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以完熟期的高油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剂)、丙酸处理组(0.5%/kg鲜样)、丙酸菌处理组(105cfu/g鲜样)。在青贮的第1、3、6、9周开瓶取样检测丙酸和丙酸菌对青贮发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得到优质青贮(低pH、高乳酸含量、未检测到丁酸)。活体外试验表明,丙酸处理青贮的72h累积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均显著高于丙酸菌处理和自然发酵青贮(对照组)。但是3种处理青贮的活体外消化率没有显著(P>0.05)差异。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葡萄糖和玉米秸秆酶解液作为碳源,研究了利用玉米秸秆酶解液发酵生产丙酸的可行性。考察了秸秆酶解液糖浓度对丙酸发酵的影响,建立了丙酸和益生菌联产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有效解决了高糖秸秆酶解液对丙酸发酵的抑制问题,提高了丙酸产量和菌体量。补料分批工艺:初始糖浓度为15 g/L,通过间歇补料维持葡萄糖浓度在15 g/L以下,用氨水调节pH为6.8~7.0,发酵周期130 h,丙酸产量可达19.97 g/L,丙酸产生速率为0.15 g/L.h,活菌数达到6.90×1012 cfu/mL。  相似文献   

3.
选用从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分离鉴定的2株海洋红酵母(胶红酵母J6和黏红酵母J2)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复合诱变,以期筛选出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先用NTG处理出发菌株的菌悬液60 min,再用UV照射120 s,且要连续诱变3次;每次复合诱变后的菌悬液经短时间的液体培养后涂布于红酵母琼脂平板培养,从中筛选出一定数量的第1、2和3代突变菌株;将突变菌株接种于红酵母发酵培养基,经培养、离心和烘干,制备出干菌体细胞;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干菌体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筛选出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并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胶红酵母J6的正向突变率为56.57%(56/99),6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中,第3代3株,第2代2株,第1代1株,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突变株是胶红酵母J6-8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9.56%;黏红酵母J2的正向突变率为53.01%(44/83),6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中,第3代4株,第2代2株,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突变株是黏红酵母J2-75,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3.64%。本试验采用的NTG和UV 3次复合诱变的方法有利于海洋红酵母的变异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提升,且突变菌株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选用从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分离鉴定的2株海洋红酵母(胶红酵母J6和黏红酵母J2)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复合诱变,以期筛选出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先用NTG处理出发菌株的菌悬液60min,再用UV照射120s,且要连续诱变3次;每次复合诱变后的菌悬液经短时间的液体培养后涂布于红酵母琼脂平板培养,从中筛选出一定数量的第1、2和3代突变菌株;将突变菌株接种于红酵母发酵培养基,经培养、离心和烘干,制备出干菌体细胞;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干菌体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筛选出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并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胶红酵母J6的正向突变率为56.57%(56/99),6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中,第3代3株,第2代2株,第1代1株,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突变株是胶红酵母J6-8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9.56%;黏红酵母J2的正向突变率为53.01%(44/83),6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中,第3代4株,第2代2株,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突变株是黏红酵母J2-75,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3.64%。本试验采用的NTG和UV 3次复合诱变的方法有利于海洋红酵母的变异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提升,且突变菌株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4头年龄3.5岁,体况良好,体重500kg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添加丙酸镁(100g/d)、丙酸(87g/d)和氧化镁(24g/d)对尿嘌呤衍生物(PD)和微生物蛋白(MCP)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丙酸镁、丙酸和氧化镁后,丙酸镁组和丙酸组尿囊素、PD、微生物氮(MN)、MCP较对照组和氧化镁组显著提高(P<0.05),但丙酸镁组和丙酸组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丙酸镁、丙酸和氧化镁对尿酸(uric acid)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丙酸镁和丙酸提高了尿囊素含量和PD、MN和MCP产量,但处理对尿酸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猪日粮中添加丙酸铬对其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将108头初始体重为29±3kg的约克夏猪随机分组。共包含2个不同水平含量的丙酸铬(0和200μg/kg)和3个不同来源的油脂组(不添加油脂、优质油脂和普通油脂)。每个处理组设置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猪的生长育成共分成4个阶段。各处理组日粮组成具体为:1)对照组不添加丙酸铬和油脂;2)对照组基础上添加4%的普通油脂;3)对照组基础上添加4%的优质油脂;4)对照组基础上添加200μg/kg的丙酸铬;5)日粮2基础上添加200μg/kg的丙酸铬;6)日粮3基础上添加200μg/kg的丙酸铬。试验结果显示,丙酸铬的添加几乎没有影响猪的生产性能,但却降低了猪第10肋骨的背膘厚度(P=0.05),而油脂的添加可明显提高猪的饲料报酬(G:F)和降低猪的ADFI(P=0.03)。  相似文献   

7.
为通过诱变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多拉菌素高产菌株,对多拉菌素产生菌RDL19-1进行多种诱变处理包括常压室温等离子(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及ARTP-UV复合诱变。该菌株接种瓶后于28 ℃摇床培养32 h,以10%的接种量转入装量为35 mL/300 mL 发酵瓶中,在28 ℃条件下发酵培养14 d,多拉菌素发酵产量达到了1390 μg/mL,相较于诱变前提高了4倍。通过对多拉菌素产生菌RDL19-1进行ARTP-UV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螺旋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SPM-14078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紫外线(UV)诱变和亚硝基胍(NTG)诱变的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处理,比较3种方法的诱变效果,通过诱变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具有Co~(2+)和豆油耐受性、噬菌体抗性的菌株SPMAR-1603,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94.9%,此结果对螺旋霉素高效生产、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产植酸酶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不同方法的诱变处理,确定最佳诱变条件.对产植酸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筛选,然后采用紫外(UV)、亚硝基胍(NTG)、UV-NTG和NTG-UV4种方法对其进行诱变.UV诱变(100 s)选育的Z3菌株植酸酶活性最高(71.96 U/mL),比筛选出发菌株提高38.46%.结果表明:UV (100 s)选育方法为最佳的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利用随机诱变技术选育出高产绿原酸(CGA)菌株,并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CGA的产量。以烟草肠杆菌(Enterobacter tabaci)N22为试验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获得高产CGA的菌株,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的方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经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CGA产量高的菌株AU-34,产量为4.7 mg/L,为野生型菌株的2.8倍。最优培养基成分为玉米浆124 g/L、果糖31.06 g/L、MnSO4 0.1 g/L、L-Tyr 1 g/L、VB1 3 mg/L、CaCO3 3 g/L、Tween-800.05%,此条件下CGA产量达102.55 mg/L,约为未优化前的22倍。研究表明,试验结果为工业化发酵生产CGA提供了潜在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