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王永坤等于1997年首次发现本病,并从鹅体内分离到13株鹅副粘病毒。目前,在山东、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亦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禽1型副粘病毒对水禽的致病力逐渐增强,鹅、鸭、企鹅、鸵鸟等不再是禽1型副粘病毒的宿主和储存库,已成为禽1型副粘病毒的易感禽类。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病(有人称鹅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鹅副粘病毒引起(禽鸟类共患病)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由于鹅副粘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均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有的学者称之为鹅的新城疫,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鹅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山东饲料》2004,(8):23-23
鹅新城疫的病原体一鹅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它包括9个血清型,其中Ⅰ型禽副粘病毒是禽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由其原型病毒-新城疫病莓(NDV)所引起的鸡新城疫几乎在世界上所有养禽国家都有发生。近几年来,由NDV引起的鹅的临床感染在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有逐渐形成流行的趋势,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辛朝安等1997年首次发表“疑似鹅副粘病毒感染初报”以来,该种感染先后被称为“鹅的禽副粘病毒感染”、“鹅副粘病毒病”及“鹅类新城疫”等。  相似文献   

4.
鹅副粘病毒病(有人称鹅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鹅副粘病毒引起(禽鸟类共患病)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鸡副粘病毒病病毒特性和基因型的研究及防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鸡群分离到4株病毒,经病毒形态、结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等研究,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4株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强毒力的毒株;人工感染71周龄SPF鸡均100%发病致死;应用一株鹅副粘病毒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获具有对禽副粘病毒Ⅰ型共同的单抗和公对鹅副粘病毒毒株和鸡副粘病毒毒株呈阳性反应,而对新城疫F16E8  相似文献   

7.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  相似文献   

8.
1997年扬州大学牧医学院王永坤教授等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教授等分别在江苏省和广东省发现一种新的鹅病毒性传染病——鹅副粘病毒病。鹅副粘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等  相似文献   

9.
鹅副粘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鹅的新城疫前几年被称为“鹅副粘病毒病”,因为病毒分类上没有“鹅副粘病毒”,而禽副粘病毒有PMV-1~9共9个不同的血清型,故建议不再使用“鹅副粘病毒病”这一名称,而统一用鹅ND来表示。  相似文献   

11.
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成员,为不分阶段的单股副链RNA病毒,引起鸡、鸭、鹅、鸽、孔雀等多种禽类新城疫(ND),造成严重危害,鸽Ⅰ型禽副粘病毒病又称为鸽瘟或鸽新城疫,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及珠海拱北动检所先后从进口种鸽中发现本病以来,目前已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养鸽地区,不但对养鸽业的发展构成严重损害,一直是各类鸽病中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雏鹅受感染后常呈暴发性,群体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危害较严重。现将一例鹅副黏病毒病病例的诊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鹅副粘病毒病(GPM)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具有新的流行特点的疾病。该病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国内最早于1997年7月被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等和扬州大学王永昆等发现.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在短短的几年内,流行地区不断扩大.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鹅副粘病毒是以鹅肠的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特征病变为肠道前期表现为浆液性炎症,中后期肠道出血溃疡,并有大量纤维性结节,不易剥离。本病最早于1997年7月被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等在国内首次发现,同时王永坤等也报道了此病。在短短的几年内,流行地区不断扩大,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诊断1.1病原学病原为禽副粘病毒Ⅰ型(APMV-  相似文献   

16.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采集疑似鹅副粘病毒病的鹅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到1株病毒(HZ株).该分离病毒经鸡红细胞凝集(HA)试验、凝集抑制(HI)试验、电镜形态学观察等,结果表明与NDV极为相似,属禽Ⅰ型副粘病毒.经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说明分离到的副粘病毒为临床疫病病原,毒力较强,能使15日龄的鹅、鸡、番鸭等禽类感染发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养鹅的主要国家,近几年养鹅业呈现快速发展。同时,鹅疫病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已经弄清目前危害鹅群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除小鹅瘟外,还有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腺病毒)、鹅(禽)流感、鹅类新城疫病等。鹅类新城疫病又称鹅副粘病毒病,是自1997年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鹅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其病原和新城疫病毒同属于副粘病毒科。国外学者认为禽副粘病毒一般不会感染鹅,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但我国学者王永坤和辛朝安分别报道了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他们分别在江苏和广东等地的病例中分离到了对鹅具有强致病力的副粘病毒.随后,在上海、安徽、吉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等地也陆续报道发生鹅副粘病毒病。2009年4月初,重庆万州地区某养鹅场1000只38日龄伊犁鹅开始发病,每天死亡20多只,用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临床诊断怀疑为鹅副粘病毒病。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19.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雏鹅受感染后常呈暴发性,群体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危害较严重.现将一例鹅副黏病毒病病例的诊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GPMV)1型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特征。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年来,在我国山东、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不断发生和流行。鹅、鸭、企鹅、鸵鸟等为鹅1型副粘病毒的易感禽类,其中鹅的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