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转制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十五”规划的制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当前农业科研单位“十五”规划工作的现状,结合对“转制”时期农业科研单位所面临形势与任务特殊性的分析,探讨制订“十五”规划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学传播大师傅兰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兰雅始终坚持传播西学与传播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对西学东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集中、系统地从事科普工作,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  相似文献   
3.
柳珊  郭春春  何荣玉  王淳  马艳芳  董仁杰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S1):338-349,380
酒糟是酿酒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以酒糟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不同底物总固体(Total solid, TS)质量分数(0.5%、1%、1.5%、2%)、接种比(接种污泥与酒糟的挥发性固体质量比)(0.25、0.5、0.75、1、1.5)和温度(25、37、50℃)条件下酒糟的厌氧消化产甲烷特性。结果表明,随着TS浓度的增加,产甲烷量逐渐增加, 2%TS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累计产沼气量(532.8mL/g)和产甲烷量(294.7mL/g)。接种比是影响厌氧消化系统的重要因素,随着接种比的增大,系统累计产沼气和产甲烷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接种比为0.25和0.5的条件下,系统发生崩溃,并未产甲烷,当接种比为1时,获得最大的累计产沼气和甲烷量。当TS质量分数为2%、接种比为1.5、发酵温度为50℃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累计产沼气量为559.4mL/g,相较37℃条件下提高了10.2%,而获得的累计产甲烷量为284.0mL/g,相较37℃并未显著提升(P>0.05)。利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进行产气动力学分析后,发现TS质量分数越高、接种比越大、温度越高,产甲烷迟滞期越短。同时对不同温度反应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发现Bacteroidetes和 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甲烷菌逐渐由氢营养型代替乙酸营养型。因此, TS浓度、接种比和温度是厌氧发酵重要因素,初步确定2%TS、接种比为1的中温酒糟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郝丽琴  王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621-5623,570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失地农民就业、收入及生产劳动适应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对目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大部分农民在失地后,对生产劳动比较适应;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失地农民对生产劳动活动的适应性越强,不适应感越弱。同时分析了失地农民面临的就业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施用控释掺混尿素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基于自2008年开始的长期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于2021年小麦返青期、挑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控释掺混尿素(CRF)和普通尿素(BBF)2种氮肥类型及不施氮(N 0 kg/hm2)、减量(N 120 kg/hm2,N1)、常量(N 240 kg/hm2,N2)和增量(N 36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水平下的控释掺混尿素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9.6%~21.0%,纤维素酶活性提高9.0%~31.5%。在小麦返青期和成熟期,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提高23.2%~145.0%。在返青期,CRF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BBF2处理显著提高148.0%;成熟期,各施氮水平的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CRF1和CRF2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食用菌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旨在寻求一条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子。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蚕业资源的认识获得突破性进展,利用蚕业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投身到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的行列。  相似文献   
7.
华北落叶松不同代际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代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细菌变化有助于了解地力维持机制。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不同代际人工林(一代林(17和37年生)、二代林(14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代际林及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异规律及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的耦合关系。结果(1)在0 ~ 10 cm和10 ~ 20 cm土层,一代林(17年生)和二代林(14年生)的速效钾和有效磷显著高于一代林(37年生)(P < 0.05),但一代林(17年生)和二代林(14年生)间差异不明显(P > 0.05)。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各代际林土壤养分均呈现降低趋势。(2)在门水平上,3个林分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酸杆菌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个林分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呈迅速下降趋势。(3)一代林(37年生)的ACE和Chao1细菌丰富度指数在3个代际林中最低,且在0 ~ 10 cm和20 ~ 30 cm土层代际林间差异显著(P < 0.05)。在3个土层深度,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在一代林(17年生)和二代林(14年生)中相对较高,而在一代林(37年生)中相对较低。(4)相关分析表明,速效钾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显著正相关,而与硝化螺旋菌门显著负相关(P < 0.05)。随着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变形菌门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 < 0.05)。结论华北落叶松二代林在早期发育阶段不存在地力衰退问题,随着林龄的增加,应加强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的调控,并重视特定细菌群落的变化以维持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9.
采用AS系列负氧离子(O-2)发生器,使蓖麻蚕、家蚕1~5龄生活在空气富含O-2(浓度>5×104N/cm2)的蚕室中,按蛹、蛾、卵、蚁蚕、蚕系列生殖发育顺序,系统地研究了负氧离子对它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处理组比对照组出蛾齐一,羽化率增高,产卵速度加快,总产卵量增多,良卵率加大,不受精卵率减少,胚子发育整齐,孵化齐一,孵化率增高,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次代蚕的强健度.另外,幼虫期和卵期环境中都补充O-2,可使实用孵化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11.38个百分点(家蚕)和9.08个百分点(蓖麻蚕),而只在卵期补充负氧离子,也可有效地促进胚子发育与孵化齐一,获得与整个蚕期补充O-2相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柽柳又名红柳、西河柳、观音柳,适生范围广,在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有较普遍的分布。柽柳可药用,有疏风解表、透疹、解毒的作用;其不同种的根部又常常寄生列当科一种名叫管花肉苁蓉的中草药植物。柽柳还可用作燃料、肥料、饲料,编织各种用具、制作人造纤维板、筑坝修桥材料及养护公路;此外又是较好的抗污染树种,可用于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