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香瓜与菜瓜地方品种资源白粉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春秋2个季节在温室利用风媒接种方法对搜集的102份香瓜和14份菜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白粉病抗性评价,结果鉴定出7份香瓜和1份菜瓜高抗白粉病,其病情指数为零,1份菜瓜抗病,其病情指数0.9,表明我国香瓜和菜瓜地方品种资源中蕴涵着潜在的改良甜瓜白粉病抗性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
根据给定的并联机构末端执行器的任务要求,在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中,为保证各分支运动学传递性能相对均较优,利用离差的性质,定义了局域和全域运动(速度)、力及功率分配性能指标,以此反映各分支共同承担负载要求的能力。对于单驱动分支功率输出,探讨了速度和力两个可变的物理量对功率的作用大小,并定义了运动、力作用系数,以此对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最后以用作姿态调整部件的3-RPS空间并联机构为例,对上述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求解,在改进的设计空间中叠加性能图谱,优化了机构的结构参数尺寸,同时求出了相应的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苹果果径与果形快速准确自动化分级,提出了基于改进型SSD卷积神经网络的苹果定位与分级算法。深度图像与两通道图像融合提高苹果分级效率,即对从顶部获取的苹果RGB图像进行通道分离,并提取分离通道中影响苹果识别精度最大的两个通道与基于ZED双目立体相机从苹果顶部获取的苹果部分深度图像进行融合,在融合图像中计算苹果的纵径相关信息,实现了基于顶部融合图像的多个苹果果形分级和信息输出;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替换原SSD网络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中部分标准卷积,实现了网络的轻量化。经过训练的算法在验证集下的识别召回率、精确率、mAP和F1值分别为93.68%、94.89%、98.37%和94.25%。通过对比分析了4种输入层识别精确率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输入层的图像通道组合为DGB时对苹果的识别与分级mAP最高。在使用相同输入层的情况下,比较原SSD、Faster R-CNN与YOLO v5算法在不同果实数目下对苹果的实际识别定位与分级效果,并以mAP为评估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型SSD在密集苹果的mAP与原SSD相当,比Faster R-CNN高1.33个百分点,比YOLO v5高14.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分析17个蓝莓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 DNA 指纹图谱。从60个 ISSR 引物中筛选出10个稳定的多态性引物。采用 NTSYS-PC 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17个蓝莓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0.86,在0.69的水平可分为4个品种群。引物 UBC825、UBC862可将17个蓝莓品种区分开,并依此建立了数字化的 DNA 指纹图谱,为蓝莓品种分类、快速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乙醇法提取枇杷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乙醇法提取枇杷叶黄酮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枇杷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枇杷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乙醇浓度50%。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解放钟枇杷叶中总黄酮含量为0.3805%,回收率98.37%。  相似文献   
6.
以晚熟白肉枇杷品种‘贵妃’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母枝的性状对自然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疏果的情况下,梢长和叶片数是影响春梢果实穗重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其中梢长是影响夏梢果实品质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叶片数是影响夏梢坐果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贵妃枇杷生产上采用不疏果的栽培措施,若以春梢作为结果母枝,宜选择粗度大于0.9 cm、长度大于20 cm、叶片数为15~19的枝条;以夏梢作为结果母枝,则宜选择粗度大于0.7cm、长度大于30 cm、叶片数大于20的枝条.探讨不疏果条件下白肉枇杷贵妃的果实品质,认为运用贵妃的优良性状,辅以选用优良结果母枝,贵妃枇杷不采用疏果技术而生产优质果的栽培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棉花价格与产量及生产成本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计算与分析1999-2011年棉花年度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的价格波动系数、波动幅度、波动指数与国内棉花产量、国际棉花产量、棉花生产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棉花价格波动与棉花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棉花价格波动指数与国内棉花产量变动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国际棉花产量变动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棉花价格的变动与国内棉花产量变动有关,与世界棉花产量变动相关性不大;棉花价格波动系数与国内、国际棉花产量相关性都不显著,说明棉花价格波动幅度与国内外棉花总产量基本无关;棉花价格与生产成本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3个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新疆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及部分栽培品种共80份种质材料为试材,利用来自黑核桃的7对SSR引物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7对引物多态性带比率为92.3%~100%,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及栽培品种3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325、0.3085、0.305,香农系数分别为0.3361、0.4669、0.4646,多态性带百分率分别为56.52、95.83、86.84%,表明3个核桃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指标均显示喀什群体的最高、伊犁的最低;从3个群体中随机选出10个株系或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所有参试株系或品种相互交叉,说明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和栽培品种之间存在基因渗透和交流(基因流Nm=2.0934);讨论了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和栽培品种的亲缘演化关系,研究结果为"我国是世界栽培核桃的起源中心之一"的论断进一步提供了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asck)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分布全国各地。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梨、苹果、杏、桃、李等树种的果实和新梢。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在甘肃省张掖地区部分梨园均有发生,成灾面积越来越大。本区已有梨园2万hm~2,主栽品种为苹果梨,进入盛果期梨园占50%。遭受梨小食心虫危害梨园,一般虫果率达25%~35%,严重时可达75%以上,经济损失达45%以上。为减少因梨小食心虫危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在1992~1998年对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蓝莓休克病毒(Blueberry shock virus,BlShV)是蓝莓上主要病毒之一,侵染蓝莓后能够对其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旨在建立用于BlShV快速检测的IC-RT-nested PCR技术,为该病毒的检测鉴定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方法】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BlSh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外侧引物(BlShV-F/BlShV-R)和一对内侧引物(BlShV-1/BlShV-2),以感染BlShV的蓝莓病叶为材料,利用免疫IC-RT-PCR(免疫捕获RT-PCR)和nested PCR(巢式PCR)建立BlShV的IC-RT-nested PCR检测技术;分别以BlShV、蓝莓焦枯病毒(Blueberry scorch virus,BlScV)、蓝莓带化病毒(Blueberry shoestring virus,BSSV)、蓝莓叶斑驳病毒(Blueberry leaf mottle virus,BLMoV)、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RSV)、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RSV)和健康蓝莓叶片为对象,测定该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将BlShV第1轮、第2轮PCR产物分别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验证该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将感染BlShV的蓝莓病叶提取液用健康蓝莓叶片提取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测定该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并与DAS-ELISA方法相比较;利用建立的IC-RT-nested PCR对收集的中国福建、吉林、辽宁地区蓝莓叶片样品(53份)和进境美国蓝莓叶片(15份)进行实际检测,并对上述样品采用普通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IC-RT-nested PCR方法成功从感染BlShV病叶提取液第1轮PCR扩增出约746 bp大小的目的片段,第2轮PCR扩增出约486 bp大小的目的片段,未从健康蓝莓叶片提取液和空白对照扩增出目的片段;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IC-RT-nested 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从感染BlShV蓝莓病叶提取液第1轮、第2轮PCR分别扩增到目的片段,而从BlScV、BSSV、BLMoV、TRSV、ToRSV和健康蓝莓叶片提取液第1轮、第2轮均未扩增到相应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感染BlShV蓝莓病叶提取液第1轮、第2轮PCR产物的序列同预期大小完全一致,分别为746、486 bp,将获得的两轮PCR产物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BlShV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第1轮、第2轮PCR产物的序列与已报道的BlShV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达99%,证实两轮PCR产物均为BlShV特异性产物,进一步验证了扩增结果的准确性;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IC-RT-nested PCR的第1轮PCR能够检测到稀释102倍的BlShV病叶提取液,灵敏度与DAS-ELISA相当,经过第2轮PCR,灵敏度提高100倍,能够检测到稀释104倍的BlShV病叶提取液;蓝莓样品IC-RT-nested PCR测定结果显示,2份来自于美国的蓝莓叶片样品扩增出大小约486 bp的目的片段,BlShV检出率为13.3%,而中国福建、吉林、辽宁地区蓝莓叶片样品上均未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未检测到BlShV,该检测结果与普通RT-PCR验证结果完全相符,表明建立的IC-RT-nested PCR能够用于蓝莓样品的实际检测。【结论】建立的IC-RT-nested PCR具有快速、特异、准确和灵敏的优点,适合于田间和进出境口岸蓝莓样品上BlShV的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