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枸杞接种尖孢镰孢菌后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栽培品种宁杞一号和美洲引进野生种L.exsertum为试验材料,采用切根法接种分离自发病枸杞的强致病菌F.oxysporum,研究接种后0~20d枸杞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氧化酶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L.exsertum的POD,SOD和PAL活性和活性增加量均高于宁杞一号;CAT和PPO活性虽低于宁杞一号,但活性增加量高于宁杞一号,且高酶活持续时间较长,与宁杞一号差异显著(P0.05)。接种后SOD和PAL活性的高低,POD、CAT、SOD、PPO和PAL活性的增加幅度均可以作为筛选枸杞抗镰孢菌根腐病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几种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庆华  桂枝 《草业学报》2003,12(6):58-63
以苜蓿5个品种在褐斑病抗性上存在差异的抗、感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接种病菌后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褐斑病侵染后,苜蓿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叶片中PPO、POD和SOD同工酶谱带多少和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大部分抗病株系PPO、POD和SOD酶活性高于感病株系,并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PPO、POD和SOD在苜蓿抗褐斑病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同工酶谱带和酶活性的差异有可能做为鉴定苜蓿抗褐斑病的一种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苜蓿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8个对白粉病有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Medicgo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人工接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接菌的品种间PAL活性差异不显著,而POD活性则差异显著(P<0.05);感病品种POD活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供试品种间叶片PAL活性和POD活性均升高,其中抗病品种间PAL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感病品种,其变化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而POD活性的变化则相反;POD活性和PAL活性与苜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4个抗病性不同的柱花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接种胶胞炭疽菌后过氧化物酶(POD)、草酸氧化酶(OXO)、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高抗品种Tarido、中抗品种CIAT184和TPRC90087在接种后能较快和较大幅度诱导POD活性,在48 h分别为对照的2.69,1.48和2.27倍。而高感品种Graham需较长时间才诱导POD活性,且诱导幅度较低,在48 h与对照相比没有增加。高抗品种Tar-ido接种炭疽菌后PPO活性持续升高,96 h达到最大值时,处理是对照的2.22倍,中抗品种和高感品种Graham的PPO活性在接种后与对照间差异不大。Tarido的β-1,3-葡聚糖酶在接种后诱导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大于CIAT184和TPRC90087,最大增幅依次为对照的1.72,1.46和1.45倍。而高感品种Graham的酶活性无变化。4个品种的总几丁质酶、AAO和OXO活性在接种后与对照相差不大。结果表明,柱花草接种后POD、PPO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被诱导的时间及程度可能与品种的抗病性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由柑橘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引起的芒果细菌性角斑病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芒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芒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Xanthomonas citri pv. mangiferaeindicae,XCM)后芒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PPO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芒果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PAL和PPO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但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增幅抗病品种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均迅速降低;而PAL、PPO活性感病品种增幅较高。【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芒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与芒果抗性呈正相关,而PAL、PPO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细叶百合冷藏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通过冷藏(5℃)解除鳞茎休眠,研究了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鳞片、顶芽及鳞茎盘SOD活性在冷藏0~24 d内下降,除顶芽外,鳞茎各部位POD活性在0~24 d内呈下降趋势,外鳞片、顶芽及鳞茎盘中CAT活性在冷藏0~12 d内下降,冷藏中后期,SOD、CAT、ASP 活性升高,鳞片中POD的活性下降,顶芽及鳞茎盘POD、PPO在冷藏中期上升。各种代谢相关酶在不同器官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在低温处理36~60 d内,ASP、CAT活性快速上升,后期趋于稳定。SOD活性最低点出现在冷藏36~60 d,鳞茎各部位淀粉与CAT、PPO、ASP均表现为负相关性,SOD、POD、PAL与鳞片中淀粉表现为正相关性。36 d是鳞茎解除休眠的起点,60 d时鳞茎基本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7.
在温室盆栽30个紫花苜蓿品种45 d后,将拟枝孢镰刀菌接种于幼苗根部土壤中,10 d根据根部病情指数评定抗病性,筛选抗性后选择抗病和感病品种再次接种,于4,8和12 h时测定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其中耐病品种为晋南苜蓿、驯鹿、PG塞特、苏联二号4 个,占测定品种总数的13.3%;高感品种为新疆大叶、中苜一号、陇中苜蓿、北疆苜蓿、皇冠、甘肃苜蓿和萨兰斯7个,占23.3%;其余的均为感病品种,占63.4%;未发现抗病和免疫品种。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对于接菌与未接菌的供试耐病和高感苜蓿品种,不同品种间CAT、SOD、PAL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接菌植株的酶活性高于对照,且耐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酶活性在接菌后4~8 d呈上升趋势,8~12 d呈下降趋势;接菌植株CAT活性较对照增幅明显,SOD、PAL活性较其对照增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体整株接菌法研究苜蓿高抗褐斑病株系DR1111和高感株系DS10在假盘菌诱导不同时间(0d、1d、2d、3d、4d、5d、10d、15d、20d)后叶片多胺氧化酶(PAO)、二胺氧化酶(DA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假盘菌后高抗病株系和高感病株系的四种酶活性均有提高,接菌后20d内酶活性变化基本上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高抗株系的DAO活性显著高于高感株系(P<0.05),感病株系的SOD活性在第3~10d显著高于抗病株系(P<0.05);高抗株系的PAO和DAO活性峰值出现早于高感株系,而高抗株系的CAT活性峰值则晚于高感株系。  相似文献   

9.
何应  马向丽  任健  代微然  毛如志 《草业科学》2021,38(11):2294-2300
防御酶是植物对昆虫危害的潜在防御机制.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作为一种优良牧草,了解被昆虫取食胁迫后其防御酶的变化很有必要.为此,本研究分析了蝗虫(Oxya chinensis)取食毛花雀稗0?(CK)、24、48、72和96?h后毛花雀稗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OC)、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ammonia-lyase,?T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及植物总酚(total?phenols,?TP)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取食对照相比,蝗虫取食后毛花雀稗植株中POD、CAT、LOX、PPO、TAL、GST活性以及TP含量均在部分取食时间或所有取食时间显著升高(P?相似文献   

10.
何应  马向丽  任健  代微然  毛如志 《草业科学》2022,1(1):2294-2300
防御酶是植物对昆虫危害的潜在防御机制。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作为一种优良牧草,了解被昆虫取食胁迫后其防御酶的变化很有必要。为此,本研究分析了蝗虫(Oxya chinensis)取食毛花雀稗0 (CK)、24、48、72和96 h后毛花雀稗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 ammonia-lyase, T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活性及植物总酚(total phenols, TP)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取食对照相比,蝗虫取食后毛花雀稗植株中POD、CAT、LOX、PPO、TAL、GST活性以及TP含量均在部分取食时间或所有取食时间显著升高(P < 0.05)。其中T-AOC在24 h时显著升高(P < 0.05);TAL、PPO和GST活性均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分别在48、72和24 h时达到最高,是对照的3.71、2.10和21.25倍。相反,除24 h时SOD活性外,SOD、PAL活性在蝗虫取食胁迫下均显著降低(P < 0.05)。可见,POD、CAT、PPO、TAL、GST和LOX等防御酶在毛花雀稗防御害虫胁迫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