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锈病是危害鸭茅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鸭茅的饲草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是造成鸭茅在云南难以有效进行种子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鸭茅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温和降雨等气象因子关系密切。选择抗锈病品种是降低鸭茅锈病危害的有效手段,采用合理的混播组合、适时收获利用并结合化学防治可以有效降低锈病对鸭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锈病是鸭茅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鸭茅产量与饲用品质。鸭茅对锈病的易感性已成为限制其在我国南方被更广泛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草地的生产能力是评价牧草是否具有建植价值的标准之一。为弄清鸭茅混播豆科牧草、鸭茅单播条件下,刈割对牧草产量和鸭茅锈病的防控作用,研究设计了不同刈割间隔处理[30d、45d、60d、不刈割(CK)],以鸭茅单播为对照,观察不同刈割间隔处理对鸭茅锈病和鸭茅混播豆科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得出:(1)刈割处理对不同建植模式下鸭茅锈病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且混播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较鸭茅单播模式更易控制鸭茅锈病。(2)鸭茅+紫花苜蓿、鸭茅+白三叶混播的产量高于鸭茅单播,尤其是鸭茅+紫花苜蓿。(3)不同刈割间隔处理的年干物质产量差异显著,间隔30d刈割和45d刈割处理的年干草产量较高。本研究得出,豆禾混播草地提高了牧草的产量,鸭茅+紫花苜蓿混播尤为明显,且合理刈割,既能增加草地产量,也可有效控制鸭茅锈病。  相似文献   

3.
正鸭茅是禾本科鸭茅属多年生植物,是重要的栽培牧草,喜温暖、湿润气候~([1-2])。锈病是由数千种真菌引起的一类病害,常见于禾本科植物~([3]),鸭茅的锈病主要由柄锈菌属病原菌侵染植株引起,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全株,严重影响种子产量~([4])。四川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尤其是夏季高温高湿,极利于锈病发生、蔓延。本文对36份鸭茅资源进行了田间锈病抗感情况鉴定,评价其抗性等级,旨在找到对锈病有较强抗性的鸭茅种质资源,为该类资源的合理利  相似文献   

4.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世界优良冷季型牧草之一,但在我国亚热带地区越夏率低、且容易感染锈病,影响其产草量和品质。从越夏率、抗锈病级数、以及抗锈病与越夏率相关性这3个方面对来自于世界五大洲的258份鸭茅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越夏率为100%的材料有78份,抗锈病级别为高抗的种质材料有49份;其中越夏率为100%且抗锈病级别为高抗的种质材料有02122,00947,02-104,02-110,01824,PI325293,PI312450,I231471,PI308794,PI269885,ZXY06P-1633,ZXY06P-2199,casfellafa,woronowii,California共15份;鸭茅抗锈病与越夏率之间的相关性很低(r=0.09876,P=0.115)。筛选出的15份种质资源可作为重要的育种材料,也可在亚热带地区作为优秀品系直接种植。研究结果也可为鸭茅抗锈病、耐热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一种优良的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等特性,目前被人们大力推广种植。但由于极端环境会对鸭茅的分布和生长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从抗锈病性、抗寒性、耐热性和抗旱性4个方面对鸭茅的抗逆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鸭茅新品种选育以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与大田生产相似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以单播为对照,研究了滇东北黑麦和光叶紫花苕按用种量1∶1混播时的锈病发生及危害程度、饲草产量及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混播不能降低锈病的发病率,但可以有效减轻锈病的危害程度,降低因锈病导致的饲草减产损失;混播对饲草产量的增产效应不显著,但可以有效改善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7.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一种优良的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等特性,目前被人们大力推广种植。但由于极端环境会对鸭茅的分布和生长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从抗锈病性、抗寒性、耐热性和抗旱性4个方面对鸭茅的抗逆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鸭茅新品种选育以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和时间对鸭茅生产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鸭茅是温带地区优良牧草,是需肥最多的禾本科牧草之一。氮肥在鸭茅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氮肥施用方式是影响鸭茅生产如饲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其品质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鸭茅的氮肥营养,开发适宜鸭茅的牧草用肥,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对于提高鸭茅种子品质、牧草产量和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主栽的32个鸭茅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DUS测试,并基于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以期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地区生长的优质鸭茅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供试鸭茅品种(系)可根据其物候期的差异,主要分为早、中、晚熟3种类型,生育期介于230~307d。各供试鸭茅品种(系)在抗锈病、越夏率、生长速度、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等均差异明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以‘滇北’、‘01472’、‘Cristobal’、‘宝兴’、‘波特’等表现较为突出。供试14个DUS性状在各鸭茅间表达程度各不相同,可用于区分供试鸭茅品种(系),并得出关于鸭茅产量、抗性及品质的供试种质综合排序,最终筛选出17份表现较为优异的鸭茅资源。  相似文献   

10.
鸭茅系世界著名多年生冷季型优质牧草,在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系统地探明我国鸭茅品种(系)在表型水平上的多态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鸭茅8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单株的物候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鲜干草产量、鲜干草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植物学表型性状及DUS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各鸭茅品种(系)生育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差异明显,以‘02-116’新品系表现较为突出;2)供试12个表型性状在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变异系数变幅为21.64%(倒二叶长度)~106.20%(穗叶距),穗叶距、株高、茎上部节间长度、倒二叶宽度、株幅等性状与鸭茅产量显著相关;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8.225%,鸭茅植株株型的形成和生长速度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穗叶距等共同决定;4)各品种(系)在7个供试DUS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5)品系‘02-116’与品种‘川东’、‘古蔺’等在主要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混播草地牧草为材料,按照90%苜蓿+10%鸭茅、70%苜蓿+30%鸭茅、50%苜蓿+50%鸭茅的比例进行青贮,通过分析对比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感官青贮效果等,以期优化最佳混合青贮的豆∶禾比例。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和鸭茅混合青贮后,气味、质地、色泽感官评定均为优良,且pH呈下降趋势,青贮效果优于苜蓿和鸭茅的单独青贮。混合青贮降低了苜蓿青贮中氨态氮含量的36.4%,鸭茅青贮中乙酸、丙酸的含量明显下降;提高了苜蓿青贮中乳酸的含量,有效抑制了丁酸的产生,苜蓿+鸭茅饲草混贮比例为7∶3和5∶5处理结果未检测出丁酸。3个混合青贮组合的粗蛋白含量高出鸭茅单贮31.9%,酸性洗涤纤维低于鸭茅青贮12.6%。在青贮发酵过程中,苜蓿+鸭茅以7∶3比例混合青贮,有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2.
鸭茅物种的起源、分布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兵  罗登  谢文刚  梁欢  袁扬 《草地学报》2014,22(3):448-454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世界著名的优良牧草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自然界野生鸭茅种质资源丰富、基因资源优良、开发利用潜力大,是鸭茅育种和品种改良的重要基础。了解该物种的分布和起源,对于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及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鸭茅的分类、起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鸭茅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更好的研究和利用这一优良的牧草资源。  相似文献   

13.
休牧草地鸭茅种群能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 4月份的高山休牧草地 ,鸭茅有 4 2 0 .5kJ/m2 的地上能量积累。鸭茅种群多数器官的热值及能量呈多峰曲线型变化 ,单蘖能量受种群密度影响极显著。鸭茅的生殖分配为 9.1% ,牧草生殖生长降低了鸭茅的热值 ,鸭茅能量积累与温度显著正相关 ,而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苹果园间种鸭茅和白三叶对园区小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间种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 Amb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对苹果园区小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清耕区相比,间种鸭茅和白三叶均能有效改善园区地温和气温,提高园区空气相对湿度。特别是盛夏高温时,能有效降低园区地温和气温;秋冬寒冷天气时,有保持土壤温度作用。还增加了园区草被地表覆盖,增强了土壤保水能力,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为果树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园区小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盆栽条件下,分析了5株木霉菌[3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1株长梗木霉(T.longibrachiatum)和1株里氏木霉(T.reesei)]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生长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发现5株木霉菌株对鸭茅植株均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各处理与不接种木霉菌的对照组相比,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蘖数及叶宽等均有所增加,各指标平均分别增加2.88 g、0.40 g、2.22、0.31 mm;株高及叶长较对照稍有降低,平均分别降低6.31、7.19 cm。从营养成分来看,5株木霉处理均能提高鸭茅植株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及钙、磷的含量,各指标平均分别增加了8.16%、5.73%、34.48%、33.47%、38.64%、5.95%;有效降低了鸭茅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平均分别降低了7.11%、8.04%。5株木霉菌株能明显提高鸭茅的营养品质,其中哈茨木霉1菌株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野生二倍体鸭茅同源四倍体形态及发育特性(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声  段新慧 《草地学报》2006,14(1):92-94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又名鸡脚草、果园草,是温带著名草种,在世界牧草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1]。鸭茅是云南省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禾本科牧草之一。但现有当家品种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育成,在云南各地结实性普遍极差,不能生产种子[2]。云南省野生二倍体鸭茅资源丰富,分布广泛[3],具有良好的结实性。另一方面,有关我国鸭茅四倍体栽培种遗传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同源性高,遗传差异较小[4],间接地反映我国鸭茅栽培种的基因相对匮乏。因此,加强云南野生二倍体鸭茅资源的研究,为解决在云南的结实问题,为丰富我国鸭茅基因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Hallmark(哈马克):该品种由美国农民饲草研究会(简称FFR)育成,是一个综合品种。是80年代以来在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鸭茅品种之一,主要在鸭茅适应地区的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单播鸭茅、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苜蓿(Medicago sativa)、15个混播处理(9∶1、7∶3、5∶5、3∶7、1∶9)和无牧草播种处理,研究鸭茅与伴生种在不同混播比例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表现为0~10 cm10~20 cm。混播处理相同土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以鸭茅和苜蓿混播时为最多,鸭茅和无芒雀麦混播时次之,鸭茅和白三叶混播时最小。鸭茅和豆科牧草混播时的脲酶活性高于鸭茅和无芒雀麦混播时的活性,鸭茅和苜蓿或无芒雀麦混播时的土壤蔗糖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高于鸭茅同白三叶混播时的活性。与无牧草播种处理相比,单播和混播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施氮肥各植物类群的P含量均有所降低,N含量通常有所升高,其中以鸭茅种群变化最为显著;施磷肥红三叶种群的N、B和Fe含量显著降低;鸭茅种群的N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2009年4月28日至9月底,在新疆伊犁昭苏马场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草地设置了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模拟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鸭茅生物量和贮藏性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及淀粉)的影响,以期为更合理地利用天然割草场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鸭茅叶片可溶性糖先增高后降低,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叶片淀粉含量平稳,根部淀粉含量变化规律为降低-升高-降低;利用方式显著影响鸭茅地下生物量,叶片、根部可溶性糖和根部淀粉含量(P<0.05),极显著影响鸭茅叶片淀粉含量(P<0.01);4种利用方式中,割草+秋季放牧利用下叶片可溶性糖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利用方式下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与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