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对宁夏4个地区1085只家兔和35只野兔的调查,发现有3种双腔属(Dicrocoelium)吸虫: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东方双腔吸虫(D.orientalis)和中华双腔吸虫(D.chinensis)。其中后2种为宿主新纪录。它们在家兔中的感染率依次为4.2%、1.8%、0.4%,在野兔中的感染率依次为14.3%、5.7%、5.7%。中华双腔吸虫呈纺锤形,体长5.702~6.934mm,体宽1.091~1.549mm,长宽比4.9:1,睾丸并列,阴茎囊椭圆形并达腹吸盘前缘,卵黄腺起自于睾丸之后、卵巢之前水平处;其余2虫种的形态与记载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正>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等寄生于家畜肝脏的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的疾病。1病原介绍矛形双腔吸虫的虫体扁平、透明,呈棕红色,肉眼可见内部器官表面光滑,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呈矛状;体长5~15mm、宽1.5~2.5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睾丸两个,近圆形或稍分叶,前后排列或斜列于腹吸盘之后。睾丸后方偏右侧为卵巢和受精囊,卵黄腺呈小颗粒状,分布于虫体中部两侧。虫体后部为充满虫卵的曲折子宫。虫卵呈卵圆形或椭圆  相似文献   

3.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东方双腔吸虫或中华双腔吸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对双腔吸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腔吸虫是由双腔科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引起的疾病。虫体寄生于动物胆管和胆囊中,该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严重感染的羊有时甚至死亡,尤以绵羊为甚。  相似文献   

5.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东方双腔吸虫或中华双腔吸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对双腔吸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吸虫属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dendri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sinensis Tang寄生引起的疾病。我省部分地区曾散在发生,2002年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200余只小尾寒羊,6月末开始有羊只发病,临床诊断未得结果,致使50余只羊死亡。后经病理与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双腔吸虫病。  相似文献   

7.
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吸虫属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dendri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sinensis Tang寄生引起的疾病。我省部分地区曾散在发生,2002年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200余只小尾寒羊,6月末开始有羊只发病,临床诊断未得结果,致使50余只羊死亡。后经病理与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双腔吸虫病。  相似文献   

8.
双腔吸虫在分类学上属吸虫纲前口亚目双腔科双腔属,包括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我省部分地区曾散在发生中华双腔吸虫病,2002年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的200只小尾寒羊,6月末开始发病,致使51只死亡。经病理与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双腔吸虫病,病原体为中华双腔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1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1.1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10.
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科(Dcnxxzeliidae)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derdritcurn)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icoelium sinerrksis tang)引起的疾病。虫体寄生于动物胆管和胆囊中,主要危害反刍动物,严重感染时引起临床症状,会造成牛羊死亡,在青海省部分地区曾有发生。2003年6月中旬,西宁市湟中县盘道乡一农户贾某自山东引进170余头小尾寒羊,6月底羊开始发病,临床初诊未得结果,致使20余头羊死亡,复诊确定为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11.
双腔吸虫寄生继发羊群感光过敏症王宗仪,杨芷云(河北农业大学牧医系,保定071001)赵宝庆,李树平(霸州市兽医站)李有田(廊坊地区兽医站)双腔吸虫是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兽肝脏胆管和胆囊内的一种小形吸虫。在流行区每年因双腔吸虫病死亡的羊只可达5~10%,...  相似文献   

12.
双腔吸虫在分类学上属吸虫纲前口亚目双腔科双腔属 ,包括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曾有散在发生 ,2 0 0 2年 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 2 0 0只小尾寒羊 ,6月末开始有羊只发病 ,致使 5 1只羊死亡。复诊确定为矛形双腔吸虫病 ,病死率 2 5 .5 % (5 1/2 0 0 ) ;虫卵阳性率76 7% (2 3/30 )。1 材料与方法1.1 病料采集取 3只病死羊肝脏及肠内容物 ,取 30只患病羊直肠粪便。1.2 检查方法1.2 .1 虫体观察 将肝脏在水中挤压或撕碎 ,连续洗涤检查虫体并计数 ,检出的虫体适当加热使其充分舒展 ,以 70 %酒精固定。随机…  相似文献   

13.
双腔吸虫病亦称腹腔吸虫病,是由寄生于牛、羊(或其他家畜)肝脏胆管、胆囊的双腔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侵袭病,本病在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双腔吸虫在甘肃省的分布极为广泛,全省各地的绵羊、山羊均有感染,还有许多地方的黄牛、犏牛和牦牛也有感染,也寄生于马、驴、猪、骆驼、狗、猴、兔、鹿、黄羊等动物,人也有被感染的病例。本虫在有些地区与肝片形吸虫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岩手县捕获的野鹿肝脏内检出36条吸虫,并对其体长或体宽,吸盘,睾丸,卵巢,卵黄腺,雄劲囊和子宫内虫卵进行了形态测量,虫体前段与最大体宽或睾丸上端之间的距离也进行了测量。陈述了左右睾丸不是前后纵排而是两侧分布的形态特征。最大体宽位置也不总是在虫体后部。这个特性与中华双腔吸虫一致。  相似文献   

15.
1羊阔盘吸虫病阔盘吸虫病是由3种阔盘吸虫(主要为胰阔盘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胰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慢性胰管炎。1.1病原和流行胰阔盘吸虫在3种阔盘吸虫中体型最大,虫体扁平,呈长卵圆形,大小为(8~16)mm×(5~5.8)mm,口吸盘比腹吸盘大。雌雄同体,有睾丸2个,呈圆形或稍分叶,左右排列于腹吸盘后下方。卵巢分叶,位于睾丸之后。虫卵为黄棕色,椭圆形,有卵盖,大小为(40~50)μm×(26~33)μm,内含一个椭圆形毛蚴。  相似文献   

16.
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吸虫属的矛形双腔吸虫 (Dicrocoeli umdendri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 (DicrocoeliumsinensisTang)引起的疾病 ,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曾散在发生。 2 0 0 2年 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 2 0 0余只小尾寒羊 ,6月末开始有羊只发病 ,临床诊断未得结果 ,致使 5 0余只羊死亡。复诊确定为双腔吸虫病。1 临床诊断患病羊营养不良 ,极度消瘦、沉郁 ,腹泻 ,可视黏膜黄疸 ,有的患羊颌下水肿 ,病程发展至 5d后开始衰竭死亡。2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表现 :胆管卡他性炎、胆管壁增厚 ,肝脏肿大、被膜肥厚、有乳白色病灶 ,小肠和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7.
双腔吸虫病是牛羊寄生虫病之一,兽医人员要重点关注对双腔吸虫病,对双腔吸虫病的特征及症状做明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解决策略,以此推进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1病原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分析得知,就当前阶段来看,双腔吸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东方双腔吸虫,另一种是矛形双腔吸虫,以下简要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双腔吸虫的病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矛形双腔吸虫又叫枝歧腔吸虫 ,属双腔科 ,双腔属。虫体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兽及猪、马、兔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 ,偶尔也寄生于人体内。虫体狭长呈矛头状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 ,可见到内部器官 ,为小型虫体 ,大小为 0 5~ 1 5× 0 1 5~ 0 2 5cm。虫卵与胰阔盘吸虫卵相似 ,大小为 38~ 45×2 2~ 33μm。矛形双腔吸虫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码蚁。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 ,随粪便排出体外 ,被陆地螺吞食后 ,在其体内孵出毛蚴 ,进而发育成母胞蚴和子胞蚴 ,然后发育成尾蚴 ,成熟尾蚴被蚂蚁吞食后 ,在…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甘肃省临夏回族聚集地中绵羊双腔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屠宰场进行调查。首先经过形态学观察,对疑似病原进行分离,再通过PCR方法及DNA测序来鉴定。形态鉴定结果表明,在350只绵羊中共发现8只绵羊感染了双腔吸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8只绵羊感染的双腔吸虫均为矛形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20.
肝片形吸虫病是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所致。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幼畜常因此病导致大批死亡。慢性和隐性症状的患畜可因消瘦、发育不良及毛、乳产量显著降低而造成严重损失。1病原属片形属吸虫。有两个种:肝片吸虫,大片吸虫。肝片吸虫外观呈叶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长20~40mm,宽10~13mm,前部突出呈锥形,口吸盘位于锥形前端;锥形后,虫体左右展开形成“肩”。腹吸盘位于腹面中线上的肩水平位置,虫体中部最宽,向后逐渐变窄,两根高度分支的肠管沿虫体两侧分布,与褐色的卯黄腺相重叠。睾丸高度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