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究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和细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萎焉苜蓿为原料分为三个处理组,分别为无添加剂对照组(CK组)和分别添加1×106cfu/g乳酸菌YX(LPI组)、乳酸菌ZZU A341(LPA组)。结果表明:LPI或LPA组乳酸积累量显著高于CK组(P<0.05),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且pH均降至5.00以下;CK组或LPI组的优势菌属为Pediococcus属(56.40%、98.63%),LPA组为Lactobacillus属(98.88%)。综上所述,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可通过调控青贮环境中细菌菌群的组成或相对丰度,从而提高青贮苜蓿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剂对构树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晾晒3.5 h的构树枝叶添加4%糖蜜作为对照(CK组),在添加糖蜜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乳酸菌(L组)、纤维素酶(C组)、乳酸菌+纤维素酶(LC组)后进行青贮。青贮60 d后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1)与CK组相比,各添加剂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各添加剂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丁酸;所有组氨态氮/全氮均低于10%,LC组氨态氮/全氮最低(7.69%),且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各组有氧稳定性均较好,有氧稳定时间表现为LC组C组L组CK组。4)在门水平上,各组的优势菌均是厚壁菌门,其次是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CK组的优势菌为魏斯氏菌属,C组、L组、LC组的优势菌是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42.00%、60.54%和68.32%,呈增长趋势。综上可知,在添加糖蜜的基础上单独或混合添加乳酸菌与纤维素酶均能改善构树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同时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减少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乳酸菌、糖蜜和无机酸对羊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在羊草青贮时设置如下5个处理:1)无添加(对照组,C组);2)添加0.00025%乳酸菌(LAB组);3)添加4%糖蜜(M组);4)添加4%无机酸(IA组);5)添加0.00025%乳酸菌+4%糖蜜(LAB+M组)。各青贮添加剂的添加量均为鲜重基础,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青贮120 d后取样分析羊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结果显示:所有组发酵品质均优良,且均未检测出丁酸、大肠杆菌、霉菌和梭菌;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剂组pH显著降低(P<0.05);LAB+M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添加剂组的氨态氮/总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M组和LAB+M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A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AB+M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LAB+M组的产气量最高,显著高于M组(P<0.05);LAB+M组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AB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所使用的青贮添加剂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羊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综合考虑,以同时添加乳酸菌和糖蜜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添加剂对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4∶6)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乳酸菌制剂组(LAB)、糖蜜组(M)、乳酸菌制剂+糖蜜组(LAB+M)4个处理,青贮后第7, 24和45天打开,测定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制剂加速了青贮早期乳酸发酵进程,但由于底物不足,青贮后期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有所升高;添加糖蜜补充了发酵底物,促进了乳酸发酵,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含量,降低了pH值(P<0.05),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活性,减少了丙酸和丁酸的生成。乳酸菌制剂+糖蜜组与单独添加乳酸菌制剂组相比显著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 但与单独添加糖蜜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发酵底物不足是限制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青贮时间、添加剂对黄金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以黄金树叶为原料,设计添加乳酸菌剂、纤维素酶、糖蜜3个处理组,青贮1、3、5、7、15、30 d后取样,测定pH值及干物质含量,分析发酵品质。结果显示: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黄金树叶青贮pH值呈下降趋势,从5.74下降至4.83,差异显著(P0.05);黄金树叶青贮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损失显著升高(P0.05)。发酵30 d,乳酸菌剂组、纤维素酶组、糖蜜组黄金树叶青贮pH值、干物质含量、干物质损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黄金树叶青贮发酵品质一般,添加乳酸菌剂和糖蜜可改善黄金树叶青贮品质,但青贮品质提升不大。  相似文献   

6.
在天然牧草青贮中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糖蜜、乳酸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糖蜜、乳酸菌+糖蜜等不同添加剂,60 d后开袋测定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以不添加为对照,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剂处理感官评价优于对照;乳酸菌+糖蜜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添加剂处理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德国农业协会(DLG)评分法,对照组为良好,其他处理组为优。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表明,乳酸菌+糖蜜处理得分最高,效果最佳,可显著改善天然牧草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全株构树和稻草为原料,按照鲜重质量比10∶0(A组)、9∶1(B组)、8∶2(C组)、7∶3(D组)混合调制青贮饲料。各混合比例设无添加剂(CK)、糖蜜组(T)、乳酸菌组(GLP5)及糖蜜+乳酸菌组(T+GLP5),青贮60 d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各混合比例糖蜜添加组(T、T+GLP5)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GLP5与CK处理相比,pH值和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P0.05);B处理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D组(P0.05)。各混合比例添加剂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均降低,A、B及D组T、T+GLP5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显著降低(P0.05),C组T处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全株构树与稻草混合青贮时选用糖蜜添加组(T、T+GLP5),同时选用9∶1的混合比例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以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为材料,探讨添加剂处理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CK)、添加20 g·kg-1和50 g·kg-1的糖蜜(M1和M2)、添加5×105 CFU·g-1和1×106 CFU·g-1的乳酸菌(L1和L2)、添加20 g·kg-1+5×105 CFU·g-1和20 g·kg-1+1×106 CFU·g-1的糖蜜与乳酸菌混合剂(M1L1和M1L2)、添加50 g·kg-1+5×105 CFU·g-1和50 g·kg-1+1×106 CFU·g-1的糖蜜与乳酸菌混合剂(M2L1和M2L2)共9个处理组,贮存60 d后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与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单独添加糖蜜组以及乳酸菌和糖蜜混合添加组的粗蛋白、可溶性糖、乳酸、乙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M2处理组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M2L1和M2L2处理组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单独添加乳酸菌除了对青贮饲料的pH有显著影响外(P<0.05),对其他青贮指标没有显著影响。综合各项指标表明,乳酸菌和糖蜜混合添加剂能显著提升含糖量低的青贮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不同添加剂对籽粒苋与豆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在72%籽粒苋与28%豆粕混合青贮中分别添加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糖蜜+乳酸菌、糖蜜+纤维素复合酶、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以等量水为空白对照组,青贮30 d后进行开包取样并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添加糖蜜、糖蜜+乳酸菌、糖蜜+纤维素复合酶或糖蜜+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处理组均较对照改善了籽粒苋与豆粕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显著降低了pH值、干物质损失率、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P0.05)。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及乳酸菌+纤维素复合酶处理组pH值、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综合评价,建议籽粒苋与豆粕混合青贮时添加糖蜜或复合添加糖蜜与乳酸菌或纤维素复合酶。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乳酸菌对于构树枝叶青贮品质的影响。共5个处理组,对照组(LA0)不使用添加剂,试验组青贮料调制时分别添加乳酸菌1×105CFU/mL (LA5)、1×106CFU/mL (LA6)、1×107CFU/mL(LA7)以及1×106CFU/mL+2%糖蜜+4%纤维素酶(混合添加剂组),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构树枝叶青贮料发酵50 d后取样进行感官评定、营养物质测定以及发酵品质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添加剂组为1级青贮饲料,其余处理组均为2级青贮饲料。试验组粗蛋白(CP)、粗灰分(A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LA5组外,其余试验组pH值、氨态氮(NH3-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乳酸菌试验组中,随着乳酸菌浓度的升高,青贮料pH值、NH3-N、丙酸(PA)和丁酸(BA)含量逐渐下降,乳酸(LA)含量逐渐上升;混合添加剂组CP含量显著高于LA0、LA6和LA7组(P<0.05),pH值、NH3-N含量显著低于LA0、LA5和LA6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灰分和L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半纤维素(HC)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表明,用混合添加剂处理的构树枝叶青贮料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Lactuca indic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设置对照(CK组)、单独添加植物乳杆菌(LP组)、单独添加布氏乳杆菌(LB组)和混合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LP+LB组)4个处理,青贮60天后,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加入乳酸菌添加剂后苦荬菜青贮饲料的pH值显著低于CK组(P<0.05),乳酸菌数量均有所增加(P<0.05);LB组的酵母菌数量最少(P<0.05);LP组和L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LB组(P<0.05);LB组的乙酸含量最高(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LP组的青贮品质最好。综上所述,单独或混合添加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均能改善苦荬菜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植物乳杆菌更适宜用作添加剂调制苦荬菜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单宁酸和乳酸菌单独以及组合添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晾晒至含水量约为55%的初花期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设无添加剂为对照组(CK),单宁酸(Tannic acid,TC)、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和单宁酸+乳酸菌(Tannic acid+Lactic acid bacteria,TL)为添加剂处理组。青贮60 d后开袋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剂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乙酸和非蛋白氮含量(P<0.05),干物质和真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剂处理组均能促进瘤胃丙酸生成,提高微生物蛋白产量(P<0.05);与TC处理组相比,TL处理组能够减轻TC处理组对青贮饲料干物质降解的抑制作用。综上,单宁酸和乳酸菌组合添加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调控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全株燕麦(Avena sativa L.)的饲料化程度,本研究以无添加剂组为对照,探究了添加植物乳杆菌(LP,1×10-5 cfu·g-1)、糖蜜(ML,0.4%)、食用油(OL,1%)、丙酸(PA,0.4%)、茶多酚(TP,0.4%)以及茶多酚和糖蜜组合(TP+ML,0.4%+0.4%)对全株燕麦贮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ML,PA以及TP+ML添加组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减少了好氧性细菌数量(P<0.05),提高了发酵品质。有氧暴露阶段,TP+ML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最佳,超过48 h。综上所述,TP+ML添加组提高了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可作为青贮添加剂生产优质全株燕麦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西藏地区燕麦(Avena sativa L.)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混合青贮使用添加剂改善发酵品质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燕麦秸秆利用效率,将收获籽粒后的燕麦秸秆和抽穗期刈割的多年生黑麦草以4∶6混合青贮,分别添加1×106 cfu·g-1 FW的乳酸菌制剂、4% FW糖蜜和乳酸菌+糖蜜,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单独或组合添加糖蜜和乳酸菌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P<0.05)。添加糖蜜组发酵品质优于添加乳酸菌组,显示较高的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且单独添加糖蜜与组合添加组各发酵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燕麦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4∶6)混合青贮时添加4%糖蜜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添加剂对北方地区黑麦草(Loliumspp.)青贮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以黑麦草为原料,设无添加剂为对照组(CK),添加植物乳杆菌(A1)、复合菌剂(乳酸菌+纤维素酶,A2)、商业菌剂(和美科盛乳酸菌标准品+糖蜜,A3)进行真空袋青贮,60 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价、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及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青贮饲料茎叶结构完整,与对照相比,添加剂的加入均显著降低了青贮料的pH值(P<0.05);A2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A1和A3组(P<0.05);A2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CK,A1和A3组(P<0.05),V-Score评分等级为良好。综合感官评价、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分析,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对黑麦草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添加复合乳酸菌和葡萄籽单宁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影响,选用凋萎后二茬现蕾期紫花苜蓿为材料,设置对照(CK),葡萄籽单宁(G)、复合乳酸菌(戊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L)和复合乳酸菌+葡萄籽单宁(LG)组,青贮60 d后测定其品质,并采用体外三步法测定其小肠可吸收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G和LG组青贮饲料乳酸、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L和G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G组青贮饲料的Ile,Leu,Lys,His,Arg,Tyr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菌体蛋白以及小肠可吸收Ile,Lys,His,Arg,Ser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因此,添加葡萄籽单宁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有一定改善作用,明显提高青贮饲料中Lys,His和Arg以及总氨基酸的小肠可吸收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青贮发酵品质与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添加纤维素酶组(CE)、添加木聚糖酶组(XE)和组合添加酶组(CX,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青贮7,30,60,90 d后开窖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E,XE和CX组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降低了pH、氨态氮/总氮和干物质损失;添加酶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并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增加;体外发酵试验中,CE,XE和CX组青贮饲料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酸性洗涤消化率和体外产气均显著高于CK(P<0.05),且CX组体外产气量最高,而CE与XE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提高了象草青贮发酵品质与体外消化率,组合添加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凋萎和添加乳酸菌对"大黑山"薏苡(Coix lacryma-jobi L.)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对照(C)、凋萎(W)、乳酸菌(LAB)和凋萎与乳酸菌组合处理(W+LAB)4个处理组,青贮60 d后,取样测定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表明:W组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pH值显著增加(P<0.05)。LA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pH值降低。W+LAB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乙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W和W+LAB组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LAB和W+LAB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各组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差异,W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LAB组和W+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W+LAB组V-Score评分最高。因此,建议"大黑山"薏苡在凋萎的基础上添加乳酸菌可提高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小雪  王仕玉  郭凤根  罗富成 《草地学报》2022,30(10):2827-2833
为研究添加剂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白藜、红藜、黑藜为材料,设对照(CK)、乳酸菌(植物乳杆菌,0.02 g·kg-1,LAB)、纤维素酶(绿色木酶,0.5 g·kg-1,CEL)处理,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不同品种的藜麦秸秆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青贮饲料的粗蛋白、pH值、乳酸、乙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添加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饲料的粗蛋白、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H值(P<0.05);黑藜的粗蛋白、乳酸、乙酸显著高于白藜和红藜,白藜的pH值、氨态氮/总氮显著高于黑藜和红藜(P<0.05);LAB处理的白藜及CEL处理的黑藜相对饲喂价值较高,等级为3级,LAB处理的黑藜及CEL处理的3种秸秆粗饲料分级指数较高,等级为4级。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添加剂可以提高秸秆的青贮品质,其中CEL处理的红藜效果最佳,此结果为藜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甘蔗梢在自然青贮条件下营养成分及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在甘蔗梢自然青贮条件下的第1、15、30、45、60、90天分别采集甘蔗梢青贮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pH、乳酸、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与青贮第1天相比,自然青贮条件下的甘蔗梢干物质含量在15 d时最低,显著低于第1天(P<0.05),30 d以后趋于稳定,蛋白质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15 d以后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其中以60 d时最低,总磷含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pH随着青贮天数的延长而逐渐降低,15 d时pH即达到4.0以下且趋于稳定;乳酸含量在15 d时即显著高于第1天(P<0.05),第30天时达到最高值(207.17 mmol/kg);乙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但丙酸和丁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在青贮的第1天甘蔗梢中的微生物在目水平上主要以Lactobacillales、Rhizobiales、Bacillales、Micrococcales、Sphingomonadales为主,在第15天时,Lactobacillales迅速占据优势地位,其次是Enterobacteriales,30 d时几乎全为Lactobacillales;在属水平上,第1天时以Lactobacillus、Staphylococcus、Sphingomonas、Methylobacteriu、Rhizobium为主。15 d时以Lactobacillus占据绝对优势,30 d时Lactobacillus趋于稳定。由此可得出,甘蔗梢在自然青贮条件下青贮30 d即可达到良好的青贮效果,Lactobacillales目中的Lactobacillus属细菌在甘蔗梢自然青贮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