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5篇
  6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猪瘟又称猪霍乱、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定为国际检疫对象,是危害我国养猪行业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随着我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变化,猪瘟也表现出非典型化、新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混合感染严重、免疫失败等新的发病形式。为加强对猪瘟的防控,笔者着重论述了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发病新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播种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机型之一,播种质量的好坏对农作物的整个生长期与最终产量都有显著影响,通过介绍气吸式播种机的发展现状及功能特点,说明了我国气吸式播种机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差距,为气吸式播种机的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MS-222长时间麻醉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机体的影响,采用不同质量浓度(10、20、30、40、50、60、70 mg/L)的MS-222,对体质量为(97.97±9.56)g的大黄鱼幼鱼进行24 h麻醉试验,通过对肝脏、鳃丝和脑的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进行显微和电镜观察,评估长时间麻醉对幼鱼机体的影响;通过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的检测,分析麻醉对机体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1)℃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40 mg/L的MS-222麻醉时,幼鱼可进入深度镇静期,用60~70 mg/L的MS-222麻醉时,幼鱼可进入深度麻醉期,但用70 mg/L的MS-222麻醉24 h后,幼鱼的复苏率仅为50%;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用40 mg/L的MS-222麻醉24 h时,对机体可能存在轻微损伤;生理生化试验显示,用20 mg/L的MS-222麻醉时,幼鱼血清皮质醇浓度在1.5 h时显著上升(P<0.05),用20、40 mg/L的MS-222麻醉时,总体上能增强幼鱼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  相似文献   
4.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专家学者就开始对光伏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研究.E-dzard Hafner等[1]从作物需水量出发对水泵进行了最优选型,研究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滴灌设备中的运用.M.Abdolzadch等[2]研究指出较低的太阳能电池温度和硅晶片反射能有效增加光伏水泵系统效率.目前,太阳能节...  相似文献   
5.
近50年中国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0  
采用1961-1990年逐年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将中国大陆划分为8个气温变化区。之后依据1951-2000年逐月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各个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和特征。最后分析了六个遥相关指数与每个区域年平均气温、冬季气温、夏季气温标准化序列的相关关系,指出中国气温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951—2000中,我国大陆35oN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变暖显著于35oN以南。23-35oN、90-112.5oE即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和云南的西部变冷。所有区域90年代为最暖期,且都存在显著变暖趋势。35oN以北地区冬季的变暖速率显著大于夏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升温速率。我国的气温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而且不同季节,响应全球大气变化的区域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维生素D3的光稳定性,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研究了均质次数对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中SPI结构和维生素D3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品相比,高压均质2次时,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负载率提高了27.7%,平均粒径由145.20nm减小至82.00nm,浊度逐渐减小,粒径分布更均一;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中SPI的表面疏水性增大,内源荧光光谱荧光强度增强;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高压均质后SPI-维生素D3纳米复合物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当均质次数不超过2次时,α 螺旋和β 折叠逐渐转变成β 转角,均质次数为3、4次时,样品发生了不溶性聚集;经过2次高压均质处理后,样品中维生素D3的光稳定性显著提高,与对照样品相比,紫外线照射4h后维生素D3的质量分数提高了166.6%。本研究表明,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SPI-维生素D3纳米粒子是提高维生素D3光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为了科学评估广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006—201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广西农业循环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资源减量投入是阻碍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和障碍因素诊断结果提出了促进广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高产中晚熟冬小麦品种良星99为材料,采用塑料管土柱法,研究了深层灌水条件下,不同灌水深度对冬小麦生育期内株高、叶面积指数、根系生长、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层灌水不会改变冬小麦各项生理指标的总体趋势,但灌水深度为根系分布深度的75%(T4)最有利于株高的增长以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利于诱导根系下扎、总根长增大、根系活力值增大,但根冠比减小;也显著增加产量,提高小麦收获指数;灌水深度为根系分布深度的75%时植株叶片对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植株生育期内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水深度为根系分布深度的75%(T4)时最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为高产节水下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剂量的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简称NTG)对须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pogona)ASAGF58诱变处理不同时间,通过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生物检测进行高通量筛选;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高产菌株产丁烯基多杀菌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碳源、氮源优化。结果表明,从5 mg/mL NTG诱变处理50 min的突变株中,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且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2-G4,该菌株丁烯基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86.7%;优化获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0.00 g/L葡萄糖、50.00 g/L糊精、20.00 g/L玉米浆干粉、80.00 g/L棉籽蛋白、5.00 g/L NaCl、5.00 g/L CaCO_3、1.02 g/L MgSO_4·7H_2O,pH值为7.2。2-G4菌株在该优化培养基中的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比优化前提高52.1%。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太阳能提灌站运行中存在的光伏电池输出功率不稳定、传统无线移动网络实时传送速率低和时延大、缺乏适合太阳能提水的实时智能监控和管理系统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5G的太阳能智慧高效提水技术,并对其应用实例进行分析。该系统由发电系统、逆变控制系统、提灌系统、基于5G的无线通讯系统和智慧管理系统组成,可实现太阳能和电网的双电源输入,使水泵机组在需要的工况下稳定运行,同时利用5G高速、可靠、低时延特点,实现提水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对泵站的工作条件、工作状态和值守信息进行检测和记录,对故障和非法进入进行判断、提示,实现“无人值守”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