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益生菌发酵湿料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登付  ;郑中华 《养猪》2014,(6):47-48
为研究益生菌发酵湿料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选择体重72 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猪120头,随机分为益生菌发酵湿料组、颗粒料组和粉料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饲养在1个栏内。预试期7 d,正试期43 d。结果表明,日增重,益生菌发酵湿料组分别比颗粒料组和粉料组高9.47%(P〉0.05)和15.56%(P〈0.05);料重比,益生菌发酵湿料组分别比颗粒料组和粉料组低7.12%(P〉0.05)和12.42%(P〈0.05)。腹泻率益生菌发酵湿料组最低为0.35%。益生菌发酵湿料组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为6.26元,分别比颗粒料组和粉料组少0.77、0.89元。  相似文献   

2.
以海兰褐蛋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颗粒料和粉料两种不同饲料形态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及脏器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与粉料组相比,颗粒料组试验期总增重提高7.58%,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了16.27%;②与粉料组相比,采食颗粒料能促进蛋雏鸡脾脏、胸腺以及十二指肠的发育,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采食粉料促进了蛋雏鸡消化器官肌胃腺胃的发育,但与颗粒料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采食粉料与采食颗粒料对肠道的发育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果表明蛋雏鸡料的不同物理性状对生产性能和器官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梁巍 《北方牧业》2007,(9):25-25
<正>有些养猪户对选择什么料型(即干粉料、湿拌料、颗粒料)喂猪合适不太了解,笔者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推荐给养猪户。首先对不同日龄的猪来讲应有区分。从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来讲,对仔猪喂湿拌料,其他势高于干粉料或颗粒料,饲喂干料会使仔猪肠绒萎缩,隐  相似文献   

4.
法国学者研究了给料方式的影响:在地板上或饲槽里投放粉料与颗粒料时,以地板上投粉料最差。用颗粒料自由采食比按标准喂料,猪的生长力提高7%,饲料利用率高9%。用水拌湿饲料(2.5—4倍水)在自由采食和按标准喂猪时均比干粉料好,日增重分别提高9%和4%,饲料报酬高1%和3%。对断奶仔猪来说干颗粒比湿料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水料饲喂对新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影响,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之间的编号为1、2、3、4号的4批杜长大断奶仔猪,每批分养在16个栏,每栏15~16头,共约1 000头。1号和4号猪饲喂猪场自用教槽料(干料),2号和3号猪在断奶后3 d内饲喂颗粒教槽料的基础上,还将颗粒料和温水以1:3的比例混匀成水料供仔猪采食。结果显示,断奶仔猪更倾向于采食水料;对于体重较轻的断奶仔猪,水料饲喂可以明显地提高断奶后3天猪群采食量,对于体重较高的断奶仔猪,水料饲喂对采食影响不明显;采用水料饲喂,使较早断奶的猪采食情况可以达到较晚断奶猪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干饲料的最佳使用效果,本试验对生长期的水貂进行了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和湿拌全价干粉料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采食湿拌粉料的第Ⅱ组水貂,其体重和体长均有明显的增加;与饲喂全价颗粒料的第Ⅰ组水貂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湿拌粉料适口性好,能增加食欲、减少发病率及饲料消耗,有较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当猪能够从3种不同成分的颗粒料中作出采食选择时其是否能采食其所需的最佳日粮,特利用单独圈养的生长猪进行了一次试验。试验选用40头杂交猪(20头阉公猪,20头小母猪),其初始体重为22.0±2.1kg,在4周试验期中分成对照日粮组(C组)和选择性采食日粮组(CF组)。C组试验猪饲喂单一的全价料颗粒料,CF组试验猪能自由地从高能量颗粒料(E)、高蛋白颗粒料(P)和预混料/其它成分颗粒料(P/R)3种不同成分的颗粒料中挑选其所需的日粮。CF组试验猪利用一个分成3个隔间可同时供应3种颗粒料(每个隔间供应一种颗粒料)的长形料槽供料。所有日粮均自由采食。在采取选择性采食的方式中,小母猪所选择的高蛋白颗粒料要多于去势公猪,两者分别为222和193g/kgDM。而C组试验猪(无论小母猪还是去势公猪)均饲喂粗蛋白含量相同的日粮(即204g/kgDM;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不存在其他处理与性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照组猪的净能摄入量高于试验,分别为13.8和10.3Mj/d(P<0.001)。小母猪的净能摄入量往往低于去势公猪,分别为12.6Mj/d和11.4Mj/d。CF组试验猪预混料/其它成分颗粒料的摄入量非常少(15g/d;13g/kgDM)。CF组仔猪日增重明显低于C组(779g/d和541g/d;P<0.001)。结果显示,当3种颗粒化的日粮配料被分别加入长料槽3个隔间中的其中一个时,仔猪不能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一种日粮配料。至于试验仔猪不能选择一种最适合其需要的日粮配料是否是由于特殊的器官感觉(如口味、风味或颗粒的物理性状)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弄清了这一原因,人们就能利用此方法去研究日粮成分(如次级配合料)或不同饲料处理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我场过去培育母犊牛采用湿料定量法,这种方法有下列缺点:操作麻烦;当餐吃剩的湿料几小时后有些馊味,牛不喜爱吃,常造成浪费。从1980年我场在培育小公牛中采用干料自由采食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后,我们把这一方法应用到母犊牛身上。经过一年的摸索比较初步认为干料自由采食法较  相似文献   

9.
选用3只健康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种羯羊,平均体重为24 kg,采用3×3无重复拉丁方试验设计,用3种不同日粮(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和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来研究对绵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绵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采食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及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的绵羊瘤胃丙酸摩尔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而(戊酸+异戊酸)摩尔比极显著低于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1),乙酸/丙酸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采食全混合颗粒料日粮绵羊(P<0.05,P<0.01)。因此,用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或未粉碎精料+铡短粗料日粮饲喂绵羊能改善绵羊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2100头猪(PIC 327×1050;初始重为31.5±0.13 kg),用来评估饲喂颗粒料和粉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胃形态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期为118 d。试验分为6个处理组,猪只根据初始重随机分到6个处理组中(每个处理组有14个栏位,每个栏位25头猪)。每个处理组中有7个阉公猪栏和7个母猪栏。所有处理组均采用含15%DDGS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饲喂。试验分5个阶段饲喂,分别为0-28 d、28-56 d、56-84 d、84-98 d和98-118 d。6个处理组分别为0-118 d全部饲喂粉料、0-118 d全部饲喂颗粒料、0-70 d饲喂粉料而70-118 d饲喂颗粒料、0-70 d饲喂颗粒料而70-118 d饲喂粉料、或颗粒料和粉料每两周轮换一次,以粉料开始以颗粒料结束或者以颗粒料开始以粉料结束。在第110天时,每栏里随机挑选4头猪进行屠宰并收集胃,然后对胃进行溃疡和角质化评分。结果表明,饲喂粉料和饲喂颗粒料的猪的平均日增重没有差异。全期饲喂粉料的猪平均日采食量最大(P<0.05),全期饲喂颗粒料的猪平均日采食量最低(P<0.05),其他的处理组处于中间水平(P<0.05)。全期饲喂颗粒料的猪料重比最好(P<0.05),全期饲喂粉料的猪料重比最差(P<0.05),其他的处理组处于中间水平(P<0.05)。当在试验最后48 d饲喂颗粒料或在整个试验期饲喂颗粒料,与最后48 d饲喂粉料相比,胃溃疡指数评分增加(P<0.05),其他处理组评分处于中间水平。与其他处理组相比较,全期饲喂颗粒料的猪每栏被淘汰的数量增加(P<0.05)。当试验猪因体重较轻、健康或动物福利问题而面临风险,需要隔离时,由现场管理者决定是否将猪移走。各处理组对胴体重、胴体产量、背膘厚、眼肌厚度和瘦肉率无影响。总之,饲喂颗粒料改善了料重比,但是增加了胃溃疡发生率和淘汰猪数量。另外,与只饲喂颗粒料猪相比,颗粒料和粉料之间的轮换饲喂模式有较合适的料重比,并且减少了胃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养猪提倡生饲,生饲营养损失少,既提高了养猪劳动效率,又降低了养猪生产成本。生饲方法很多,可以把饲料调制成干粉料、湿拌料、水料和颗粒料。颗粒料是将混合饲料或配合饲料用饲料颗粒机压制成不同大小条状颗粒。用颗粒饲料喂猪简便,还可避免猪择食,保证饲料营养的全价性和饲料的适口性。具体方法如下:一是限量饲喂。对猪日粮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分顿、次饲喂。对空怀和妊娠母猪、公猪及生长肥育猪(后期)进行限量饲养效果较好,但应注意定时、定量、定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台湾杜洛克猪在育肥阶段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关系,选取体重(41.3±9.1)kg健康的生长猪134头,采用奥斯本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采集猪采食数据和体重数据,通过统计猪群采食行为24 h的变化规律,对猪群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猪群在1 d中存在2个采食高峰,分别是07:00—10:00和16:00—20:00;猪日增重与日均采食量显著正相关,与日均采食次数、日均采食时长无显著相关;料重比与日增重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日均采食量、日均采食次数和日均采食时长都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选取120头断奶仔猪,按照胎次、性别和体质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颗粒料试验组和粉状料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头猪。试验结束前连续收集3 d粪便,测定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时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研究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饲喂断奶仔猪的效果。结果表明:粉状料试验组和颗粒料试验组相比,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料肉比没有显著差异;粉状料试验组和颗粒料试验组相比,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升高,而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粉状料试验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颗粒料试验组,其他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仔猪焙烤教槽料生产工艺及其对仔猪诱食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开发出能够确保仔猪成功离乳的新型仔猪教槽料产品。通过对焙烤工艺优化,在焙烤温度170℃、焙烤时间18 min时,焙烤产品赖氨酸损失最少,损失率为8.25%。诱食性试验证明,焙烤教槽料能使刚断奶仔猪采食速度明显加快;偏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哺乳期7~20日龄内,焙烤教槽料的饲料摄入量是传统颗粒料的2倍;哺乳仔猪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17~22日龄哺乳期间,焙烤教槽料日均饲料摄入量为11.1 g/头,比传统颗粒料增加了10 g/头,日均增重则比传统颗粒料增加了50 g/头,显示出极高的饲料转化效率;焙烤教槽料在断奶第1 d的采食量达到139.95 g/头,是传统颗粒料的2倍,仔猪营养摄入量超过了维持的需要,不仅不会出现断奶失重现象,而且有增重。这些结果证明,焙烤过程中赖氨酸的损失得到有效控制,焙烤教槽料有效解决了仔猪在哺乳期不爱吃饲料、断奶初期失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6)
为研究干料饲喂与湿料饲喂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约8~9 kg、健康的大约克仔猪120头,随机分为干料饲喂组和湿料饲喂组,每组公母比例相同,分为6个栏,每栏10头猪进行饲喂。干料饲喂组猪只断奶转入保育舍后,用干料自动食槽投喂,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湿料饲喂组猪只采用智能保育食槽,在下料同时配给一定量的水进行饲喂,自由饮水。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湿料饲喂可提高保育猪生长速度,降低腹泻率,其试验期日增重为352.60 g,料重比为1.21;每千克增重成本为7.25元,较干料饲喂组低1.89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1饲喂方式肉兔采食有多餐习性,一天可采食30~40次。生产实践中,肉兔的饲喂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即自由采食、定时定量和混合饲喂。自由采食,就是在料槽和水槽中常有饲料和饮水,任由兔自由采食,饲喂的饲料多为颗粒料。这种采食方法节省劳力,适用于大型养殖场的颗粒料。定时定量饲喂,则是规定每天饲料的数量、饲喂  相似文献   

17.
猪的口腔内味觉细胞多达1-5万个,味觉十分发达。未受应激的猪喜爱它们熟悉的饲料和风味,如特点类似母猪母乳的饲料风味。配合饲料由于在加工和贮存中或多或少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味道,甚至还会有特殊的臭味。猪断奶前后采食,就会将该饲料的风味同采食后引起的不适联系起来,因而产生对饲料那种风味的厌恶,影响采食量,结果导致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下降。故在饲料中添加乳猪香等诱食剂具有现实的生产意义,这已有公论。猪爱吃带甜味的料,甘草是豆科植物的宿根草,甜度约为蔗糖甜度的50~100倍,且有中草药的抗菌和抗病毒效力,…  相似文献   

18.
1采食 遗传特征以拱土觅食为主,嗅觉很发达,仔猪断奶后还保留拱奶习性,常去拱其他仔猪的腹部,喂料时,力图占据有利位置。采食时有抢食、争食行为,所以群饲的猪比单饲猪吃得更多、更快,生长也更快。喜食甜香味,哺乳仔猪更喜欢吃甜食,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9,(5)
试验旨在研究颗粒料和粉状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等)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100头体重6.0 kg左右、(25±1)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颗粒料和粉状料,试验期14 d。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①颗粒料组诱食性好于粉状料组。②断奶仔猪粉状料组与颗粒料组日增重、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和粉状料组相比,颗粒料组在断奶仔猪日采食量方面有改善趋势(P0.05)。2)经济效益:在当时的饲料原料价格下,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颗粒料组(4.91元)低于粉状料组(5.43元)。综上所述,该试验条件下,断奶后仔猪使用颗粒料可较好地达到诱食目的,并改善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1影响育肥猪采食量的饲料因素 1.1饲料的湿度研究证明,湿拌料喂法采食量最好,干粉料次之,稀料最差。其原因是干粉料由于缺乏水分,猪采食时需要分泌大量的唾液帮助消化吸收,采食速度较慢,不利于育肥猪的消化吸收。而育肥猪在采食稀料时几乎不用分泌唾液,更不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