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内皮素受体B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内皮素受体B(endothelin recepter B,EDNRB)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以及在不同毛色中的差异比较,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用RT-PCR法检测EDNRB基因在不同毛色皮肤中的表达,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毛色羊驼皮肤EDN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EDNRB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EDN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2.1651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DNRB蛋白在棕色组的表达显著高于白毛组(P0.05);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EDNRB在羊驼皮肤的毛乳头、毛根鞘及表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棕色皮肤组织中显著表达(P0.05)。试验结果提示,EDNRB与羊驼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密切相关,并参与了羊驼毛色和肤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1R蛋白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表皮、毛囊周围外根鞘组织、毛乳头以及毛球周围都呈阳性着色。在棕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毛球顶部及表皮,呈强阳性着色。在白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外根鞘及表皮,毛球部表达呈弱阳性。MC1R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极显著表达(P<0.01)。(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35ku与兔抗MC1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且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差异极显著(P<0.0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不同与羊驼毛色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Wnt3a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Wnt3a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毛色羊驼皮肤Wnt3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运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Wnt3a蛋白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进行表达和定位研究.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Wnt3a mRNA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2.9702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羊驼皮肤组织组蛋白提取物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9 ku的产物,棕色羊驼皮肤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Wnt3a在羊驼皮肤毛囊的根鞘和毛球部呈阳性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分析得出Wnt3a在棕色和白色羊驼毛囊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通过以上研究显示Wnt3a可能与羊驼毛色形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POMC基因对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发育以及色素生成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qRT-PCR方法比较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POMC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POMC蛋白的定位和表达进行蛋白水平分析。结果显示:POM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棕色羊驼皮肤中的POMC mRNA相对表达量为白色羊驼皮肤的23倍(P0.01),POMC蛋白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层和毛囊的毛根鞘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内,且POMC在两部分的表达显示棕色羊驼中的表达量高于白色羊驼(P0.05),表明POMC可能参与羊驼毛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RSPO_2和β-catenin对羊驼毛性状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RSPO_2和β-catenin在羊驼背部、腿部和耳部皮肤中基因和蛋白表达及蛋白定位进行研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真皮乳头、毛囊基质、内根鞘、外根鞘、汗腺、表皮均可见RSPO_2的免疫阳性反应,并且主要出现在细胞质中,其中在内根鞘呈现强阳性;β-catenin在毛囊基质、内根鞘、外根鞘、汗腺、表皮内均出现免疫阳性反应。RT-PCR结果表明:RSPO_2在羊驼背部和腿部的表达量分别是耳部的7.633倍(P0.05)和5.602倍(P0.05),β-catenin在羊驼背部和腿部的表达量分别是耳部的3.689倍(P0.05)和2.067倍(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提取物中存在与兔抗RSPO_2多克隆抗体和兔抗β-catenin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大小分别是26和86ku,羊驼皮肤平均蛋白表达量均为背部与耳部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RSPO_2在腿部与耳部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综上表明,RSPO_2和β-catenin与毛纤维的长度、弯曲度和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探讨sGC在羊驼皮肤中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GC在棕色羊驼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是其在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量的0.16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羊驼皮肤总蛋白中含有与兔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条带,在棕色皮肤中的反应阳性弱于白色皮肤,且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白色羊驼皮肤毛囊的毛球上方细胞及细胞间质,而在棕色羊驼皮肤毛囊中,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毛球底部和外根鞘细胞及细胞间质。结果提示sGC参与羊驼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7.
Agouti在不同颜色被毛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毛色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性状,Agouti是研究哺乳动物毛色发生的一个主要的候选基因。为研究Agouti基因在羊驼毛色发生过程中是否表达及其作用机理如何,本研究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对白色和棕色被毛成年羊驼皮肤组织进行研究。半定量RT-PCR显示,Agouti基因在白毛羊驼皮肤组织中高量表达,而在棕色毛羊驼皮肤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棕色被毛羊驼皮肤组织毛囊外结缔组织中有少量的Agouti阳性着色,白色羊驼毛囊内根鞘有大量的Agouti阳性着色,且形成了集中的Agouti特异性阳性着色圈。研究结果说明:Agouti基因在不同被毛羊驼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白色被毛羊驼真皮毛乳头表达的Agouti基因可能与白色被毛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索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功能。以不同毛色的成年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CDK5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性研究,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毛色羊驼皮肤CDK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K5在羊驼皮肤毛囊的外根鞘和毛球部呈阳性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分析得出CDK5在不同毛色羊驼毛囊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棕色羊驼中CDK5mRNA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1.6245倍。结果提示CDK5可能与羊驼毛色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不同毛色哈萨克绵羊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利用qPCR法检测白色、棕色和黑色哈萨克绵羊皮肤中mTOR mRNA的相对表达特性,用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研究在白色、棕色和黑色哈萨克绵羊皮肤中磷酸化的mTOR(PhosphomTOR,p-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p-mTOR蛋白在绵羊皮肤中的定位。qPCR结果显示,mTOR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显著表达,其相对表达量是白色和棕色绵羊的23.8和3.6倍,其在棕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绵羊的6.7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绵羊皮肤组织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89 ku的产物,p-mTOR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有着显著差异,其中在白色绵羊皮肤表达量最低,在黑色绵羊皮肤中表达量最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mTOR在绵羊皮肤的表皮、根鞘、毛干、毛基质及毛乳头均有表达。以上结果显示mTOR基因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皮素3在绵羊皮肤毛色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对内皮素3在黑色和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内皮素3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是其在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的2.89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内皮素3在黑色绵羊皮肤总蛋白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在白色绵羊皮肤总蛋白中的表达量(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内皮素3在白色绵羊皮肤毛囊的毛乳头上方、毛球底部及外根鞘呈阳性表达,而在黑色绵羊皮肤毛囊的毛球底部和部分外根鞘呈阳性表达。综上表明,内皮素3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11.
PAX3转录因子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研究PAX3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PAX3转录因子在不同被毛颜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表明PAX3在毛球基底层细胞之间,毛乳头周围和毛根部都存在阳性表达,并在不同被毛颜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PAX3参与了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PAX3与色素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 SHH)在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的表达差异,以探索SHH与羊毛弯曲形成的关系,选取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E染色法观察2种绵羊背部皮肤的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探究2种绵羊背部皮肤中SHH蛋白和基因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HE染色显示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背部皮肤毛囊的组织结构存在毛囊数量及弯曲程度等差异;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显示,SHH蛋白在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均有表达,在美利奴羊背部皮肤中的毛乳头、毛基质、内外根鞘、皮脂腺和表皮细胞中显著表达,在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的毛基质、内外根鞘和皮脂腺中显著表达;光密度分析显示,美利奴羊背部皮肤组织中SHH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美利奴羊SHH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Western blot显示,美利奴羊SHH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提示:羊毛弯曲的形成与其组织结构有关,并受SHH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 SHH)在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的表达差异,以探索SHH与羊毛弯曲形成的关系,选取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E染色法观察2种绵羊背部皮肤的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探究2种绵羊背部皮肤中SHH蛋白和基因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HE染色显示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背部皮肤毛囊的组织结构存在毛囊数量及弯曲程度等差异;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显示,SHH蛋白在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均有表达,在美利奴羊背部皮肤中的毛乳头、毛基质、内外根鞘、皮脂腺和表皮细胞中显著表达,在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的毛基质、内外根鞘和皮脂腺中显著表达;光密度分析显示,美利奴羊背部皮肤组织中SHH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美利奴羊SHH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Western blot显示,美利奴羊SHH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提示:羊毛弯曲的形成与其组织结构有关,并受SHH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是表达于角质化细胞的膜受体蛋白之一,经证实参与黑色素颗粒的胞间转运,本文通过分析PAR-2基因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以期从色素颗粒转运角度研究羊驼不同颜色被毛形成机制。以4头成年白色羊驼和4头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AR-2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AR-2基因mRNA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2.43倍。结果提示,PAR-2基因mRNA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表明:毛囊黑色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间色素颗粒转运水平是羊驼不同被毛颜色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三种色型乌苏里貉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乌苏里貉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以野生色型、红褐色型、白色型乌苏里貉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法,对MC1R在乌苏里貉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C1R蛋白在三种色型乌苏里貉皮肤表皮、毛囊周围外根鞘组织、毛乳头以及毛球周围均呈阳性着色。野生色型乌苏里貉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毛球顶部及表皮,呈强阳性着色;红褐色、白色型乌苏里貉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外根鞘及表皮,毛球部表达呈弱阳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乌苏里貉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质量约为35 ku与兔抗MC1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且野生色型乌苏里貉平均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二种色型,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MC1R在乌苏里貉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与乌苏里貉色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索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PNMB)在不同毛色小鼠皮肤是否存在差异性表达,确定其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随机选取C57BL/6J品系出生12d的黑、棕、灰小鼠各3只,背部剪毛后,每只小鼠各取3块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GPNMB在不同毛色小鼠皮肤的毛基质、内外毛根鞘、毛乳头等区域均有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分析,结果显示,灰色小鼠皮肤中GPNMB表达量最低。过表达GPNMB后,与空载体组相比,MC1R、β-catenin和SLC45A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用紫外线B(UVB)处理黑色素细胞,同时检测GPNMB和MC1R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UVB对GPNMB和MC1R有影响,并且不同剂量UVB辐射对GPNMB影响不同。综上表明,GPNMB在不同毛色小鼠皮肤存在差异性表达,并且通过影响黑色素细胞色素的生成进而参与毛色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索内皮素3(Endothelin 3,EDN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差异以及对毛色的影响。以不同毛色绵羊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EDN3基因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对EDN3蛋白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进行研究。1)qRT-PCR结果显示,EDN3在白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5.540 6±0.030 7,在黑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1.005 8±0.062 0。黑白花色绵羊的白色区和黑色区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341 9±0.087 7和1.150 1±0.005 3。2)ELISA结果显示,EDN3在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为128.424 7±2.223 4,在黑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25.114 4±3.248 3。在黑白花色绵羊白色皮肤中的表达量为93.945 3±7.562 2,黑色皮肤的表达量为28.606 0±9.295 9。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DN3在绵羊皮肤毛囊的毛基质、内外毛根鞘、毛乳头等区域均有表达。综上表明,EDN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均可正常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EDN3是维持黑色素细胞存在不可缺少的基因,但不影响绵羊黑白花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对獭兔皮肤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激素敏感脂酶(HSL)表达的影响。选取(40±1)日龄的同期断奶獭兔12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在4组獭兔的饲粮中分别添加0、25、50、75 mg/kg的肌醇,试验期为3个月。在试验的第30天(2月龄)、第60天(3月龄)和第90天(4月龄),分别取腹部、背中部、臀部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对β-catenin和HSL的蛋白质表达和定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β-catenin在毛囊中广泛表达,在毛根鞘细胞和毛乳头均有棕黄色阳性反应细胞。HSL在毛根鞘细胞,尤其是在内根鞘细胞内,呈现非常明显的棕黑色强阳性表达。饲粮中添加50 mg/kg肌醇可以极显著增加2~4月龄獭兔背中部皮肤毛囊中β-catenin和HSL阳性表达细胞的平均灰度值(P0.01),极显著增加4月龄獭兔背中部、腹部和臀部皮肤毛囊中β-catenin和HSL阳性表达细胞的平均灰度值(P0.01)。结果提示,肌醇能够通过上调4月龄獭兔毛囊中β-catenin和HSL的表达来促进毛囊的发育,在本试验中,饲粮肌醇水平达到50 m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ASIP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被毛颜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试验分别选取体况良好的3只野生型纯白色中国美利奴细毛羊,20只纯白色、8只棕色和10只黑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背部的皮肤组织,通过H.E.染色对比样本皮肤组织结构及黑色素分布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白色、棕色、黑色3种皮肤组织中ASIP蛋白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表明:野生型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皮肤均由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3部分组成,且表皮层最薄,各毛色皮肤结构组成无差异;黑色素颗粒主要分布于黑色、棕色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的毛囊、毛干中,且黑色较棕色皮肤组织中分布的黑色素颗粒更为密集,而在白色被毛的野生型和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皮肤组织中均未发现黑色素颗粒;ASIP蛋白在白色被毛的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表皮、毛囊外根鞘、毛乳头周围的毛基质中大量存在,在棕色、黑色皮肤组织中几乎不存在。说明ASIP蛋白在特定部位的表达情况与ASIP基因编辑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的白色被毛毛色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证实CDK5是否参与羊驼毛色的形成,本研究主要对CDK5在羊驼黑色素细胞中调节TYR和MI T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K5在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的定位,再通过脂质体将CDK5转染于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之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的方法检测转染后黑色素细胞中CDK5蛋白、TYR和MIT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K5位于黑色素细胞的胞质和细胞核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黑色素细胞中CDK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qRT-PCR结果显示CDK5可下调MITF的表达,同时上调TYR的表达,转染组黑色素细胞中MITF和TYR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细胞的0.264 9和3.931 3倍.结果揭示CDK5可能通过调节黑色素细胞核中TYR和MITF mRNA的表达,从而参与调控羊驼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