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疫情多发,呈地方性流行。2007年,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2013年12月份以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先后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和羊肉市场供给,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我们就大家关注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小反刍兽疫防控专家、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总兽医师王志亮。1.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全球流行情况如何,有什么危害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小反刍兽疫病毒不感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2.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WOAH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对全球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FAO和WOAH联合制定了小反刍兽疫全球控制与根除战略。本文对小反刍兽疫全球控制与根除战略的内容和可行性进行了解读,并对我国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小反刍兽疫的控制与根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小反刍兽疫病毒不感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1.小反刍兽疫的全球流行状况及其危害小反刍兽疫首次发现于西非的科特迪瓦(象牙海岸),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及赤道以北的非洲国家,近年来,几乎遍及所有中东、西亚、南亚国家,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多呈地方性流行。我国2007年首次于西藏  相似文献   

4.
<正>小反刍兽疫也称为小反刍兽伪牛瘟、羊瘟,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疾病,感染上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动物会出现发热、口炎、腹泻等症状,对山羊危害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小反刍兽疫又叫小反刍兽瘟、胃炎肺肠炎综合征、小反刍兽伪牛瘟综合征,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5.
羊小反刍兽疫也能够成为是羊瘟,因为小反刍兽疫疾病病毒所引发的羊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小反刍兽疫疾病在羊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因此,如何做好小反刍兽疫病在羊养殖的过程中的综合性防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改善羊养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改善疾病感染的情况,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2021年为加快推进小反刍兽疫无疫区建设,实现小反刍兽疫非免疫无疫区建设标准,长沙市某县拟在本地开展小反刍兽疫退出强制免疫风险评估。通过对小反刍兽疫监测流调、危害识别、风险路径的确定和风险因素层级评估等方法进行的定性风险评估初步显示,在该地取消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后可能会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等级为中。在风险管理措施上,提出该地退出强制免疫应推迟一年,重点完善政策支持、加强监测排查、加强检疫监管、强化培训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型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和绵羊,其发病率可达100%。本文介绍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型传染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和绵羊。1940年在象牙海岸首次发现,1972年确认为新病"小反刍兽疫"。近年来我国及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情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流行猖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对山羊生产和畜牧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该病为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疾病,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9.
正小反刍兽疫在我国是一类动物疾病。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对当地养羊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为有效保障养羊业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工作。由于小反刍兽疫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对该病的防控至关重要。1完善防控监管机制,科学组织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防控监管和内部协调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能优势,强化羊饲养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兽疫属于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和小反刍兽疫病毒引发的一类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是羊只养殖所面临的危害性较大的病症,一旦发病会对养殖户的经济带来很大影响。鉴于以上问题,文中针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学以及病理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新型诊断技术,最后对具体防控措施进行阐述,旨在从根本上降低小反刍兽疫的传播和扩散速度,进而减少小反刍兽疫对养殖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反刍兽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属于病毒性疾病,会使家庭养殖的小反刍动物与野生小反刍动物受到不良影响。小反刍兽疫发病特征为发热、口腔炎及肠胃炎、肺炎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一旦发现小反刍兽疫必须上报,是国家法定上报动物疾病之一。笔者对小反刍兽疫流行、诊断与防控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具有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上报的A类动物疫病。PPR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小反刍动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养殖户的效益。为了更好的了解小反刍兽疫的疾病特点及带来的危害,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疫情多发,国内部分省市也发现零星疫情,呈地方性流行,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笔者结合基层防控经验,就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四个方面:(一)主要症状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发病初期的病羊,体温迅速升高至40℃~41℃,食欲  相似文献   

14.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因临床特征与牛瘟较相似,也称伪牛瘟,其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本病毒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尤其是对山羊危害相当严重。本文简述了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对于小反刍兽疫如何进行诊断和防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可引起幼羊的肠炎、肺炎及孕畜母羊流产。本文围绕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致病机理展开论述,揭示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山羊和绵羊发病的真实本质,为后期的疾病防控及药物研发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烈性、接触性重大跨国动物疫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已经发生,给我国畜牧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同多数病毒性疾病的防制相同,对小反刍兽疫PPRS的防制仍以疫苗免疫预防为主.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各类疫苗进行综述,以期为疫苗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7.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侵害淋巴组织及消化道上皮组织,以突然发热,眼、鼻排出分泌物,口腔溃疡,呼吸失调、咳嗽、恶臭的腹泻和死亡为特征。2007年,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  相似文献   

18.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小反刍兽疫病毒不感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此病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确定为A类疾病,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于1942年首次在非洲的科特迪瓦发生,近几年该病在我国的周  相似文献   

19.
小反刍兽疫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型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特别是山羊和绵羊,野生动物偶尔感染,未见有人感染该病的报道。该病为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疾病,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一、病原简介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是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同属的其他成员  相似文献   

20.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起以家养山羊和绵羊等小型反刍动物为主要易感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大多数地区流行。小反刍兽疫病毒是发展国家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疾病之一,最近成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计划根除的病原,该计划旨在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消除小反刍兽疫。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疫苗是必不可少的,且现有的疫苗目前是可以满足防控的基本要求的,但同时满足区分感染和接种动物的新型疫苗制剂的可能会延长所需的时间和后期血清学监测的经济成本成本。本研究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方面进行综述,为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和根除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