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甘肃、新疆2种不同种源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种子为材料,将2种中性盐(NaCl、Na_2SO_4)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保证各盐溶液pH值均为7.0的条件下,模拟出5个浓度梯度(0、50、100、150、200 mmol/L)盐胁迫;另将2种中性盐(NaCl、Na_2SO_4)和2种碱性盐(NaHCO_3、Na_2CO_3)分别按照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不同pH值的混合盐溶液,比较不同盐碱胁迫处理下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状况。结果表明,在中性盐的胁迫下,低浓度的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项萌发参数随着中性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高浓度胁迫对种子具有一定的迫害性。在不同pH值的盐碱胁迫下,2个种源种子萌发的变化趋势相同并具有显著差异,各项萌发参数随着pH值的增大而降低。甘肃种源在盐、碱胁迫下的发芽参数基本上高于新疆种源,相对盐害率低于新疆种源,表明甘肃种源种子具有较强的抗逆与抗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2.
供氮水平对田间桑树叶片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龙桑一号的适宜施氮量,从而指导桑农科学施用氮肥,以桑树品种龙桑一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供氮(纯氮)水平(0、48.3、96.6、144.9、193.2和241.5kg.hm-2)对桑树叶片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193.2kg.hm-2时,桑树单株枝条数、单枝叶片数、单叶面积、单叶质量和单株产叶量均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施氮量达到241.5kg.hm-2时,桑树单叶面积、叶片质量和单株产叶量反而有所降低;施氮量在0~144.9kg.hm-2范围内,桑树叶片中的全氮(N)和全磷(P)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当施氮量超过144.9kg.hm-2时,叶片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反而有所降低,这说明施氮量过高反而降低了桑树对N和P的吸收;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桑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氮肥对桑树产叶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来看,桑树品种龙桑一号田间的最佳施氮量为144.9~193.2kg.hm-2。  相似文献   
3.
In this study, the transgenic poplar (Populus × euramericana‘Guariento’) harboring five exogenous genes (SacB, Vgb, BtCry3A, OC-I and JERF36#) and the control plants were selected, comparing the wood property variation of 5-year-old trees, and trying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transgenic of exogenous genes produce unintended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genic of exogenous genes caused a wide range of variation in non-target wood properties, the variations were found not only between transgenic and wild-type lines, but also among transgenic lin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transgenic lines, the contents of holocellulose and cellulose increased, the total lignin and acid soluble lignin decreased, the fiber length, the fiber width, the microfibril angle and the acid insoluble lignin varied uncertain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roduced exogenous gene could generate unintended effects on corresponding non-target target traits.  相似文献   
4.
间作模式下桑树与大豆叶片的光合日变化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桑树与大豆间作模式下地上部分的光能利用率,优化桑树与大豆复合经营的空间配置,研究了在这一间作模式下生育后期速生桑树和大豆叶片的光合日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无论在单作还是间作模式下大豆叶片在13:00时均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光合性能并未因间作桑树而受到影响;一天之中,桑树叶片分别在9:00时和13:00时出现光抑制现象,并且13:00时光抑制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均大于9:00时出现的,不同种植模式下桑树叶片的光合日变化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天之中,间作模式下桑树叶片的P_r、_r、和F_v /F_m等光合指标值均优于单作模式的桑树叶片,桑树与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程度的种间促进作用,1年生桑树幼苗与大豆间作能明显提高生育后期速生桑树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从而可实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森林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总结2013年恢复招生后课程体系情况,针对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需求,得出改革的森林保护专业课程体系,以期为高等院校森林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转基因库安托杨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方法]利用PCR扩增研究外源基因水平转移情况,利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电泳结果显示:林下杂草混合样品和土壤微生物DNA样品中均未出现目的基因片段。转基因株系和非转基因株系的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杨树的不同生长期出现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结论]8年生转基因库安托杨未出现外源基因水平转移,也未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填充型烤烟品种龙江911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回归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肥与烤烟烤后还原糖含量的回归效应模型,并对各因子和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得出了优化烤烟烤后还原糖含量为目标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烤后叶片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施磷量增加,还原糖呈下降趋势;施钾量增加,还原糖呈急剧下降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龙桑一号”的适宜施氮量,从而指导桑农科学施用氮肥,以桑树品种“龙桑一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供氮(纯氮)水平(0、48.3、96.6、144.9、193.2和241.5kg ·hm-2)对桑树叶片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193.2kg·hrn-2时,桑树单株枝条数、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桑树/大豆复合模式的合理空间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为桑树/大豆复合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研究了1年生桑树幼苗与大豆在间作和混作模式下桑树幼苗和大豆的生长及光合特性。[结果]1年生桑树幼苗在间作和混作模式下均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及光合特性,但间作模式下桑树幼苗叶片的各项生长及光合指标明显优于单作。但1年生桑树幼苗与大豆在混作模式下二者地上部分有明显的光能竞争,大豆限制了桑树幼苗的生长。[结论]与大豆间作可以提高1年生桑树幼苗的光合生产能力和植株的生长。新移栽的1年生桑树幼苗不宜与大豆混作。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对饲料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饲料桑树品种“青龙桑”(Morus alba cv Qinglong)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等氮条件下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形态氮源及其配比对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幼苗在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条件下,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片面积和根系长度均低于铵态氮和硝态氮配合施用,桑树叶片和根系生物量的变化也呈现类似趋势。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为50∶50和25∶75时桑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最高,而当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例为25∶75时桑树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其他处理,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处理降低了桑树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提高了桑树叶片的光补偿点(LCP)。以上结果说明饲料桑树是一种偏硝性的植物,以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为(50∶50)~(25∶75)最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