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微生物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浇施菌液并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和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15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测定杉木植株的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可溶性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内生真菌对杉木抗逆性的影响,筛选低磷胁迫下适宜杉木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菌株NG1、AJ6和AJ14能有效提高植株电导率;轻度低磷胁迫条件下,菌株AJ14能较好地保护植株生长;中度低磷胁迫条件下,各菌株在胁迫中前期均能显著缓解磷胁迫;重度低磷胁迫条件下,菌株AJ6和AJ14表现良好,能有效缓解逆境对植株的伤害。在不同低磷胁迫梯度下,5株溶磷菌均能在胁迫15~45d显著缓解低磷环境对植株的危害。与未接种处理的杉木幼苗相比,菌株NG1、AJ6、CG5、AJ14以及AJ13均显著提高SOD活性,对杉木幼苗均有一定的抵御低磷胁迫的作用,以菌株AJ14效果最佳。菌株AJ6和AJ14在低磷胁迫下能有效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综合各项指标,菌株NG1和AJ6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低磷胁迫对杉木植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有机碳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团聚体在土壤有机碳固持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岸带土壤质量低下,随着滩涂围垦的不断深入,自然滩涂围堤挡水围垦后土壤的理化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先的还原环境向氧化环境转变,这一改变会直接影响土壤中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演变过程。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如东县1951年和2007年围垦时期的垦区及自然滩涂的土壤样品采集,研究不同围垦时期滨海围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特征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垦区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在0.2%~1.13%之间,均值为0.58%。亚表层土壤(20~40 cm)有机碳含量在0.22%~0.85%之间,均值为0.41%。从全国土壤有机碳的平均水平来看,研究区明显偏低。相比于围垦初期土壤有机碳(SOC)出现明显的下降,长期围垦可以显著增加土壤表层的SOC。滨海垦区土壤团聚体质量比从大到小分别为53~250μm、250μm、53μm团聚体。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250μm和53μm团聚体都呈明显的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53~250μm团聚体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3~250μm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其次为53μm团聚体,而250μm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因此,围垦后广泛开展利于大团聚体形成的农业管理措施有利于围垦土壤质量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3.
徐辰星  濮励杰  朱明  徐彩瑶  张濛  许艳 《土壤学报》2018,55(4):999-1006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定量预测和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评价对生态风险评估具有现实意义。将1 155个表层土壤Hg样本分成两个无交集的数据集,309个样本用于模拟,另外864个样本用于验证,运用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方法对宜兴市土壤Hg的空间分布进行估值和模拟,并通过与传统地统计方法中的简单克里格估值进行对照,同时利用高斯序贯指示模拟探索单点和多点联合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基于同一个半方差模型,100次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方法得到的E-type型与简单克里格估值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两种方法的精度基本相同;随机抽取了第1、25、50、75、100次序贯高斯条件模拟的单次实现,将模拟结果和插值结果与846个点进行验证,5个单次实现的平均预测误差和均方根预测误差略高;以0.15 mg kg~(-1)作为临界阈值的单点超阈值概率虽然较高,但其置信度不足以划定污染区域,在划定污染区域时应采用多点联合概率评估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绿色食品认证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于江苏省626份种植类家庭农场调研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估计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建反事实假设,估计绿色食品认证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验证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参与合作社、交易正规化、注册商标对家庭农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具有正向作用,土地规模起负向作用;2)绿色食品认证显著促进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升量为0.158;3)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显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通过经济激励、环境约束与商业联结3条路径作用于家庭农场,各驱动要素贡献率分别为49.07%、35.32%和15.61%。因此,相关政策应加强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组织之间的商业联结,进而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典型滩涂围垦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如东县4个滩涂围垦区以及光滩不同土层(0~10、10~20、20~30、30~40、40~60 cm)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自沿海向内陆增加的趋势,并且不同土层呈现出不同的局部效应,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下降;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控因素不同,表层土壤有机碳比深层土壤有机碳更多地受地表活动控制;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来看,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耕地大于养殖水体;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同土壤细颗粒特别是粒径在0.002~0.02 mm范围内的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土壤pH及总盐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围垦加剧了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异质性,对于后续指导滩涂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5株内生真菌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内生真菌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的促生作用,采用淋冠施菌和浇根施菌2种方式接种5株内生真菌a J4、NG6、CG2、AY13和CG9于杉木幼苗内,分析并比较其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种不同的施菌方式下,CG2菌株对杉木幼苗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冠比和总干重影响最大,促生效果显著。a J4菌株和NG6菌株均能显著提高杉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实际光合效率较高;采用淋冠施菌方式,CG2菌株处理的植株光能利用潜力较大,NG6菌株处理的植株PSII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采用浇根施菌方式,a J4菌株处理的植株光能利用潜力较大,CG2菌株处理的植株PSII电子传递速率较高;AY13菌株处理提高PSII反应中心活性的效果表现为浇根施菌方式优于淋冠施菌方式;CG9菌株在2种施菌方式下光合特性均不理想,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内生真菌都能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5株内生真菌感染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的施菌方式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杉木-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抗逆性试验,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杉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缓解杉木低磷胁迫下生长的内生真菌.[方法]通过浇施菌液,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lanceolata).接种15 d后进行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浙江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建立健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浙江率先实践“两山”理念的重要探索。本研究科学评价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以期为衡量浙江省“两山”理念实践成效及路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借助InVES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测算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明确路径优化策略。【结果】2000—2020年,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固碳释氧、土壤保持、文化服务是主要的森林生态产品,森林生态系统在固碳释氧和保持土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浙江省森林生态服务产品价值为林业总产值的1.94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14%,浙江省在率先建设“生态省”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方面成效显著;浙江省林业总产值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林业第二产业成为浙江省林业的绝对优势产业,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快速增长,所占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形成了“二、三、一”产业格局,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整体较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喷淋试验,研究不同pH模拟酸雨对台湾桤木叶片K+,Ca2+,Mg2+渗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酸雨胁迫,台湾桤木苗木叶片K+,Ca2+,Mg2+渗出量随着pH值的减少而增加,呈现负相关效应。处理I-V的叶片K+渗出量分别比对照(CK)升高34%,25.5%,17.4%,16.7%,11.4%;处理I-V的叶片Ca2+渗出量分别比对照(CK)升高36%,25%,18%,5%,3%;处理I-V的叶片Mg2+渗出量分别比对照(CK)升高58.3%,41.6%,37.5%,29.2%,22.1%。并且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延续,叶片K+渗出量和Mg2+渗出量的变化趋势均大致为先升高后下降,而Ca2+渗出量则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喷淋试验,研究不同pH模拟酸雨对台湾桤木叶片K+、Ca2+、Mg2+渗出量的影响。经过一定时间的酸雨胁迫,台湾桤木苗木叶片K+、Ca2+、Mg2+渗出量随着pH值的减少而增加,呈现负相关效应。处理I-V的叶片K+渗出量分别比对照(CK)升高34%、25.5%、17.4%,16.7%,11.4%;处理I-V的叶片Ca2+渗出量分别比对照(CK)升高36%、25%、18%、5%、3%;处理I-V的叶片Mg2+渗出量分别比对照(CK)升高58.3%、41.6%、37.5%、29.2%、22.1%。并且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延续,叶片K+渗出量和Mg2+渗出量的变化趋势均大致为先升高后下降,而Ca2+渗出量则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