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桑白蚧是全国性成灾害虫,在铜梁县普查,全县平均蚧株率39.6%,枝干虫口密度7.4头/5cm。经测定被害重的蚧株单株产叶量下降31.9—47.6%,用其虫株叶养蚕,蚕儿生命率降低13.1—37.9%,单张蚕种产茧量下降13.7%。在四川桑白蚧一年发生3代,各代一龄若虫期发生于4、6、8月下旬或5、7、9月上旬。该虫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无孤雌生殖现象。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25℃的内禀增长能力和种群趋势指数量大(rm=0.04571,I=15.3);自然种群生命表揭示第二代若虫受气侯影响大,越冬代雌虫受天敌影响大,一年3代虫口数量增长13.26倍。雌虫扩散距离在100cm以内,雄虫扩散距离在10cm以内。冬季重剪的剪伐形式以第2代一龄若虫上新梢数量最多。栽植形式与为害的关系:田边桑>密植小桑园>大行桑>地边桑,不同地势与为害的关系:沟边桑>平坝桑>坡地桑;温度在28℃以下。温湿系数在3以上的虫口密度大于温度在28℃以上,温湿系数在2.8以下。发现天敌30种,其中四川新记录6种,新种1个,特别是桑白蚧盗蚊(新种)、桑白蚧扑虱蚜小峰为四川的优势天敌,寄生率和捕食效率最高。新开发的防治方法有:粘土浓泥浆涂干防治雌成虫,漂白粉(1%有效氯)液防治一龄若虫,柴油石灰乳剂防治各代成虫,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桑蓟马属于多日照少雨型昆虫。一般在四川为害不严重,但地处川东的涪陵市,在1991年5月下旬第3代暴发成灾,其成灾乡占29.15%,枯焦锈叶率高达37.39%。究其成因,一是上一代(第2代)虫口密度较高。达58.8%头/叶,二是在其后又遇连晴高温(30℃)干燥气候的影响,使繁殖加快,虫口密度突增,到6月上旬第3代虫口密度高达225.4头/叶,形成了全年虫口密度高峰期。在此期间,由于大量虫口锉吸为害,桑叶迅速失水枯焦呈锈色。因此我省预测桑蓟马发生为害要注意田间调查第2代虫口密度并结合未来的天气预报进行。若虫虫口密度超过50头/叶,其后又是持续高温干燥天气,应及时作好药剂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严和平 《江苏蚕业》2005,27(4):17-18
<正>桑尺蠖又名造桥虫,幼虫食害桑树芽叶,全年可 见,以越冬幼虫为害刚萌发的冬芽,近年来虫口密度 逐年升高,2002年秋季高邮蚕种场早生桑667m2虫 量高达6500-7000头,株最高虫量94头,为了进一 步摸清桑尺蠖在田间的分布和发生情况,我们应用 三种种群的扩散型指数测定了桑尺蠖的空间分 布型。  相似文献   

4.
<正>桑虱属杂食性害虫,不但为害桑树,还为害意杨树、榆树、桃树等多种树木。2006年我县保滩镇缺口村、唐集镇丰河村发生了严重的桑虱危害,虫口密度大,严重的一棵树上有1000多头桑虱若虫。桑  相似文献   

5.
黄荣 《四川蚕业》2001,29(3):20-21
<正>桑螟虫又名油虫、青虫、卷叶虫,是带菌带毒的野外昆虫,它直接传播家蚕真菌病,软化性脓病,脓核病,细菌性败血病,粪结病、卒倒病等,是为害夏秋蚕的主要害虫。我市近几年的夏秋季,株为害率达60%左右,叶为害率达40%左右,虫口密度株达18头左右,致使我市夏秋蚕病呈增长趋势,蚕茧单产低、茧质差,导致毁桑弃桑现象发生,严重阻碍了我们市的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介壳虫爬行传播方式,前人曾提到“(若虫)在很小的范围内爬行,其爬行距离也有限,一般只在本植株内的不同部位或邻近的植株范围内活动。”但是具体研究桑介壳虫爬行传播的记载,尚未见有报导。为了摸清桑介壳虫传播途径,笔者在1986年春夏秋3期对桑介壳虫若虫连续3代进行爬行传播试验,观察若虫的爬行能力及爬行速度,从中想得出桑介壳虫能否通过自身的爬行能力,从一株桑树爬到另一株桑树上去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 在桐乡县屠甸乡星星村小陆房组调查了桐乡青.团头荷叶白、湖桑197、湖桑199四个桑品种的桑象虫为害情况,每品种随机抽查60株桑树,每小区调查20株,三次重复,于1989年1月26日调查越冬虫量(挖穴观察),4月10日调查桑树开叶后的虫量。调查结果:不同品种越冬虫量,湖桑197虫口  相似文献   

8.
四川的早春桑虫,在桑树脱苞期,以桑象虫为害最重,各害虫的为害率顺次为:桑象虫>桑尺蠖>小蠹虫>桑毛虫;在桑树燕口期,以桑瘿蚊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各害虫的为害率顺次为:桑瘿蚊>野蚕>桑始叶螨>桑灰蜗牛。经测定,每头桑尺蠖越冬幼虫1日食芽数为1.71个,从出蛰至化蛹为害10日左右,定芽被害后,桑株推迟发芽期11天,虫株条长减少33.77%,着叶数减少31片,降低着叶率22.1%,冬季彻底修除枯枝枯桩,降低桑象虫为害率85%,填补桑株孔穴,清除残落叶,可明显减少来年桑尺蠖,桑毛虫发生率,早春3月下旬选用50%杀螟松1000倍液喷药保芽,其桑象虫虫口减退率可达95%,并可兼治桑尺蠖,桑毛虫等其它早春害虫。  相似文献   

9.
周林巨 《蚕业科学》1991,17(1):55-57
<正> 桑蓟马的生活习性决定其在不同叶位上的虫口密度。目前,对桑蓟马不同叶位的虫口分布;各地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虫量主要集中在1—4叶;有的则认为集中在1—7叶。田间调查方法亦不统一。为此,笔者于1987—1989年设置了两个观察点,对桑蓟马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桑蓟马在叶位上的虫口分布随桑蓟马在田间的消长而变化。根据不同  相似文献   

10.
桑虱是杂食性害虫之一,它不但为害桑树,还为害意杨树、榆树、桃树等多种树木.2006年涟水县保滩镇缺口村、唐集镇丰河村大面积桑园发生了严重的桑虱危害,虫口密度大,严重的一棵树有一千多头桑虱若虫.  相似文献   

11.
10%虫螨腈对桑园桑蓟马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蓟马(Pseudcden drothripsmori Niwa)又名举尾虫,属缨翅目蓟马科,是桑园常见害虫之一。桑蓟马1a发生10代左右,以最后1代成虫在枯枝落叶、树皮裂隙、杂草中越冬。在云南3月下旬迁移到桑叶上产卵繁殖,到4月中旬产生第一代若虫。桑蓟马在云南省各养蚕区均有发生,只要有桑叶桑蓟马在桑树上终年可见,一般虫口密度自春至夏逐渐上升.春伐田块由于春、夏蚕两季用叶,桑园通风较好,  相似文献   

12.
潼南县近年桑瘿蚊危害猖獗。据1991年观察调查:桑树株危害率100%,新梢止芯率60~80%,造成春叶减产30~35%,春茧减产48%。为防止桑瘿蚊再度成灾,于1992年3月建立了桑瘿蚊测报体系,从3月下旬至5月中旬,隔日在田间剥芽查虫,调查有虫芽数和100芽虫口数。4月8日为第1代幼虫的最大虫量日,占其50%虫量的调查日期为4月6日,定为幼虫孵化高峰期。根据四川桑瘿蚊第1代的世代经过29天左右,预报了第2代桑瘿蚊幼虫的最佳防治时期为5月1~5日,并根据有效基数预测法,推测出第2代桑瘿蚊发生量足以成灾。为此,及时组织了防治;又通过田间剥芽实查:证实了第2代桑瘿蚊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基本准确。药剂防治调查证明: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梢头,其防治效果因喷药次数而异,在孵化始盛期至高峰期只喷药1次者。为44.56%,连续喷药两次者为88.24%。  相似文献   

13.
董廷宣  杜家纬 《蚕业科学》1992,18(2):127-128
<正> 桑蟥是桑树害虫中被列为检疫对象的一种,广泛分布在全国近20个省、区。在山东地区,桑蟥为害乔木桑尤为严重,且人工和药剂防治困难,在应用药剂防治时常与养蚕安全有矛盾,故研究先进的防治技术是当务之急。应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近年国内、外新兴的防治技术。应用人工合成的桑蟥性信息素进行田间诱杀雄虫,可大大降低交配率,压低田间虫口密度。此法具有专一性强,无污染,对天敌无害,对养蚕无影响等优点,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倪奎 《四川蚕业》2010,38(2):25-25,49
多年以来乐至县桑树虫害有桑尺蠖、桑红蜘蛛、桑毛虫、桑梢小蠹虫、桑瘿蚊、桑天牛、桑螟等。对桑树的为害主要体现在春季桑芽的虫害上,而为害叶片、新梢、枝条、枝干、根系的虫害较轻。其中对桑的为害又以桑尺蠖为主,其次是桑红蜘蛛。2010年3月30日进行调查,桑尺蠖株为害率为35.7%,红蜘蛛株为害率为10.4%,桑毛虫株为害率为5.8%。  相似文献   

15.
黄荣 《四川蚕业》2002,30(3):16-16
<正> 桑瘿蚊是我市的成灾桑树害虫,发生代次多,第1、2、3代危害严重,特别是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梢为害率达59%,株为害率达95%,造成春叶减产,夏蚕发种减少。防治桑瘿蚊关键在于测报准确,本文拟从物候期入手,探讨测报桑瘿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桑介壳虫(又称桑白蚧)是为害桑树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层吸食汁液.严重时主干上盖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被害株生长受阻,树势衰弱,影响桑芽萌发,直至整株枯死.该虫一年发生3代,各代若虫盛孵期分别为5月上旬、7月上旬、9月上旬,以成虫在枝干上越冬.对该虫的防治,若虫期虽有不少农药喷杀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效,但若虫期经过时间短,往往错过防治适期,成虫期经过时间长,且成虫体表有较厚的介壳覆盖,此时一般农药喷杀,均难以奏效,目前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 桑虱俗名桑鳖、乌龟虫、壁虱、蒲鞋虫、草鞋虫、桑臭虫、蒲芽虫、蚀芽虫、属同翅目、绵蚧科。桑虱是桑树枝干的害虫。初孵若虫密集树杆及枝条基部呈蛰伏状态,不食不动。至三月下旬,桑芽萌发后,就向枝上移动,以针状口器刺入桑枝吸食汁液,影响发芽。近年来,由于桑园栽植密度的提高,桑园郁闭多湿,有利于桑虱的繁殖。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在部分年份,桑虱为害较重,常用  相似文献   

18.
桑尺蠖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尺蠖是杭嘉湖蚕区主要桑树害虫.一年发生4代,以第四代3~4龄幼虫越冬,翌年早春桑芽开始萌动时,食害桑芽;开叶后为害桑叶,随着龄期增长,食叶量逐渐增加.为害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近年来,我们对桑尺蠖的为害损失进行了室内养虫试验、田间小区接虫测产及笼罩接虫调查桑树不同生育期受桑尺蠖为害的状况及对产量损失率等试验并对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作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桑介壳虫,在我县蚕区大量发生,特别是在低洼潮湿地带和地下水位较高的田坎、河边,以及密植小桑园内,发生较多,为害严重。据槐树乡十二村一组,一块蔬菜地边的35株桑树的投产良桑观察调查:其中被介壳虫为害致死的达13株,占37.1%,其余22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长势不好,叶质差,产叶量低;又常林乡四村五组田坎背坡有投产壮桑87株,被害的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初步揭示了桑树夏伐前桑蓟马田间发生的基本规律。早春越冬成虫迁入桑园为害和产卵的早迟,受气温及桑枝萌芽发叶时间的制约。在相同年份,靠近越冬虫源的桑园,一代发生量较多。桑蓟马主要分布在桑枝上部的嫩梢叶上,尤以芯叶及其以下5片叶的虫量为集中。虫量较多的叶位,又随虫龄和虫态的发育而上移。桑株摘芯和采叶这一措施,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代桑蓟马的发生量。夏伐后,春伐桑和新植桑园是一代桑蓟马成虫迁集的重要基地,又是三代的重要虫源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