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CoCl2对Na2CO3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朝周 《草业学报》2007,16(3):49-54
本研究报道了CoCl2对Na2CO3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120mmol/L Na2CO3胁迫的前期,苜蓿幼苗叶片多胺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除外,而活性氧水平、脂质过氧化程度和细胞膜相对透性无显著变化;当120 mmol/L Na2CO3胁迫延长至24~28 d时,乙烯产生速率大幅度上升,多胺氧化酶及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精胺、亚精胺和腐胺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活性氧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程度显著提高,细胞膜稳定指数大幅度下降。在120 mmol/L Na2CO3溶液中加入CoCl2至50μmol/L,在胁迫的整个过程中乙烯产生被显著抑制,同时相对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并在胁迫后期显著减轻了多胺氧化酶活性升高、多胺含量下降及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增加,减缓了细胞膜稳定指数的下降,从而对Na2CO3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叶面喷施硼(Na2B4O7·10H2O溶液)对马铃薯植株在干旱胁迫下生长发育及抗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在甘肃省景泰县条山集团马铃薯种植基地,对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处理的两垄地,每隔3 m进行一个硼浓度(Na2B4O7·10H2O)喷施处理,浓度依次为0、10、20、30、40、60 g·L-1,每个浓度(3 m长)的喷施量为166.7 ml。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硼相对增加了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及生物量,使干旱胁迫下叶片含水量和色素含量下降幅度减小;叶面喷施硼还从整体上表现为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并抑制了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增加。通过去花与不去花植株生长发育的比较,发现去花后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重和地下部分重均有所下降,但施硼相对提高了块茎产量及地下部分重。可见,叶面喷施硼能促进马铃薯植株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旱性及块茎产量,且这种变化可能与其促进光合产物向地下部分输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0~10℃低温胁迫下,mefluidide对玉米具有保护作用。20μg/gmefluidide叶面喷洒玉米黄化幼苗与未处理对照材料分别在3±1℃、5±1℃、10±1℃、25±1℃环境中生长3天后,mefluidide处理组线粒体Na ̄+-K ̄+ATP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均低于对照组。据此初步认为mefluidide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可能与mefluidide保护了细胞的主动运输体系,维持细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自然低温胁迫下磷肥施用量对油橄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确定低温条件下增强油橄榄幼苗抗寒性及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最适磷肥施用量,为油橄榄苗期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试验选用我国油橄榄主栽品种‘鄂植8号’为试验材料,所用磷肥为磷酸二氢钠 (NaH2PO4·2H2O),6个处理的每株幼苗P2O5施用量分别设为0、15、30、45、60和75 g,记作P0、P15、P30、P45、P60 和 P75;低温胁迫是在自然条件下,取样时间为2018年9月16日、11月15日和12月30日上午9:00左右,取样当日与前两日平均气温分别为17.6℃、3.1℃和–5.3℃,采集样品为植株叶片、根系,分析油橄榄幼苗叶片冻害指数、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膜伤害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磷含量及根系活力、根系形态和生物量积累。  【结果】  在低温环境 (3.1℃、–5.3℃) 下,增施适量磷肥可降低油橄榄叶片冻害指数,增加叶片中脯氨酸 (Pro)、可溶性蛋白 (SP)、可溶性糖 (SS)、叶绿素和磷含量,增强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膜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丙二醛 (MDA) 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在3.1℃条件下,P45处理油橄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 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活性较P0分别增加了104.75%、95.02%和100.01%;叶绿素含量和磷含量较P0分别增长了114.83%和33.66%。在低温条件下,油橄榄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均受到抑制,P45处理的油橄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较P0处理增加了42.60%、28.79%、55.50%和25.01%,各磷肥处理下根系平均直径间差异不显著;株高、根干重、地上部干重较P0处理分别增加了48.48%、80.27%和34.51%。  【结论】  低温抑制油橄榄幼苗生长发育,而适量增施磷肥可有效提高油橄榄的生理活性,进而缓解低温对油橄榄幼苗的损伤,增强了植株的抗寒性。低温胁迫条件下,每株施用45 g磷肥 (P2O5)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1.0MPaPEG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乙烯产生速率和蛋白酶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递增,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递减。在-1.0MPaPEG溶液中加入2mmol/LCoCl2处理可以抑制乙烯的产生及蛋白酶的活性,对蛋白质和叶绿素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观察到,渗透胁迫过程中乙烯的产生速率与叶片的衰老过程具有正相关性,加入Co2+能一定程度的减轻渗透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CoCl_2对酸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振龙  马兰  李朝周 《草业科学》2012,29(5):753-758
本研究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CoCl2溶液浸种的处理方法,就CoCl2对酸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酸胁迫过程中多花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处理液酸度的增强显著下降,根长抑制指数、丙二醛(MDA)含量、 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明显增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细胞膜稳定指数(MSI)下降。0.1 mmol·L-1 CoCl2明显促进酸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芽长、地上部干质量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POD活性。从整体上看,0.1 mmol·L-1 CoCl2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了多花黑麦草的抗酸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CoCl_2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探求较适宜于蚕豆生长的CoCl_2浓度,为钴盐在盐碱地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通过培养皿的种子萌发试验,用不同浓度CoCl_2浸种,以确定适宜的CoCl_2浓度范围,再进行不同程度NaCl胁迫的蚕豆幼苗盆栽试验,研究浇灌CoCl_2溶液对NaCl胁迫下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CoCl_2浓度小于0.1 mmol/L浸种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蚕豆种子的发芽率、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以0.008 mmol/L较为显著;浓度大于0.1 mmol/L时,则会抑制其萌发.蚕豆幼苗受NaCl胁迫时,较低浓度CoCl_2溶液浸种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蚕豆幼苗的株高、基径、叶片形态、叶绿素含量、地上和地下部分干质量,降低幼苗的受盐害程度,以浓度0.008 mmol/L效果较好;高浓度CoCl_2(1 mmol/L)则显著抑制了幼苗生长.【结论】0.008 mmol/L CoCl_2浸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蚕豆幼苗的抗盐性,因此,可在盐碱地区施加低浓度钴来增强蚕豆幼苗对盐碱地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PEG溶液对不同海拔下的柠条叶片进行渗透胁迫处理并对其生理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下兰州市九州台山下的柠条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和活性氧水平较低,脯氨酸含量较高,耐渗透胁迫的能力较强。SOD、POD和CAT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在渗透胁迫下变化不一致,但总体表现为在轻度胁迫时升高,胁迫加重时下降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渗透胁迫下柠条叶片各生理指标之间存在广泛的关联,说明多种因素影响柠条的抗旱性;相对含水量与脯氨酸含量显著负相关,与S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相对含水量低可能是其抗渗透胁迫能力较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两个海拔分布下红砂叶片对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周  左丽萍  李毅  焦健 《草业学报》2013,22(1):176-182
探讨了2个海拔分布红砂叶片对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的差别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逐渐加强的条件下,山下的红砂叶片持水力较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高,活性氧水平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较低,可见山下红砂叶片耐渗透胁迫的能力强于山上的红砂;渗透胁迫下红砂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及自由水/束缚水均与MDA含量、O2产生速率显著负相关, SOD活性与O2产生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对于九州台山上和山下生长的2组材料,在PEG胁迫加深的条件下,山下的红砂叶片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脂质过氧化的水平也较低,产生这些生理响应差别的主要因素可能为2组材料水分状况的不同,即山下红砂叶片束缚水含量较高,在深度胁迫下的保水性较好,且在通常情况下山下红砂叶片较低的相对含水量和水势也可能是其抗渗透胁迫能力较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乙烯与多胺之间是否存在底物竞争以及CoCl2和DFMA对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 MPa聚乙二醇(PEG)溶液对小麦幼苗根系渗透胁迫6 h时,叶片腐胺、亚精胺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均显著提高,之后随胁迫时间延长,腐胺、亚精胺含量逐渐下降,乙烯释放量逐渐增加;当-1.0 MPa PEG溶液中加入DFMA0.5 mmol/L,在渗透胁迫过程中,相比于未加DFMA的处理,叶片腐胺和亚精胺含量均显著下降,而乙烯释放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在-1.0 MPaPEG溶液根系渗透胁迫过程中,叶片内乙烯与亚精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底物竞争关系。当-1.0 MPa PEG溶液中加入CoCl22 mmol/L,乙烯释放量的增加被抑制,且腐胺、亚精胺含量显著提高;在PEG溶液中加入CoCl2还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的活力,并在胁迫至24 h时,显著降低了活性氧水平以及MDA含量,进而对细胞膜表现出保护作用。然而,在PEG溶液中加入DFMA,上述指标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当渗透胁迫加深时,CoCl2提高多胺含量及抑制乙烯产生可以相对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且能够减轻细胞膜在深度渗透胁迫下所受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