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玉米-豆粕型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从断奶到出栏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仔猪断奶后至出栏全期日增重提高9.6%,饲料消耗降低1.4%,料肉比降低5.4%。  相似文献   

2.
非淀粉多糖酶对仔猪早期生产性能和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10头母猪生产的100多头仔猪 ,研究了玉米—豆粕型仔猪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仔猪早期生长性能和消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中添加120g/t非淀粉多糖酶。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使断奶仔猪蛋白质消化率提高9.67 %(P<0.05) ,有机物消化率提高15.40 %(P<0.05) ;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仔猪断奶前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但对断奶后0~14天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0.40 %(P<0.05) ,提高窝重17.65 %(P<0.05)。试验结果同时提示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有效地缓解仔猪断奶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玉米-豆粕型日粮的非淀粉多糖(NSP)种类与含量,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的理论依据以及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豆粕日粮养分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养分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酶制剂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但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尚存在争议,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饲粮类型和猪的日龄。有关非淀粉多糖酶在猪麦类–豆粕型饲粮中应用的文献较多,效果较稳定;而非淀粉多糖酶在玉米–豆粕型断奶仔猪饲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120头平均体重为(8.1±0.2)kg的PIC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5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对照基础日粮+100g/t非淀粉多糖酶Ⅰ)、试验2组(对照基础日粮+100g/t非淀粉多糖酶Ⅱ)、试验3组(对照基础日粮+150g/t非淀粉多糖酶Ⅱ)、试验4组(对照基础日粮+200g/t非淀粉多糖酶Ⅱ)。结果表明:复合酶Ⅱ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粗脂肪、粗纤维、钙、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6.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豆粕为基础日粮,研究在正常能量和低能量水平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代谢能、粗蛋白、氨基酸、粗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表观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将4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正对照组、负对照及试验1、2组。结果表明:在正常能量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显著提高1~21、1~42日龄肉仔鸡的日增重(P<0.05),降低22~24、1~42日龄饲料增重比(P<0.05),能显著提高肉鸡的能量、粗蛋白、氨基酸、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P<0.05);在负对照组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肉鸡的生长性能、能量的代谢率达到正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 8 8 8只艾维因肉仔鸡为试验动物 ,研究添加非淀粉多糖酶 (40 0mg/kg)和植酸酶 (30 0mg/kg)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 -菜粕 -豆粕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 (减少 1.4 %AME)和植酸酶(减少 0 .0 8%非植酸磷 ) ,甚至再减少 0 .0 1%赖氨酸 ,都不会显著影响肉仔鸡 4 2日龄体重 (P >0 .0 5 ) ,但饲料转化率得到改善 ,死亡率降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AME和TME(P >0 .0 5 )和氮沉积量和氮表观消化率 (P >0 .0 5 )。非淀粉多糖酶对总磷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但同时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 (减少 0 .0 8%非植酸磷 ) ,可显著提高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分别为 16和 16 .1个百分点 (P <0 .0 5 )。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豆粕为基础日粮,研究在正常能量水平日粮和低能量水平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十二指肠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将400只1 d 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即正对照组、负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能量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显著提高血清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及T3的含量(P<0.05),降低了尿素氮浓度和T4水平(P<0.05),提高了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P<0.05),但生长激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负对照组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试验2组降低了尿素氮浓度(P<0.05),且略低于正对照组水平,而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达到正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9.
饲料加工过程中非淀粉多糖酶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含非淀粉多糖酶小麦型饲料进行制粒加工,测定饲料还原糖及纤维素的含量,探讨了非淀粉多糖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对还原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的催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小麦型饲料在制粒过程中,还原糖增加17.76%(P0.01),半纤维素下降1.41个百分点(P0.01)、纤维素下降0.44个百分点(P0.05)。而无酶饲料在制粒过程中还原糖、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敖翔  范明东  周婷  何健 《养猪》2019,(4):12-14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7.22±0.2)kg的15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组:1)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负对照组,饲喂低营养水平饲粮;3)非淀粉多糖酶组,在负对照组饲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500 g/t。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断奶仔猪。预试期3 d,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正对照和负对照组相比,非淀粉多糖酶组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与负对照组相比,非淀粉多糖酶组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氮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总之,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在低能量水平饲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降低了料重比。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通过指示剂法研究非淀粉多糖型复合酶制剂对早期生长猪玉米-豆粕型日粮常规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9头体质量30 kg左右的生长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日粮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00 g/t复合酶,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00 g/t复合酶。试验结果表明猪玉米-豆粕日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饲料常规养分中的粗灰分、粗蛋白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粗脂肪的消化率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对粗纤维的消化率有极显著提高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饲料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酶制剂被应用到各种饲料生产行业中,而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就是其中之一。非淀粉多糖(NSP)是构成饲料纤维的主要成分,而大部分的纤维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包裹在细胞壁内,抑制动物正常的消化功能,阻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导致日粮养分利用率和饲养效益降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将这些NSP去除,使细胞壁释放出营养物质,进而提高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动物各方面的生产性能。因此,深入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对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对断奶仔猪的影响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非淀粉多糖(NSP)真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用56只平均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5期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或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强饲饲料,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非淀粉多糖真代谢率。结果表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不可溶性NSP(INSP)、可溶性NSP(SNSP)以及总NSP(TNSP)的真代谢率。加酶后,玉米、玉米胚芽粕、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饲料及DDGS(国产)中的INSP真代谢率较加酶前显著提高(P0.05),玉米、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粉(江苏徐州、吉林松原)、玉米蛋白饲料、DDGS(国产、进口)和玉米糖渣(山东沛县)的SNSP真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就TNSP而言,加酶后,玉米、喷浆玉米皮(山东济宁)、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粉(吉林松原)、玉米蛋白饲料、DDGS(国产)和玉米糖渣(山东沛县、江苏徐州)的TNSP真代谢率较加酶前分别提高了25.94%(P0.001)、16.90%(P0.05)、15.24%(P0.05)、13.02%(P0.01)、27.05%(P0.05)、17.36%(P0.01)、12.70%(P0.01)以及13.87%(P0.05)。由此可知,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非淀粉多糖真代谢率,改善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7,(15):40-43
试验旨在研究在低能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含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选取720只1日龄Cobb肉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为正对照(常规营养水平)、负对照(代谢能较正对照降低836 k J/kg)和试验组(负对照+20 g/t复合非淀粉多糖酶)3种日粮。试验期为42 d,分前(1~21 d)后(22~42 d)两期进行。结果表明:正对照组平均增重和料肉比均显著优于负对照组(P0.05),前期的日采食量也显著优于负对照组(P0.05)。试验组全期料肉比显著优于负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物质消化率、氮消化率和回肠消化能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且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也显著优于负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低能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干物质、氮和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中性蛋白酶、0.1%非淀粉多糖酶和0.3%包衣复合酶,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饲喂体重为(223.75±22)g的日本品系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28 d,探讨三种酶制剂对温室养殖的中华鳖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2%中性蛋白酶饲料组的中华鳖增重率、饲料系数明显优于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饲料系数降低0.14,增重率增加5.34个百分点;0.1%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0.1,中华鳖增重率与对照组相当;0.03%包衣复合酶饲料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当,中华鳖的增重率比对照组低1.74个百分点;在每只中华鳖日摄食量方面,0.02%中性蛋白酶饲料组和0.1%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的效果较好,0.03%包衣复合酶饲料组次之,但都与对照组无显著性相关(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02%中性蛋白酶能有效提高中华鳖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饲养和屠宰试验研究了用大米代替玉米生产袋装流质饲料的可行性以及流质饲料对早期断奶仔猪消化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方可用大米代替玉米生产早期断奶仔猪袋装流质饲料,大米-大豆型流质饲料可降低胃内pH值并提高消化道内蛋白酶活力,大米-大豆型流质饲料组仔猪全期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玉米-豆粕型日粮组相比分别提高14.22%和8.93%,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如何进一步延长早期断奶仔猪袋装流质饲料的保质期和防止大米淀粉的返生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通过玉米和小麦与豆粕和菜籽粕营养成分的研究,分析研究玉米或小麦型日粮中添加菜籽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粪中菌群数量的影响。选取(21±1)d杜×长×大断奶仔猪480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各组分别饲喂以玉米-豆粕、玉米-菜籽粕(20%菜籽粕替代豆粕)、小麦-豆粕和小麦-菜籽粕(20%菜籽粕替代豆粕)的日粮,试验共进行4周。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对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仔猪断奶后1~14 d,小麦-菜籽粕型日粮组耗料增重比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日粮组(P0.05);仔猪断奶后15~28 d,玉米-豆粕型日粮组能量和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小麦型日粮组相比,玉米型日粮组显著提高了粪中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含量(P0.05),但小麦型日粮组粪中梭状芽胞杆菌含量表现为最高(P0.05)。结果表明:玉米或小麦型日粮中添加20%菜籽粕替代豆粕可提高断奶仔猪饲料利用率,蛋白质和能量消化率及粪中微生物菌群的表达量,对仔猪日采食量和日增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响应面法优化筛选6种非淀粉多糖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果胶酶)添加于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最优组合酶谱。采用第3代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进行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每个水平设5个重复,以还原糖释放量(RS)和干物质消化率提高值(IDMD)为评价指标,确定单酶的最佳添加量;据此结果,进一步利用软件Design-Expert 8.06 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6因子3水平L_(54)(3~6)试验,对6种单酶进行复配组合,以RS和IDMD为响应值,确定6种单酶的最佳组合酶谱。结果表明:在1~3周龄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优选出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酶谱为木聚糖酶11.40 U/g、β-葡聚糖酶3.76 U/g、纤维素酶8.52 U/g、β-甘露聚糖酶8.19 U/g、α-半乳糖苷酶6.24 U/g、果胶酶1.60 U/g,该酶谱催化反应的RS和IDMD分别为9.71 mg/g和2.86%;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RS和IDMD分别为9.59 mg/g和2.81%,与理论最优值的误差分别为1.24%和1.75%,表明所得酶谱能反映出对RS和IDMD的较好结果。在4~6周龄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优选出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酶谱为木聚糖酶11.90 U/g、β-葡聚糖酶5.26 U/g、纤维素酶8.32 U/g、β-甘露聚糖酶7.96 U/g、α-半乳糖苷酶6.29 U/g、果胶酶6.17 U/g,该酶谱催化反应的RS和IDMD分别为10.45 mg/g和2.95%;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RS和IDMD分别为10.34 mg/g和2.92%,与理论最优值的误差分别为1.05%和1.02%,表明所得酶谱能反映出对RS和IDMD的较好结果。综上所述,1~3周龄肉鸡饲粮6种非淀粉多糖酶最佳酶谱是木聚糖酶11.40 U/g、β-葡聚糖酶3.76 U/g、纤维素酶8.52 U/g、β-甘露聚糖酶8.19 U/g、α-半乳糖苷酶6.24 U/g、果胶酶1.60 U/g;4~6周龄肉鸡饲粮6种非淀粉多糖酶最佳酶谱是木聚糖酶11.90 U/g、β-葡聚糖酶5.26 U/g、纤维素酶8.32 U/g、β-甘露聚糖酶7.96 U/g、α-半乳糖苷酶6.29 U/g、果胶酶6.17 U/g。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玉米加工副产品和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畜禽饲料配方中得到精准应用,试验选用56只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3期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以及其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饲粮,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代谢能及能量代谢率。结果表明: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除3种玉米蛋白粉和2种玉米糖渣高于玉米外,其他均低于玉米。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AME和TME预测方程分别为:AME=3.322 1+0.704 2GE-0.521 3CF(R2=0.893 9),TME=25.697 6+0.742 5GE-0.426 2CF-0.252 2DM(R2=0.919 4);加酶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能量表观代谢率及真代谢率以不喷浆玉米皮最低,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质(CP)55%]最高。添加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能量表观代谢率提高了0.82%~3.32%,能量真代谢率提高了0.78%~3.00%,AME提高了0.82%~3.32%,TME提高了0.98%~2.94%;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AME与TME的有效营养改进值范围均为0.19~0.25 MJ/kg,其中以玉米麸质饲料最高,玉米最低。由此可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能量利用率,改善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能量效价。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21,(2)
非淀粉多糖酶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等,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降解饲料中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非淀粉多糖,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文章从繁殖母猪、断奶仔猪、肥育猪3个方面综述了饲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