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健康成年母鸡肠道中分得乳杆菌若干株,选典型的一株(XF-9301)在试管内进行了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和体外拮抗试验。结果表明,此株乳株菌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在体外有极强的拮抗作用,共同培养9小时内,即可完全抑制其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离自健康SPF鸡盲肠的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制备复合菌制剂,体外观察对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同时给1日龄健康罗曼商品代雏鸡服用复合菌制剂,然后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观察保护率.结果表明,复合菌制剂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28%和95.91%;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保护率分别为90%和83.3%.  相似文献   

3.
正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鸡群感染后终生带菌,本菌血清型有多种,感染鸡群的主要有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急性败血症。多侵害15日龄内鸡苗,表现白痢﹑卵黄吸收不良,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鸡伤寒沙门氏菌或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成年鸡白痢侵害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4.
用连续流式(CF)培养系统分离培养成年肉鸡盲肠中的细菌。本文评价了肉鸡口服CF培养物和乳糖后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保护作用。雏鸡孵出当天用嗉囊管饲法接种CF培养物。日粮中添加5%的乳糖。3日龄时经口攻击10^4个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后7天评价沙门氏菌定居情况。本试验用培养42-190天的CF培养物对刚出壳的雏鸡进行6次重复试验。与对照鸡比较,接种CF培养物和在日粮中添加乳糖的鸡、盲肠内容物中鼠伤寒沙门  相似文献   

5.
肉鸡源肠炎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自2007年9月以来,重庆某肉鸡养殖场的15~30日龄肉鸡流行一种以纤维素渗出性心包炎、气囊炎和肝周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探索该病病因及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笔者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观察。利用SS营养琼脂平板分离,经生化及PCR鉴定出26株肠炎沙门氏菌。分离菌株能将试验鸡、鸭及小鼠致死,并能复制出与临床表现一致的病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6株分离菌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以CQ0709株制备灭活菌苗免疫5日龄鸡后15 d,及12日龄注射特异性蛋黄抗体后24 h对人工感染均有很好的保护力。以上结果表明,耐药性肠炎沙门氏菌是危害重庆某肉鸡养殖场肉鸡的病原。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和弯曲菌是与养禽业息息相关的细菌,因为它们与人类感染禽源传播疾病密切相关。仅通过比较细菌在对照组和试验组肉鸡中的定植情况,就能证明其对育肥鸡的干扰作用。本研究是为了创建一个可重现的肉鸡定植模型。肉鸡在接种沙门氏菌和弯曲菌后2d,细菌即可在盲肠定植。接种后4周,每克盲肠内容物中的沙门氏菌数量减少到非常低的水平或者检测不到。弯曲菌数量在整个试验期间一直保持高水平。为了达到创建肉鸡沙门氏菌肠道定植模型的目的,经口给予4周龄肉鸡10~25mg万古霉素,3h后肉鸡强饲沙门氏菌分离株混合物,1~2周后采样。结果表明,5周龄肉鸡盲肠菌的定植水平达到10^6~10^7CFU/g,6周龄肉鸡盲肠菌的定植水平大于10^2~10^4CFU/g。  相似文献   

7.
鸡盲肠微生物微生态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晨黎  高巍 《中国家禽》2000,22(10):30-32
1引 言   鸡与哺乳动物相比,消化道短,成年鸡的消化道长 150 cm左右,大肠仅有 3~ 4 cm长。但家禽有成对的盲肠,鸡的盲肠长 3~ 5 cm。盲肠是鸡消化道微生物活动最大的器官。虽然目前对鸡盲肠微生物微生态学的研究远没有反刍动物瘤胃和猪后肠微生物微生态学的研究深入,但在利用健康鸡盲肠细菌培养物的竞争排斥作用来控制有害菌如沙门氏菌,以及通过饲料中添加营养物来调控盲肠微生物菌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肠道内定居的具有保护作用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是比较稳定的。肠道固有的微生物区系的最重要的作用是阻止入侵的病原…  相似文献   

8.
<正>鸡副伤寒是由多种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主要经卵传递,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亦可感染,鼠、鸟和昆虫类动物常成为本病的重要带菌者和传播媒介,雏禽感染后发病率最高,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14年3月下旬,云浮市新兴县某肉鸡养殖户10 000只乌骨肉鸡发病,症状相同:19日龄开始出现肉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离群独自站立,腹泻,肛门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禽》2006,28(15):30-30
在商业禽类生产和加工中沙门氏菌的控制一直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是沙门氏菌在禽群中感染和定居的重要来源。饲料结构(微粒大小和形式)影响了沙门氏菌对猪的感染。在饲喂精粉料和颗粒料的猪体内发现了高水平的沙门氏菌。这些影响可以归为消化道中的pH、微生物群落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改变。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了饲料微粒大小和形式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T)在肉鸡消化道和盲肠中存活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常见于鸡和火鸡的育成鸡群和成年鸡群.雏鸡发病时,在临床症状上很难同鸡白痢相区分.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其急性病例仅见于雏鸡,成年鸡则可带菌而无临床症状.两种菌的抗原性相近,都属于无运动性的D群沙门氏菌.在流行病学上二者很相似,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并且也都可以经蛋传递.两种病在血清学的诊断方法是相同的.过去将此两种病区分开来介绍,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二者为同一菌,只是在个别性状上有所变异.一些书刊和国际兽医局将此两种病合并一处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从10日龄健康小鸡的小肠中成功分离筛选出有抑菌作用的嗜酸乳杆菌M16。颉颃病原菌试验表明,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在体外具有抑制杀灭鸡大肠埃希氏菌O78、鸡白痢沙门氏菌O7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58000的作用,是微生态制剂可选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相似文献   

14.
鸡白痢是养鸡生产中较为多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致病原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某肉鸡养殖场因患疑似鸡沙门氏菌感染导致雏鸡大量死亡,经实验室细菌分离、沙门氏菌stn基因PCR扩增,确诊为鸡沙门氏菌感染,同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制定药物治疗方案,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采集烟台市某肉鸡养殖场病死鸡的肝脏、肾脏等病料,经过一系列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药敏试验,确定此病菌为沙门氏菌。致病性试验显示雏鸡对沙门氏菌有很强的易感性,感染后8 h内就会出现精神萎靡、采食下降、拉稀症状,第2天就会出现死亡现象。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此菌对头孢噻呋和甲砜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保持着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设计3个试验来评定植物乳酸菌+木聚糖酶对降低感染沙门氏菌肉鸡(1~30日龄和42日龄)生产性能下降的效果。肉仔鸡在3日龄时感染沙门氏菌10^3-10^5cfu/只。设4种日粮:小麦基础日粮(C+);添加0.1g/kg木聚糖酶(E);添加10。cfu/g植物乳酸菌(P);添加0.1g/kg木聚糖酶+10^6cfu/g植物乳酸菌(PE)。饲喂蛙础13粮的未感染肉仔鸡作为负对照组(C)。每个处理9笼鸡,每笼6~8只。每周记录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FCR)。试验1,根据原位杂交的荧光量计算盲畅的细菌数。通过微生物培养计算试验鸡的沙¨氏菌数(试验2和3)。试验3中测定35~39日龄肉鸡养分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感染沙门氏菌显著降低肉鸡的13增重(23.6%降列32.8%),然而饲料转化率从1.0%提高到19.7%。  相似文献   

17.
减毒鸡沙门氏菌97A疫苗株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试验将减毒鸡沙门氏菌97A疫苗株分别以不同剂量经口服和肌肉注射接种10日龄AA肉鸡,结果表明,97A对10日龄雏鸡有良好安全性。将97A分别以10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7,(8):84-87
为了研究携带鸡白痢沙门菌主要外膜蛋白OmpC基因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在肉鸡上的免疫原性,以具有益生菌属性的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基因疫苗表达宿主,构建表达鸡白痢沙门菌主要外膜蛋白的枯草芽孢杆菌重组菌(pHT43/WB800n-OmpC)。将重组菌饮水饲喂12日龄艾维茵肉鸡,同时设空白、空转菌及非诱导菌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后27和42日龄测定特异性抗体效价,同时45日龄后采用沙门菌C79-13株腹腔注射攻毒。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大小为37 ku;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肉鸡饲喂结果显示,42日龄时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效价为1∶32;攻毒试验显示重组菌诱导组免疫保护率为76.92%,而对照组、空转菌组、非诱导组保护率分别为23.08%、38.46%和30.77%。结果表明:此重组菌对鸡沙门菌具有免疫保护作用,为沙门菌的免疫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实现了饲用疫苗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从健康鸡消化道分离的鸡源乳酸杆菌4株,双歧杆菌2株,对引起雏鸡腹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生物拮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3株乳酸杆菌、2株双歧杆菌、1株芽孢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均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P<0.01),而1株乳酸杆菌和1株芽孢杆菌拮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夏季肉鸡球虫病多发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夏秋季球虫病多发的原因 1温度、湿度适宜 鸡感染球虫后,球虫在肉鸡消化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多次裂殖生殖,所产生的裂殖子进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卯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