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56 d的生长试验确定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对苏氨酸的需求量。试验设计了6种以酪蛋白、明胶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质源的等氮等能纯化饲料,通过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得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为饲料干物质的0.86%(对照,无外源苏氨酸)、1.24%、1.61%、2.04%、2.42%、2.81%。选取初始体重为(0.36±0.00) 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幼蟹。结果表明:随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升高,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先升高后降低,在苏氨酸含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61%时,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且此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且该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86%、1.24%、2.42%和2.81%组(P<0.05),消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0.05)。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对幼蟹的成活率及体成分无显著影响( P>0.05)。幼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均随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分别在苏氨酸含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61%、1.61%和2.42%时达到最大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回归模型分析,得到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求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59%(饲料蛋白质的3.98%)。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评估3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对小麦秸秆体外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将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以0、1、3、5和7 mol/L的浓度加入到瘤胃液中,厌氧培养72 h后,测定瘤胃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浓度,以及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性。结果 :缬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挥发性脂肪酸总量(P 0.05),但无显著线性升高效应(P 0.05)。支链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3种支链氨基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 0.05)。随着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加入,乙酸和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 0.05),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 0.05),同时随着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降低(P 0.05)。与此同时,异丁酸浓度随着缬氨酸和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 0.05),而异戊酸浓度随亮氨酸或异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 0.05)。缬氨酸或异亮氨酸浓度在1 mmol/L时,对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能力最大。结论 :添加低浓度(1 mmo/L)的缬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可使小麦秸秆的体外发酵产生较高的挥发性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支链氨基酸(BCAAs)对奶牛胰腺消化酶分泌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该研究利用体外组织块培养的方法设计2个试验:试验1采集5头荷斯坦奶牛胰腺组织,切成小块并置于分别含有不同浓度的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或缬氨酸(Val)的Krebs Ringer bicarbonate buffer(KRB)溶液中,3种氨基酸的浓度梯度分别为0、2.62、5.24和10.48 mg/mL,每个处理5个重复,培养60 min后取胰腺组织和KRB培养液,测定消化酶浓度;试验2采用2×2×2试验设计,亮氨酸、异亮氨酸或缬氨酸浓度分别为0和5.24 mg/mL,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培养时间为60 min,培养后收集胰腺组织和KRB培养液。结果表明:(1)亮氨酸显著增加组织中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显著增加了组织释放α-淀粉酶的活性(P0.05),异亮氨酸显著增加了组织中糜蛋白酶活性(P0.05);(2)3种BCAAs对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没有交互作用(P0.05),对脂肪酶活性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综合上述结果,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可影响奶牛离体胰腺组织分泌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功能,3种BCAAs之间不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稀释海水条件下,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0、0.3%、0.6%、0.9%、1.2%、1.5%、1.8%的钾;用7种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12周。试验结果表明:0.6%组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相似,饲料钾离子水平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P0.05)。体钾含量先随饲料钾离子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饲料钾离子添加量达到0.9%以上时,体钾含量不再升高。随饲料钾水平的升高,体脂肪含量显著下降,但饲料钾水平不影响虾体水分和蛋白含量,0.3%、0.6%、0.9%组体灰分显著高于其它组。消化酶活力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6%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组。血细胞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酚氧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料钾添加量达0.6%时,血细胞总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不受饲料钾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饲料中脂肪和虾青素水平对血鹦鹉鱼体色和肝脏免疫酶及相关酶活力的影响,采用2×2因素试验设计,用豆油调节饲料脂肪水平,同时添加虾青素,配制4组试验饲料,分别为低脂无虾青素(LL-NA)、低脂高虾青素(LL-HA)、高脂无虾青素(HL-NA)、高脂高虾青素(HL-HA)。以初始体质量为(15.72±2.63) g的血鹦鹉鱼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4组饲料,21 d后检测其体表L*值(亮度值),测定其肝脏抗氧化和部分免疫相关酶活力及虾青素沉积量。结果表明:脂肪和虾青素交互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力存在显著影响(P0.05),SOD活力会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增强,随着虾青素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GOT和GPT活力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且均在LL-HA一组达到最大。脂肪和虾青素的交互作用对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溶菌酶(Lysozyme,LZM)活力存在显著影响(P0.05),AKP、ACP、LZM活力在LL-HA一组达到最大。脂肪和虾青素的交互作用对虾青素沉积量存在显著影响,在LL-HA组沉积量最大。脂肪和虾青素的交互作用对L*值无显著影响(P0.05),亮度值L*随虾青素含量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大规格花鲈饲料缬氨酸的需求量。配制饲料缬氨酸水平为1.12%、1.54%、6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饲料缬氨酸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点在1.96%组。摄食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随饲料缬氨酸的增加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饲料缬氨酸水平对鱼体组成及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随饲料缬氨酸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大规格花鲈饲料缬氨酸的需求量为2.14%~2.17%饲料干物质(5.07%~5.14%饲料蛋白)。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评估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常规营养组成、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以鱼粉、豆粕作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0.0%,粗脂肪含量约为7.5%)的试验饲料,其实测缬氨酸含量(干物质基础)分别为1.56%、1.64%、1.72%、1.82%、1.90%、1.96%。选择体重在0.3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结果表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饲料效率均随着饲料中缬氨酸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并均在缬氨酸含量为1.82%时达到最大。全虾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72%时达到最高,进一步提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96%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缬氨酸含量为1.56%和1.72%时( P<0.05);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全虾和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均出现在缬氨酸含量最高组(缬氨酸含量为1.96%的组),而肌肉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出现在缬氨酸含量为1.90%的组,且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在缬氨酸含量为1.90%时达到最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肝胰腺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未产生显著影响( P>0.05)。以增重率为判定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到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79%(占饲料蛋白质的4.48%),考虑到晶体氨基酸在海水中的溶失,以缬氨酸在海水中浸泡30 min内的溶失率为16.81%计,核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53%(占饲料蛋白质的3.83%)。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8~12周龄肉兔缬氨酸(Val)和异亮氨酸(Ile)的需要量及其与赖氨酸(Lys)的适宜比例。试验采用4×3因子设计,4个Val水平分别为0.51%、0.65%、0.69%和0.73%,3个Ile水平分别为0.57%、0.61%、0.65%。选择平均体重(2 235.75±45.10)g可做种用的新西兰肉兔96只,随机分为1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主效应分析表明,饲粮Val水平极显著影响肉兔平均日增重(ADG)(P<0.01),以0.69%Val组ADG最大;ADG随Ile水平的增加而增加,0.65%Ile组ADG最大。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0.69%Val和0.61%Ile组ADG最大,但与0.69%Val和0.65%Ile、0.65%Val和0.65%Ile、0.73%Val和0.61%及0.73%Val和0.65%Ile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Val与Ile的互做对ADG、ADFI和F/G的影响不显著(P>0.05)。3)血清尿素氮含量以0.69%Val和0.61%Ile组最低,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以0.69%Val和0.61%Ile添加水平较适宜,其实测值与估计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66%和0.56%;Lys、Val和Ile三者的比例为1.00∶0.83∶0.70。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10):1-4
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探讨了饲料中N-氨甲酰谷氨酸(NCG)(0%、0.04%、0.08%、0.12%、0.16%和1.0%)对中间球海胆成胆生长、性腺发育、消化酶活力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每种饲料随机投喂3组海胆[初始体重:(62.0±1.4)g],试验周期56 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NCG并未显著影响海胆成胆的成活率、生长速率和消化酶活力,但却显著提高了海胆的性腺指数和抗氧化酶活力。随着饲料中NCG添加水平的升高,海胆性腺指数呈先显著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NCG添加量为0.12%时海胆性腺指数最高(14.76%),与0.16%处理组(12.75%)和1.0%处理组(13.09%)的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NCG未添加组和低水平添加组(7.67%~9.46%)(P0.05)。随着饲料中NCG添加水平的升高,海胆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先显著升高后趋于平稳,并分别在0.12%和0.16%时具有最大SOD和CAT活力值,显著高于NCG未添加处理组(P0.05)。综上,海胆成胆促熟期间饲料中NCG的适宜添加量为0.12%~0.16%饲料干物质。  相似文献   

10.
将6种中草药及维生素C配伍后混合粉碎,按1%、2%、3%和4%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饲喂刺参24 d,以基础饲料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7、10、14、18、24天测内脏组织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表明:投喂期内,随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免疫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试验组NOS、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0、14、18、24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AKP、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0、14、18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添加量及饲喂时间综合考虑,饲料中添加2%~3%中草药复方添加剂,投喂14~18 d可使刺参免疫相关酶的活力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试验探讨大米蛋白粉替代黄鳝专用商品饲料对黄鳝生长及转氨酶、脂肪代谢酶等指标的影响。对照组饲料中冰鲜鱼与商品饲料各占1/2重,4种试验组饲料中,大米蛋白粉分别替代25%、50%、75%、100%的商品饲料。结果显示,各组黄鳝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大米蛋白粉替代比例增加,黄鳝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因此,从生长效果考虑,大米蛋白粉替代商品饲料的比例应低于25%。随着大米蛋白粉替代比例的增加,血清葡萄糖含量不断上升,谷草转氨酶活力下降;γ-谷氨酰转肽酶与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50%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肝脏脂蛋白酶、肝脂酶以及总脂酶活力呈抛物线变化,在50%或75%替代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在100%替代时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水平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主要免疫酶活力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0.33±0.00)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投喂含0、250、500、1000 mg/kg低聚木糖的四种饲料。养殖42 d,随后进行24 h氨氮胁迫试验,测定其生长指标,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溶菌酶(LZM)、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低聚木糖水平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P> 0.05)。养殖试验结束后,250 mg/kg组和1000 mg/kg组中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0 mg/kg组(P <0.05),且分别高于对照组109.09%和86.49%;LZM、T-AOC、CAT和PPO活力均在500 mg/kg组达到最高,且T-AOC能力和PPO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分别高于对照组74.30%和147.47%,对照组CAT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 0.05)。氨氮胁迫试验后,SOD、LZM、CAT、AKP和T-AOC的活力先上升后下降,且250 mg/kg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增长了67.92%,250 mg/kg组和500 mg/kg组中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升高了37.08%和36.67%;500 mg/kg组和1000 mg/kg组中P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增长了80.28%和86.39%;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 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50 mg/kg的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低聚木糖添加水平为250~500 mg/kg时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免疫能力及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的饲料叶黄素水平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的消化、免疫以及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选取状态良好的淡黑镊丽鱼144尾随机平均分成6个试验梯度,于等氮等能饲料中添加4%叶黄素,使其纯叶黄素实测含量分别为20.57、58.68、86.04、167.72、310.60 mg/kg和1090.41 mg/kg,每试验梯度设立3组平行,每平行组8尾试验鱼,按叶黄素水平从低到高分别用DZ、Y1、Y2、Y3、Y4、Y5表示。试验周期68 d。结果表明:伴随饲料中叶黄素水平的升高,淡黑镊丽鱼的脂肪酶活力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胃蛋白酶活力于Y5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0.05)。淀粉酶活力DZ组显著低于Y1、Y2、Y4、Y5组。酸性磷酸酶各试验组均低于DZ组,且于Y4组显著低于DZ组(P <0.05)。碱性磷酸酶呈先升后降趋势,且Y3、Y5组显著低于DZ、Y1、Y2组(P <0.05)。乳酸脱氢酶和溶菌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 0.05)。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为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4.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27.0±1)℃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碳水化合物(0、6%、12%、18%、24%和30%)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初始体重(0.069±0.02)g]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在6%时达到最高值,饲料碳水化合物在0~24%时,各组增重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高于30%组(P<0.05),特定生长率的变化与增重率相似;全鱼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随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升高无显著变化(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灰分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脂肪酶活力在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而胰蛋白酶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5.
将复合酶制剂按照0、100、200、800 mg/kg的比例分别添加到刺参基础饲料中,制成等能(38.34 kJ/kg)等氮(13.25%±0.5%粗蛋白质)饲料A、B、C、D,分别投喂体重为(0.65±0.02)g的刺参,饲养60 d,研究其对刺参生长、免疫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D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提高了11.52%(P0.05),其余各组间饲料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复合酶显著提高了刺参体腔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相比对照组提高了40%~200%;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酶后B组和C组的溶菌酶(LZM)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复合酶添加量的增加有所提高,但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后,各组间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0.2%复合酶的C组,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脂肪酶(LPS)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随复合酶添加量的增加,脂肪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复合酶可以改善刺参生长性能,提高刺参免疫酶和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浒苔添加比例与微生物发酵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试验以浒苔、马尾藻、石莼、扇贝边等为原料,配制成浒苔添加比例分别为0、10%、20%、30%和40%的5种饲料。将每种饲料均分成2份,其中1份利用酿酒酵母菌发酵,试验最终得到10种试验饲料。将上述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3.94±0.46)g的幼刺参46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头幼刺参。结果表明:1)随着浒苔添加比例的提高,在未发酵组中幼刺参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有升高的趋势,以40%添加组最优;在发酵组中幼刺参的WGR、SGR和FE先升高后降低,以30%添加组最优。添加30%与40%的浒苔对W GR、SGR和FE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添加10%的浒苔(P0.05)。而发酵与否对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在未发酵组中,随着浒苔添加比例的提高,肠道纤维素酶活力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在发酵组中,肠道纤维素酶活力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同一添加比例下,发酵组的肠道纤维素酶活力要高于未发酵组,且在添加比例为10%、20%、40%时差异显著(P0.05)。浒苔添加比例和发酵与否之间的交互作用除对肠道纤维素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外,对肠道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3)浒苔添加比例与发酵与否对幼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由此得出,幼刺参饲料中浒苔的适宜添加比例在30%~40%之间;对添加浒苔饲料的进行微生物发酵可以适当提高幼刺参肠道中纤维素酶活力。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常规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葡萄糖和小麦淀粉2种碳水化合物,分别设0、15%、30%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共配制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每种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体重为(8.53±0.07)g的大黄鱼5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大黄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葡萄糖水平由0增加到30%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0增加到15%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升高(P0.05),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15%增加到30%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FCR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FCR在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0增加到15%时显著降低(P0.05),由15%增加到30%时显著升高(P0.05)。15%或30%水平下,小麦淀粉组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葡萄糖组(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30%小麦淀粉组显著低于0小麦淀粉组(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6-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升高持续升高,而随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15%和30%水平下葡萄糖组均显著高于小麦淀粉组(P0.05)。由此得出,与葡萄糖相比,摄食含小麦淀粉饲料的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且饲料中添加15%小麦淀粉时能促进大黄鱼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和葡萄糖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肝脏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糖原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等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其中脂肪设5%、10%2个水平,葡萄糖设10%、20%、30%3个水平,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重为(14.79±0.13)g的大黄鱼幼鱼5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WGR和SGR随饲料葡萄糖水平增加而降低,30%葡萄糖组的WGR和SGR显著低于10%葡萄糖组(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全鱼水分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肌糖原含量随着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肌糖原含量随着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在饲料脂肪水平相同时,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30%葡萄糖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10%葡萄糖组(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丙酮酸激酶(PK)、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6-磷酸葡萄糖酶(G6 Pase)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肝脏GK、PFK活性升高,肝脏PEPCK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由结果可知,与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相比,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含量的平衡,有效利用饲料中的葡萄糖。综合本试验结果,建议大黄鱼幼鱼阶段饲料适宜的脂肪和糖水平分别为10%和20%。  相似文献   

19.
以鱼粉、发酵豆粕、豆粕、玉米蛋白粉为动植物蛋白源设计了6种动植物蛋白比为13的等氮等脂配合饲料,进行为期40 d的刺参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发酵豆粕对刺参生产性能、体壁营养成分、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生产性能指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壁重)和体壁粗蛋白质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为16%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壁重达到最大值。肠道中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受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的显著性影响(P0.05),而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体壁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和体壁系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皖西白鹅对玉米、稻谷及麸皮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AAD),选取体重相近的288只56日龄皖西白鹅,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饲喂栏,每个饲喂栏12只(公母各半),于84日龄分别饲喂待测饲粮和无氮饲粮6 d,采集回肠食糜并测定食糜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玉米、稻谷和麸皮平均SIAAD分别为89.31%、71.72%、74.67%,且玉米SIAAD显著高于稻谷和麸皮(P0.05);玉米SIAAD分别为:赖氨酸(Lys)84.64%、蛋氨酸(Met)76.57%、苏氨酸(Thr)88.31%、缬氨酸(Val)87.12%、亮氨酸(Leu)94.61%、异亮氨酸(Ile)84.84%、苯丙氨酸(Phe)94.17%、组氨酸(His)91.05%和精氨酸(Arg)96.94%;稻谷SIAAD分别为:Lys 53.84%、Met 73.81%、Thr 58.63%、Val 68.43%、Leu 57.30%、Ile 58.91%、Phe 67.99%、His 77.24%和Arg 82.68%;麸皮SIAAD分别为:Lys 67.04%、Met 64.13%、Thr 65.78%、Val 75.35%、Leu72.88%、Ile 76.27%、Phe 79.90%、His 77.35%和Arg 84.20%。研究结果为合理配制皖西白鹅低氮饲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