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产粮食所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农艺措施尚不能通过机械化手段加以实现。要使农民大幅增产增收,需要不断提高农艺与农机的结合水平。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将先进的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农机办预计,今年秋粮收获后,山东省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基本实现玉米收获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省份。据了解,山东省秋粮以玉米为主,2010年种植面积为4275万亩,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一半以上,玉米产量和粮食总产均居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以及农业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现行粮食生产中,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开拓创新,不断创新农机与农艺结合新方法,推进三农持续发展。2012年年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梨树县的县情,创造性的提出了"二个方式"转变农村工作新思路,以此推进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二个方式"转变是指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营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二个方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技术结合,二者相互适应并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整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近年来,农艺和农机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只有农机与农艺同步发展,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业。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依据农业生产实践出发,处理好农机与农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两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形成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新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规模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机工作以创建现代农机标准化管理创优达标活动为目标,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机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机管护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狠抓农机工人素质,加强农机标准化培训,强化农机生产作业质量标准,保证了全年农业生产农艺措施的实施,实现全年粮食总产新高。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里下河地区位于老通杨河以北,串杨河以西。北与东台、西与泰县毗邻,共15个公社,一个场,208个大队,1983个生产队。有8.2万多农户,30.88万多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力11万多个。耕地面积39.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38.35%。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1.2亩。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三麦、棉花和油菜,是我县重点粮棉产区。1979年粮食总产2.82亿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41.39%。棉花总产16.2万担,占全县棉花总产的40.88%。多种经营有养猪、养蚕、养鱼等。79年桑园面积13504亩,占这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吉林省2005—201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其机具数量、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数据的变化,从经济、社会、生态角度对吉林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应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增多,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提高了农业生产各环节和综合机械化水平,推动了农机化服务组织和规模经营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改变,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改变土壤结构的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重点。随着国家对购机补贴资金的不断增加,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机具数量不断增加,也随之出现了“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以及联系业务难、收取作业费难等一些新的问题。近年来,同心县农机部门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宗旨,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向。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6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农业机械技术在各地得到普及,农机使用率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机进入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机推广部门也充分发挥作用,对农民开展农机应用培训,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业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农艺农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农艺农机融合的相关策略,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农艺农机融合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河北省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历程及当前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现状,提出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同时指出农机与农艺结合要因时因事而异,从农民需求、地形地势需要、农民购买力、种植品种等方面考虑,建立有利于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香蕉生产机械化的农机与农艺结合,按照耕、种、管、收、运等关键作业过程的要求,设计和实践了配套简易机械化栽培的香蕉宽窄行种植模式,有效实现了香蕉园从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作业,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间,提高通风透光性和光能利用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减少劳力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量和品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牧业装备制造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提高国产高品质饲草全程机械化设备的技术和质量,来推动草地农业的发展。本文从草地农业及其与饲草机械的关系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归纳出限制草地农业发展的因素以及提高草地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对策,指出靠引进技术解决不了我国地域广泛、种植农艺差异大和作物品种繁多对高品质饲草制备装备的需求,明确了将农机与农艺结合,自主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品质饲草制备机械才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新疆畜牧业》2008,(6):I0003-I0003
新疆奇台县位于天山北麓,准格尔沙漠南缘,是粮食生产大县,同时也是畜牧业生产大县。全县有13个民族20万人,总面积1.93万km^2,耕地面积10.67万hm^2,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年粮食总产3.5亿kg以上,每年可产农作物秸秆饲料140万t;全县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积49.13万hm^2,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优势。全县养殖区域特色明显,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1978年开始,在北京市房山县窦店大队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试验基点,7年来,从改革粮食作物的种植制度入手,建立小麦、玉米1年2熟2茬平作机械化耕作栽培体系,大幅度促进了粮食生产,促进了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1977年粮食亩产只有767斤,1993年增加到1600斤,总产达650万斤,翻了一番。1983年向国家交售肉食品  相似文献   

15.
卜轶彪 《猪业科学》2011,28(1):40-42
1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供需基本平衡,收购价格继续提高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4641万t。这意味着,自2004年以来我国已连续7年粮食丰收,而且2007年以来连续4年粮食总产超过万亿斤。其中,夏粮总产量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县是省地首、批确认的蚕茧商品基地之一。1988年全县发种15万多张,总产茧317.5万公斤。与1985年相比,发种增加5.7万张,蚕茧总产增加52万多公斤,增长19.8%。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县在遭受了1983年秋季特大水灾的袭击后,全县人民积极恢复蚕桑生产。经过多方努力,1984年蚕茧又获丰收。全县发种61133张,生产蚕茧3022700斤。发种量虽比83年减少5544张,但总产增加。平均张产茧49.9斤,较83年高4.1斤。春蚕发种减少6493张,总产茧减少232500斤;夏秋蚕发种增加  相似文献   

18.
海盐县的蚕茧生产居浙江省第5位,蚕茧生产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近年的春茧生产中该县以保证张产增总产、提高质量增效益为中心,不断创新蚕业科技,强化服务功能,有效地促进了春茧产质量的全面提高。2005年全县饲养春蚕50624张,平均张产50.36kg,总产茧2549.2t,不仅实现了蚕种增、张产增、总产增、收入增,而且创造了张产茧、张种收入超历史纪录;2006年全县饲养的53082张春种,平均张产茧又达到了50.14kg,总产茧2661.32t,实现了春茧连年夺高产。  相似文献   

19.
1 沈丘县基本情况 沈丘县位于豫皖交界处,居颍水中游,境内5条省道纵横交错,漯阜铁路、南洛高速横贯东西,沙河航运通江达海,是周口市的东大门,也是豫东南和皖西北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全县114万亩耕地,总人口128万人,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2013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84.7万吨,夏粮总产50.4万吨,秸秆总产80万吨。  相似文献   

20.
<正>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全县总面积1242平方千米,耕地118万亩,辖17个镇、7个管区,337个村,总人口81万,其中农业人口62万,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1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7亿斤左右,全县草山草坡总面积16.9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豆类植物等。年提供农作物秸秆35万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发展养羊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富平县养殖奶山羊历史悠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