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探索社群丰容对重庆动物园圈养小熊猫行为区域分配的影响,2014年1月—2015年2月,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比观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社群丰容前后圈养小熊猫区域分配。结果表明:社群丰容增加了小熊猫对栖架、树上的利用,减少了内室和裸露地面和近游客区域的利用。树上利用的最大占比值在夏季,丰容增加了11.1%;栖架的利用最大占比值在春季,丰容增加了2.8%;冬季对内室的利用占比值最高,丰容后,其利用占比减少了8.4%,从而相应增加了小熊猫户外停留时间;丰容后,小熊猫对裸露地面的最大利用占比值减少了3.7%,近游客区域最大占比值减少了5.6%。小熊猫对六大区域的最高利用占比,丰容前后没有变化,最高为树上,最少为裸露地面。  相似文献   

2.
张伟逸 《经济动物学报》2020,24(2):78-80,87
从环境丰容、食物丰容、感知丰容、认知丰容4个方面,对上海动物园饲养的4头棕熊丰容前后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棕熊对不同丰容项目的反映及效果。结果表明:棕熊对假山、栖架、水池、食物多样性、藏匿食物等很感兴趣,对绿化、地面铺垫物一般感兴趣,对其他熊类和动物的粪便、气味、交换场地害怕谨慎。丰容前,白天棕熊以运动、玩耍、休息和乞食行为为主;丰容后,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乞食行为,但是有效降低了棕熊的刻板行为和乞食行为,运动、玩耍行为发生的频次增加。  相似文献   

3.
王晶晶 《经济动物学报》2019,23(4):215-218,222
2017年10—11月对上海动物园3只葵花凤头鹦鹉和2只小白凤头鹦鹉进行展区的社群丰容试验,包括环境丰容、认知丰容和食物丰容。通过运用城市固体废弃物制作丰容物品,将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动物饲养管理结合在一起,分析城市固体废弃物在凤头鹦鹉丰容中运用的影响和意义。采用瞬时扫描法记录并分析丰容对5只凤头鹦鹉的行为节律和异常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丰容期间,凤头鹦鹉的休息和异常行为明显减少,与丰容前后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取食和玩耍行为与丰容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丰容有利于减少动物的异常行为,增加动物行为多样性,让其表达自然天性,从而提高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白颊长臂猿的饲养环境,对福州动物园2只白颊长臂猿进行丰容,并根据丰容前后动物行为的变化对丰容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玩具丰容对白颊长臂猿的多项日常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个体1吃植物枝叶的行为显著增加,移动行为极显著增加;个体2地面活动、梳理同类、跑的行为显著下降和追逐行为极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同样表明,玩具丰容效果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以提升动物福利和便于日常管理为目标而开展的亚洲象展区丰容改造项目。对丰容改造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访客对于结合展区改造而设计的教育信息关注度和信息接收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展区设施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访客对相关教育信息的理解;大众对于有实物模型展示、文字表述简短的科普信息兴趣度和信息接受完整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2月,对成都动物园鹦鹉馆的环境进行了改造,并采用瞬时取样法观察了馆内四川鹦鹉在环境改造前后的行为及游客进馆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丰容后鹦鹉出现了一些新的行为,如在假树上休息、走动、理羽、吃食、池中洗澡、草丛中觅食等;丰容后明显增加的行为有:地上觅食,池中饮水,地上走动,在假山上理羽;而原来在架上休息和理羽的一些行为得到了减少。另一方面,动物丰容后,进馆参观的游客数量及其停留时间也明显增加,本次丰容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园具有教育、休闲、科研、保护4个基本的社会职能,同时野生动物园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需要科学的规划管理与营销推广吸引游客入园,通过门票的销售与其他增值服务来维系动物园良性经营与可持续发展。野生动物园的游客数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动物园自身的规划与项目设计、媒体宣传与市场推广、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度、园内的增值服务与质量等。野生动物园动物的引进,一方面是增加了展示效果满足了不同游客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能丰富相关动物在驯养繁殖、疫病防控、医疗救护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本文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为例,分析2010~2014年引进动物数量、物种数和多样性与游客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引进动物的多样性与游客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动物园圈养展出的5只(1♂4♀)成年小熊猫为研究对象,以该雄性个体作为社群动物加入随机1∶1分组的试验组进行社群丰容,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社群丰容对圈养小熊猫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雌性小熊猫在圈养条件下,表现出活动、玩耍、繁殖、刻板等12种行为,春夏秋冬都有蹭阴标记、嗅闻标记物的繁殖行为表现。社群丰容增加了小熊猫的活动行为,以冬季增幅最大,增加了6.2%;增加了小熊猫玩耍行为,以秋季增加最多,增加了4.8%;增加了小熊猫繁殖行为,繁殖行为最高峰值出现在春季,为9.3%;丰容减少了小熊猫休息行为、刻板行为,最大减幅分别在夏季、秋季,分别减少了2.9%、7.1%。春季丰容极大增加小熊猫繁殖行为,有利于促进小熊猫圈养条件下的繁衍,对扩大小熊猫圈养种群、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动物园小熊猫馆5只圈养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增加多组合高度栖架、矮凳结合改变放置食物的方式进行环境丰容,比较环境丰容前后小熊猫行为的变化,采用SPI指数(the spread of participation index)比较丰容前后动物空间利用度的变化,采用空间利用率比较小熊猫对不同区域空间利用率的变化和喜好程度,评估丰容的效果。结果表明:小熊猫在丰容前主要以休息行为(46. 99±21. 78)%、取食行为(16. 68±6. 64)%、刻板行为(12. 09±24. 18)%为主,通过丰容,攀爬行为(3. 49±1. 86)%显著增加(P <0. 05)。丰容后所有小熊猫的SPI指数均降低,空间区域利用的个数从丰容前的20个增加至29个。丰容显著提升了小熊猫对于展区第3层(0. 7—1. 5 m)区域的空间利用率,在丰容设施所在区域标记行为发生频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川金丝猴笼舍进行环境丰容前后的毛尾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丰容前7只川金丝猴毛尾线虫的感染情况,通过7次取样结果显示每克粪便中毛尾线虫卵达到10 000/g以上的占70%;其次分析7只川金丝猴在相同季节进行的丰容前后毛尾线虫感染程度的变化,通过2012年9~11月和2013年8~10月共12次取样,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丰容后感染情况明显低于丰容前(F=13.33,P=0.001);再次对环境丰容3个月后毛尾线虫卵与丰容前比较,通过2014年1月的5次取样,结果同样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丰容后3个月的虫卵与丰容前无显著差异(F=1.529,P=0.240).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丰容对动物感染寄生虫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发现感染毛尾线虫的川金丝猴在群养条件下,丰容后3个月要对地面的垫料进行更换.  相似文献   

11.
草食动物与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利  王岭 《草地学报》2011,19(4):699-704
动物-植物互作关系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草地放牧系统中的动植物界面上,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突出而敏感,因此,对动物与植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探讨,有益于深刻阐释放牧系统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机制。本文综述了有关草食动物对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作用结果、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植物多样性对草食动物生产性能、多度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扩展动物多样性及不同动物组合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加强有关植物多样性变化对草食动物、特别是大型草食性动物的反馈作用过程研究;加强对动物采食行为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动物采食对植物多样性响应机制的认识;加强草食动物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动态互作关系研究,以及这种互作关系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野生黑猩猩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觅食、处理食物,而在笼养条件下,由于有限的空间和程序化的喂食方式,导致黑猩猩缺少对环境的探索和对食物的搜寻处理,往往发生一些行为和生理的变化,其中刻板行为的出现和较高的粪便应激激素,显示出动物处于不理想的福利状况中。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于2012年5月1日-6月21日对杭州动物园7只黑猩猩进行了食物丰容,并采用了行为和粪便应激激素——皮质醇作为评价丰容效果的两种指标。行为观察采片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记录8:30-10:30和14:00-16:0)0的动物行为并统计其行为频率。通过比较丰容前后每种行为的变化发现:在食物丰容后,黑猩猩的不活跃行为和刻板行为显著降低(T=6.156,P=0.001;T=2.613,P=0.04),表现出更多的攀爬(T=-4.200,P=0.006)和探究行为(T=-4.902,P=0.005),而大大减少了玩耍行为(T=8.039,P=0.000)。通过对粪便皮质醇激素的酶联免疫测定显示,3只成年个体的粪便样品中的皮质醇含量呈现下降趋势。通过行为和内分泌的检测结果显示黑猩猩的福利状况通过食物丰容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为继续开展黑猩猩的整体丰容计划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从微观视野认识“黑土滩”草地退化机理及为该类型草地改良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县高寒草地为例,测定分析了草地植被、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和氮素生理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和嫌气性固氮菌)在空间层次和不同季节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黑土滩”草地植被以微孔草和香薷为优势种,其盖度和植物量较低;微生物主要分布在0~20 cm,三大类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真菌最少,分别占总数的84.60%和0.17%;氮素生理群数量以好气性固氮菌最多、嫌气性固氮菌最少,分别占总数的57.51%和0.05%。微生物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8月份达到最大值,除土壤细菌(10月)之外,真菌、放线菌和各氮素生理群微生物最小值都出现在4月份。土壤氮素含量、草地植物量均与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应用免疫花环试验测定了黑白花奶牛、水牛、鸡、鸭、小灵猫以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和霍乱病红细胞上C_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的变化。检测了它们在红细胞上形成的花环。结果表明,动物因种属不同,红细胞上C_3b受体的数量有着极明显的差异,以鸭为最多,黑白花奶牛最少。动物患病后,红细胞上的C_3b受体可明显地减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霍乱病和马立克氏病皆非常明显地低于健康鸡。而红细胞上的免疫复合物,各种动物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患病鸡略低于健康鸡。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刚  佟万红  杜周和 《蚕业科学》2003,29(2):185-188
为提高桑园土壤肥力,调查了用秸杆覆盖桑园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桑树生长期内,采用秸秆覆盖措施可明显增加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的是细菌,年平均增加150.99%;其次是氨化菌和固氮菌,分别增加142.24%和95.47%;真菌增加最少,为56.33%。4种土壤微生物年变化曲线,无论覆盖与对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出现在8月或9月。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熏蒸-提取法、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Gannong No.3’)草地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和数量,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对荒漠灌区苜蓿的退化机理、人工草地管理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70.72%),真菌最少(0.18%),微生物总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大于撂荒地,且5年生苜蓿地微生物总数最多,是其他各种植年限的1.58~6.17倍,且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除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之外,其余指标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在4月份。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5):90-92
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在广西三黄鸡胸腺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及其变化,采取石蜡切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技术,对肥大细胞在1、14、28、56、90、120、150日龄广西三黄鸡胸腺中的分布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肥大细胞呈紫红色,大小不一,形状多样,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成簇或单一散在分布;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的髓质部,在胸腺小体和血管周围分布较多,皮质部、小叶间也有较少分布。随着日龄增长,胸腺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数量大体呈下降趋势,1日龄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数量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120日龄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数量最少,明显低于其他日龄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应用ERIC-PCR法对鸭瘟病毒强毒株经皮下和口服感染20日龄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鸭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ERIC-PCR条带最少,盲肠最多;皮下感染24 h和口服48 h前,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没有明显变化,皮下感染48 h的鸭盲肠、口服感染72 h的鸭盲肠和回肠条带数量明显增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条带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死亡鸭各肠段的条带最少.对ERIC-PCR扩增条带中主带的测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杆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成为皮下感染鸭的直肠、口服感染鸭的盲肠(回肠和直肠)的优势菌群;口服感染鸭的回肠中一个未知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反复冻融法、酶裂解法和试剂盒法分别提取猕猴肠道菌群的总DNA,根据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最终确定酶裂解法为较好的方法。将酶裂解法提取的DNA进行ERIC-PCR扩增,结果显示:同年龄组猕猴粪样的ERIC条带数量和位置变化不大;幼年组猕猴的菌群种类较丰富,但优势菌群不明显;青年组猕猴的菌群种类和优势菌群最为丰富;老年组猕猴的菌群种类最少。  相似文献   

20.
硒作为谷胱甘肽氧化酶(GSP-Px)的活动中心,肉牛体内产生的过氧化物和一些自由基能够通过谷胱甘肽氧化酶(GSP-Px)而被清除掉,通过硒元素的保护,能免受细胞膜被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等破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球蛋白及参与机体体液免疫的主要成分,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与硒元素含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细胞膜从而得到保护,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在日常饲养中,添加硒元素能大大提高肉牛精子的活力、降低精子的畸形率和提高顶体的完整率(P<0.05),对采精量来说,没有太大明显差异(P>0.05)。从实验中可以发现,平均每次采集精液的数量以处理3(1.1 mg/kg)来看,采精量最多,处理1(0.3 mg/kg)来看,采精量最少,但是,每个处理间无统计的差异(P>0.05);对精子密度来说,以处理1(0.3 mg/kg)表现最高,处理2(0.7 mg/kg)表现出最少,但是各个处理之间无存在处理差异(P>0.05);从精子的畸形率来分析,处理2(0.7 mg/kg)较低,处理1(0.3 mg/kg)和处理3(1.1 mg/kg)相对较高;从精子顶体完整率来分析,处理2(0.7 mg/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