转转到瓣胃的前上方,位于网胃与膈肌之间,或者顺时针扭转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又称真胃扭转。  相似文献   

7.
饲养好犊牛的主要目的是,使其消化道器官功能得到充分发育,减少腹泻的发生,提高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降低死亡率,为向育成牛阶段过渡打好基础。1犊牛的消化生理特性牛的胃可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真胃四部分。初生犊牛的瘤胃在整个复胃体积中,所占比例只有25%,而网胃,瓣胃和真胃的体积所占比例迅速增加。成年牛瘤胃的体积约占整个复胃体积的80%。而真胃的体积只占8%左右。瘤胃是饲料微生物发酵的重要器官,瘤胃发育的程度对于牛今后的消化  相似文献   

8.
反刍兽的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真胃4部分组成,只有真胃才相当其他动物的胃,而其余各部称前胃。反刍兽的前胃疾病包括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瘤胃酸中毒、瓣胃阻塞及创伤性网胃炎等。每个前胃病除具有各自的临症特点外,还都具有共同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科苑采撷     
犊牛3周龄以内.其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不具备消化功能.也没有微生物和纤毛虫存在.只能依靠乳汁进入真胃(皱胃)供吸收利用.如果这时喂给草料.会加重瘤胃、网胃、瓣胃的负担,引起发病。如果喂草料过晚.其胃肠长期依赖乳汁.前胃得不到锻炼.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相似文献   

10.
李晓双 《北方牧业》2007,(12):21-21
<正>犊牛初生时,其瘤胃、网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备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没有微生物和纤毛虫存在,只能靠吃乳汁进入真胃供吸收利用。如果这时喂给草料,会加重犊牛瘤胃、网胃、瓣胃的负担,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11.
正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摄入、消化代谢和转化利用与生产和生命活动相互关系对饲养反刍动物意义十分重大。用单胃动物的营养观点指导反刍动物的饲养,难免造成饲养管理不当。反刍动物具有四个胃,依次为瘤胃、网胃(蜂窝胃)、瓣胃和皱胃(真胃)。前三个称谓前胃,皱胃相当于单胃动物的胃,具有胃腺。前胃的一部分则不具有胃腺,前两个胃室(瘤胃和网胃)将食物软化,特别是利用共  相似文献   

12.
奶牛真胃移位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石测腹底,正中线偏右。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肋弓之间,向前可延伸到网胃和隔肌,向后可延伸到最后肋骨或进入左侧腰窝旁。 1病因调查 1.1发病与产奶量的关系我场牛奶产量逐步提高,该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1.2发病与精饲料喂量的关系精料喂量与发病呈正相关,表现为精料喂量多,发病也多。我场成母牛精料喂量是以奶换料,即奶产量越高,精料喂量就越大。 1.3发病与分娩的关系分娩后 1~ 8天发生该病占 64.28%,分娩后 1~ 10个月发病占 28.57%,也有产前 20天发病的 (…  相似文献   

13.
正牛真胃变位是指牛的真胃正常位置发生改变(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本病是牛的常发病,特别高产乳牛发病多。左方变位,是真胃由右下腹部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其扭转程度较轻,进展较慢,临床症状较轻,不易诊断。右方变位又称真胃扭转,是真胃向右后上方呈顺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的后方,从而将真胃置于肝区后的右腹壁与饥窝之间(右后上方变位),或者向右前方呈逆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上方,从而将真胃置于网胃和膈之间(右前方  相似文献   

14.
<正>牛、羊等反刍家畜消化道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有一个由四个形态学上明显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完整的胃,即由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腺胃)、皱胃(真胃)组成。瘤胃是第一大胃,它是整个胃中最大的部分,占胃总容积的80%左右。而且瘤胃内含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15.
<正>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侧肋弓之间。前方可扩张到网胃和膈肌,后方可扩张到最后肋骨或进入左侧腰旁窝。真胃移位95%左右在左侧,其临床特征是慢性消化机能紊乱。近几年随着奶牛饲养业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使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真胃左方变位高于右方变位,且百分之九十发病于一、二胎次,通过手术治疗,除因腹壁  相似文献   

16.
1急性前胃弛缓 急性前胃弛缓(Acute Atony of Fores Tomach)。网胃、瘤胃、瓣胃及皱胃构成了反刍动物的胃器官.无腺体。前胃由网胃、瘤胃、瓣胃组成,其中网胃很小,瘤胃很大,皱胃发挥分泌胃液的作用。有50%-85%的饲料中能被消化的干物质在瘤胃里面进行消化,所以,瘤胃的作用很大。反刍胃的前胃疾病是多发的,这种疾病影响牛的健康。前胃收缩无力是前胃弛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与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胃、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固体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长,小奶牛便可利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观察到2~4月龄的小牛反刍,即可断定瘤胃已具有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羊不同消化道部位的生长模型,获得其总体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中外文数据平台,检索建库至2022年10月期间包含羊瘤胃、网胃、瓣胃、真胃、小肠和大肠重量的中英文文献,共获得相关文献6 589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保留文献183篇,提取关于羊年龄、体重、瘤胃重、网胃重、瓣胃重、真胃重、小肠重和大肠重的数据分别为735、635、534、373、460、464、431、262条,使用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Meta分析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对羊的瘤胃、网胃、瓣胃、真胃、小肠、大肠的拟合度(R2)分别为0.64、0.66、0.65、0.56、0.51、0.54(P<0.05);由所获得Gompertz模型可知,羊的瘤胃、网胃、瓣胃、真胃、小肠、大肠生长拐点日龄和拐点体重分别是(60.84 d,259.97 g)、(70.43 d,47.57 g)、(92.25 d,49.67 g)、(62.65 d,76.49 g)、(25.65 d,240.24 g)、(59.01 d,221.41 g)...  相似文献   

19.
1尽早饲喂固体食物 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与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胃、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固体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长,小奶牛便可利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观察到2~4月龄的小牛反刍,即可断定瘤胃已具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在犊牛的饲养过程中,喂草料过早过晚,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利。犊牛到3周龄时开始喂草料最适宜。因为牛犊初生不久(3周龄以内),其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都很小很幼嫩,不具备消化草料的功能,也没有微生物和纤毛虫存在,只能靠吃乳汁进入真胃(皱胃)供吸收利用。如果此时喂给草料,会加重犊牛前胃(瘤胃、网胃、瓣胃)的负担,引发疾病。如果喂草料过晚,其胃肠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